感受印度 & 印度记忆
4177 178
[60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26
大约15分钟后的德里红堡内的※※寺,在夕阳到来时,色彩变化成有些”夕阳红“,看到屋顶上的那个白色反光的方块了吗,那是晚上有灯光表演所用的灯;
印度这些著名景点在晚上都有灯光表演,在阿格拉的阿格拉堡和泰姬陵也都有。
[59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22
夕阳落日来临之前的德里红堡内的※※寺,色彩还有点大理石般的灰白
[58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19
精美的大理石花雕,这在泰姬陵无比多,估计是那位美丽的妃子喜欢的花雕
本帖最后由 TJA徒步者 于 2012-12-30 22:20 编辑

[57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17
在印度几乎所有古迹景点处,鸽子是在是太多了,看这张,能捕捉到一大群鸽子飞来飞去很容易。
[56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15
德里红堡内※※※寺的角落上落满的鸽子...
[55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13
德里红堡内,尘封的※※和记忆...
[54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11
德里红堡内,狗狗也是无比悠闲的,享受着落日余晖的温暖

本帖最后由 TJA徒步者 于 2012-12-30 22:12 编辑

[53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10
印度是色彩的天堂,也是动物的天堂,大象,绝对的神兽,在印度可见各种大象造型的面具,这是在德里红堡内的小商铺所售的大象面具

[52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08
当你走入德里红堡内部,你也会发现这种保安亭,的确感觉有点小吃惊,至于吗?
[51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05
在印度类似这种著名景点都有严格的保安,可能和之前的恐怖袭击有关系,而且保安都会配枪,地铁站也会如此;

但是,这次在德里红堡看到的好像有点更严重的,进入红堡就会看到这位在简单碉堡后的配冲锋枪的保安,即使在泰姬陵也没有如此规格呀
[50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2:02
还是德里红堡的侧门入口处的一角。
[49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1:59
再近点,德里红堡在夕阳下的颜色实在是太...

这的确是印度的颜色,多彩的,重色彩的,建筑、服装、饮食,都如此。
本帖最后由 TJA徒步者 于 2012-12-30 22:01 编辑

[48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1:57
稍近点看德里红堡;不太明白为什么那天印度国旗是下半旗的?

本帖最后由 TJA徒步者 于 2012-12-30 21:58 编辑

[47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30 21:56
在第一天德里之游的下午4点左右,我来到了德里红堡(Red Fort),红堡必须在落日时分欣赏,在落日映射下,看着红堡,我只能说: 太红了。这个评价有点简单,但是当我看所拍的照片时,发现即使是灰白色的圆顶也变成了橙红色了;

德里红堡是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皇宫,自沙贾汗皇帝(就是那个泰姬陵的皇帝)时代开始,莫卧儿首都自阿格拉迁址于此。这是以阿格拉堡为原型所见,当我在阿格拉傍晚时看到那个”堡“时,我认为那也是个红堡:-),不同的或者说阿格拉堡有别于德里红堡的在于阿格拉堡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德里红堡属于典型的莫卧尔风格的※※※建筑,位于德里东部老城区,紧邻亚穆纳河,因整个建筑主体呈红褐色而得名红堡。

红堡有护城河环绕,东北角为建于1546年萨林加尔古堡(Salimgarh),四面环以厚重的围墙。围墙为石质,总长度约2500米,高度临亚穆纳河一侧稍低,临德里主城区偏高,从16米至33米不等。

德里红堡自1639开始建造,耗费了近10年的时间才完成,动员了全国人力物力,耗资9000万卢比,为印度最大王宫。

红堡内维持的很好,很干净,但是红堡外,的确有点脏。
[46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20:58
香港老九 发表于 2012-12-23 14:02
跟着TJA徒步者兄镜头欣赏。

好久不见老九兄了,期待你的D800大片呀
[45 楼] 香港老九 [资深泡菜]
12-12-23 14:02
跟着TJA徒步者兄镜头欣赏。
[44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9:13
南北子 发表于 2012-12-23 09:02
博大精深啊


是呀,若是信仰※※※教的去印度旅游,这些古建筑和文化定能使他欣喜。
[43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9:12
之前谈过印度兄弟特别喜欢照相,尤其喜欢在著名景点,更尤其喜欢在著名景点和外国人和有特色的人合影,片中的穿民族服装的“警察” (不知其功能是什么)相当有耐心,表情严肃,就当他们不存在...

这也让我想起2011年夏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时,无比多的中国人与一位帅帅的佛罗伦萨警察合影 (女儿也有一张合影,很骄傲哟),看来中国人也有此特点,但是仍感觉印度兄弟更严重。

[42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9:04
德里门周边的小贩,在印度有个记忆,即使小贩们,也会把所卖的东西的色彩弄的特别鲜艳,有对比,看,红的黄的...,没有企图尝试他的美食,但是我猜红色的好像是西红柿应该只是起装饰作用的吧。

本帖最后由 TJA徒步者 于 2012-12-23 09:05 编辑

[41 楼] 南北子 [陈年泡菜]
12-12-23 09:02
TJA徒步者 发表于 2012-12-17 21:28
顾特卜塔上面镌刻着古老的※※※文《※※※※※和各种精美花纹图案。底下三层用红砂石砌成呈赭红色,上面2层是白色大理石所建。 现在不允许登塔了。


博大精深啊
[40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9:01
如果你看了这张照片,你会有点小鄙视印度,在这个有点被称为印度最著名的地标之一的建筑的地方居然如此肮脏,如果干干净净,这是相当不错的一个倒影啊;可惜;
[39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58
印度门士兵,穿着很有特色
[38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55
※※府正对面就是印度门India Gate,但是靠走路有点小远,途中也没有什么景色,所以突突车成了最经济和方便的选择,路上车也不多;

这个印度门英文是India Gate, 百度叫它“德里门” (区别于孟买的Gate of India也叫印度门,类似印度的门户),印度首都最著名的建筑物,一个城市地标,新德里和旧德里的分界线,左面古城,右面新都,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被标注被放大,德里一个城市,因此两个世界。许多事物在新旧中更迭,但地标一直被记忆。

17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的沙贾汗国王把首都从阿格拉迁都到此,用10年时间建成了现在的德里城(老德里)。19世纪中期,英国将英属印度的首都迁至加尔各答。1911年,英国殖民统治者驻印度总督将首都从加尔各答迁回德里,并旧城以南兴建新城,称为新德里,从1931年起,新德里开始成为首府,1947年印度独立,新德里仍被宣布为首都。现在,新老德里早就连成一片,新德里成为新老德里的共同名称。虽然新老德里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一般认为德里门是一个人们通常认可的界限,德里门以南是新德里,以北是老德里。因为老德里是古都所在地,也有一种说法,不到老德里就不能算来过德里。

这个印度门与法国的凯旋门是没得比的
[37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47
国会建筑,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机构
[36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46
※※府前一大片土路,颜色很饱和,这与中国很不同,一国最高权力机构,在中国怎么也得搞点高级砖之类的
[35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43
乘地铁到印度国会和※※府一站下车,这里的附近的人感觉最少,警察很多,我租了个突突车,价格谈到100卢比带我到※※府和印度门,然后送我回地铁站。

印度※※府原为英国殖民时代的总督府,印度1947年独立后改为※※府。面积约2万平方米,内有340个宫室、227根画柱、35个凉亭、37个喷泉、3000多米长的长廊。此外,还有一个长400米、宽180米的莫卧儿式样的庭院。

现在不对外开放,只能隔着铁门看看了。
[34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36
胡马雍陵内部,精美的设计,窗户的造型也很有特色
[33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33
胡馬雍陵另一特色是其拱門及窗戶上皆雕有極為細密的格紋和幾何圖形。
[32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31
胡馬雍陵坐北朝南,墓中有一個內巴蒙式的方形水塘,陵墓內種有棕櫚、絲柏等植物,主體主要採用帶有濃郁印度風格的黑白色大理石及紅砂岩為建築材料。
胡馬雍陵的主體建築矗立於一開有壁龕基座上,高24米的正方形陵墓,陵體的四周是四扇綫條柔美的圓形孤門,陵墓頂部是一個以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半球形體,圓頂上竪著一支金屬小尖塔,這是典型的伊斯蘭教建築特色。
本帖最后由 TJA徒步者 于 2012-12-23 08:34 编辑

[31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12-23 08:29
胡馬雍陵建於1570年,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東南郊亞穆納河畔。
此陵是莫卧儿帝国创始人巴布尔之子,帝国第二代君主胡马雍及其皇妃的陵墓。
胡馬雍陵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建筑風格的典型結合,並為印度第一座花園陵寢,著名的泰姬陵也是以此為範本所建。
1993年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七次會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摘自:※※※※

关于莫卧儿帝国,来自百度:

(看来和我们有点小关系,根源来自蒙古的成吉思汗的后裔, 最后也是被英国殖民,感觉这个莫卧儿帝国类似中国的清朝)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分裂后,其后裔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十五世纪末,帖木儿帝国分裂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被乌孜别克人逐出中亚,率军南下占领阿富汗,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灭德里苏丹国后建立莫卧儿帝国。17世纪的版图包括今印度中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部分地区,不包括克什米尔大部,印度南部和印度东部的阿萨姆地区等地.
  
巴布尔逝世后,其子胡马雍在1540年为苏里王朝的舍尔沙战败,被逐出印度,但是他随即重整兵力,于1555年乘苏里王朝内乱之机卷土重来,恢复了帝国。

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五任、皇帝沙·贾汉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鼎盛时期,宗教宽容、疆域扩展,经济、文化、艺术都有很大发展。 (沙贾汗就是那个著名的泰姬陵...)

第六任皇帝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帝国疆域扩至最大,但长年战争导致财政危机;他实行宗教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分崩离析。
  1739年,波斯人纳迪尔·沙的入侵给了衰落的王朝致命一击。
  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毁灭已经衰弱的帝国,在印度独霸一方。
  莫卧儿帝国的上层建筑是※※※的,而基础则是印度教的。
  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官方语言。

这个胡马雍是第二代皇帝,感觉陵墓较小,不能与泰姬陵比呀,看来爱情的力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