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门楼、门墩!
8933 249
[101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4-9-18 18:38
东菜不是有个30的鱼眼吗,倍受宠爱。我就是控制不好,出了。
我曾经swc,38的66头,也不是很好控制,除非上架子。
[100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4-9-18 14:55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99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8 13:11
草厂二条!
[98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8 12:59
照文三 发表于 2014-9-17 22:47
是个好题材,虽然应该有不少人拍了。我争取也810拍一些,估计累死我。
文三兄光临本楼,荣幸!810对我只能是梦,哈哈哈!
[97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8 12:54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4-9-17 22:02
胡同,有个66的50广角就够了。标头有时候都耍不开。俺就喜欢用冬菜50广角扫。
感谢shen的光临!按是乡下人,不明白66是啥东西?冬菜好像是指原东德蔡司头,对吗?
[96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4-9-17 22:47
是个好题材,虽然应该有不少人拍了。我争取也810拍一些,估计累死我。
[95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4-9-17 22:02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94 楼] ypw7845 [泡菜]
14-9-17 20:01
mcwang007 发表于 2014-9-17 12:52
《说吧,北京》的作者是李江树,摄影家,李准的儿子。他是中国大陆研究寇德卡的专家。


抱歉,把作者名字记错了,人文关怀是一个恒久的专题,如今也许无人理解,50年、100年后,后人会感谢你如今的认真记录!
[9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4-9-17 16:57
老鸵鸟 发表于 2014-9-17 13:08
也想参加。只要不和其他活动冲突。请知会一声。
咱们还拍黑白的66.


老鸵鸟兄可是咱北京胡同的老油条,掌故很多滴,欢迎参加拍胡同的活动,
[92 楼] 老鸵鸟 [陈年泡菜]
14-9-17 14:10
mcwang007 发表于 2014-9-17 14:01
欢迎鸵鸟大哥!在下愿听指教!
[/quote
太客气了!

胡同、黑白都是我的最爱。能和几个同好知己相见,很快乐的事情。
[91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7 14:01
老鸵鸟 发表于 2014-9-17 13:08
也想参加。只要不和其他活动冲突。请知会一声。
咱们还拍黑白的66.
欢迎鸵鸟大哥!在下愿听指教!
[90 楼] 老鸵鸟 [陈年泡菜]
14-9-17 13:08
润普 发表于 2014-9-15 09:09
王兄,明天回京,十一前后在胡同里见个面,如何,


也想参加。只要不和其他活动冲突。请知会一声。
咱们还拍黑白的66.
[89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7 12:52
ypw7845 发表于 2014-9-15 17:09
意义的片,估计如今多数胡同都没有了!李树声的《说吧,北京》值得一看!
《说吧,北京》的作者是李江树,摄影家,李准的儿子。他是中国大陆研究寇德卡的专家。
[88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7 09:17
这对门墩正面图案为喜鹊和柿子树,寓意“喜事多多” 本帖最后由 mcwang007 于 2014-9-17 09:19 编辑

[87 楼] ypw7845 [泡菜]
14-9-15 17:09
意义的片,估计如今多数胡同都没有了!李树声的《说吧,北京》值得一看!
[86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5 09:47
润普 发表于 2014-9-15 09:09
王兄,明天回京,十一前后在胡同里见个面,如何,
好的,什么时候聚您给我发短信。
[8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4-9-15 09:09
mcwang007 发表于 2014-9-15 08:23
继续孤独的走着,草厂二条10号的门墩!


王兄,明天回京,十一前后在胡同里见个面,如何,
[84 楼] mcwang007 [泡菜]
14-9-15 08:23
继续孤独的走着,草厂二条10号的门墩!
[83 楼] 孤影自赏 [资深泡菜]
14-8-21 09:37
mcwang007 发表于 2014-8-20 13:08
影展中MCWANG007的作品: 北大吉巷47号云纹门墩。
北大吉巷47号院方形青石云纹门墩,在北京极为罕见,人称青云揽月。门上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原房主的祖上曾在宫里做事,名赵普,号海亭。
北大吉巷47号院于2012年5月29日下午3时被拆毁,名闻京城的云纹门墩和门板去向不明。


这个帖子不错。既有欣赏价值也有保留价值。
[82 楼] 汪大壮 [资深泡菜]
14-8-20 20:43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4-8-20 13:23
拍胡同大门就怕拍上汽车。绝对的碍眼哈。

看怎么说,当下的碍眼,也许就是若干年后的亲切。这样的例子多了。
[8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4-8-20 15:42
mcwang007 发表于 2014-8-20 13:08
影展中MCWANG007的作品: 北大吉巷47号云纹门墩。
北大吉巷47号院方形青石云纹门墩,在北京极为罕见,人称青云揽月。门上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原房主的祖上曾在宫里做事,名赵普,号海亭。
北大吉巷47号院于2012年5月29日下午3时被拆毁,名闻京城的云纹门墩和门板去向不明。


目前在屏上看影调还不错,装裱也还到位,可惜不在北京,不能前去捧场,待俺回京,定与王兄相约,欣赏大作,
[80 楼] 求学叩问 [泡菜]
14-8-20 14:35
mcwang007 发表于 2014-8-20 14:16
我一要反映出门楼,二要反映出那二张西城区人民法院的强拆公告,其它的我就不管了。


呵呵~,别旁的都不管啊~(有些东西还是要有取舍,比如减少干扰因素,构图)。
每个人考虑的东西…,出发点,审美不同。有时差异很大。
就这一张,你考虑的东西很重要,并很清楚的展现在画面里。
我觉得,很多时候,秃光光一座门楼戳那儿,…就是仅从画面上看,也不是很舒服。
谢谢你的回帖。我不大懂摄影,止此。

本帖最后由 求学叩问 于 2014-8-20 14:45 编辑

[79 楼] mcwang007 [泡菜]
14-8-20 14:16
求学叩问 发表于 2014-8-20 14:03
汽车碍眼?那电线不比汽车更碍眼吗?有所谓吗?
实际情况,客观状态中的一种存在。记录性的东西,一个真实的片段,没什么不好。
我一要反映出门楼,二要反映出那二张西城区人民法院的强拆公告,其它的我就不管了。
[78 楼] 求学叩问 [泡菜]
14-8-20 14:03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4-8-20 13:23
拍胡同大门就怕拍上汽车。绝对的碍眼哈。


汽车碍眼?那电线不比汽车更碍眼吗?有所谓吗?
实际情况,客观状态中的一种存在。记录性的东西,一个真实的片段,没什么不好。
[77 楼] 求学叩问 [泡菜]
14-8-20 13:58
你这神戳戳的要说个啥~?
润普 发表于 2014-8-20 09:33
这位仁兄,真没必要如此开骂,你骂得这样直接也不是北京人的风格,当然真要论“京骂”,那人也未必能听懂,智商不到位不是。


润小鬼~,
我想哪样说,跟你以为的“必要”有何关系丫,你跳出来充哪样大头货啊?
开什么骂,跟必要有关啊?靠骂能解决问题吗?
骂,那只一定程度上的情绪宣泄,一种态度的表达。没有什么必要性,跟一般性的娱乐差不多。
至于“直接”,我觉得你很有意思,既然选择了骂这一种浪漫的形式,难道还要装个会拐弯的B样儿骂?
你什么底子啊?还不是“北京风格”?“傻B”、“臭傻B”是北京风格骂?直接吗?
再了,谁告你骂人要选北京风格了,北京风格比南京风格牛B很多,是吗?
顺便打听下,你觉得你比那位的智商强出一点儿,是吗?

如有需要,余下的你那些如乡野村妇野田泄气般的戳戳语,打个报告,我可以逐条送你评点~,有需要吗?

[76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4-8-20 13:25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75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4-8-20 13:23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74 楼] mcwang007 [泡菜]
14-8-20 13:14
mcwang007作品:保安寺街5号湘潭会馆。湘潭会馆位于保安寺街5号,门楼为金柱大门,建于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
湘潭会馆的大门上正贴着法院的强制※※布告。2012年5月16日下午2时,湘潭会馆被拆毁。
[73 楼] mcwang007 [泡菜]
14-8-20 13:08
影展中MCWANG007的作品: 北大吉巷47号云纹门墩。
北大吉巷47号院方形青石云纹门墩,在北京极为罕见,人称青云揽月。门上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原房主的祖上曾在宫里做事,名赵普,号海亭。
北大吉巷47号院于2012年5月29日下午3时被拆毁,名闻京城的云纹门墩和门板去向不明。 本帖最后由 mcwang007 于 2014-8-20 13:12 编辑

[72 楼] mcwang007 [泡菜]
14-8-20 13:05
因为一个偶然机会,MCWANG007与影友老马、小王共同在798众合画廊筹办了《胡同残忆》三人摄影展。在短短的六天内,我们完成了选片、扫描、图片制作,镜框安装、易拉宝广告牌设计制作、前言牌撰写、英文翻译、文字说明打印、宣传页编印等工作,直到在展厅挂好照片。六天下来,累得我们精疲力尽。但总算在开幕式前完成了布展。这毕竟是让摄影作品走出电脑网络,走进展厅的一次小小的尝试。
  8月9日下午3时,展览准时开幕。遗憾的是润普大哥不在北京,没能现场光临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