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廊桥 (曾用名:“游浙南闽北古廊桥记”)
71407 2500
[1693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34
仁寿桥,位于泰宁县下渠乡大坑村
桥面建有房屋九间,屋顶中间建有小阁楼,两端为翘角的牌坊式样,整座桥全部用采木构架建造,实际使用杉木不下两千棵。在桥梁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木雕构件,原先是用来悬挂牌匾的。
[1692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31
仁寿桥,位于泰宁县下渠乡大坑村
采用传统客家民居的建筑方式,东西长27米,南北宽4.65米,三墩二孔。
[1691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25
仁寿桥,位于泰宁县下渠乡大坑村
它横跨于该村的仁寿溪上,它始建于元延佑元年(1314年)。
[1690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24
仁寿桥,位于泰宁县下渠乡大坑村,是一座※※悠久、保存完好的廊桥。
[1689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06
余坊廊屋桥,又名水口花桥。位于将乐余坊乡余坊村。
有机会到泰宁的话,这座桥不要放过。
[1688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05
余坊廊屋桥,又名水口花桥,位于将乐余坊乡余坊村。
余坊村花桥雕龙画栋,飞檐翘角,保存完整。桥屋脊檩上墨书为:“大清光绪十八年※※※※求时重建造”(1892)。整体保存较好,结构稳定,村民仍在沿用。1996年进行过一次维修,桥面铺设水泥路面。
[1687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04
余坊廊屋桥,又名水口花桥,位于将乐余坊乡余坊村。
廊屋面阔九间,进深四柱,穿斗式结构,歇山顶。廊屋明间设有神龛,供奉如来、观音等菩萨。石拱桥用毛石、乱石纵横法垒砌。
[1686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6:03
余坊廊屋桥,又名水口花桥,位于将乐余坊乡余坊村。
清代。桥身东西走向。由单孔石拱桥、廊屋等组成。石木结构,二墩一孔,跨于水口溪上,桥通长36、通宽5、净跨7.2、通高4.8米。
[1685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5:59
余坊廊屋桥,又名水口花桥,位于将乐余坊乡余坊村。
余坊廊屋桥,自然景观较优美,几十颗百年枫树、樟木、苦株、蓬树等生长茂盛。桥下溪水潺潺,蔚为壮观。余坊廊屋桥古时为该乡各村村民南通将乐县城、北上泰宁的必经之桥。
[1684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5:48
余坊廊屋桥,又名水口花桥,位于将乐余坊乡余坊村。
这座桥在余坊村的西部,不是一眼能看见的。村中有一条横贯村的溪水,沿溪水向西走,桥在山脚之下。
[1683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4:43
邵武肖家坊镇中际村东坑自然村
到了中际村,不进村,继续向山上开,有岔路口时,选择右手边走,窄小的水泥路,需小心慢速行驶。从中际村算起,总计2.2公里,到达东坑自然村。
村里住的乡亲已经很少了。
[1682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4:41
东坑水桥,位于邵武肖家坊镇中际村东坑自然村
刚刚翻修完,新旧料共用,修旧如旧,赞一个。
[1681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4:40
D王子 发表于 2016-10-21 14:29
很美的

欢迎欢迎,还有还有
[1680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4:35
东坑水桥,位于邵武肖家坊镇中际村东坑自然村
刚刚翻修完,新旧料共用,修旧如旧,赞一个。左下角还能看见工匠用的简易工具。
[1679 楼] D王子 [泡菜]
16-10-21 14:29
金凯甲 发表于 2016-10-21 14:17
东坑水桥,没有找到更多的资料,仅有这点。
《邵武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第26项、东坑水桥(清代 肖家坊镇)


很美的
[1678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4:17
东坑水桥,没有找到更多的资料,仅有这点。
《邵武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第26项、东坑水桥(清代 肖家坊镇)
[1677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4:16
东坑水桥,位于邵武肖家坊镇中际村东坑自然村
[1676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1 13:51
邵武肖家坊镇中际村新廊桥
这是个2016年6月新建成的水泥廊桥,不做介绍。只是用它做个过渡:中际村快到了。
[1675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20:27
邵武市大埠岗镇加洲杨家源自然村,廊桥不远处的叶氏家庙,年久失修的样子。

[1674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20:25
杨家源廊桥(又名济源桥)
自大埠岗镇至杨家源自然村,还有不少于10公里的路,标准乡村水泥路不算难走,所以还是值得去看看。
[1673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20:25
杨家源廊桥(又名济源桥)
右岸第二间做当心间,设神龛,祭奉真武祖师及当地称“阳公”、“阳母”的睢阳王张巡夫妇。桥两边有古道,树龄都在300年以上。
[1672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20:24
杨家源廊桥(又名济源桥),
全长14米,桥宽4.1米;桥屋4间,四柱七檩;抬梁式屋架。左岸桥端屋面做悬山式,右岸桥屋屋面作歇山式。
[1671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20:23
杨家源廊桥(又名济源桥),位于邵武市大埠岗镇加洲杨家源自然村。实腹式石拱廊桥。桥拱跨径6.6米,矢高2.6米。此桥是叶氏后人于清道光年间所建,※※二十六年(1937年)又进行了一次重建。
[1670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6:08
邵武市大埠岗镇李源村型家桥自然村廊桥。
205省道上,红门附近往李源村方向,大概就是2、3百米的样子。
在这个桥窗位置,向着型家桥自然村,看了很久,也拍了很久。
[1669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6:07
邵武市大埠岗镇李源村型家桥自然村廊桥。
205省道上,红门附近往李源村方向,大概就是2、3百米的样子。
[1668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6:04
邵武市大埠岗镇李源村型家桥自然村廊桥。
205省道上,红门附近往李源村方向,大概就是2、3百米的样子。
[1667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5:45
东源桥,是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树村横埂自然村的一座廊桥。廊桥是座约三米宽,四米高的路亭桥。桥两头长着浓浓绿树,桥下溪水从石滩的河床上哗哗流过。
据介绍,桥为明末清初所建,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从拱石上爬满青苔来推测,至少也有百岁以上的“桥龄”。廊桥初建时颇为壮观,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遭烧毁过,廊桥现存的模样,是解放初期村民们自发出工出力捐款献木料而建成的。
目视除了桥面上一层薄薄的水泥,好像直接就是桥的拱圈了。
[1666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5:32
回来后,网上找到一点线索.《武夷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编号为153项:上叶村尾廊桥,建于明万历四年,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虹桥村上叶自然村。
可以看出该桥屋原先制作还是比较考究的,如果能列入个县市级以上的文保,修复还是有望的。
[1665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5:31
桥上梁书显示:桥厝重建于大明万历四年。桥为石拱,现桥比较破旧。但从一些斑驳的色彩上看,该桥当时应该是很漂亮的“花桥”。
[1664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5:28
在武夷山市兴田镇澄浒村看完廊桥后,根据原有的资料显示:该村还有一类似的廊桥,于是就找个大哥打听下这样的桥在哪里?这位大哥爽快滴答道:桥啊,100米远的地方就有,再过去还有。
一阵激动,可是沿着河找了好远,也没见到廊桥的影子,后来反复几次才弄清楚,这位大哥说的桥,全是“敞篷”的,嘿嘿嘿嘿。
心有不甘,另找乡亲打听,乡亲说:原来是有一座一样的桥,但是倒了。
乡亲告诉我:上去不远的虹桥村,有一座这样的桥,只是跨溪水的,小点。
于是沿209乡道,往虹桥村,没多少路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