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廊桥 (曾用名:“游浙南闽北古廊桥记”)
71407
2500
[1663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0:14
在武夷山市去遇仙桥的205省道上,过上梅乡后公路沿山势而上,至高处往上梅乡方向看,丰收季节,山谷景色优美。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
[1662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0:13
遇仙桥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实际位置在村外的205省道边)。
关于白水、遇仙桥的传说,版本很多,网上可以搜下。 这是桥边上的,偷懒下不打字,直接贴图。 ![]() |
[1661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0:12
遇仙桥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实际位置在村外的205省道边)。
关于白水、遇仙桥的传说,版本很多,网上可以搜下。 这是桥边上的,偷懒下不打字,直接贴图。 ![]() |
[1660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0:10
遇仙桥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实际位置在村外的205省道边) 。
此桥长17.4米,建廊屋5间;四柱九檩,抬梁式屋架,宽4.1米,高3.6米。悬山屋面。桥当心间设有神龛,供祖师真武帝君。桥呈东西走向。两岸侧亭廊,长13.5米,高4米,宽5.2米。遇仙桥桥跨是单跨实腹式石拱,拱跨位于当心间下,净跨10.3米,矢高约4.3米。 ![]() |
[1659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20 10:08
遇仙桥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横跨白水前溪之上。此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建宁府志》上载名为步仙桥。现存大部分系清代建筑。1979年对桥屋重修后,1994年又进行一次全面修葺,并在廊桥的东西两端补建了宽阔的廊亭。
![]() |
[1658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19 22:03
武夷山馀庆桥,过往的居民在桥上做起了游戏。
有消息说:武夷山市※※已规划的馀庆桥公园,以馀庆桥为主要特色,在武夷大道以东,包括南门街及溪水环绕的沙古洲,面积约四十公顷,将成为武夷山市区最重要的旅游景区。 ![]() |
[1657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19 22:02
武夷山馀庆桥,近年来,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崇阳溪断流,桥下已成菜园子。
现仅有一跨过水,有小路从桥下穿过。其它两跨用铁丝网围了个大大的圈子,禁止入内,所以此桥拍照取景比较困难,特别是迎水面。 ![]() |
[1656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19 22:01
武夷山馀庆桥,2015年7月20日修复工程主体项目完成,2016年3月3日通过验收,目前各项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式通桥、对市民开放。修复好的馀庆桥造型优美、气势恢宏,桥上建有长廊,中间条石铺设走道,两侧铺砌鹅卵石。整座桥由长廊、中亭、门楼、虹拱、缓坡桥台、船形桥墩完美组合而成。现在馀庆桥,仍横跨崇阳溪,西北东南走向,长79米,宽6.7.米。
![]() |
[1655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19 22:00
(网上文字摘录)
在武夷山市区南郊崇阳溪畔的沙古洲上,横卧着一座造型优美、结构精巧的宏伟古廊桥,它就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单位的馀庆桥,当地人习惯称她“花桥”,是古代崇安(今武夷山市)闽赣古道的枢纽,是五夫镇和中蒙俄万里茶路起点下梅村等百姓商旅往来城关及江西的必由之路。 馀庆桥,1959年11月,被崇安县人民※※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县※※曾拨款修缮,2006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余庆桥因一时失火,于2011年5月28日下午倒塌,给人留下深深的惋惜。 2014年7月20日,馀庆桥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桥体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实施修复。 ![]() |
[1654 楼] 金凯甲
[泡菜]
16-10-19 16:06
武夷山扣冰古廊桥
字见功力,拍的也妙 ![]() ![]() ![]() ![]() |
[1653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6:02
武夷山扣冰古廊桥,现存桥屋为※※元年(1911年)崇安县知事李道楷、瑞云寺住持僧远行及远惠重修。
扣冰桥全长41.5米,有桥屋13间;桥宽5.6米,四柱九檩,抬梁式屋架。悬山屋面。当心间下游侧及桥的两端均设神龛,供奉着10多尊佛教及民间信仰的金身神像。净跨径5.5米,净矢高约3.8米。 ![]() |
[1652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6:01
据介绍,扣冰古廊桥与扣冰古佛有渊源,瑞岩寺为扣冰古佛翁藻光于唐广明元年(880年)所建,古廊桥横建于小溪之上,桥上供奉着观音、祖师等佛。
![]() |
[1651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6:00
武夷山扣冰古廊桥,该桥曾通往瑞岩寺古驿道,现在看到的扣冰古廊桥是明末修建的。扣冰古廊桥为一孔石拱桥,且石拱是毛石片,体现了那时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能;廊桥屋为木质结构,屋顶用传统的青瓦覆盖。
![]() |
[1650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5:59
(网上资料)瑞岩寺为扣冰古佛翁藻光于唐广明元年(880年)所建,庙门旁的红豆杉和银杏已有千年,就像两位老者屹立于此,记录着瑞岩寺的千载沧桑。
里面是电锯、电刨声此起彼伏,进去看了下,大殿、钟楼、鼓楼都是崭新的,于是匆匆出来,看桥去! 武夷山扣冰古廊桥在武夷山吴屯乡瑞岩寺前,它始建于公元880年,历经千年风雨,如今仍然屹立在瑞岩寺前。 ![]() |
[1649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5:27
洋溪观音桥,位于古楼乡洋溪村。街道的一头有这样一幢“与众不同”的建筑,正好房主在闲逛,看见有人拍照,就上前介绍说:这是我的,以前很漂亮的,在那场“※※※”中被砸了,现在已经无人居住了。
![]() |
[1648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5:26
洋溪观音桥,位于古楼乡洋溪村。繁华已成为“过往云烟”,现在桥两边的住户不超过5家,都搬到县道边新建的民居里。
![]() |
[1647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5:25
洋溪观音桥,位于古楼乡洋溪村。清代建筑,单孔石拱廊桥,与古街两旁传统商铺建筑融为一体,2009年10月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
[1646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5:24
洋溪观音桥为单孔石拱廊桥,长11.3米,宽5.2米,桥两端均有13级台阶引道。廊屋面阔3间,两端各出一廊间,并作少有的木卷桥门;四柱九檩,抬梁屋架,用柱20根。两端屋面作歇山顶。桥※※迎水面设神龛,供奉观音。桥跨位于当心间及两次间下,石拱净跨9.8米。
![]() |
[1645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5:22
洋溪观音桥原名洋溪桥,位于古楼乡洋溪村,始建于明,后水毁。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里人募缘重建。
![]() |
[1644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3:16
浦城永兴镇岩岭村转水桥。
这座桥有一块“县保”的桥碑,立在路的边上,悲催的是:紧挨着碑就是水泥桥。使人很容易的想是不是廊屋已毁。嘿嘿嘿嘿 其实从这个碑的位置沿溪边古道还要走近百米,过一个弯就能看到古廊桥啦。碑立在外面,可能就是要引起“路过桥友”的注意。 ![]() |
[1643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3:14
浦城永兴镇岩岭村转水桥。东西走向,两坡顶,面阔7间。
![]() |
[1642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3:12
浦城永兴镇岩岭村转水桥。清光绪二年(1876)建,单孔石拱廊屋桥,桥长14.5米。
该桥为浦城县现存为数不多的有确切纪年的石拱廊桥。2009年10月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
[1641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2:54
翻“箱底”的活要几个硬盘来回找,累啊,留着以后慢慢翻,嘿嘿嘿嘿。
接下来,弄新鲜出炉的。 龙泉市八都镇署网村接信桥 (下面这段文字摘自网上) 龙泉市八都镇署网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的畲族村。由于各自然村分散、交通不便,村民缺乏增收途径,村集体连续多年“零收入”而被列为低收入村,2012年被戴上了“后进村”的帽子。 近期在统一部署下,署网村开办了红豆树、稻花香、桃花苑等农家乐,建成了真人CS野战基地,她正高举民族生态游发展的旗帜,沿着全面建成小康、文明、繁荣、和谐的新畲村道路不断前进。现在的署网村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建筑,像接信廊桥、雷氏祠堂、畲家大院等,同时,又统一规划,建成了一批具有畲族风格的现代农村建筑。 看上去热热闹闹,游客不少,“表演”场次接连不断。至于这样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开发”模式,后劲如何真不好说。 ![]() |
[1640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2:30
寿宁下党乡龙凤桥,又称坑底桥。位于上党村坑底自然村,站在桥上往村方向看,好风景。
(从下党乡往上党村走,到达上党村后,左手边水泥路直达坑底村) ![]() |
[1639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2:25
寿宁下党乡龙凤桥,又称坑底桥。位于上党村坑底自然村,桥中设神龛,祀观音。
![]() |
[1638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2:24
寿宁下党乡龙凤桥,又称坑底桥。位于上党村坑底自然村,桥长22米,宽4.8 米,孔跨 4.3米,7开间,32柱。
![]() |
[1637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2:11
寿宁下党乡碑坑观音桥
看见一颗钉子 ![]() ![]() |
[1636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2:06
寿宁下党乡碑坑观音桥
因为是步行,所以省去了三脚架,于是“内闪”一下,效果不好,随便看看吧。 ![]() |
[1635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1:38
寿宁下党乡碑坑观音桥,传说斗架支托屋顶时,木匠使尽办法不得合拢,而去吃午饭后回到桥上时,已自然合拢,是有神助。
碑坑村是下党乡※※最悠久最古老的村落,古称肥坑,又称飞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寿宁知县张鹤年在村中立界碑一块,正面“寿宁县界”,背面“碑坑隘口”,从此村庄以“碑坑”命名。 从下党到碑坑现在还是机耕路,在往杨溪头村的路上,右手进去大概走30分钟。目视碑坑村也有条水泥路,不知是从福建的什么地方过来的,但好像毁损严重,当时是断的,不知现在是否能通车。 ![]() |
[1634 楼] 金凯
[泡菜]
16-10-19 11:37
寿宁下党乡碑坑观音桥,桥中设神龛,中祀观音,右祀临水夫人,左祀黄三相公。桥屋面为五脊顶,屋顶上中心间及两端均并列升高为歇山顶盖。桥内井口枋上为五跳如意斗拱,藻井为方形,两边有木凳和挡风雨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