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野鸟大头贴】
11745
316
[18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5:35
雉鸡华北亚种,拍摄于河北邢台,颈部白环连续、明显
![]() |
[17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5:25
环颈雉鸡,雌,华东亚种 本帖最后由 徽州山人 于 2013-7-18 15:28 编辑
![]() |
[16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5:23
雉鸡,拍摄于江西鄱阳湖,这个目前是“菜鸟”还不是濒危,国内最常见的“野鸡”,在中国分布广泛,亚种众多,在各省均有分布。又名环颈雉、七彩山鸡等,原引自中国的、为欧洲及北美洲所熟悉的雉种。希望未来继续“菜”下去不要沦落为“濒危”。由于生态破坏,人为捕食,局部地区数量已降至※※最低水平,多数“野味”餐桌上的“野鸡”既是环颈雉鸡。
![]() |
[15 楼] 色国天堂
[泡菜]
13-7-18 14:05
学习
|
[14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52
白腹锦鸡4——摄影:寒山
![]() |
[13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48
白腹锦鸡3
![]() |
[12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48
白腹锦鸡2
![]() |
[11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47
3、仙子临尘——白腹锦鸡
摄于四川康定。白腹锦鸡又称“铜鸡”,中等体型(雄鸟体长113—145厘米,体重650—960克)、色彩浓艳独特的雉鸡。海拔1800~3600米山林的不常见鸟,白腹锦鸡没有亚种分化,在※※仅分布于※※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至广西西部的有限范围内,通常认为是中国特有物种。作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雉之一被广泛饲养,动物园常见。 白腹锦鸡在中国古代属相当高贵的鸟,在官阶中高居二品官鸟。据说皇后的服装是极品官为凤凰,其余的官服一品官是丹顶鹤,二品官是白腹锦鸡,三品官是绿孔雀,五品官是白鹇,八品官是鹌鹑,都经皇帝敕封,可见白腹锦鸡之地位。 濒危及保护等级: 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生效年代: 1996 ![]() |
[10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28
红腹锦鸡5——优美的曲线
![]() |
[9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24
红腹锦鸡4——骄傲的公鸡
![]() |
[8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23
红腹锦鸡3——啄食野草的红腹锦鸡
![]() |
[7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22
鸡中“凤凰”——红腹锦鸡2
![]() |
[6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19
2、鸡中“凤凰”——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又名“金鸡”,体型修长的中等(雄鸟平均体长98cm)雉类,羽毛鲜艳华丽。中国中部特有物种,传说为凤凰的原型,因此被戏称为“国鸡”,在一次民间开展的“国鸟”评选中,得分仅次于丹顶鹤。核心分布区域在中国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球濒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作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雉之一被广泛饲养,动物园常见。 濒危及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级:2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 |
[5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06
国宝朱鹮5
![]() |
[4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04
国宝朱鹮4
![]() |
[3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02
国宝朱鹮3
![]() |
[2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01
国宝朱鹮2
![]() |
[1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7-18 12:01
拍过很多鸟,一查资料,不少都被冠以“濒危”。如果不加以妥善保护,或许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见不到它们那美丽的身姿。即使不是濒危的鸟类,由于环境的破坏及人为猎杀,数量也都在逐年减少。或许某一天,现今随处可见的“菜鸟”,都有可能成为“濒危”。由于对人类的恐惧,不要说那些珍稀濒危鸟类,即使是“菜鸟”现在也都难以接近,想给它们拍张像样的“大头照”都不是那么容易。为此,特开此贴集中展示野鸟大头照,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近距离观赏它们的美丽“芳容”,并从此加入爱鸟、护鸟行列。希望未来有一天,这些“濒危”的鸟儿们,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通通成为随处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菜鸟”!果真如此,这些花费了巨大财力、精力得来的片子,也算是有了一点回报与价值。
我个人拍摄的鸟种很有限,欢迎同好大师们赐片,让更多的人们能够集中观赏到更多濒危鸟类的近身照!谢谢! ![]() 棕尾虹雉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中国※※地区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的国鸟,在中国只有零星个体分布特别稀少。估计总数不足1000只,而且数量每年仍在继续减少。在拍摄地,本人4天时间只见到4只雄鸟,比往年数量减少! 致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主要是不断地扩大耕种面积和牦牛的放牧区,严重损害了棕尾虹雉的栖息地。加之森林过度砍伐等多种因素,使棕尾虹雉的栖息地面积越来越少。 作为食物被捕猎:乱捕滥猎、毁巢取卵现象也时有发生。 濒危保护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生效年代: 1996 虹稚属共有三种,棕尾虹雉是其中之一,也是冠羽最漂亮的虹稚,因羽毛色彩斑斓又被叫做“九色鸟”。虹稚因其五彩斑斓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彩虹般美丽的金属光泽而得名。虹稚主要栖息于海拔3300~4400米的灌丛、草甸及裸岩处。是典型的植食性鸟类,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其呈钩形粗壮有力的喙也是为适应这种生活而进化出来的,该物种中的绿尾虹雉非常喜欢取食贝母的球茎,因此在当地,绿尾虹雉的土名叫做贝母鸡。 ![]() ![]() ![]() 拍摄于陕西洋县,中国独有的稀世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体态秀美典雅,性格温顺,中国古代把它看作是吉祥的象征,被称为是“吉祥鸟”、 “东方宝石”,中国古代二品官服上的图案既是朱鹮,由此可见朱鹮在中国古代地位之高。 从油页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鹮科鸟类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现存的仅有大约16属26种。朱鹮※※上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由于环境破坏数量锐减,上世纪初在中国就已十分罕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有分布的东亚各国陆续宣告灭绝:1952年日本将朱鹮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1960年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鸟类保护会议上被定为“国际保护鸟”;1967年韩国※※也将朱鹮定为“198号天然纪念物”。六十年代末前苏联境内朱鹮绝迹,七十到八十年代在朝鲜半岛消失,后日本血统的最后一只朱鹮阿金去世,日本朱鹮灭绝。1981年5月,世界上仅存的朱鹮野生种群(7只)终于在陕西洋县被奇迹般地重新发现,同年6月成立朱鹮保护小组,1983年3月成立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1986年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2001年9月成立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省级),2005年8月9日,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保护与繁育,现已成功扩大到2000多只,朱鹮终于从“灭绝”名单回到了地球、回到了人间!但珍稀程度仍然不亚于大熊猫、金丝猴。 保护级别 《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濒危(E)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濒危 生效年代:1996年 IUCN濒危等级:EN D 生效年代:2003年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生效年代:1989年 本帖最后由 徽州山人 于 2014-1-19 13:1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