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野鸟大头贴】
11745 316
[198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20:45
秋天道 发表于 2013-12-9 20:08
生命就是奇迹。真爱所有生灵。


说得好!众生平等。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太强大了,对地球上的其它物种是个灾难,得要学会自律。
之二,暗光下的蓝歌鸲。—0.7EV,快门速度还只有1/10s,只有用反光板预升来拍摄了。
[197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20:37
寒贝克 发表于 2013-12-9 19:54
这种经典瞬间, 用1/100的快门能拍清楚, 你牛的...

Superb Fairywren壯麗細尾鷯鶯(學名:Malurus cyaneus),又名Superb Blue-wren蓝精灵,是細尾鷯鶯科的一種雀,分佈在澳洲東南部。牠們是留鳥及地盤性的,且有高度的兩性異形:雄雀繁殖時前額、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鮮藍色,面部黑色,喉嚨黑色或深藍色;非繁殖期的雄雀、雌雀及雛鳥主要是灰褐色的。※※※※※※※※※
这类小雀长约14厘米, 尾巴有5.9厘米, 非常小,总是在跳动. 这只是雌性的.


欢迎寒贝克兄多展示些国外鸟种,让国内的色友、鸟友们饱饱眼福。别忘了辛苦一下把鸟种介绍加上,国内的鸟书找不到呀
太阳鸟育雏那张,我是加了增距镜在给太阳鸟拍特写大头照,碰上了这么次机会,太阳鸟动作非常快时间很短,连拍了几张,还有姿态瞬间更好的,但相机的自动对焦没跟上没对上焦。
寒贝克兄你也很牛呀,手持540拍鸟,我试过,最多坚持一两分钟就不行了没法干活了。
不过鸟儿经常在凌晨、傍晚或树荫灌木中出现,为了保证画质,拍鸟经常会用到1/5s之类的快门速度,此时不可能手持了,所以即使体力壮,上个好点的脚架云台、快门线之类还是很有必要的。540镜头在1/40s、1/30s之类的快门速度,即使上架用快门线,成功率也会大大下降,还得配合反光板预升。脚架、快门线,关闭防抖,不开启反光板预升,比较有把握的快门速度是1/40-1/50s。此时开防抖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因为我的540镜头是不带防抖的

上一组浓浓树荫暗光下,反光板预升的实战鸟片效果
之一,海南蓝仙鹟
[196 楼] 寒贝克 [资深泡菜]
13-12-9 20:12
这只是雄性的Superb Blue-wren蓝精灵
[195 楼] 秋天道 [泡菜]
13-12-9 20:08
生命就是奇迹。真爱所有生灵。
[194 楼] 秋天道 [泡菜]
13-12-9 20:06
真喜欢大家的作品。关注关注!
[193 楼] jixinpan [资深泡菜]
13-12-9 20:03
祝贺山人开了个牛帖,当随时前来拜读!
[192 楼] 寒贝克 [资深泡菜]
13-12-9 19:54
徽州山人 发表于 2013-12-9 13:08
行为鸟片,太阳鸟(雌)育雏。也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才撞上这么一次机会。

这种经典瞬间, 用1/100的快门能拍清楚, 你牛的...

Superb Fairywren壯麗細尾鷯鶯(學名:Malurus cyaneus),又名Superb Blue-wren蓝精灵,是細尾鷯鶯科的一種雀,分佈在澳洲東南部。牠們是留鳥及地盤性的,且有高度的兩性異形:雄雀繁殖時前額、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鮮藍色,面部黑色,喉嚨黑色或深藍色;非繁殖期的雄雀、雌雀及雛鳥主要是灰褐色的。※※※※※※※※※
这类小雀长约14厘米, 尾巴有5.9厘米, 非常小,总是在跳动. 这只是雌性的.
[191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13:08
行为鸟片,太阳鸟(雌)育雏。也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才撞上这么一次机会。
[190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13:05
太阳鸟意境花鸟图
[189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13:02
我把鸟儿的位置预留在右下方,但它却去到了左下方。好在右边的小蜜蜂为画面增了少许色。
[188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12:57
这张拍摄就出了一些意外,太阳鸟靠近花朵时,正好刮风把花枝吹低了一些,因此构图不理想。拍野鸟就是这样,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让你不停地期待着下一次。这也是拍鸟的乐趣与魅力所在——最好的总在下一次。
[187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12:51
CBQ1961 发表于 2013-12-9 12:40
感谢楼主详细解说,得益非浅。学习了!


不用客气,欢迎多交流!
太阳鸟悬停。太阳鸟被称为是“东方蜂鸟”,习性类似美洲的蜂鸟,体型娇小,翅膀可以高速震动在空中悬停。需要说明的是,太阳鸟与蜂鸟不同科。
[186 楼] CBQ1961 [泡菜]
13-12-9 12:40
感谢楼主详细解说,得益非浅。学习了!
[185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9 12:20
CBQ1961 发表于 2013-12-9 11:25
楼主拍得真好,传授一下拍摄经验和相机设置。


以前应一个摄影爱好群的要求做过一个关于野鸟生态摄影的在线讲座,整理了一些心得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全文如下:

野鸟生态摄影心得
一、 野鸟生态摄影分类
野鸟生态摄影,在圈内俗称“打鸟”。拍摄对象为自然野生状态下的鸟类。拍摄动物园、公园里人工圈养的鸟类不在此范畴。
野鸟生态摄影,根据表现内容与拍摄手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类型:
1、形体鸟照。一般都为近距离拍摄,能清晰展示鸟类形体细节的鸟类照片,圈内俗称“标本照”、“数毛照”。拍好形体鸟照,是鸟友们追求的第一步。鸟类摄影不同于其它题材的摄影,主体拍摄距离与角度很难人为控制,能拍好所见鸟类的“标本照”都已经纯属不易了,在中国尤其如此,多数鸟类都很惧怕人类难以接近。对于一些难得一见的稀有鸟类,即使是这种从视觉艺术角度没有太多价值的“标本照”,都已经是很难得的了。此类题材的鸟照,一般要求主体占画面尺寸的一半以上。
2、生境鸟照。指反映鸟类的生存环境的照片。此类片子,一般要求有恰当的拍摄视角,对周边环境有一定交代,不过分追求“数毛”。
3、行为鸟照。反应鸟类特定行为瞬间的鸟类照片,如觅食、交配、育雏、打斗等。此类题材的鸟片,一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候,而且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运气成分,可遇而不可求。
4、鸟种记录照。此类片子单从摄影角度,似乎没有多少艺术欣赏价值。但是从生态主义及物种记录的角度,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尤其是那些稀有濒危的鸟类记录照。
5、飞行鸟照。飞行是鸟类有别于其它大多数物种的最重要特征。因此鸟友们在拍摄静态鸟类照片的同时,都希望能拍到鸟类飞行的照片。体型娇小的鸟类,飞行版的拍摄难度非常高。因此多数鸟友都把拍好飞版作为“奋斗目标”。
6、意境鸟照或艺术鸟照。这类片子没标准,依照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偏好来拍摄表现就好。

二、 器材选择
野鸟拍摄是对器材要求最为苛刻的摄影题材之一,个人认为比体育摄影对器材的要求还要高。因为鸟类形体小,需要镜头的焦距长;鸟类的活动场所经常光线不好,且鸟儿好动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机身的抑噪表现要好,镜头的光圈要大;拍摄主题目标小,需要较高的像素密度以保证细节;器材对焦及连拍的速度要快,否则无法拍摄动态的鸟照。由于以上原因,对器材要求很苛刻,有些甚至是矛盾的。如像素密度、像素数量与噪点表现、连拍速度之间。具体要求如下:
1、镜头。由于多数鸟类体型娇小,因此拍摄野鸟需要长焦镜头。根据我个人的经验,APS规格的机身,一般以400mm焦距起步,全画幅机身,以500、600mm起步。在“打鸟”圈内有一句俗话,叫着“一寸长、一寸强”,意思是拍摄野鸟多数时候都会嫌镜头焦距不够长,主体目标在画面中的比例太小。如果不考虑经济负担与负重,单从使用角度,镜头光圈越大越好。当然,400mm以上焦距的镜头,最大光圈一般也就f2.8、f4,甚至只有f5.6,如800mm/f5.6镜头。即使是上述焦距的镜头,增距镜往往也是必备的附件。当然,如果经济允许,拍鸟一只328或428,一只640或856相配合是最理想不过的了。或者是一只长焦镜头,半幅机身与全幅机身各一个,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机身。距离远、光线较好时用半幅机身,距离近或者是光线很暗时则使用全画幅机身,这样比备两只大炮负担要轻一些。入门拍鸟,可选择各家的340加增距镜或456、100-400、80-400之类镜头。
2、机身。依照个人偏爱的类型不同,机身有不同的选择。偏重动态、飞行鸟类的,优先选择高感好、连拍速度高的全画幅机身,如尼康的D4,佳能的1Dx等。偏重静态形体鸟照的,优先选择高像素密度的顶级APS机身,如佳能的“小马四”、7D,尼康的D300、D7100等,以保障主体细节。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上述机身各配一个根据需要选用当然最好。不论选择何种画幅的机身,都要尽量选择对焦速度、精度高,连拍快的机身。拍鸟一般都需要连拍至少达到5张/秒以上的机型,能达到8-10张最好,否则很多精彩瞬间无法抓取。
3、附件。由于鸟类拍摄都是使用长焦镜头,相机抖动对画质影响很大,因此要尽量养成用快门线释放快门的拍摄习惯,高速拍摄飞版的不在此列。根据我本人的经验,半幅机身、500mm焦距的镜头,快门速度低于1/200s,直接用手摁机身快门对画质影响就非常明显了,反光板预升低速拍摄时,影响更加明显。支撑系统,依据镜头不同,对支撑系统的要求也不同。428、540、640等大炮,都需要用重型支撑系统。脚架为捷信3~5号架。云台根据个人习惯不同有两种选择,其一为悬臂云台,其二为液压云台。我个人偏爱液压云台,无需锁死云台,通过阻尼的合理设置比较容易实现随停随拍,不会错过拍摄时机,也不容易摔机器,缺点是重量较大;悬臂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其它附件如寻鸟镜等(安装在机身热靴位置,作用类似※※的瞄准器),由于长焦镜头视角与景深太别小,不容易在取景器中快速找到并锁定目标,因此寻鸟器也有一定作用,但使用起来有点麻烦,多数人不用。再就是必备的伪装设施,如迷彩伪装服、伪装帐篷、伪装网等,也是拍鸟较常用的辅助器具。

三、 机身参数设置
根据个人的习惯不同,机身有不同的设置。我个人最常用的机身设置是:速度优先偶尔光圈优先、感光度自动。照片优化模式设置,就要看个人偏好不一而论了,我的口味重,多数时候使用饱和度与锐度较高的自装机身曲线(佳能好像不能自己载入曲线)。对焦模式多数时间为连续对焦,快门释放模式多数时间为高速连拍(除了拍摄飞行版,我个人多数时间是“点射”,以减少照片挑选工作量)。白平衡全为“自动”,偶尔通过后期调整白平衡。画质记录全为RAW,万一设置不当,很多参数可以后期修正。拍鸟往往没有时间慢慢设置参数。这些设置都是因为鸟类摄影需要极快的反应,机会稍纵即逝。速度优先配合感光度自动,可以在静态拍摄与动态拍摄之间最快捷的转换(眼不离取景器,只需要调节一个机身拨轮变换快门速度),因为鸟儿经常会在站立状态突然起飞,使用光圈优先可能会导致快门速度不够无法拍下鸟儿起飞的精彩瞬间。如果一直设置较高的ISO值来保障快门速度兼顾静态与动态,又会有损画质。当然,感光度自动配合光圈、快门速度手动设置(M档),也是鸟友们常用的设置,静态转动态拍摄,只需改变快门速度。如果ISO值手动设置,就可能导致上述的静态变动态来不及修改ISO值,曝光值不恰当。
因为环境限制,清晨、傍晚或林中光线昏暗(这些都是拍鸟经常遇到的条件),拍鸟还经常需要用到1/5s之类的低速快门,反光板预升。以半幅机身、540镜头为例,快门速度低于1/40s时,即使是三脚架、液压云台、快门线释放,也经常出现照片发虚。我试验过,开启反光板预升,等同于快门速度提高3-4档的效果。我拍摄的很多画质满意的片子,都是用1/10s以下的快门速度配合快门线释放、反光板预升拍摄的。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鸟儿一直在动,怎么可能用反光板预升、几分之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呢?其实掌握了鸟儿的习性后就知道,它们总是有那么一两秒老实安静的时候,只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就行。当然,在首次拍摄一个稀有鸟种时,我会先降低画质要求,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先保障记录到,再调整参数模式,寻机达到最佳的画质表现。
拍摄飞行版,有1/1000s的快门速度就差不多够了,光线条件允许能够达到1/2000s以上更好。光线不允许,1/500s成功率也挺高。低于1/200s一般就很难拍到清晰的飞行版了。如果是平行于焦平面飞行,对机身的追焦能力要求不高但对快门速度的要求高,移动相机匀速追焦,也可以保障在较低的快门速度下实现主体清晰的照片。迎面飞来的,对机身的对焦反应要求高,但对快门速度的要求并不高。拍摄翠鸟出水、小鸟起飞之类片子,一般需要1/2000s以上快门速度。
测光模式方面,依照个人习惯不同,不同的测光模式结合曝光补偿,都可以拍摄出曝光合适的片子。我个人偏爱“矩阵测光”(尼康,佳能好像叫评价测光)。因为矩阵测光结合曝光补偿,可以保障主体与环境的很好平衡,野鸟摄影属于生态摄影,一味考虑主体曝光也不行。有些鸟类黑白分明,点测光模式下,有时反而会导致曝光值的严重失误。测光点在白羽上,曝光严重不足,在黑羽上则严重曝光过度。使用均衡测光模式则不会现出上述问题。光线条件复杂时,我都会在达到时先实拍几张,确定合理的曝光补偿,以免鸟儿来了曝光严重不合适后悔。

四、 拍摄时间与地点。
先说国内,中国共有1300多个鸟种(不含亚种),各地具有不同鸟种。珍稀鸟种资源丰富的省份有内蒙、新疆、四川(川西)、云南、※※等几个省份。当然,其余省份有很多也有一些珍稀特色鸟种,如婺源的白腿小隼、黄喉噪鹛、冬季的中华秋沙鸭,鄱阳湖冬季的雁、鸭、鹤、鹳、鹅等候鸟;山西太行山地区的深山勺鸡、浙江古田山地区的白鹇、陕西洋县的红腹锦鸡、朱鹮,深圳冬季的黑脸琵鹭等。只要你进入鸟友圈子与大家多交流,慢慢就会掌握全国的主要成熟鸟点。拍鸟不同于拍摄风景,有时需要精确到几十米甚至几米范围内,才能拍摄到目标鸟种,所以多交流、多了解很重要。没有准备冒然过去,可能什么也拍不到。我在去到一个陌生鸟点之前,都会通过网络或熟悉的鸟友,事先做足功课。
国外鸟类资源方面,邻近的就是东南亚尤其是马来与泰国鸟类资源最丰富,而且鸟儿比国内的要不惧人容易拍,费用也不比在国内高。再远就是南美与非洲。欧洲、北美鸟种数量比中国少但与中国的不一样。南美是全世界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世界共有9000多种鸟,南美的哥伦比亚、巴西等,一个国家的鸟种数量就有接近2000种。还有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天堂鸟也是全世界鸟友们梦寐以求的,但条件、费用等,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
拍摄时间方面,多数鸟类都是清晨或傍晚的时间最容易拍摄。所以拍鸟需要起早贪黑,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鼠晚哈。拍鸟纯粹是苦中作乐,但乐在其中,个中乐趣,没有亲身体验是无法体会理解的。多数摄影爱好者,尤其是男人,一旦拍过鸟都会中毒上瘾难以自拔,对其它题材都不再感兴趣的。不信你试试。我的理解是,因为人类的狩猎基因所致,野外守候拍摄野鸟,非常类似狩猎的兴奋与刺激。
野鸟的拍摄还具有季节性。多数鸟类在繁殖育雏季节较容易拍摄,有些则是越冬季节在南方较易拍摄。还有就是候鸟迁徙季节的候鸟休息驿站。北京天坛的苗圃、广州的中山大学校园、四川大学校园等,都是某些候鸟的迁徙驿站。不拍鸟的可能难以想象,要到闹市中心的大学校园里拍摄稀有鸟类。但仅限于特定的迁徙季节。

五、有关拍摄技巧
1、构图。一般情况下,避免把鸟放到画面正中间过于死板。但很多时候迫于无奈,如要利用最可靠的※※对焦点,来不及调整构图等,也只要有先拍下再剪裁了。条件允许且需要时,可以尝试通过扭动镜头上的脚架环变化竖构图。竖构图的鸟片相对较“稀有”,除非是剪裁出来的。在前后景较乱时,可以采取低角度拍摄以最大化虚化前后景。所以,鸟友们经常趴着地上或水里拍摄鸟类照片。
2、用光。拍鸟很难按自己的意图去把握光线,因为你不知道鸟儿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但也要心中有图,事先观察环境,寻找一个较有可能出现合适光线、理想背景与构图的位置拍摄。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为了拍摄出理想的姿态、背景、光线条件,我们经常采取死守的办法,要么不拍算了,要拍下就是理想的片子。象这张太阳鸟吸食花蜜的片子,我就是观察、死守这个花枝数天,终于等到鸟儿自动入镜,尽管机会只有短短一秒左右,但事先有准备,一秒就够了。太阳鸟从接近花朵到吸食完花蜜离开,时间总共只有1秒左右,如果等看到了再去追,往往在取景器里连目标都没找到,机会就过去了。所以都是预对焦、预构图死守。光线方向方面,拍鸟如同拍人像,要尽量拍出眼神光。当然这比拍摄人像难度要高很多,因为鸟儿没办法摆拍,它不会听你使唤的,主要靠自己的观察与机会把握。拍鸟用侧光与小侧逆光较有质感,有时逆光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较难把握。拍野鸟形体照,一般都是顺光多,可以保障细节。
3、对焦。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对鸟眼对焦。鸟眼不在对焦点覆盖范围内时,尽量对与鸟眼处于一个焦平面的地方对焦,如鸟脖子等。为了保障对焦反应速度与精度,我多数时候采取单点对焦,而且尽可能使用十字对焦点。拍摄飞行版,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时,焦点经常落到反差较大的前后景上去,鸟是虚的。所以我一般只会在拍摄很近的飞行鸟类,鸟的距离变化速度快且鸟身覆盖画面的比例大时,才会选用自动选择对焦点。
4、画质控制。静态鸟类尽可能用较低的快门速度、ISO值、快门线等,以保障画质。在车上拍摄,则用豆袋,有车窗上用的脚架当然更好。一些鸟类只可在车上拍摄,下车鸟就跑了。
5、接近鸟类。接近鸟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伪装或隐蔽蹲守。伪装设施有伪装帐篷、伪装网、伪装衣等,视出行交通工具携带。携带不便时,一般带伪装衣或伪装网;有车辆跟随时,可携带伪装帐篷。伪装拍摄适合活动较有规律的鸟儿。
尽量放低身姿,一边拍摄一边慢慢靠近。有时需要绕行到鸟的背面再慢慢转到正面拍摄。靠近时,需要在鸟儿没有正视你的时候,鸟儿警觉地盯着你时,需立即停止脚步。
投食诱拍。不过这一方法不被提倡,但适度而为,对鸟类也没有什么大伤害。
声音诱拍。播放同类鸟类的叫声诱使鸟类主动接近。这一方法很有用,但同样不被提倡。
6、鸟类知识。不了解一些基础的鸟类知识,如鸟种分布、繁殖地、越冬地等,是很难拍到珍稀鸟类的照片的。途径一是通过互联网络如相关网站、QQ群广交鸟友,而是多看鸟类图册如《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
7、鸟片的情调。为了保障画质、细节,鸟类拍摄一般都选择在晴朗的天气顺光、高速拍摄。但突破常规,在雨、雪天气拍摄,逆光拍摄,或是慢速拍摄飞行的鸟类,往往能获得不落尘俗的特殊情调。拍摄雨中的鸟儿,快门速度需要依照雨量大小设置合适的快门速度才有理想的效果。一般中、小雨量下(大雨暴雨没法拍摄了),1/200s左右的快门速度,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雨丝效果。追拍快速跑动或飞行的鸟儿,快门速度在1/200-1/300s左右,既能获得较为清晰的主体,又能表现出鸟儿奔跑或飞行的动感。速度低了主体容易拍虚,速度高了动感效果又差一些。
8、后期处理。野鸟生态摄影有点类似新闻摄影,讲究“原汁原味”与真实性。自娱自乐的除外,严谨的赛事一般只允许适度裁切、修正曝光与白平衡等简单后期,任何增加或减少画面内容、移花接木的后期处理都是被禁止的。

六、文明拍鸟
最后一点比拍好鸟类更重要的是,文明拍鸟。
1、保护环境,绝对不攀花折枝改变破坏鸟内生境,不可乱丢垃圾。林中拍摄绝对不可吸烟。
2、不聚众群拍,以免影响鸟类的繁衍生息;保护鸟类比拍摄鸟类更重要。
3、在拍摄鸟类繁殖育雏的照片时,不可在巢穴边聚集人群、喧哗吵闹,不可在巢穴边久留,拍到即走不可过于贪心,以免影响鸟类喂食甚至导致弃巢、路人盗猎等后果。
4、不可惊吓、追赶鸟类。
5、不可公开宣传珍稀鸟类的具体拍摄地点。

示范:鸟类行为片,太阳鸟悬停吸食花蜜(叉尾太阳鸟,雄,拍摄于深圳某公园)。为了拍摄理想的太阳鸟悬停照片,我去过很多次,但没拍到几张满意的片子,这是有限的较满意的片子之一。太阳鸟从飞近花朵到吸食完花蜜离开,持续时间只有1S左右。因此,如果是看到鸟儿接近花朵再移动相机寻找目标、构图拍摄,往往不够时间。因为长焦镜头景深极浅,1秒钟可能连鸟都没找到,更不用说还要完成构图对焦与拍摄。因此我选择一枝较理想的花朵预对焦、预构图守株待兔,等鸟儿一接近立即启动连拍(对焦点设置在鸟儿较有可能出现的部位,比如下图的花蕾偏右下的位置)。但这样死守的结果,也有可能等上一天,鸟儿也不来你预想的位置。拍鸟的魅力、刺激如同足球,有太多的悬念与意外。 本帖最后由 徽州山人 于 2013-12-9 12:46 编辑

[184 楼] CBQ1961 [泡菜]
13-12-9 11:25
徽州山人 发表于 2013-7-25 10:03
雪鸮2

楼主拍得真好,传授一下拍摄经验和相机设置。
[183 楼] CBQ1961 [泡菜]
13-12-9 11:14
徽州山人 发表于 2013-8-3 19:30
神雕侠侣

这个飘亮
[182 楼] 寒贝克 [资深泡菜]
13-12-9 08:57
徽州山人 发表于 2013-12-8 23:45
拍鸟好点的架子云台是少不了的。短时间手持还能坚持,长时间就吃不消了,而且手持不是浪费了牛头大炮的品质?手持拍鸟,不如用456、80-400、大白之类便携点的镜头。
和一张紫水鸡花鸟图...

540II比前款轻很多, 才3公斤多点, 手持开IS, 快门在1/1000以上, 画质还可以, 当然我没试过关IS上架会不会更好. 大白确实机动性更强, 但我就是看了你们大炮拍的片子, 确实画质&焦外都美的惊人, 才上定焦炮的. 下面这张是以前大白拍的, 我想大概这镜头的潜能也到顶了.
Bush Stone curlew 灌石麻鹬
[181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8 23:45
寒贝克 发表于 2013-12-8 20:00
是在澳洲拍的, 以前没怎么拍鸟, 以为很容易, 现在才知道, 拍鸟是相当辛苦的, 刚买的镜头, 其它什么装备都没有, 暂时手持, 偶尔独脚架, 想着应该买个能摇头的云台, 和炮衣之类的, 向各位鸟人前辈看齐...
Dusky Moorhen 紫水鸡(学名:Porphyrio porphyrio)为秧鸡科紫水鸡属的鸟类


拍鸟好点的架子云台是少不了的。短时间手持还能坚持,长时间就吃不消了,而且手持不是浪费了牛头大炮的品质?手持拍鸟,不如用456、80-400、大白之类便携点的镜头。
和一张紫水鸡花鸟图
[180 楼] 寒贝克 [资深泡菜]
13-12-8 20:00
徽州山人 发表于 2013-12-8 15:34
好鸟好器材,口水!国外拍的吧?

是在澳洲拍的, 以前没怎么拍鸟, 以为很容易, 现在才知道, 拍鸟是相当辛苦的, 刚买的镜头, 其它什么装备都没有, 暂时手持, 偶尔独脚架, 想着应该买个能摇头的云台, 和炮衣之类的, 向各位鸟人前辈看齐...
Dusky Moorhen 紫水鸡(学名:Porphyrio porphyrio)为秧鸡科紫水鸡属的鸟类
[179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2-8 15:34
寒贝克 发表于 2013-12-8 10:56
漂亮的鸟帖, 我刚用上540II, 希望能拍到漂亮的鸟....

凤头鸠 ; 学名:Ocyphaps lophotes


好鸟好器材,口水!国外拍的吧?
[178 楼] 寒贝克 [资深泡菜]
13-12-8 10:56
漂亮的鸟帖, 我刚用上540II, 希望能拍到漂亮的鸟....

凤头鸠 ; 学名:Ocyphaps lophotes
[177 楼] syzz [陈年泡菜]
13-12-5 15:19
徽州山人 发表于 2013-11-11 15:54
斑鱼狗的呐喊


精美
[176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1-11 15:54
斑鱼狗的呐喊
[175 楼] syzz [陈年泡菜]
13-11-1 08:59
徽州山人 发表于 2013-10-28 16:04
棕背黑头鸫(雌),甚稀少罕见的留鸟,见于※※东部、甘肃、青海、四川及云南西北部。越冬于※※南部。繁殖在海拔3600~4500米林线以上多岩地区的灌丛,冬季下至2100米。


画面真漂亮!
[174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0-28 16:05
棕背黑头鸫(雄)
[173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0-28 16:04
棕背黑头鸫(雌),甚稀少罕见的留鸟,见于※※东部、甘肃、青海、四川及云南西北部。越冬于※※南部。繁殖在海拔3600~4500米林线以上多岩地区的灌丛,冬季下至2100米。
[172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0-28 16:00
棕胸岩鹨2
[171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0-28 15:59
高原“菜鸟”2——棕胸岩鹨,分布范围:阿富汗东部、喜马拉雅山脉、缅甸东北部、中国中部及青藏高原东南部。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于海拔2400~4300米的※※南部及东南部、青海、甘肃、陕西秦岭、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冬季往较低处迁移。
[170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0-28 15:57
雪中鸲岩鹨。拍摄于海拔4300米的川西帕姆林寺。
[169 楼] 徽州山人 [陈年泡菜]
13-10-28 15:55
高原上的“菜鸟”——鸲岩鹨,温驯而不惧生。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中部及青藏高原南部。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见于青海北部及东部、甘肃、四川西部及※※南部海拔3600~4900米的草甸及杜鹃丛和柳树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