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俩走过的滇藏线 ----金沙江、澜沧江、梅里、盐井、来古、下察隅、米堆、林芝
23451
526
[228 楼] 雪域传奇
[泡菜]
13-11-20 12:56
|
[227 楼] 香港老九
[资深泡菜]
13-11-20 12:27
欣赏你的片子及勇气。
![]() |
[226 楼] 无奈清风
[资深泡菜]
13-11-20 09:09
sxp1967 发表于 2013-11-19 21:19 非常美的秋色啊! ![]() |
[225 楼] gongjiel
[泡菜]
13-11-20 08:46
sxp1967 发表于 2013-11-19 21:16 秋色越浓秋美啊! |
[224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2:19
沙琼村
![]() |
[223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2:15
从米堆到察隅花了11个小时,返回到来古村又花了9个小时,说不上值得不值得。
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曾经到达过传说中的秘境,曾经到达过这个相对闭塞的边境小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么会相信※※会有一个地方,那里是遍地的香蕉树、小花盛开的枇杷树、大片的水稻田、满目的大理菊、芍药花。 如果下雨、一定还会听到雨打芭蕉的效果。 ![]() |
[222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2:14
图片上、电视中有关僜人部落的画面,要特定的机会来才会呈现。
当然,我们应该尊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换个角度说,我们家不也是不喜欢被别人随意参观访问吗? 的确,对于僜人部落来说,生活环境、生活设施的改善,带来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们此行的初衷,原本是想去了解一个据说还过着初民生活的原始部落的奇香异色。 然而目睹的却是这个文化的最后一抹残阳。 我们虽然带着遗憾离开,但给当地人保留一点宁静也是不错的选择。 过度的“参观、家访”也会影响当地人正常的生活,我们不希望看到为迎合宣传而作秀的场面,因为他们演得累,我们看得也累。 ![]() |
[221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2:12
沙琼村
![]() |
[220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52
可能我们去的时候不是旅游旺季,也没有前来观光的旅行团,在沙琼村没看到多少人,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民族服饰” 。
上午9点多,族长家的门还没开。看来图片上、电视中有关僜人部落的画面,要特定的机会来才会呈现。 ![]() |
[219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49
2013年10月17日:
到下察隅就是为了去看看传说中的沙琼村、僜人部落。 然而现在的沙琼村已然是一个“僜人部落示范区” 。僜人的房屋全部按“新农村”的格局进行规划,分为A区、B区、东区、西区。 两个区之间是一条直直的“街道” 彩钢板的屋顶上象征性地铺上一层茅草,铝合金的门窗比比皆是。 ![]() |
[218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47
下察隅镇:
位于察隅县南部,东与竹瓦根镇相邻,西北与上察隅镇相连,东南与缅甸相接,西南与印度接壤。 境内中印边境线长95千米,中缅边境线长25千米。全镇总面积1215.07平方千米,大部分面积跟藏南其他地方一样为印度非法侵占。下察隅镇※※所在地距察隅县城61千米,距上察隅镇50千米。 僜人群众237户,1300多人。下察隅镇地,处边境一线,地理位置特殊,人文自然别居风情,有独特的僜家手抓钣、僜家酒、僜舞、僜文弄墨家编织、婚姻习俗等。领略纯朴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是旅游者的理想去所。 僜人俗称“僜巴”,分布于中印交界地区,即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察隅等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区。 加上藏南印控区的僜人,总计有5万多人。 居住在察隅的僜人共有1300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实行一夫多妻制,在新版身份证上,僜人的民族成分一栏里写的是:其他。 ![]() |
[217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43
堵车了,下车拍拍察隅河吧。
![]() |
[216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41
察隅县城到下察隅镇只有65公里,但这65公里路况很差,时不时会碰到修路而停车等待,我们开车花了3个小时才到下察隅镇
![]() |
[215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39
到下察隅是要办理边防证的,提醒一下以后要去的朋友:察隅县公安局、※※边防站的工作时间9:00---12:00 15:30---18:00 带好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先到察隅县公安局办理“证明”。
再凭“证明”到※※边防站办理“边防通行证” 。不过两个地方离得很近,相隔也就300米的样子。 还有,“边防通行证”每人押金10元,返回时兑换。如果不在以上工作时间内去的话,那你就把“边防通行证”带回去留个纪念吧。 (※※边防站在察隅县县委大院里) 本帖最后由 sxp1967 于 2013-11-19 21:40 编辑 ![]() |
[214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34
过古玉乡海拔就直线下降,温度也是越来越高,让我们觉得时空在倒转----从秋天进入夏天。 本帖最后由 sxp1967 于 2013-11-19 21:36 编辑
![]() |
[213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28
中午到达古玉乡,沿察然公路那么200米的街道就是古玉乡的全部,乡镇很小,但有一家“丽江饭店”的腊排骨味道很纯正。
![]() |
[212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26
不断地喊司机停车、停车,喊到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 |
[211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24
这样的美景如果再有点阳光,那就是奢望啦。
![]() |
[210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21
继续“古玉秋色”
![]() |
[209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19
这样的场景估计任何相机都可以拍出明信片的效果。
![]() |
[208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16
车越往古玉秋色越浓 本帖最后由 sxp1967 于 2013-11-19 21:17 编辑
![]() |
[207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1:13
古玉乡
![]() |
[206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34
从德姆拉山垭口下来到古玉乡,那简直就是进入了一条景观大道,红的、黄的、绿的,竟然秋得那么热烈。
![]() |
[205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33
察然公路有很大一段是沿山体走,如刀割般切开的两山之间是奔流的察隅河,山与山的距离忽近忽远,有的地方深不可测,山顶到谷底最大落差为2500米,最小也得1000米左右。
坐在车里不用探出头,只要一侧目,看见的是万丈深渊——路面跑哪儿去了? ![]() |
[204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30
翻过德姆拉垭口海拔就开始下降,景色又开始丰富起来。
![]() |
[203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27
可是它依然神圣,主峰冰晶玉洁,少雪的山头则裸露着暗红色土壤和黝黑岩石,厚重坚强、沉实无华,忠诚地守护着藏东南这片福地。
![]() |
[202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24
司机吴师傅对我们说:德拉姆雪山的很多路段和阿里差不多,荒凉、寸草不生。
![]() |
[201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22
德拉姆雪山
![]() |
[200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21
德姆拉其貌不扬,也不太险峻,因此没有南迦巴瓦、米拉山那样出名;加上察隅县地处边陲一隅,去的人不多,德姆拉也就鲜为人知了。
![]() |
[199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9 20:19
德拉姆雪山也是※※高原东部的一座屏障,高耸山体挡住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暖气流,同时阻止了※※高原寒流南下,使山南面的察隅处于亚热带气候,成为※※江南、鱼米之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