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俩走过的滇藏线 ----金沙江、澜沧江、梅里、盐井、来古、下察隅、米堆、林芝
23451 526
[168 楼] 剑圣圣 [泡菜]
13-11-18 21:11
好帖,回头再仔细看贴o(∩_∩)o
[167 楼] hahaer2015 [泡菜]
13-11-18 20:53
谢谢分享
[166 楼] 百家乐 [泡菜]
13-11-18 20:48
很多天都没上坛子了,今天总算看到大哥又“开张”了感谢你在林芝送来关于天气的“鸡毛信“看到你拍的那些熟悉场景又想起了去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这次虽然没能与你相遇,期待来年有缘千里再相聚置顶那张应该是沈姐的背影吧,走向雪山,回归自然
[165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20:42
帮楼主补充一张工布江达的中流砥柱。
[164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20:28
尼洋河边的大棚种植。
[163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20:24
尼洋河与帕隆藏布交汇处
[162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20:08
帕隆藏布,可惜云层太厚
[161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20:00
尝试这个角度拍的古乡湖。
[160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19:55
嘎朗村的确漂亮。
[159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9:29
今年米堆村通了电、有了自来水、还能坐在客厅看电视啦。还是去年入住的索朗久美家,不过索朗久美为照顾孩子上学已经搬到林芝居住了,原来的客栈改名为扎西拉姆,由他的妹妹在经营。(有没有阳光差别太大)
[158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9:27
(索朗久美家)
[157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9:26
2012年春天来时这里正在大兴土木建造“牧家乐”、“农家乐”。我们入住的索朗久美家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藏居。
充其量只是一个提供住宿的“农家乐”定时供电。提供一只藏式铁炉子、有全套的炊具,但需要自己动手做饭(也就是用高压锅煮点方便面)
[156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9:19
在318国道旁用长焦就可以拍摄到漂亮的米堆冰川。
[155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9:10
恒典 发表于 2013-11-18 19:04
多谢楼主评点,再上张今年3月的嘎朗湖桃花。

嘎朗湖我们路过但没进去,可惜了。也是一处美景啊。
[154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9:08
出波密沿318国道向东行驶大约100公里处,向南拐进一条小路,6公里后到达米堆村。
米堆村,这是一个较大的村庄,村寨后面就是明显冰碛垅。 本帖最后由 sxp1967 于 2013-11-18 19:11 编辑

[153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19:04
多谢楼主评点,再上张今年3月的嘎朗湖桃花。
[152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9:03
这些树坚强地生长在山坡间,任凭泥石流、滑坡,也阻止不了旺盛的生命,秋风中仍然绽放出勃勃生机。
[151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6:40
峡谷秋色
[150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6:13
秋色绚丽
[149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6:11
秋色绚丽
[148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6:10
松宗镇向东80公里可到达然乌镇,此路段峡谷非常狭窄,两岸的山十分陡峭,岩石浅棕红或灰色,秋天树叶一片金黄,夹杂着红色的树种,和岩石、松树形成强烈的对比,显得景色绚丽。
[147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8 16:03
恒典 发表于 2013-11-18 14:41
雪山映桃花


这张片子你如果用曝光包围拍摄,将是一张非常好的照片。很少有机会拍摄到南迦巴瓦的桃花。
[146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14:46
索松村桃花
[145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14:41
雪山映桃花
[144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14:20
新手上路,跟张今年3月于索松村魔鬼头拍的南迦巴瓦
[143 楼] 恒典 [泡菜]
13-11-18 14:00
顶张盔甲山日落
[142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7 23:11
“念波查日”
[141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7 23:10
“松东巴热”
[140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7 23:09
“松东巴热”
[139 楼] sxp1967 [资深泡菜]
13-11-17 23:08
“盔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