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645D/645Z大图贴(2期)
431872 2500
[458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7 21:42
wfs55 发表于 2014-8-7 17:22
就自己的年龄看,已经不会在器材上投太多的钱了,尤其是中画幅,大画幅之类的,重量体积也吃不消,莱卡M倒是在考虑之中,比较轻巧,就是没有自动对焦让人犹豫不决。三焦镜取其轻便,省得来回换镜头麻烦,再说拍风光的话,光圈稍小不是问题,比较理想的话可以来个三焦,再配一个35或者50/1.4,这样比较实惠。


如果为了风光上旁轴,完全不用担心聚焦。我已经眼花了,但是一般聚焦也没问题。三焦主打户外风光,9028也多用在户外,只有3514用在室内低光,但是焦点5米左右也不需要太精确的聚焦。如果要两头拍风光,还是建议三焦加90。就我用旁轴的经验,只有用501拍大头人像要小心,其他场合,包括室外跟焦都不太难。不要为手动聚焦担心。

旁轴的优势就是便携,出差携带不招眼。画质绝不比135单反差。中画幅我觉得适合自费外出时专门拍片用。即使我上了中画幅,旁轴一定会保留的,不冲突。大体是两个极端。
[457 楼] wfs55 [资深泡菜]
14-8-7 17:22
leicabj 发表于 2014-8-7 14:28
三焦完全可以信任!我的常用光圈是8-11。前几天在阿尔山,空气透明度给力,再次显示出实力。这里是645大图贴,俺就不上了图了。三焦我用过两支,都是E55的那款,都很出色,现在用的是银色版。M8 拍过3万张,M8.2拍过5万张,M9P拍了2万张,其中至少有8万张是三焦出的。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眩光。

上中幅除了画质,也是想强迫自己慢下来用心拍。

PS:现在这些朋友给我下毒,预测我最终将是阿尔帕,搞的我也心里长草。机身还好,关键是镜头,号称一镜天涯,可HR32要6万多,唉!

就自己的年龄看,已经不会在器材上投太多的钱了,尤其是中画幅,大画幅之类的,重量体积也吃不消,莱卡M倒是在考虑之中,比较轻巧,就是没有自动对焦让人犹豫不决。三焦镜取其轻便,省得来回换镜头麻烦,再说拍风光的话,光圈稍小不是问题,比较理想的话可以来个三焦,再配一个35或者50/1.4,这样比较实惠。
[456 楼] 只管按快门 [资深泡菜]
14-8-7 16:47
来吸毒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455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7 14:28
wfs55 发表于 2014-8-7 13:45
有些场景需要广角或者超广角来表现,这也无可厚非 。很羡慕莱卡S有24-70(30-90)这样焦段的镜头,更加实用,更加便利。
另外请教一下,莱卡的qu三焦镜的素质如何?不考虑大光圈浅景深的问题。


三焦完全可以信任!我的常用光圈是8-11。前几天在阿尔山,空气透明度给力,再次显示出实力。这里是645大图贴,俺就不上了图了。三焦我用过两支,都是E55的那款,都很出色,现在用的是银色版。M8 拍过3万张,M8.2拍过5万张,M9P拍了2万张,其中至少有8万张是三焦出的。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眩光。

上中幅除了画质,也是想强迫自己慢下来用心拍。

PS:现在这些朋友给我下毒,预测我最终将是阿尔帕,搞的我也心里长草。机身还好,关键是镜头,号称一镜天涯,可HR32要6万多,唉!

本帖最后由 leicabj 于 2014-8-7 14:36 编辑

[454 楼] wfs55 [资深泡菜]
14-8-7 13:45
leicabj 发表于 2014-8-7 07:42
以前用单反的时候总觉得不够长,专心用旁轴以后出去带的最长头是90,还很少使用。换了全幅M9以后也一样。80%用三焦,35/1.4和90各占10%。有一阵出去还带21,后来非必要场合也不带了。这几年觉得唯一一次必用21的场合就是在吴哥。

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以后上120单反以后会有什么偏好?想更长还是想更广?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更广。对于44*33来说,35应该能满足大部分情况了,再广就不好控制了。

当然,不论飞思还是宾德,不论28还是25也都超贵。但是周围几个玩中幅的朋友都主张镜头三个为佳,超广、标准和中长焦。直接绕过35、45或55,唉!也许用了才能理解。

有些场景需要广角或者超广角来表现,这也无可厚非 。很羡慕莱卡S有24-70(30-90)这样焦段的镜头,更加实用,更加便利。
另外请教一下,莱卡的qu三焦镜的素质如何?不考虑大光圈浅景深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wfs55 于 2014-8-7 13:49 编辑

[453 楼] wfs55 [资深泡菜]
14-8-7 13:43
wfs55 发表于 2014-8-7 09:29
按我自己的拍摄习惯,45-85是最常用的焦段,不太能接受无谓的变形,真正需要超广角表现有气势的场景就用小机子的超广代替了。不过也看到不少摄友百分之八十以上用广角,甚至超广角拍摄风光,这就是个人所爱了。

“个人所爱”应该改成“各人所爱”比较恰当。
[452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7 12:47
wfs55 发表于 2014-8-7 09:29
按我自己的拍摄习惯,45-85是最常用的焦段,不太能接受无谓的变形,真正需要超广角表现有气势的场景就用小机子的超广代替了。不过也看到不少摄友百分之八十以上用广角,甚至超广角拍摄风光,这就是个人所爱了。


记得胶片时代报社录用摄影师考的灯箱跟焦拍摄,而画报对人文篇的要求就是清晰无变形。以前记者的标头是50,后来是35,再后来是28、24,记得90年代有一个新华社记者以用20闻名,早期无忌好像是山东泥糠写过一个20毫米万岁。用广角寻求冲击力可能是竞争的结果,总要与众不同不是

北京峨眉酒家的看家菜是宫保鸡丁,在任何一个餐馆相信没有一个厨师不会炒,但没有一个能比的上峨眉酒家!不靠奇技淫巧而见卓越于平凡,这才是真本事!

俺不能免俗,用旁轴以35为主,虽然能用35不用28,能用50不用35,但是平均下来,还是35用的最多,知易行难呀
[451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7 12:34
oldPfans 发表于 2014-8-7 08:52
645Z对暗部细节的表现力完全可以先正常曝光亮部,暗部基本可以后期拉回来。
现在我拍风光大部分场合先对亮部测光(一般是次亮部),再加1/3到2/3ev。大光比用645D就经常需要GND了~

谢谢老兄!明白了
[450 楼] wfs55 [资深泡菜]
14-8-7 09:29
leicabj 发表于 2014-8-7 07:42
以前用单反的时候总觉得不够长,专心用旁轴以后出去带的最长头是90,还很少使用。换了全幅M9以后也一样。80%用三焦,35/1.4和90各占10%。有一阵出去还带21,后来非必要场合也不带了。这几年觉得唯一一次必用21的场合就是在吴哥。

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以后上120单反以后会有什么偏好?想更长还是想更广?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更广。对于44*33来说,35应该能满足大部分情况了,再广就不好控制了。

当然,不论飞思还是宾德,不论28还是25也都超贵。但是周围几个玩中幅的朋友都主张镜头三个为佳,超广、标准和中长焦。直接绕过35、45或55,唉!也许用了才能理解。

按我自己的拍摄习惯,45-85是最常用的焦段,不太能接受无谓的变形,真正需要超广角表现有气势的场景就用小机子的超广代替了。不过也看到不少摄友百分之八十以上用广角,甚至超广角拍摄风光,这就是个人所爱了。 本帖最后由 wfs55 于 2014-8-7 09:33 编辑

[449 楼] oldPfans [老坛泡菜]
14-8-7 08:52
leicabj 发表于 2014-8-7 08:14
看隔壁给的28-45链接,联想以前派兄给的大批Z的样片以及其他D好Z的样片,似乎都有曝光不足的倾向。我还没有用过中幅,不知这是相机默认设置还是拍摄者有意为之?这应该是防止高光溢出拉回难度大于低光不足拉回难度的缘故吧?如果需要手动设置,一般要减多少曝光合适?

最早用数码,兔妞和M8时代,都手动设定减2/3,后来喜欢表现更多的细节,用M9以后就正常曝光,在街景照中常常舍弃天空了。

645Z对暗部细节的表现力完全可以先正常曝光亮部,暗部基本可以后期拉回来。
现在我拍风光大部分场合先对亮部测光(一般是次亮部),再加1/3到2/3ev。大光比用645D就经常需要GND了~
[448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7 08:14
看隔壁给的28-45链接,联想以前派兄给的大批Z的样片以及其他D好Z的样片,似乎都有曝光不足的倾向。我还没有用过中幅,不知这是相机默认设置还是拍摄者有意为之?这应该是防止高光溢出拉回难度大于低光不足拉回难度的缘故吧?如果需要手动设置,一般要减多少曝光合适?

最早用数码,兔妞和M8时代,都手动设定减2/3,后来喜欢表现更多的细节,用M9以后就正常曝光,在街景照中常常舍弃天空了。
[447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7 07:49
seagullxf 发表于 2014-8-7 00:37
记得多年前单反加上视频功能时曾引起很大的异议,现在技术发展到竟然连中幅也能录制视频。其实只要别喧宾夺主降低主要功能的性价比就算个锦上添花吧,多个功能还可以多个体验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录制视频而增加防抖功能,这个镜头可能增加了少说几成的成本和重量,这样的设计思路令人费解。视频录制需要很强的追焦性能,怎么能弄也比不了专业摄像系统,相机的防抖对动态视频录制影响有多大?另外防抖只能通过降低快门增加曝光量,但是对稍快运动的目标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而对静物拍摄又可上架子,所以也就增加手持拍摄慢、静目标的成功率。


在我的经验中,摄像是连续的,主要挑战是持续的晃,想正经拍,必须上架,至少上肩(专业机),防抖则是针对拍照瞬间晃动造成静态画面模糊的功能。
[446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7 07:42
wfs55 发表于 2014-8-6 19:11
我不太习惯用超广角,手里有个35,觉得基本能满足广角的需要了。至于稳像功能,倒是希望放在45-85上,这个焦段更常用,也比广变更需要防抖。


以前用单反的时候总觉得不够长,专心用旁轴以后出去带的最长头是90,还很少使用。换了全幅M9以后也一样。80%用三焦,35/1.4和90各占10%。有一阵出去还带21,后来非必要场合也不带了。这几年觉得唯一一次必用21的场合就是在吴哥。

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以后上120单反以后会有什么偏好?想更长还是想更广?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更广。对于44*33来说,35应该能满足大部分情况了,再广就不好控制了。

当然,不论飞思还是宾德,不论28还是25也都超贵。但是周围几个玩中幅的朋友都主张镜头三个为佳,超广、标准和中长焦。直接绕过35、45或55,唉!也许用了才能理解。
[445 楼] seagullxf [泡菜]
14-8-7 00:37
zzzczzz 发表于 2014-8-6 09:28
你忘了645Z还能拍视频么,防抖是给视频留着的


记得多年前单反加上视频功能时曾引起很大的异议,现在技术发展到竟然连中幅也能录制视频。其实只要别喧宾夺主降低主要功能的性价比就算个锦上添花吧,多个功能还可以多个体验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录制视频而增加防抖功能,这个镜头可能增加了少说几成的成本和重量,这样的设计思路令人费解。视频录制需要很强的追焦性能,怎么能弄也比不了专业摄像系统,相机的防抖对动态视频录制影响有多大?另外防抖只能通过降低快门增加曝光量,但是对稍快运动的目标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而对静物拍摄又可上架子,所以也就增加手持拍摄慢、静目标的成功率。
[444 楼] wfs55 [资深泡菜]
14-8-6 19:11
leicabj 发表于 2014-8-5 17:28
用中幅,唯一目的是画质!

因此,逻辑上,重量和体积都不重要,而三脚架很重要!

但是从宾得对z的宣传看,突出手持,因此不惜对画质的影响加了SR,有点出乎意料!

尽管28-45完全可以充当挂机头,但是重量和体积还是偏大了。想想吧,接近佳能爱死小白的重量挂头!

我不太习惯用超广角,手里有个35,觉得基本能满足广角的需要了。至于稳像功能,倒是希望放在45-85上,这个焦段更常用,也比广变更需要防抖。
[443 楼] zzzczzz [泡菜]
14-8-6 09:28
leicabj 发表于 2014-8-5 17:28
用中幅,唯一目的是画质!

因此,逻辑上,重量和体积都不重要,而三脚架很重要!

但是从宾得对z的宣传看,突出手持,因此不惜对画质的影响加了SR,有点出乎意料!

尽管28-45完全可以充当挂机头,但是重量和体积还是偏大了。想想吧,接近佳能爱死小白的重量挂头!

你忘了645Z还能拍视频么,防抖是给视频留着的
[442 楼] seagullxf [泡菜]
14-8-6 00:36
大烤拉 发表于 2014-8-5 23:28 [url=forum.php?

曝光过了一点,锐化过了一点.


谢谢您的提醒!看来高光再压一点会更好。
[441 楼] 大烤拉 [资深泡菜]
14-8-5 23:28
seagullxf 发表于 2014-8-4 07:34
645D,FA45-85mm,ISO100,F16,1.6S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曝光过了一点,锐化过了一点.
[440 楼] 小胖子 [资深泡菜]
14-8-5 21:40
leicabj 发表于 2014-8-5 17:43
东京map的价格也来了,48万多,将近3万人刀,预定发售日8月28日,不知铺货以后价格多少,一般应该不会变动太多。

25和90的价格是35万左右,合2.1万人刀,而国内一般将近3万。因此,28-45的国内价格有可能超过3万!

让人从日本带吧.
[439 楼] 小胖子 [资深泡菜]
14-8-5 21:38
怀念那场风 发表于 2014-8-5 16:48
上一张90的图

赞,感觉没这塔也不错. 本帖最后由 小胖子 于 2014-8-5 21:39 编辑

[438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5 17:43
seagullxf 发表于 2014-8-5 13:05
补充一下:有价格了


东京map的价格也来了,48万多,将近3万人刀,预定发售日8月28日,不知铺货以后价格多少,一般应该不会变动太多。

25和90的价格是35万左右,合2.1万人刀,而国内一般将近3万。因此,28-45的国内价格有可能超过3万!
[437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5 17:28
wfs55 发表于 2014-8-5 16:37
想想自己用645D究竟为了些什么?想想它的重量,直接PASS。


用中幅,唯一目的是画质!

因此,逻辑上,重量和体积都不重要,而三脚架很重要!

但是从宾得对z的宣传看,突出手持,因此不惜对画质的影响加了SR,有点出乎意料!

尽管28-45完全可以充当挂机头,但是重量和体积还是偏大了。想想吧,接近佳能爱死小白的重量挂头!
[436 楼] 怀念那场风 [泡菜]
14-8-5 16:54
再上一张25的图。终于凑够30个帖子了。
[435 楼] 怀念那场风 [泡菜]
14-8-5 16:48
上一张90的图
[434 楼] 怀念那场风 [泡菜]
14-8-5 16:42
好头啊,好头。
[433 楼] wfs55 [资深泡菜]
14-8-5 16:37
想想自己用645D究竟为了些什么?想想它的重量,直接PASS。
[432 楼] oldPfans [老坛泡菜]
14-8-5 16:09
seagullxf 发表于 2014-8-5 13:05
补充一下:有价格了

HD Pentax-DA 645 28-45mm f/4.5 ED AW SR

Published by Digital Camera Info, here is the first picture of HD Pentax-DA 645 28-45mm f/4.5 ED AW SR.

It enjoys in-lens stabilisation ('Shake Reduction') and its image circle is limited to the 'small' sensor of Pentax 645D/Z (it doesn't cover the full 645 image circle).

Update (August 4th):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have been published by B&H Photo Video

Pentax HD PENTAX-DA645 28-45mm f/4.5 ED AW SR Lens B&H Photo

Overview

The HD PENTAX-DA645 28-45mm f/4.5 ED AW SR Lens from Pentax provides users of the 645D or 645Z with a weather-resistant, ultra wide-angle zoom lens with a 35mm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22-35.5mm. This lens features the 645AF2 mount for electronic aperture control and autofocus with an internal DC motor. Also, it has a constant maximum aperture of f/4.5 throughout its zoom range and uses extra-low dispersion glass elements to limit the effects of chromatic aberrations and improve sharpness.

这定价基本与25头相当,重量则重了400多克,户外摄影是个不少负担,对比33-55、35的体量不是一个数量级。
[431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4-8-5 13:43
oldPfans 发表于 2014-8-5 12:22
这个28-45基本用上宾得最新技术,估计不便宜,看size也轻不了。


绝对价格堪比飞思施耐德,相对价格(比25和90)尚可接受,即使是变焦的确也不应该再高了;

重量堪比哈苏变焦,可能是除了FA*300最重的,虽然可以说用料十足,但有些太重了......
[430 楼] seagullxf [泡菜]
14-8-5 13:10
价格和现在的25mm有的一拼

[429 楼] seagullxf [泡菜]
14-8-5 13:08
好像没有后滤镜那个内嵌的小盒,重量比64-85近一倍

本帖最后由 seagullxf 于 2014-8-5 13:19 编辑

以下内容由 seagullxf 于 2014-8-5 21:52 补充
上面写错,应该是比 FA645 45-85mm头重近一倍

机身和部分镜头的重量:

1. 645Z 机身(含电池)    1550 kg
2. 645D 机身(含电池)    1480 kg
3.  FA* 300 mm                1490 kg
3. DFA   25mm                 1070 kg    
4. DFA   90mm                 1040 kg
5.   FA    80-160 mm         1010 kg    
6.   FA  150-300 mm          920 kg  
7.  FA   45-85 mm              815  kg
8.  FA   35-55 mm              58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