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在第九届大画幅摄影年会上的演讲稿
22681
253
[1 楼] 老魔
[资深泡菜]
15-12-5 21:29
器材和技术都一流了,我们拍什么?
这是头几届峰会以及平常私底下一些网友问我的问题,我觉得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来共同讨论的题目,当然由我来讲大概是因为我原来在论坛上的言论涉及过这部分的内容,同时我也是个跨界的人。但我也有两、三年不泡无忌了,也觉得很多人还是没有过完器材瘾,或者没有走出技术的泥坑,或者还在热衷于各种流行的玩法,那么听这个讲座还为时过早,大可以接着去烧器材烧技术烧装裱烧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现在你就可以离开了,不用听老魔在这说一些扫兴的话!上届峰会我做嘉宾的开场白就是:我是一个摄影圈里的专业扫兴的人! 那么什么人可以留下来听呢?你烧器材基本已经烧到头了,好玩意存了一堆可以挨个拿出来显呗了;各种技术已经很有经验了,干板湿版铂金啥的都不在话下了;但拍了好多年仍然找不到自己的主题,甚至都没形成自己的风格,或者停留在玩乐的阶段好多年而不满足,琢磨着玩摄影这么多年总不能永远让别人看来还是业余的吧?总想在圈子里得到点认可吧?因为显呗器材呢!有好器材的人这年头太多了,懂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整点啥都蒙不了人了!就是说得整点自己的特色呗!那整点啥好呢?如果你现在是这个问题在困扰你,我这里或许可以给你一些思路,但别指望我告诉该拍啥和肿么拍,这个必须自己去想辙,我大概能给你的仅仅是些思路。 要想解决“拍什么”的问题,必须解决一个在它前面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拍?”这个在多数人眼里几乎不是个问题!一句话:喜欢呗!兴趣呗!爱好呗!就是找一乐呗!还有的是先喜欢的相机,之后才喜欢的摄影……那么这样的回答就是标准的业余发烧友的回答!如果是初学摄影,那这个回答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座的都不是菜鸟,都玩到大幅了嘛!少的玩了数年,有的十几年,多的玩了几十年!那肿么好意思还是这样的回答呢?好多人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我也奔五了。我们的儒家文化认为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的意思用说么?就是来人世走上这么一遭,我是来干嘛来地!搁摄影上说事,老天爷安排俺这么个爱好,总不会是纯偶然的吧?即使是偶然的,那是不是也应该自己给自己一个说道呢?总是玩呀乐呀的这种回答,给人的感觉就是俗话说的“老顽童”或“老不正经”!最简单的:就是给后人留下点啥证明俺来过了呢?比如一张家庭合影,血脉的传承,对后人有意义。但这是私人的、一个家族内部的事情,除非你是名人;还有好多人喜欢拍自己孩子,但那只对你个人有意义,对别人没意义!你孩子是不是喜欢你的摄影还另说着呢!我们艺术圈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一个艺术家哪天开始画他的孩子的时候,那么他的艺术生命基本就结束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再也看不到别人家孩子的好。 所以“为什么拍”这个问题,对于非业余发烧摄影人而言,一定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的问题,不是一个私人的问题!它必须具有社会性!拍风光只是给自己家人朋友看的吗?肯定不是吧!你还想给更多的人看,想去感染别人,想得到陌生人、尤其是业内专家们的认可和称赞,再能得个奖或有人肯收藏就最好啦!不说多大社会意义,仅就个人层次的提升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那些叫嚷着“我就是自己玩自己乐”的网友,那你干嘛还把照片贴论坛上呢?摄影如果对你就是纯粹私人的事情,那应该只存在于你的电脑硬盘、底片夹或家庭影集里,你就不应该拿出来给别人看……前面说这么多,就是要强调你不想做一个纯粹的爱好者,摄影也不再认为是一个私人的事情,还想找点生命的意义,还想通过摄影表达一下你对人类社会的看法,想对这个世界上的人说点什么,有这个大前提,才涉及到下面拍什么的问题,以及如何去拍。只是自娱自乐,那你肯定找得着什么是乐的事,自己就乐去就完了,也不用听我这废话。 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拍什么?其实大家在选择了大画幅相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你所能涉及的题材宽度!起码抓拍你玩不了了,不是干那活的家伙事!即使有快拍机,用起来也比较困难,不可能像中小幅相机那么方便!基本上只涉及风光( 风光这词要嫌难听咱们就说风景吧),人文建筑、静物(微距)和人像(大幅拍人性的都少),而且基本都是摆拍的方式。这是无忌特色的烧器材的人走的这么一条我们戏称的不归路!也就是说,从器材入手来接触、认识和学习的摄影。在不知道自己会拿摄影来做什么事之前,先把器材从小中大都烧了个遍!也把各种技术都差不多学了个遍!然后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拍什么!这个事情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不是玩反了呢?正常的情况是:我要拍个什么东西,要达到什么效果,然后才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器材,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呈现出来,这样是不是才比较有逻辑性! 今年我还在论坛上砸了一小砖就是在湿版的帖子里。我就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非要用湿版这种技术来拍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是干板?没人能说出道道来,还无非是喜欢啊!有意思啊!找乐啊!之类的……之后我就给他们总结了一下:我说你们这是中国儒家那个传统,什么东西都是老的好,拼了命要往回找的路数(像孔老二就是要回到周朝嘛)!湿版就最老了嘛!拍的片子最好是看上去跟摄影师死了一百年似的才好呢!当然我说的有点损,结果当然又是一场混战!觉得老魔又扫了他们的兴了!但这个问题是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主题与表现形式的关系问题!湿版的那些片子,拍的还都是一些仿古的题材:老建筑、老物件、复古的人像……我就说你们拿湿版拍个电脑、手机、时尚美女什么的或许还能说出点道道:玩穿越了嘛!你用古老的技术拍的还是古老的题材,运用的还是古老的美学,那么它在今天21世纪的意义是什么?这不跟假古董差不多的玩意吗?欧洲旧货市场上经常能看见有老湿版的玻璃片在卖,那还是真古董呢!应该比新拍的更有价值吧?湿版里拍的比较好的是那个骆丹,拍的少数民族人像,技术不错到处都展,但就是在当代市场上比较难定位,还是只能算传统摄影!他倒是有一批不是少数民族的还不错,否则都快定位成拍民俗的了!还有刘铮,拍了一批一战二战军服的片子,但刘铮的那些有他自己题材的关联,他又弄了一个和他原来“清晰※※照”系列的变体,他那么拍能说出道理来!别人也就是在那玩形式而已。总而言之:你自己必须回答自己那个问题:我拍这个为什么只能用湿版,而用其他的就不行。自己说不好请评论家帮你说,用大幅的也一样,为什么一定要用大画幅?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就坏事了!玩乐主义这个理由太业余,你要专业点就必须说出道道来,这个算多少得有点学术性。 当然这些反过来玩的路数也是成立的:从器材入手或从技术入手。传统美术也是分画种的教育模式(现在有所改变),当代艺术教育里也有从材料入手的路径。有人知道我以前是学油画的,古典写实油画,也开始就是喜欢呗!不喜欢别的画种就觉得油画好!但在上到美院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反应过来了,它没法和今天这个时代接轨,我要接着搞下去我就是一个类似老古董一类的人,人活在21世纪在玩一套18、19世纪的美学和技术,这事就那么有意思吗?那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后来我就变法了,多少年以后我连画笔都扔了用相机!因为我要表达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已经不合适了!这才回到正常的规律上来:我想好我要的是什么,然后选择适当的形式。我不再局限在一种技术手段里。搁大画幅也一样,其实这东西是个框框,有好多局限,你还没确定你要干什么就先在技术上把自己给限制了是为什么?比如问:你为什么用大画幅?拍的清楚呗!细节丰富呗!那如果清楚就是好,模糊不好,那搁油画上就是古典写实油画好,印象派油画不好?细节丰富就是好,细节少就不好?那搁国画上就是工笔画好,写意画不好?还有木刻版画没法看了!还有摄影里玩LOMO的算什么?过去还有高调和暗调,还有剪影的摄影算什么?这都谁定的标准和规矩啊?艺术圈里可没这些规矩,都是摄影圈自己鼓捣出来的!如果是个体的追求那这事另说着,现在是很大的一个群体在一窝蜂这么玩。拍数码的也一样,打鸟的那些人被叫做“数鸟毛”的,搁绘画上都是工笔花鸟呢个路数! 如果说今天来的网友就是有共同追求,追求这种高清晰、丰富细节、胶片质感、银盐影调这样的一个群体,那这些追求是什么呢?说破大天去不外乎就是些技术特征而已,它不涉及艺术追求也不涉及个人风格!不同的人哪怕用同样的相机拍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技术特征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就好比一个画家画画的不好,但逢人就说“你看我这颜料多好!我这画纸画布多好!你看我画的多细啊!”……这有用么?你的艺术造诣足够好,材料和技术这些才有意义,否则就叫糟蹋好东西!湿版的技术特征,反而是因为自身技术特征太强,而相对就把个人风格降到了最低!有时只看片不看作者都搞不清是谁拍的。艺术的价值在哪里?我推荐看的那本贡布里希写的《艺术的故事》,开头前言里就有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这么个东西,有的只是艺术家!这话什么意思啊?就是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艺术品本身,作为艺术家的人,才是决定性的和最重要的!这是整个西方文明对待艺术一个最基本最基本最基本的认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惜我们中国人绝大多数不是这样一个价值观,无忌上就是烧这个烧那个的一群恋物癖一样的人,从来就没讨论过像说:我们来烧烧人吧!烧烧人的精神境界吧!烧烧人类的思想吧!从来没有这样的帖子!顶多烧烧怎么做人!那基本就是厚黑学了呗!这个有:“想学摄影先学做人”!做什么人啊?不就是讨论怎么做个俗人吗? 怎么做个圆滑的人么?怎么做个世故的人么?这个真可以没有! 所以我以上这些说的是价值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之前是主题与表现形式的关系。这些理论的东西我也不是很擅长,玩理论的能说的比我漂亮,我只是从现实中反映出的现象上来说一说!至于怎么来区分一个业余摄影师和一个专业摄影师(或者不以摄影为专业,只是业余里的一个牛叉摄影师这样的称呼吧),如何才能不被人看上去你是个业余爱好者或者器材发烧友,我是给归纳了这么几点: 1, 一定是要有个人题材或个人主题的! 只要你是一个见着什么就拍什么(试机派),或者流行什么就拍什么,再或一大帮人凑一堆出去旅游式的摄影,再或是天气好心情好出门活动一下筋骨,再晒晒机器活动一下快门式的摄影,拍什么是次要的主要是散散心,这些统统被叫做业余摄影!因为这种心态就是一个业余的心态,不想在这个层次上呆着,要往上走一个台阶,那就一定有属于个人的一个主题、专题、或者课题!这样才能有点专业性或学术性!而且要一直拍,拍好多年!比如有人喜欢拍老建筑,也是大幅相机长项!这个算一个主题,坚持,别过一阵又拍别的去了。但这个主题得细化,拍中式老建筑和拍西洋老建筑,都是老建筑,最好专一个!比如北京胡同里藏着的一些西洋楼,快拆的差不多了,你给留下最后的影像,这事挺有意义的。拍到一定的量就有一个成系列的作品了。我拍红星供销社,拍了快十年了,还没结束呢!你要都是零散的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没主题没系列,这个不行。还有就是拍胡同的人很多,但都没什么新意。支大街上随便那么来一张,这事太容易了,没有新鲜感,你也拍不过徐勇,拍它作甚?你说徐勇当年135拍的,我这大画幅拍的,还美曰“大画幅扫街”,这没用!人家还先拍的呢,他拍的好多都没有了,你怎么比?所以得自己给自己找点难度,比如拍建筑与其主人,这是一个先交朋友再说摄影的路数,要不别人不会随便让你拍的,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多老四合院现在都门口立一牌子:游客免进!谢绝拍照!我这里是举一个例子,不是叫大家都拍四合院去啊!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找除了摄影以外,还有啥是你感兴趣的事物, 看看能不能把他们捏鼓到一块。如果说我就喜欢相机,别的爱好没有,那这事比较难办!我不相信真有这样的人,可能问题出在你根本想不到那个原来也可以来拍一拍。因为没见别人拍过,完了你也不敢拍了! 2,摄影是猎奇的又不能是猎奇的 主题最好是找到一个别人没拍过的主题,摄影多少都有猎奇的成分在里面,你得最好给别人看没见过的东西。或者别人拍过的主题,你给别人看没见过的视角和出发点!上届峰会刘铮、何崇岳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手机都能拍照的时代,马格南图片社都解散了是为什么?因为“拍到”已经比“拍好”来得更重要了!一个突发事件,摄影师还没到现场呢,当地人就已经手机先拍了,马上就上传网络! 而且是最真实的影像,没有后期没有润饰,一个字:快!就战胜了一切!所以报道式的新闻摄影师基本都快没活路了!纪实摄影快不起来但还可以涉及深度!艺术摄影另说,业余摄影师,除了风光、美女这些已经被数码单反搞臭了的摄影,还想拍点什么就成了问题!城市中已经很难找到猎奇的事物了,因为到处是人,每人都有手机!那么出门旅游呢?旅游式的猎奇是我们反对的!比如去少数民族地区拍点穿着民族服装的村民,吃一顿喝一顿第二天拍拍屁股走人了,这么干的人也很多,一点都不稀奇了!这在老一派艺术家那里叫没有深入生活!你得在那呆一阵子,去了解那的人,你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阿斗那些彝族的片子,估计丫去了好多趟或呆了不少时间。吕楠拍※※的片子,是呆了好多年。但这么干太辛苦,基本是属于苦行僧式的摄影师,把摄影当消遣找乐的事去做的肯定受不了那个苦!不走那么远的路身边的事物肿么样?去年※※国拿来的那些片子,都是来自自己的构想,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技术要求也很高,弄得也很有意思,一年来卖的特好!不要觉得我拍照是爱好我不为卖,有人肯收藏你的东西那是一种肯定,除了得奖再没有比这更能体现你具备了一定的水准这样的事了! 你片子拍出来想要给人看,想让大家喊好,那就得吸引人家眼球!当然这里说的肯定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那样还是浅薄了点!所以这第二点叫摄影是猎奇的又不能是猎奇的,一句话:又得看上去新奇,还得有深度,还得有属于你的独特的视角,做不到有多大意义起码要做的有意思。老是重复前人,看到别人拍了哪拍的不错,完了我也去捏一张。今年夏天我在新疆就碰上这么一帮年轻人,一块吃个饭,饭桌上就给我看一本画册,一个新疆摄影师的。说我们都打听好了,他这个景是那里拍的,那个是哪里拍的,我们已经设计好了路线,就按着这本画册拍了!完了我那顿饭吃的就特没劲,也觉得这些人特可怜!完了他们还说他们是有老师的,老师就让他们这么拍。这都神马狗屁老师!自己拍明白了么就带学生?!一看那路数就是摄协或糖水那路数!自己一辈子都废了还要带坏年轻人,这样的事摄影圈里据说很普遍。 ,3,不要想着拍“美”,也不要想着当一个当代艺术家 这个我在第五届峰会上讲过了,这里再大致重复与引申开来说一下:摄影圈有人特想问但不好意思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说老魔,艺术这事我不懂,但美我能看得出来了啊!你说到了一个美景我不认识?见着一个美女我也不认识?我就通过一个好器材,再加上好的技术,我给他咔嚓下来不就完了么?完了这个东西还不被认为是艺术,那么我差在哪?这是一个美与艺术的关系问题,讨论这个问题能写本书的,所以我试着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一下这里面的区别! 如果说艺术等于美,中间是个等号,那么这事基本发生19世纪以前!进入19世纪,中间就变约等于了!等到了20世纪,基本就是不等于了!所以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落后西方文明100年呢?从艺术这个角度就能看出来,太多的人还认为美就是艺术呢!这个就是过时了100年的概念,西方人早就超越了这个认识。这个被称作艺术上的革命就发生在20世纪。我们中国人20世纪在干嘛?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来※※混战,再后来※※※※、※※、韩战、历次政治运动、※※、一直到改革开放,解决温饱奔小康,到今天一切向钱看,一直没顾上艺术教育的事!从中小学到普通大学教育,艺术教育都是缺失的,所以就不知道艺术这事在世界上发生过什么!摄影人也就看看摄影史,根本不看美术史更不看艺术史。你们看这里有两个名称:美术史和艺术史!20世纪中之前,说艺术史就是美术史。之后艺术史在词义上取代了美术史!也就是说艺术的概念取代了美术的概念,同时一个学科被宣布死亡:那就是美学,也被艺术学取代!这主要是解决现当代艺术在整个艺术史里的定位问题,因为美学和美术史的框架已经搁不下现当代艺术了,所以就把美学和美术史给废了! 所以说今天一个懂艺术的人,他不能是只懂美术的人。搁中国人这,你不能只懂中国的传统美学,或者再加上西方的传统美学,这样的人还是只懂美术不懂艺术的人。懂艺术的人应该啥样?要懂四个内容:说白了就是得懂“古今中外的艺术”! 传统的,现当代的、中国的和西方的!你说艺术这内容有多庞大吧!全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史,艺术学是可以授博士学位的,他不是一个人看几本书就能懂的事情。论坛上还有个奇怪的论调,那就是说艺术史没有标准的!这么广的内容、这么深的学问、※※这么长的跨度,怎么可能是没标准的?我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个标准:就是你今天还在拍“美”这个东西,基本上就不是当代语境下的艺术了!因为美这个东西基本上被研究透了!已经没啥好搞的了!这个很多中国人是不认可的,我们官方的摄协还在搞这些东西,因为艺术教育跟不上嘛!所以就不要想着去把艺术搞懂这事了,尤其是一把年龄的,不赶趟了!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往回找呢?都越玩越古典呢?因为往前走根本不知道方向在哪!那么就是这么一个现状下,摄影人不满足于往回找(都找回湿版了嘛!到头了!再往前只能学画画去了),也不满足于原地踏步,那还能干点什么? 4,这是一个最好的摄影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摄影时代 我第一次看吕楠的个展,是在哪呢?宋庄美术馆!※※那批片子。宋庄是什么地方?玩当代的艺术家聚居区!你看,玩当代的,完全不排斥我们称为传统摄影的一个纪实摄影师!他的作品有观念吗?没有!和观念艺术比他哪有观念;他的题材很新颖吗?没有!拍※※的人多了去了,他也不是先拍的;他的器材很好么?好像就是尼康FM2,这里的人都瞧不上!他的技术很好么?135胶片放到近一米的片子,颗粒都成※※点了!技术派看了都要晕倒……这些都没有那有些什么?他用15年的时间独自一人游荡在※※拍的这个专题!一句话:他爱那个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他的作品里有大爱!当然他还有“中国的※※徒”、“精神病人”和“北缅监狱”这些比较令人惊悚的主题,他那些片子里有什么?有世俗的美感吗?没有!有加了糖的风光吗?没有!有炫耀技术技巧吗?没有!哪有什么?他有人文关怀!有人性情感!有精神的审视!这些是我们称之为艺术里的※※※※那些个东西! 我们为什么烧这个烧那个烧了半天还找不到应该拍什么啊?缺什么呢?就是缺价值观这个东西!甚至人生观都比较可疑!我们中国人是活在生活本身里的人,生活就是生命的终极目的!所以都是要追求一个好的生活,有个好的生活这辈子就没白活了!有句俗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都听过吧?后面还有一句一般都不提:“但艺术要高于生活”!什么叫高于生活?肯定就不是生活本身里面这点事呗!“有个好的生活才有好的艺术嘛”!一般人都是顺理成章的这么去开解自己的!那现在生活条件都很好了,住的好吃的好器材更好,你的艺术在哪呢?肿么还会出现不知道应该拍什么这情况呢?话说回来:那高于生活是要往哪里去呢? 要知道这个也就不会问出我应该拍点什么这样的问题了! 当代艺术其实是打开了一个很大的门,视野比传统艺术要宽广得多的多! 它甚至可以玩跨界跨学科跨领域,跨到科学、跨到哲学、跨到宗教、跨不同艺术门类都是小儿科!所以我第五届峰会讲座就提到过,我们好多网友是理工男出身,当代其实最欢迎非艺术学科出身的人来做当代艺术!恰恰不是我们这些学美术出身的人!我们也是经历了从美术到艺术的一个痛苦过程!摸到当代艺术的大门,知道当代艺术的使命,放弃一些固有的价值观,后面就特别好办了!有想法的人只会忙不过来!有个老外摄影师就说过:你们中国可拍的题材太多了,而你们中国摄影师不是在拍风光就是在睡大觉! 结束语: 杂七杂八扯了一堆,可能有人觉得没听到啥干货!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来 改变这一切?答案肯定是有!但你必须放弃固有的,基于传统美学的对摄影的全 部认识,学一套全新的不同价值观和艺术观体系下的摄影!那个于翔就去捷克学 去了!他器材不好?他技术不好?传回来的话听说是被颠覆了三观!完全不是中 国摄影人对摄影认识的那么回事!国内有没有人懂这个呢?肯定有啊!我就懂啊! 我连他们实际的教学过程都大概知道,但你真能放得下原来的认知吗?这可是被 ※※的事哈!颠覆三观这事可不是那么好玩的!上届峰会一个年轻的网友和我在 下面探讨了这个问题,我说你想不想试试重新认识摄影的一个方法,他说行!我 说你要试就得坚持哈!第一个阶段要连续完成几个作业的,这是个训练模式,从 训练你的观察方法开始!结果呢?第一个作业就没完成,拍了几次都完全不是那 么回事!哪那么容易哦!人是只有到了自己想改变的时候才会真正去尝试改变点 什么,活得好好的就别折腾了!相反,纪实摄影在今天还有活力,中国的摄影市 场和西方不一样的一处,就是还接受纪实摄影!像吕楠、吴家林、杨延康之流, 他们的作品仍然有收藏群。因为中国的现实足够荒诞足够中国特色,真实绝对比 美丽来的重要,这个是今天世界通行的价值观。 最后的归纳: 1, 要有主题,不要再啥都拍了。 2, 要有真情实感,别想着艺术不艺术的,真实的情感最重要。 3, 不要再拍美了,越往美了拍就越不艺术。 4, 看看能不能找到跨界的事物,不要再在摄影本身里重复前人了。 回答提问 。。。。。。。。 老魔 2015年12月 |
[254 楼] guleiboby
[泡菜]
24-12-26 17:22
老魔 发表于 2015-12-05 21:29 1, 要有主题,不要再啥都拍了。 2, 要有真情实感,别想着艺术不艺术的,真实的情感最重要。 3, 不要再拍美了,越往美了拍就越不艺术。 4, 看看能不能找到跨界的事物,不要再在摄影本身里重复前人了 说得太功利了,做到以上就算拍得好的吗?个人觉得真正好的照片是能不能引起共鸣,和拍什么没有关系。一张很普通的照片,从表现手法上可能很差,但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就是好的。 |
[253 楼] 织光
[资深泡菜]
24-12-21 08:59
麦秆 发表于 2024-12-17 11:14 有思想,有深度。 |
[252 楼] 麦秆
[泡菜]
24-12-17 11:14
今天又突然想起老魔的这段演讲,我想我应该受益不少,所以,去年初,自己也因为一些事情,有感而发,写了一段《我所理解的摄影》,分享一下,作为对老魔的感谢。
本土性 人类艺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风格,东方艺术以中国艺术作为代表,但中国艺术整体上在清代出现过停滞,造成在※※时期,我们的艺术爱好者要向西方学习、进行突破,所以,至今东方艺术在表现方法、技巧等方面,与西方艺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中国传统绘画喜欢用卷轴,用长卷画纸描绘一段场所变换的场景,如《清明上河图》,而西方则喜欢在一张画纸上表现一个场景,一眼可以看到整个画面,如《最后的晚餐》;中国绘画中,有山水画,但不是风景画,所以,你看我们的传统画作里的山并不是山,水也并不是在江河湖泊边见到的水,这种山水画的技法,更多代表的是作者当时的情绪,是“写意”,而西方绘画中,以古典主义为代表的风景画,较多表现的是真实的场景,哪怕到了印象派,他们风景画中的场景,也可以和现实中的某一处对上,是“写真”;在作品透视方面,中国山水画,多用“三远透视法”,即“高远”、“平远”、“深远”,而西方绘画,多用“定点透视法”;等等。 两千多年来的传承,造成了东、西方人对艺术风格的喜好存在不同,而摄影作为现代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摄影者、作品阅览者,在潜意识中都有自己的偏好,所以,摄影本身具有本土性,反映民族、区域的艺术特征。如果要用西方人的喜好来要求中国人如何如何,恐怕是张冠李戴,毕竟我们固有自己的美学观点,比如,绘画中的留白,也可以体现在摄影作品中。 所以,在摄影方面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不仅要多拍,也要补充中国艺术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书法、绘画、建筑,等等。 其实到了我们这个阶段,不同艺术门类最终的原理都是一致,只不过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已。 技术性 在摄影器材出现之前,人类要创作一幅平面作品,需要画笔、颜料、纸张等媒介物质,而摄影器材出现之后、特别是数码摄影器材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的摄影者,往往只需要一部数码摄影器材,在自己认为满意的场景拍摄,再用一台电脑进行后期适当处理,即可获得一张自认为的图片。 那么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商业摄影另算),要想获得一张满意的图片,从技术层面,需要包括这些基础要素以及相应的占比: --- 机身 10% --- 镜头 20% --- 构图 20% --- 色彩光影 20% --- 后期调整 30% 在摄影器材非常非常普及的年代,似乎每个人都会拍照片。但并不是说,你会用手指摁下快门,或者点一下手机屏幕的拍摄图标,你就是会摄影,那只能叫做照相。 要做到真正的摄影,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 技术阶段(了解光圈快门焦距以及常规的构图方式等等) ● 题材阶段(拍摄的内容是否值得记录) ● 思想阶段(通过图片需要表达的情感) 也就是说,如果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现这三个阶段,最下层的是技术,中间部分是题材,最上端是题材所隐含的思想内容。 而对于现场拍摄,这个顺序又是颠倒的,也就是,先要想一下为什么要拍,拍的是什么,最后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当然,对于那些拿着所谓专业设备动辄说“我就喜欢拍”的人来讲,基本不需要这种考量,这类人属于那种“相机就是一种工具,类比木匠的斧头、锯弓......如果一个木匠成天谈论斧头,这个木匠一辈子只能替别人修茅厕板板”(最后这一句转自无忌上我最佩服的雨刮器前辈)。 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会提升自己发现和判断场景是否值得记录的能力,当然,不可能每一张图片都需要包含思想这样较高层次的内容,比如,一张色彩绚丽、优美的风景图片,仍然可以让人雀跃欢喜,但这样良好的拍摄习惯,会让你拍摄出来的风景图片,超过大部分人。 多样性 数码摄影的便捷,带来的是摄影内容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不仅仅是图片内容的多样性,比如,自然风光、花草树木、生活场景、民俗文化、人物肖像,等等,也包括了图片后期处理的多样性,后期处理的时候,可以跳出常规手法,大胆创新,但也应该注意,后期调整的方式,是否与内容主体相吻合,比如,如果将少年的后期色调,处理方式与成年人相同,就不太恰当了,毕竟少年更应该有的是那个年纪的朝气。 对于人物肖像作品,更应抓住人物当下的精神状态。但提倡多样性,并不是说看见什么就要拍下来,摄影要坚持一定理念: 1、摄影作为生活记录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我所看到的一切都值得我用相机去记录; 2、拍摄之前,要问一下自己,我所留下的画面有多大意义? 3、摁下快门之前,不仅要保证内容,而且要保证画面结构,以及考虑到后期可能的处理方式; 4、后期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是胶卷时代,暗房技术也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艺,参考前辈郎静山的作品; 5、作品出来之后,要有断舍离,比较土的说法是,不是所有的图片都拿得出手。 创新性 数码摄影的创新,不仅在于摄影视角、构图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更包括了后期处理的大胆尝试。 王国维先生曾说“有造境,有写境......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所以,创新的目的有很多,但根本都是要表达一定的情绪,脱离了情绪的表达,图片失去了灵魂。 黑白是终点 黑白照片的优势在于,没有了色彩的渲染和干扰,浏览者更容易去寻找和抓住作品中的: • 画面场景 • 人物神态• 线条变化所以,黑白照片,从形式上,注重的是:• 影调丰富 • 用光合理 • 过渡自然 黑白照片,更适合在浏览的过程中,慢慢去琢磨和体会其中的内容。 而彩色照片,往往在形式上,通过色彩的绚丽、丰富、变幻,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满足。 似乎,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在表达和体会上,更具有优势,但实际上,黑白和彩色,只是图片的不同表达方式,用于不同的场景,只有运用的恰当,才能将摄影者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 摄影起源于黑白,发展于彩色,最终也应该回到黑白,才能体会到摄影真正的乐趣。 麦秆 编辑于 2024-12-17 11:22 |
[251 楼] 织光
[资深泡菜]
24-6-9 08:41
天上 发表于 2024-06-07 13:32 |
[250 楼] 天上
[资深泡菜]
24-6-7 13:32
摄影的基本问题顶顶
![]() ![]() ![]() |
[249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2-8-20 12:17
老魔 发表于 2022-08-20 01:31 记恨你的肯定有呀,谁让你当年口无遮拦。人家好不容易弄几张片子发上来,结果碰上你的乌鸦嘴。 ![]() |
[248 楼] 清风雅鼠
[陈年泡菜]
22-8-20 10:15
老魔 发表于 2022-08-20 01:31 老魔的好帖怎么会遗忘,除非哪天无忌归档后无法查阅 ![]() |
[247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22-8-20 09:38
老魔 发表于 2022-08-20 01:31 哈哈,估计是打了几个大喷嚏才想起来回来看看 ![]() |
[246 楼] 老魔
[资深泡菜]
22-8-20 01:31
呦嚯!我好多年都不泡无忌了,身后还有这么多人翻我的贴…………当然,可能还有一票记恨的!
![]() |
[245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2-7-2 14:46
老魔 发表于 2020-09-30 19:10 你要对得起那些遵从你的人们,别再玩消失了。 ![]() |
[244 楼] rossi
[老坛泡菜]
22-7-2 13:07
回想很多年前没网的时候,摄影报刊上经常看到的什么后现代、当代艺术等等,基本上是被西方的语境控制了。现在想起来有点荒唐,那年头中国刚解决温饱,又没经过宗教洗礼,又没对外发动战争掠夺,物质上远没达到像人家西方人吃饱了撑的。人民大众被几个带路公知带偏了,努力去学,可根本学不来,刚刚有点样,人家又换了玩法,公知继续跟进,屁民不明就里,以为那就是高级的,高大上,对的。真缺德。
好在现在手机摄影普及了,大家拍来拍去图个乐,也许这里面能出大师。可以肯定,大师们过去、现在、将来他们霸占的头部话语权,对人民大众的手机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了。人民群众爱咋玩就咋玩。玩大画幅也是图个乐,别背那么多包袱。 |
[243 楼] 麦秆
[泡菜]
22-6-22 13:51
受教了。
我是接触相机快20年,才在今年初,总结出了自己的摄影理念,但是,如果七年前,读到老魔的演讲,恐怕我也不会有太多领悟。 悟性很重要。 |
[242 楼] chenwintek
[泡菜]
22-6-22 10:03
ImDeNero 发表于 2015-12-16 10:38 值得一读,复制过来。 颠覆“当代艺术” □林木 我敢担保,全中国没人说得清楚“当代艺术”是啥东西! 本来,“当代艺术”是说得清楚的。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人折腾出来的那一套玩意儿:观念艺术、极简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偶发艺术……总之,反艺术反绘画的一套新玩意。你去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馆(MOMA),那地上摆的砖头、柜子里的粪便、墙上挂的一块白布头、衣架上晾的旧衣服,就是这些新玩意儿的一部分,这些个破烂东西在美国都价值连城。这些东西怎么就变成“当代艺术”了?你去看黄河清的《艺术的阴谋》一书,这位通晓几国文字的外国美术史专家把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美国人借其一家独大的超级实力,让其“当代艺术”如风卷残云般卷遍全世界,也卷到中国来了。前些年由西方人炒起来的中国的“当代艺术”,好几个人的价位都近亿元了!把国人看得面红耳热。于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粉丝也就多了起来,写《艺术的阴谋》揭示真相的黄河清反被人指责,说美国人搞的不是阴谋是阳谋。人家美国人就是明火执仗地把艺术给否了,你怎么着?这批评也对,是明火执仗的阳谋而不是阴谋。美国人财大气粗,指鹿为马,有这本事!钱多势大得逼你服。 公正地讲,中国人服这一套,也不完全是冲钱冲洋名声去的,也有个别是冲真理去的。因为“当代艺术”就是“与时俱进”的艺术,这与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是一样的。20世纪以来的国人早就统一过认识,认为社会发展是按阶段进步发展,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此为据,艺术的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得按“发展阶段”定高低进退。“原始”不如“古典”,“古典”不如 “现代”,“现代”当然不如“当代”了!这几乎是全体国人从上到下从官员到百姓的共识。所以在时序排列上靠前的当然比后面的先进。这就是“当代艺术”在道义上先天地占有优势的原因。且不说这种※※决定论规律论在国际史学界已属陈腐谬说,就是从艺术学艺术史本身看也站不住脚。徐悲鸿因为在20世纪,就一定比19世纪的吴昌硕先进?吴昌硕就一定比18世纪的郑板桥先进?六千年前粗糙的仰韶彩陶就注定比今天瓷器店里匀白锃亮的瓷器落后?所以中国人认的这真理本来也认错了。——但毕竟今天的国人从上到下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当代艺术”不管怎么稀奇古怪不近人情,因其“先进”,崇尚真理的国人还都服。由于思维方式的官民一致,信“当代艺术”的人就逐渐掌了权,于是官方有了“当代艺术”的中心,展览中有了“当代艺术”的位置,现在学校里开始设“当代艺术”(有的换名字叫“实验艺术”)的院系,最近某校居然有“当代艺术”的博士毕了业!这可就滑了天下之大稽! 何也?“当代艺术”原本就叫“美国艺术”,是缺乏※※传统的美国人要反※※悠久的欧洲艺术另立中心的“阳谋”。所以“当代艺术”不需要欧洲的美术传统,“美国艺术”捧出的最早的头面人物,与艺术学院均不沾边,工人、保安、木匠、花匠,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正因为要割断欧洲美术传统,又不要技巧且蔑视技巧,当然与讲究规范讲究传承讲究技巧训练的学院教育风马牛不相及。但崇洋媚外一个世纪,最近又在崇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人自作多情,热脸偏要去贴冷屁股,把这个前进方向定到了美国艺术上,居然硬要在中国的高等院校里教不要传承蔑视规范鄙夷学院的“当代艺术”! 既然要把这种随意性的“当代艺术”纳入学院教育,自作多情的中国人就面临一连串的尴尬。中国热脸贴西方冷屁股的尴尬且不论,你要教的这“当代艺术”究竟是啥东西你清楚不?今天的国人恐怕已说不清了!以前说得清,美国人叫干啥我干啥,标准明白,楷模清楚,毫不困惑。国人模仿惯了。神通广大的黄河清在书里揭短,竟把中国“当代艺术家”一个个的“作品”的西方出处一一注明,惹得他们好生气。以前主张世界大同的国人没觉得模仿美国或缺乏中国精神有啥不对,反觉得美国性就是国际性,就是普适性,就是先进性,时髦得很。现在大国在崛起,人不穷志也开始长了些,官方也及时地开始重视民族文化了,信过“当代艺术”的人官也当大了,没当官的也得在中国混,一点中国味都没有官不好当混也没法混,所以“当代艺术”在中国就不能再是纯粹美国模式了。有人说,要来点“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方式”。这就成了新课题。是美国方式中糅点中国符号的标签就是“中国方式”?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或者方式虽来点中国味,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还是得遵循?或者,中国人自己有一套能理直气壮地标榜自己当代的艺术,且与美国式当代艺术大相径庭,一如东方的艺术与西方的艺术体系本就不同一样?……谁说得清!尽管我认为当然地就该是后者。但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肯定不赞成,因为他们非要去“接轨”,至少要符合人家的过程。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认为,“当代艺术”是人家先弄的,话语权也是人家的呀! 这样,又涉及到我们的国际交流观。我们为啥要去国际交流?其实,这几乎就是常识,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增进了解,互相学习。但这种交流的目的是完善自我、保持个性,决不是趋同,决不是同化。那么,把真正能反映中国当前现实具中国民族个性的中国艺术拿去交流办展不就得了?但几十年来,我们的所谓交流,实则都在迎合!迎合西方“当代艺术”的样式,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这几十年,中国的“当代艺术”中有我们这个正在崛起的生气勃勃的大国的正面形象没有?绝对没有!中国艺术家居然有下三滥到拿中国之丑去迎合西方※※政治倾向者!不是个别,而是一批!甚至是不小的一批!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把反映我们当代现实的中国艺术拿到世界上去交流,但“当代艺术”家会很客气地教导你,你那不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有人家的专指,“当代艺术”是美国人设定好了的,你得遵守。这不岂有此理!我的感情传达和传达方式得符合美国人的要求!这又回到“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上来了。 既然“当代艺术”定义都没落实,与国际当代艺术交流的概念也说不清,你还要教学,还要设博导带博士,此种博士还居然毕了业,那么,美国无师自通三教九流的“当代艺术”还犯得着中国人劳心费神地教到博士吗?中国人这种自作多情,肯定会让光拉大便就已成大师的曼佐尼们笑掉大牙!也肯定会让一个伦敦动物园搞抽象艺术且被载入当代艺术史册的两岁的叫Gongo的小猩猩小朋友发笑(如果它也会笑的话)。听说,多年前那个堆装置的劳申伯被国人恭恭敬敬请来北京办展,走时竟对人说了句“把中国人玩了一把”,亦如“大裤衩”也玩了国人一大把……这些老外也太不领情,但国人也确实太贱! 这样,又涉及到“当代艺术”怎么教?虽然“当代艺术”的概念在今天真的说不清楚,但这东西又太时髦太“国际”,因此又实在太诱人,不搞白不搞。好多有此时尚追求的人又掌了权且掌了较大的权,那就搞呗!但事情真的又说不清楚,尤其是在今天。为了保险起见,干脆另起个名,叫“实验艺术”!于是叫“实验艺术”的学院、系也就都有了。“实验”嘛,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亦如科学中的X,教学中主张探索当然对,但探索仅仅是手段,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现在连目标都没有,就只剩X,一如办个“实验科学”学院。但哪一种科学不是实验出来的?你敢去理工科大学单独设个“实验科学”学院?这学科能往哪个科学门类放?试想在某理工科大学中兀然冒出个“X学院”和X教授!──奇了怪了!网上一查,居然还真有个“X学院”和“X教授”!但那是科幻片中的虚拟东西。这动画中虚拟的东西居然变真了!再回到艺术,又有哪种艺术不是在探索乃至实验中成就自己的性质、方向、样式,又有哪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不管他是国画家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不是在耗尽一生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中成就自己的艺术?你居然弄出个“实验艺术学院”,“X学院”,其实整个艺术不都是实验艺术?——当然,此概念的出现,又应了本文提到的那个严峻的问题,即“当代艺术”没人弄得明白,这些个X院系和X博士博导,就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中办起来教起来和毕业的!既然你都办起来了,博导连同博士也都有了,虽然连概念和目标都弄不清,但你总要弄得像个办了学的样子,肯定还得有“教学大纲”之类的充数。最近,居然看到真有一篇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Groys)的《感染式的教育》谈大学老师如何教当代艺术的奇文。此公在德国和美国纽约的大学担任教职,是国际“当代艺术”的重量级人物,2012年还被邀请来担任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属中国“当代艺术家”心中的一尊洋神。该文开宗明义,传统教育传授知识技能提高修养成为艺术家的目标不是当代艺术的目标,而废除艺术体系废除艺术本身才是当代艺术。本来读到这里,这神话都可以不往下读了,因为只有数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半猿半人时才没有文化没有体系,连这教授写的文章字句语法观念本都属文化传统的部分。可见不能自圆其说。但奇文共赏,还是往下看。此公认为,“当今的艺术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方法,没有特定可教授的内容,没有可以延续给新一代的传统”,可见这教育可是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说,有太多的可能性。正如杜尚之后艺术可以是任何东西,艺术教育也可以是任何东西”!好像“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且还有点中国禅宗的禅味——挑水吃饭都在行佛事。他还欣赏“成为艺术家就是为了要变得不真诚”,他赞成艺术家非自我的状态。有了这些革命观念,他的结论是“教授艺术意味着教授生活”…… 有上述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心中偶象的神话为证,中国的当代艺术教育连同那些X院系和X博士博导真的要成笑话了!上述那位拉大便的曼佐尼和伦敦动物园的那位猩猩小朋友似乎真的都可以来中国某校获一个“当代艺术”名誉博士的头衔…… 行文至此,“当代艺术”及其X教育真的云里雾里了。“当代艺术”流行“颠覆”,我这儿也“实验”一下,干脆把整个“当代艺术”概念给颠覆颠覆。艺术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我们干嘛非得遵守美国人表达他们当代的概念?当代艺术本就是个时间概念,“当代艺术”把当代艺术专利般垄断之后,我们的其他艺术反倒不能“当代”了。这垄断必须打破!还“当代艺术”以当代艺术的原本意义。中国人表达中国当代感受的艺术就真得用中国自己的“方式”。我觉得,可以用以下一些原则来讨论中国的当代艺术: 第一,颠覆西方“当代艺术”以为普世的原则,打破其对“当代”的垄断。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把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模式、样式连同它的过程当成标准和楷模。——或许,这事情真不是美国人西方人的错,人家标榜这一套,管他荒诞不荒诞,是他们自己的事,但国人自己信得太认真才是关键。主人都要贾桂坐了,贾桂偏不坐,“奴才站惯了”!你说是主子不※※还是奴才自己贱?中国人这奴婢性真该改一改了。 第二,以中国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中国当代真正的现实感受,反映这个日新月异崛起得让全世界吃惊的真正的中国现实。这才是中国当代艺术应有的品质。 第三,我们的当代艺术当然是中国自己的艺术,它只能从中国自己的土地中生出,它只能是中国传统在当代的延续与发展。传统不是僵死的概念,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现在正在我们手中发展。而且,这个过程不能是“革命”和断裂的。革命式的断裂和暴力是西方式的,你以为中国革命了就真的新了么?连阿Q都知道新不起来。中国人受革命之害已太多太多。东方的思维不是这样。中国是“托古改制”“推陈出新”,是渐进,中国艺术史尤其如此,哪有跳跃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不要认为面目全非的怪物才好。中国当代艺术的演进过程属中国艺术史中自然生发的过程,与美国人西方人的“当代艺术”过程肯定不一样。这样,我们那些反映了当代生活表现出当代感受并有着与此相适应样式的中国各门艺术都可以当仁不让理直气壮地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照中国标准看来,当代艺术不应是一个单独的门类,它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一样,仍然都是艺术史上按时间划分的阶段。相应的,那些按美国模式来模仿者,我们可特称之为“美式艺术”或“华化美式艺术”。 第四,重树中外艺术交流观。我们的对外交流决不是迎合,决不是接轨,而是展示自己,是互通有无。不要怕我们的当代艺术及其过程与美国的“当代艺术”区别太大乃至完全不同。交流的基础正在于区别与不同,交流的目的也在于互相学习完善自我而不是泯灭自我。重树正确的交流观,国人可以在国际交流中变得自主、自信与自尊一些。 但这样一来,那些X艺术,X艺术院系和那些X博导和博士怎么办呢?(来源:《中国书画报》新闻版) |
[241 楼] BRIDGE4X5
[泡菜]
22-6-15 13:44
focomat 发表于 2015-12-14 08:38 别以政治家的观点谈艺术,把不同意见说成反桦、阴谋,艺术就是艺术。 |
[240 楼] BRIDGE4X5
[泡菜]
22-6-15 13:37
|
[239 楼] BRIDGE4X5
[泡菜]
22-6-15 13:20
|
[238 楼] BRIDGE4X5
[泡菜]
22-6-15 13:18
|
[237 楼] BRIDGE4X5
[泡菜]
22-6-15 12:53
crossa 发表于 2015-12-17 11:04 觉得碎片化的说法不妥、不新(不是针对你),只是有的人弄个自认为新颖、“恰当”的词而已。因为谁都无法看到全部,即使在通讯如此发达的现今,能看到“碎片”都能算得上“见多识广”、博闻千古了! |
[235 楼] BRIDGE4X5
[泡菜]
22-6-15 11:25
arthurlee 发表于 2015-12-13 18:24 不知这么裁效果怎样,欢迎品评! ![]() |
[234 楼] BRIDGE4X5
[泡菜]
22-6-15 11:14
wyw2000 发表于 2015-12-12 11:03 说出理由让人心服口服,骂人谁都会。别那么“原始”,没有什么意义。 老魔和他转载的文章给当前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摄影发出了一次严重警告!高屋建瓴,醍醐灌顶!!! 能说出高老魔一筹的观点,大家也会佩服你的。你是不明白还是没有那水平?不要遇见不同就谩骂、扣帽子、打棍子,别学这一套。到现在我们还在承受这套东西带来的危害!!! 你这种人要是有点权利就是“魔头”。 |
[233 楼] semilin
[资深泡菜]
21-12-26 02:47
如果摄影爱好者只喜欢摄影,那确实是挺可悲的,特别是已经玩了摄影几十年的人。摄影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所有楼主提到的这些人,他们都有自己喜欢、关注、热爱的东西,他们愿意为之倾注时间和精力,然后用摄影这种手法表现出来。对他们而言,这些是就算不拍也热爱的东西。如果只为了摄影而摄影,那就算拍的再好,充其量就是一个“文盲书法家”而已。
![]() 当然,靠这个吃饭养家糊口的另当别论。 |
[232 楼] semilin
[资深泡菜]
21-12-25 13:46
|
[231 楼] 关东刀客
[泡菜]
20-11-9 14:38
|
[230 楼] 关东刀客
[泡菜]
20-11-9 14:37
|
[229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0-11-5 21:09
|
[22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0-11-5 20:29
|
[227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0-11-5 19:50
|
[22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0-11-5 16:50
|
[225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0-11-5 15:22
进无忌没多少时间,重新用胶片也就一年多,开始以为这类文字都是一些无聊打哈哈的东西,今天点进来,才发现无忌也有清醒的老前辈,敢说也敢做,难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