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第四期)
56594 1874
[1 楼] jdai [禁言中]
15-12-17 15:58
前三期链接如下。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第一期)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第二期)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第三期)

受猪头唛兄委托,俺暂且来这里串场。
以下文章是猪兄原创,讲的都是大实话。大实话,各人有各人的说法,没有一定之规。也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普通人的实话比专业人士的宏论更有兴味,因为读者和写者是站在同一个视角和起点。

这个帖子的最吸引之处,其实全在于猪头唛兄起了一个平易的标题,——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这意味着:1)文章仅仅是个人之见,不是公论,不是职业评论;2)观点甚至可能是错的、幼稚的、片面的、狭隘的。
所以,此处之“我见”,其实是“他见”

以下主帖是猪兄原文。

----------------------------------------------------------------------

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感受古典音乐,是很个人化的,完全没有模式可言,更不会有“权威版本”的推荐。我只说说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就“古典音乐”的要素,或者基本“硬件”讲讲我的见解。
所谓古典,其实就是指西方自文艺复兴以降后至我们所在年代前五十年作品的总和。这个古典音乐里“古典时期”的古典二字完全不一样。古典音乐,已经是一个文化范畴的概念。是西方并逐步意味着全球的主流音乐的一部分。确实如此,时至今日,西方古典音乐如同摩天大厦,而它周边的是大片没有影响力的小房子。前后的差距使西方古典音乐已经可以用全球主流音乐,乃至为主流文化的代名词了。古典两字已经不代表时间或者※※性,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但无论它如何强大,作为并非古典音乐原发地文化的我们,对古典音乐也不能盲目接纳。我个人认为,称之为音乐的东西,应该有这些特征:
具有优美或者奇特的旋律,具有崇高的情感力量或者神秘情感的隐藏能力,带来愉悦或者引发思考。能符合这些特征的,我才称它为音乐或者古典音乐(有别于流行或者现代音乐)。

所以,我喜欢上古典音乐,就是因为那些旋律和情感,最早给它打动的,是十几年前开始留意听古典时,被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吸引,开始喜欢上古典。之后,阶段性断断续续地有去听,但都不系统,一直到现在。

不过,作为古典音乐,如果要了解其大致全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都是业余人士,非专业者那样用时间去欣赏。古典音乐是需要一定“训练”才能欣赏的音乐。这种训练包括对音乐原理,乐器,音乐发展的※※,对作家本人,甚至对演绎的艺术家指挥家都要了解一些。

古典音乐来源于早期宗教的需要,文艺复兴之前,音乐主要是教堂祢撒,比如圣格列高利咏叹。换言之,音乐最早的形式是“声乐”,为何是声乐?因为来自人的声音,才是这世界上最原始,也最能打动人的声音,所以也是最好的“音乐”。当然,那年代器乐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
事实上,现在重新听文艺复兴时期的帕克斯特里纳的圣颂合唱,依然具有恒久的魅力,如果你听古典或者浪漫久了,不妨试试去听他的作品。宗教音乐来自这些当年虔诚的信徒之手,来的更简单纯朴又具有情感。他们对后人影响巨大,后世的伟大作品里都有他们的影子(比如亨德尔的祢赛亚,巴赫的B小调祢撒,贝多芬的庄重祢撒,百辽兹的以利亚到现代布列顿的战争安魂曲)
了解古典音乐的源头,就等于明白音乐最基本的特征(或者基本“硬件”)就是要有优美旋律和崇高情感。没有这些要素,再伟大的作品,也不是我需要的,当然没有一部伟大作品里没有旋律和情感。又或者说,旋律是一个广义,文艺复兴的音乐几乎“见不到旋律”,只有节奏。

从斯拉夫进行曲开始,到格里格的皮尔金特组曲,到斯美塔纳的伏瓦塔河,我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我尚且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何许人也,甚至不了解他们的作品的名字。我没有被那些比他们更“流行’的贝3,5,9打动多少前,就喜欢上这些优美旋律的作品。

所以,古典音乐第一要:听你喜欢的旋律,不管它是谁的,或者伟大与否。

你是怎样喜欢上巴赫的?!

关于巴赫,太多人喜欢和崇拜了。喜欢上他的人有各种理由。有些是因为所有人都喜欢,所以自己就喜欢,正如当所有人都喜欢他时,有些人就开始反对他一样。

我没有了解他多少前,就开始听一套钢琴CD,后来才知道是图蕾克的十二平均律,是我连续听了四年之后才知道的。那几年里,我每晚都在睡前播这套碟。大家都很熟悉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了,也了解各种版本。我是从无知的时候去听的。原因是我晚上失眠,发觉这套CD很合适失眠时听。有时,幸运的话,我会在第一张没有播完就睡着,有时,就要起床几次换碟(很多年后,才想起有多碟CD机早就问世,后悔那时为什么不知道,现在非常喜欢多盘CD就是这原因,一下子买了两台,一台五盘,一台七盘)。

听了一两年后,发觉哪天不听就觉得少了什么,才想起没有放那张CD。
又听了一段时间,发觉自己不为催眠也喜欢听。而且是用“宝贵的时间”专门听。
后来,知道它叫十二平均律,知道它可以称为音乐的《旧约》。。。。。。
现在我有它三种版本,但想要的里赫特版本没有。不过我已经不能接受图蕾克之外任何人的演绎了。

于是,我就这样喜欢巴赫。继而开始听他其他的作品。后来才清楚它的魅力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那种复调的韵味加上巴赫世界里的特性。于是,我开始又接受其他的巴洛克音乐。发觉还有亨德饵,泰勒曼在他身边。

所以,听古典的第二要点:不靠指南,自己慢慢了解作品可能更真实地喜欢。

但是,我依然被旋律吸引,所以还是去听旋律华丽动听的古典,尽管我可能成为古典里的肤浅听众。我还是不爱留在巴洛克里面太久,也不很爱听古典时期的大师作品。所以我一口气听完全套卡拉杨的贝多芬和一些莫扎特后,就去了浪漫时期(他们,那些学者,是这样划分的)。

我至今,还是喜欢柴可夫斯基,格里格,斯美塔纳,比才,。。。甚至拉罗,或者后来印象派德彪西---我不怎么认同这种画分)。其实,又有谁不喜欢他们呢?

所以,古典音乐第三要点(还是第一要点那点),听你喜欢的旋律。

浪漫时期更懂音乐的人性面,不再是简单的主和结构,不再是简单的乐思乐性流动,不再是简单化的标题音乐。尽管标题不是浪漫首创。尽管我也不太喜欢实景化的标题音乐。浪漫音乐结合复调和主和结构及调性应用的能力,就象师傅手里的面油水的关系那样简单。他们更关注的不是形式,是音乐里应该有的特征:崇高情感或者神秘情感的能力,带来感受和思考。而这一切,又是在不刻意的结构里展开的,栩栩如生的各种旋律自然再生。
在浪漫里,已经没有大师,因为不需要大师,不需要作曲大师,需要的是象文学作家那种人性,情感,这是“唯情论世界”---只要不太泛滥。

但是,大成者还不是德奥或者北欧小国里的情感大师,而是来自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因为,正如前面所说:人声才是最好的音乐。在歌剧里,我找到最好的旋律,也有最好听的声音,声乐和器乐在这里不仅结合再一起,还将“沙士比亚式”的舞台文学来了进来。将舞台表演艺术融进里面。

所以,古典音乐里最重要的是歌剧,听或者看,是一种情感最大效场。

音乐已经不存在“国界”,但我依然反对“音乐是国际语言”的说法。这种说法不客观,不现实。如果音乐是国际语言,那么外国人为什么听不懂我们的戏剧呢?难道我们的戏剧不是音乐?
我只能认为,接受了古典音乐,其实就是被西化,至于被西化是否可怕是另一回事(并不可怕)。因为接受古典,就意味着接受一连串的西方文化。没有这一连串的西方文化,你是不会真正接受或者喜欢古典音乐的。

在西方,各自还是有阵营的,他们之间也不那么“国际语言”,德奥歌剧的崛起,意味着中欧大陆有自己的情感场所。和来源于中世纪的威尼斯是不一样的情感,人们愿意被瓦格纳折磨四个晚上,也不愿意仅仅去听威尔第的悲壮。正如芬兰人只愿意为格里格的离去流泪一样。事实上,俄罗斯人更接受他们的穆索尔斯基,尽管大家都知道他不是写曲出身的,不能完整写下总谱的人,但人们依然坚信他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全世界都借“国际语言”在说自己的话,抒发自己的感情(唯独偶国人们不那么冲动---至今还坚持在荒山野岭实验流水声的音效,又或者在黄土高坡上摇摆)。

不管音乐为何物,不管何为古典音乐,我就是这样,好听就听,听了有感情能量存储的就听。如果别人说《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经典,如果他是偶国人,我表示极大的怀疑,因为没有德奥文化背景,没有那种民族情绪,没有深厚的西方神话文化,没有接受※※的心理准备,怎能懂《指环》?我宁愿不虚妄地说实话,我听不懂指环,但我听得懂卡门,卡门是最伟大的歌剧,因为我也有剧情一样的感受,一样在追女孩子的时代有那种失落。一样喜欢那种女人,嘿嘿~

当我们要求作品,要求作曲家有真情实感的时候,为何不要求自己用真情实感去听音乐呢?在失去背景文化为支撑的中国,去听西方音乐,难道不是爱旋律以及里面那种情感吗。

当我们有了真情实感的态度后,一切美好的音乐就向我们展现,不管是芭洛克还是古典浪漫,不管是复调还是主和,不管是无题还是标题,不管是交响曲式还是协奏曲式,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不管是光芒四射的作曲家还是穷困寥倒的不名之人,不管是北欧南美还是德奥。。。。。

于是,我们开始更关注版本。因为每个导演都不同手法处理同一剧本的。又或者不同的大牌明星出演同一剧本也不一样的表达。这就是不同演奏家和不同指挥,不同乐团的魅力所在。当你喜欢卡萨尔斯之后,还会喜欢马友友吗?难道杜普蕾不是最好的吗?于是音乐就有了话题,于是有很多个马勒,有很多巴赫,贝多芬,他们借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瓦尔特,卡拉杨,西蒙。。。。。等还魂,否则每个人只需要闭门造车就可以了。当然,我也喜欢西湖贝多芬,JBL。。。的马勒出现,于是音乐带来热闹,发展到极端,就是音响出现纯音响而音响派。我曾经惊讶于一个朋友耳朵的听力,问如何训练出来的,因为他可以对斯托夫斯基演绎的每个小节的音色准确无误地在器材里做出好坏的判断。一打听,原来他玩那么多年音响,其实就只听三张CD,其中包括斯托夫斯基RCA版的李斯特(俗称白头佬),他哪里是听音乐,他是借音乐来听音响!我很感叹。这极大的误区里却带来给他无穷的快乐,难道又是坏事吗?

于是,用旋律去选择音乐,然后去听喜欢的旋律,借旋律进入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里,感受情感,然后又借音响带来新的乐趣,也许是一个非原古典音乐发源地的古典音乐迷对“国际语言”的欣赏方式。

[jdai 编辑于 2008-07-19 09:47]

前三期链接如下。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第一期)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第二期)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第三期)



【主题管理员郑重声明】

在下几年前就反复说过,不喜欢这个帖子太热闹。特此重申解释如下。

首先,这个话题的门槛不低。不可能有很多人轻松胜任。其次,要保持话题的纯粹精炼严谨乃至唯美。通俗地说,就是干货。这是古典音乐基本的追求和标识,也是在下上网的宗旨和底线。如何定义?对不起,在下说了算。如果不认同,请另谋他就。世界这么大,不妨去看看。

1)此主题欢迎挑战,不欢迎挑衅;
2)请尽量贡献干货,减少灌水;
3)如果无法确认是否干货,不妨畅所欲言,征询他人意见,但请注意说话方式。简言之,保持谦虚务实。如有疑问,请再次参照条款1);
4)遇到分歧,请针对观点,勿针对他人。如有疑问,请再次参照条款1);
5)但凡有任何出言不逊,在下将适时作出明确反应,请自备钢盔防弹衣乃至速效救心丸。若没有尊严,不要奢望教养;
6)但凡有任何与主题无关之极端不友善甚或攻击性言论,在下将适时删帖,必要时封马甲;
7)但凡任何百度而来的资料,在本帖内一概不视为干货。本管理员随时可能删除;
8)本帖内任何文字,请各网友自负文责;
9)本帖历来推崇人类知识共享,反对知识私有。故本管理员一概不关注不参与不负责不保护各网友的“知识产权”。如有顾虑,请三思而行。

如有不爽,请包涵。如无法容忍,请自便。

祝各位愉快。2016年2月24日



本帖最后由 jdai 于 2016-2-24 14:08 编辑

[1875 楼] agnostic [泡菜]
2-25 01:43


johnstar 发表于 2024-05-06 20:54
可以使用苹果或安卓的手机、平板操控。界面算是友好。Sony HAP-ZIES可以看作一个手持的,存储了近万张CD\SACD的hifi播放器。
播放界面
操控界面
这封面和曲目信息完全对不上了。
agnostic 编辑于 2025-02-25 01:44
[1874 楼] wwxyr [泡菜]
1-24 15:05
很久不来了,再回来从头看看
[1873 楼] lesxin [泡菜]
24-5-13 17:15
zhby9818 发表于 2015-12-17 20:56
我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听古典音乐,那时刚刚开放没有更多可听的,工具也只是听收音机,音乐也只是有限的几首比如莫扎特弦乐小夜曲、天鹅湖序曲和第二幕、卡门序曲等(广播里也只有这几首),就是喜欢这些旋律。
后来有了磁带就听邓丽君了,真正广泛喜欢上古典...

连喜爱上古典音乐的过程都跟我一样
收音机-古典音乐联奏-大路货旋律-大路货-偏门
[1872 楼] Bohnenkaffee [陈年泡菜]
24-5-7 14:22
各执己见没问题,都抢着当老师那就打起来了。音乐听听就行没啥可聊的,最多说说自己的喜好。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1871 楼] haydnst [禁言中]
24-5-7 12:44
jdai3 发表于 2024-05-04 20:25
我回来了

这个帖子不错,就是吵架多了点,不知为什么?
[1870 楼] johnstar [老坛泡菜]
24-5-6 20:54
zhby9818 发表于 2024-05-05 14:33
我用台式机win10系统,只能安装apple music,不能安装apple music古典。反正两者没啥本质区别,偶然要听听流行还方便。
没用过数播,数播那个小屏幕怎么检索?很不方便吧?
可以使用苹果或安卓的手机、平板操控。界面算是友好。Sony HAP-ZIES可以看作一个手持的,存储了近万张CD\SACD的hifi播放器。
播放界面
操控界面
[1869 楼] 回龙头大 [泡菜]
24-5-5 21:46
jdai3 发表于 2024-05-05 15:28
回龙头大兄久违了。我用A8,确实比较方便。回来转转,主要是把那个“HiFi考察记”做个收官。我已买了进口SACD机,完成使命了。
欢迎Jdai兄回来开讲古典音乐
[1868 楼] 擦枪走水 [泡菜]
24-5-5 15:44
jdai3 发表于 2024-05-04 21:43
无论资讯世界怎么变花式,从报纸杂志到电视到网络,有一类题材总是热门的。旅游。美国游记欧洲游记※※游记香港游记。因为多数人平时没机会去这些地方,只好看看别人介绍,过过干瘾。如果自己能去玩,谁还稀罕看你的文章或视频。
以前各个音乐杂志总...

说的一点也不错,几十年沧海桑田。
[1867 楼] jdai3 [泡菜]
24-5-5 15:35
无语之语 发表于 2024-05-05 15:11
好音乐稀饭,猪蹄子也稀饭
我以前发帖也经常用吃的来形容事情。
[1866 楼] jdai3 [泡菜]
24-5-5 15:33
zhby9818 发表于 2024-05-05 14:33
我用台式机win10系统,只能安装apple music,不能安装apple music古典。反正两者没啥本质区别,偶然要听听流行还方便。
没用过数播,数播那个小屏幕怎么检索?很不方便吧?
跟用手机一样。触摸屏,点击每个APP或功能图标进去试试就很快明白了。
[1865 楼] jdai3 [泡菜]
24-5-5 15:29
YIBAI 发表于 2024-05-05 10:11

[1864 楼] jdai3 [泡菜]
24-5-5 15:28
回龙头大 发表于 2024-05-05 11:02
jdai兄回归了?艾索洛A6还是A8?这机器很方便啊
回龙头大兄久违了。我用A8,确实比较方便。回来转转,主要是把那个“HiFi考察记”做个收官。我已买了进口SACD机,完成使命了。
[1863 楼] 半山半海 [资深泡菜]
24-5-5 15:24
zhby9818 发表于 2024-05-05 14:33
我用台式机win10系统,只能安装apple music,不能安装apple music古典。反正两者没啥本质区别,偶然要听听流行还方便。
没用过数播,数播那个小屏幕怎么检索?很不方便吧?
一般有手机APP,检索很方便
[1862 楼] 无语之语 [注销用户]
24-5-5 15:11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1861 楼] zhby9818 [资深泡菜]
24-5-5 14:33
johnstar 发表于 2024-05-04 22:08
apple music 的确是古典利器,而且已经推出了apple 古典乐的专门版本,剩下的就是找个支持的专门数播了。

我用台式机win10系统,只能安装apple music,不能安装apple music古典。反正两者没啥本质区别,偶然要听听流行还方便。
没用过数播,数播那个小屏幕怎么检索?很不方便吧?
[1860 楼] 回龙头大 [泡菜]
24-5-5 11:02
jdai3 发表于 2024-05-04 22:49
我不太懂这些。我买的是深圳出的ever solo(艾索洛)。可以在网上看看资料。网上各种品牌很多。国货的好处是接地气,可以方便地听QQ音乐之类。艾索洛目前销路很好,据说出口订单已经来不及做,深圳经销商三个月卖了一千台。去年下半年出的...
jdai兄回归了?艾索洛A6还是A8?这机器很方便啊
[1859 楼] YIBAI [泡菜]
24-5-5 10:11
jdai3 发表于 2024-05-04 20:25
我回来了

[1858 楼] jdai3 [泡菜]
24-5-4 22:49
johnstar 发表于 2024-05-04 22:37
有个sony的HAP-Z1ES数播,目前有5T的CD/DSD转录。但其实绝大多数CD苹果上都有,除了本地源的便利性,可能还有音质的心理因素,在使用便利上已经完全被apple碾压了。

我不太懂这些。我买的是深圳出的ever solo(艾索洛)。可以在网上看看资料。网上各种品牌很多。国货的好处是接地气,可以方便地听QQ音乐之类。艾索洛目前销路很好,据说出口订单已经来不及做,深圳经销商三个月卖了一千台。去年下半年出的新品。如果再等等,应该有更好的品牌出来。
[1857 楼] johnstar [老坛泡菜]
24-5-4 22:37
jdai3 发表于 2024-05-04 22:20
是的。apple music classics 是个独立的app,但跟apple music挂钩。国产流媒体播放器已有品牌是内置apple music和apple music classics的了。

有个sony的HAP-Z1ES数播,目前有5T的CD/DSD转录。但其实绝大多数CD苹果上都有,除了本地源的便利性,可能还有音质的心理因素,在使用便利上已经完全被apple碾压了。
[1856 楼] jdai3 [泡菜]
24-5-4 22:20
johnstar 发表于 2024-05-04 22:08
apple music 的确是古典利器,而且已经推出了apple 古典乐的专门版本,剩下的就是找个支持的专门数播了。

是的。apple music classics 是个独立的app,但跟apple music挂钩。国产流媒体播放器已有品牌是内置apple music和apple music classics的了。
jdai3 编辑于 2024-05-04 22:21
[1855 楼] johnstar [老坛泡菜]
24-5-4 22:08
apple music 的确是古典利器,而且已经推出了apple 古典乐的专门版本,剩下的就是找个支持的专门数播了。
[1854 楼] jdai3 [泡菜]
24-5-4 21:43
无论资讯世界怎么变花式,从报纸杂志到电视到网络,有一类题材总是热门的。旅游。美国游记欧洲游记※※游记香港游记。因为多数人平时没机会去这些地方,只好看看别人介绍,过过干瘾。如果自己能去玩,谁还稀罕看你的文章或视频。
以前各个音乐杂志总是刊登大腕写手的文章,介绍各种唱片,比较各个录音版本。网站上有不少人仅仅贴很多唱片封面。也成了名人网红。因为吃瓜群众买不到或者买不起这么多唱片,只能看看你们介绍炫耀猪蹄子是多么美味好吃。
以前《爱乐》杂志每期的重点,就是欧美新唱片评介,或者名曲子录音版本比较。我总是带着钦羡的态度读它们。因为我自己买不到也买不起这么多唱片。假如我能跟那些作者同步,他们能听到的我也能听到呢?假如你能去美国,我也能去呢?当然就不必再读他们的劳什子了。
现在,“假如”成真了。有了流媒体,世界一下扁平了。apple music上啥都有。《最后四首歌》一下子有三十个录音版本跳出来。而hifi流媒体播放器的出现,让我这种固守高保真音质的人也欣然加入网络音乐和数播的拥趸行列。现在,有一张稀有和冷门的古典音乐唱片,已经不再是身份地位财力的象征了。猪蹄子谁吃不起呢?
乐评人还是要的。毕竟有现场音乐会可以聊,另外也要引领大众审美。但是,乐评人的门槛提高了。更不可能贴一堆唱片封面就晋升网红。
jdai3 编辑于 2024-05-04 21:50
[1853 楼] jdai3 [泡菜]
24-5-4 20:25
我回来了
[1852 楼] 梦深蓝 [陈年泡菜]
23-3-13 06:25
好多年前在这里争论,回来看看。
[1851 楼] agnostic [泡菜]
21-2-2 22:38
无事生费 发表于 2021-02-02 12:12
又来冒充专家,作曲是作曲,演奏是演奏,马勒的所谓修正,就如同布鲁克纳的一样,本身就有很多作曲家修改的存在,而且马勒把作品理解更多的交给指挥,...


我不是专家,但明显比你懂多了啊!

我举的例子除了马勒版贝九,其他都被你吃了?

算了吧,你还是听你的二人转去吧。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1850 楼] 无事生费 [泡菜]
21-2-2 20:12
agnostic 发表于 2021-2-2 19:36
你听过多少音乐,就敢来吹牛皮了?太low了,还是听你的二人转去吧。
又来冒充专家,作曲是作曲,演奏是演奏,马勒的所谓修正,就如同布鲁克纳的一样,本身就有很多作曲家修改的存在,而且马勒把作品理解更多的交给指挥,那你怎么不用电吉他电贝斯演奏马八?
[1849 楼] agnostic [泡菜]
21-2-2 19:36
不是告诉你了吗,压根就没有什么严肃音乐的定义,完全是你一知半解不知道哪里看来的东西。关音乐专业啥事啊???你才是真无知了。

而且谁告诉你演奏者、指挥家不可以随意改变了?贝多芬写的一堆变奏曲怎么来的?rubato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马勒版的贝九你听说过吗????有些指挥家习惯于省略呈示部的重复段落,你听的出来吗???

你听过多少音乐,就敢来吹牛皮了?太low了,还是听你的二人转去吧。

无事生费 发表于 2021-2-2 15:13
看来你这种最可怕,知道何为严肃二字的定义?按你的说法就是所谓古典音乐谁上去都能演,只要标题是贝多芬,二胡琵琶也都是交响曲,真是无知者无畏!知道西方这些音乐为何专业上定为严肃音乐,是因为不允许演奏者指挥者随意改变曲调配器等去尽情发挥,而不是这音乐都是绷紧面孔来演奏,这完全不同流行爵士摇滚,那些音乐,你想怎么玩,哪怕曲子变得面目全非也没啥问题。
居然还要装高雅,你听过多少音乐,还双鸭山二人转?
[1848 楼] agnostic [泡菜]
21-2-2 19:35
告诉你了啊,压根就没有什么严肃音乐的定义,完全是你一知半解不知道哪里看来的东西。关音乐专业啥事啊???你才是真无知了。

演奏表情严肃,那也是你的理解,不要自己说了半天开始发昏了。

而且谁告诉你演奏者、指挥家不可以随意改变了?贝多芬写的一堆变奏曲怎么来的?rubato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马勒版的贝九你听说过吗????有些指挥家习惯于省略呈示部的重复段落,你听的出来吗???

你听过多少音乐来跟我扯蛋?太low了,还是听你的二人转去吧。

无事生费 发表于 2021-2-2 15:13
看来你这种最可怕,知道何为严肃二字的定义?按你的说法就是所谓古典音乐谁上去都能演,只要标题是贝多芬,二胡琵琶也都是交响曲,真是无知者无畏!知道西方这些音乐为何专业上定为严肃音乐,是因为不允许演奏者指挥者随意改变曲调配器等去尽情发挥,而不是这音乐都是绷紧面孔来演奏,这完全不同流行爵士摇滚,那些音乐,你想怎么玩,哪怕曲子变得面目全非也没啥问题。
居然还要装高雅,你听过多少音乐,还双鸭山二人转?
[1847 楼] 无事生费 [泡菜]
21-2-2 15:13
agnostic 发表于 2021-2-2 00:18
你说的是哪个音乐学院啊?还是其实你把双鸭山二人......
看来你这种最可怕,知道何为严肃二字的定义?按你的说法就是所谓古典音乐谁上去都能演,只要标题是贝多芬,二胡琵琶也都是交响曲,真是无知者无畏!知道西方这些音乐为何专业上定为严肃音乐,是因为不允许演奏者指挥者随意改变曲调配器等去尽情发挥,而不是这音乐都是绷紧面孔来演奏,这完全不同流行爵士摇滚,那些音乐,你想怎么玩,哪怕曲子变得面目全非也没啥问题。
居然还要装高雅,你听过多少音乐,还双鸭山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