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3 13:23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3 07:36  荤食的鱼比素食的鱼好吃是真的。 北京水质好的也就是密云水库了。北京的饮用水源。 沈兄说的是,记得以前鲶鱼在北方被大家吃,后来说这东西不好吃的人就少了。去年开车区汉阴看古堰梯田,钻进深山,发现有个规模不小的娃娃鱼养殖场,同行的要买一问价格贵的离谱,我心里想这东西难道比石斑鱼还好么?以前吃过和海鱼差远了,价格着实比海鱼贵不少,应该属于在北方鱼少的地方物以稀为贵吧。 北方钓鱼有个缺点,到处收费的(结果是比买鱼还贵),就像路边停车一样,收费的跟苍蝇一样;跑过不少南方城市,这种无聊的人比较少,有些配保安的正规停车场,进去出来都不收费的,这事我一直纳闷?估计和地域民风有关,北京是帝都应该好很多吧 本帖最后由 无底放大 于 2017-4-3 13:26 编辑
|
[1963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3 07:36
|
[1962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2 18:41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2 13:51  怕冷多吃姜桂哈,男子汉不能百日无姜嘛。俺在四川就吃辣椒在北京基本不吃。 不是说气温如何,是说光线的通透度和在景物上造成的反差是否分明。这个在黑白上是是否响亮的关键第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后期提反差处理替代不了多少的,反差楞提是损失中间细节为代价的---反差和层次是双刃剑是内在平衡体。所以说,场景光比第一 没明暗光比,黑白片怎么弄也不好看的。花功夫等光吧。 多数人以为色彩不好看,就可以拍黑白而无事,其实是个最大的误区了。 无忌数码党们都这个理念,色彩调不好的时候,就转黑白。。。 其实这样更差。 ------------------------------------------------------------------------------------------------------------------------------------------------------- 看他们水库钓鱼,先几十斤老玉米下窝子,还要自己提前弄熟发酵好。都不一定换来条几十斤的鱼。经常是小白条弄一堆,最多是个三两小鲫鱼,斤把鲤鱼。白折腾哈。 真是要想钓得欢,先拿粮食换。 玩啥都成本不低啊。 水库那里面鱼没啥味道,,,喜欢钓就当运动了,,别想着吃子,,真不好吃,要调料上足,,跟国产片一样没有药水上真不能进口的,,喜欢吃淡水鱼湖南洞庭湖附近的确不错,记得12年我带人由北望南穿越到海口,路过三国华容道,找了家吃鱼,一看四五斤的鱼,问了下多钱,人家说50,吃完一结账原来不是50一斤,整条还加各种调料豆腐蔬菜一锅石锅鱼总共50,,当时就晕,要是放在北方搞不好结账告诉你一两50都有可能,,,岳阳楼附近有家餐厅专门卖鱼的,这的中华鲟估计才是真的,,嘿嘿
|
[1961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2 18:20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2 13:37  嗯,邪门歪道的多用在国片上了。做实验不心疼哈。练习后期处理的手艺嘛。大量的练习实践。呢有没有一天拍一盒25张45经历啊?没有,说明还是下的功夫不够哈。俺很多时候拍片,不是对被摄景物感兴趣,而是为了试验不同药种和手法所需要冲片片的需求。为有的冲而拍。等俺艰难的迈过了后期处理关,调子整的比较满意了,收放自如的时候,也就不爱拍片了。为啥,9成片按个人认为可拍可不拍,没啥美学意义。非要记录,数码够用了。未必非要大幅黑白的找罪受。沧海经历了一番,可以上岸了。 正经片还要洋片才有调子全乎的说。国片很挑后期手法,药种组合的。一般人不下功夫去钻研这些。事倍功半。俺走过这条路,劝大家别学俺,俺那阵子闲得无聊。专门去走黑白钢丝。在国片上走极端玩。吃饱了撑得玩。 这不是找乐么,呵呵,50张一盒的一天拍过几十张记不清了,呵呵,,那是到一个地方没办法,如果有时间住附近,我才不没太阳的时候去浪费胶片。为兄说的对阿,我也感觉黑白的确如此,要光还要强光,呵呵,,阴天其实拍彩色倒是色彩饱和些,,当然认真创作拍反转的两头拍的时候多,,我不行,属于懒人,,早上没起床早过,所以即便拍风景也多数是夕阳,,真佩服那些起早贪黑的弟兄们……
|
[1960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2 14:26
|
[1959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2 13:51
|
[1958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2 13:37
|
[1957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2 13:25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2 05:22  呵呵,忘了。上弦联动的吧。反正没扳手。 ===================================================== 对付南方那种低反差场景,感觉用药上片110的好一些。结合曝光,重点保证暗部反差足够结实。总之,要搞的硬朗一些。或者,直接用TMAX100. 传统的卤鸡不大适合低反差场景,显得平灰。多少档的宽容,搞多少档的景物,才叫配套嘛。人为的玩大加减,没意思,不真实。 南方也不都是低反差阿,成都不能代表南方,我印像也就是中西部地区,以长江做分解不是很准确,我倒是感觉以北回归线比较合适,气温区别很大,特别是冬季过北回归线即刻暖和,前几天我开车由南往北,过习水还是T恤,后来直接就慢慢加衣服了,气温差别非常大,所以我习惯以北回归线做为南北方的界定,估计候鸟也这样,冬季一定要越过北回归线才暖和些,甚至没有冬季……:人上年龄缺火气,越来越怕冷,对温度敏感多了些。ws:
|
[1956 楼] VillagerFH
[泡菜]
17-4-2 13:19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2 05:20  呵呵,忘了。上弦联动的吧。反正没扳手。 ===================================================== 对付南方那种低反差场景,感觉用药上片110的好一些。结合曝光,重点保证暗部反差足够结实。总之,要搞的硬朗一些。或者,直接用TMAX100. 传统的卤鸡不大适合低反差场景,显得平灰。多少档的宽容,搞多少档的景物,才叫配套嘛。人为的玩大加减,没意思,不真实。 是,上弦过片联动。
|
[1955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2 13:12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23:01  本身D23就是暗部密度冲不足的药,需要曝光补偿加一档,这点比D76差---D76药力比D23强。 放三区没问题,用ID68那类抬升暗部的药就可以。俺ID62稀释就跟ID68暗部差不了那里去。由于有氨基酸类管着,高密度也有很不错层次。俺重视高密度层次比啥都看的重要。漂亮的白,是黑白的灵魂嘛。那帮人老不信俺的白。说是PS出来的你们也可以P啊。 判断底片的暗部合适密度是看边,重要暗部密度度必须高于胶片的边。
俺不倾向于一味多曝光,那样容易影响到高光的层次。宁可用一些暗部好的药,以及一些特殊手法。 不爱聊MQ类的玩意了,过气了。 看来 还是2液法才能对付两边,ps那东西是数码后遗症,玩胶片的基本很少ps,除尘杂痕之类,如果胶片冲洗的好会非常干净也不需要做除杂点这些。沈兄不折腾一种胶片了,现在是化繁为简,选择合适的胶片这点我要跟上方向,,呵呵
|
[1954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2 05:22
|
[1953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2 05:20
|
[1952 楼] VillagerFH
[泡菜]
17-4-2 00:32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01:28  哈,俺建议买RZ, 电子门。镜头应该也比RB高级。 RB镜头必须是KL级别的。以前C级的别用。用67拍645觉得没意思哈。 俺45最不喜欢的就是90头。喜欢标头附近的焦距,还爱拍个半微距凑近了搞搞。玛米亚机器本身带近摄皮腔。适合拍这路路产品大小的景物哈。俺的第一台45机就是个单轨。也爱凑近了拍点东西。,非要RB,就KL65吧。 RZ本身就是电动后背。其实俺爱用机械后背。防止120备纸脱落造成的麻烦。 这年头带后背的120系统单反机。RZ算电子化里面性价比很高的了。结实异常。数毛效果刚刚的哈。 屏也比RB亮不少。 沈兄,RZ不是电动后背,想电动,可以在机身底下装个卷片马达。
|
[1951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23:01
|
[1950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1 22:16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21:37  都说FX1是D23的改进方。其实特微粒的显影液。是对本二胺的方子。胶酚的方子和VC的方子颗粒都不粗。 亚当斯鼓捣D23,其实那时候他应该不怎么接触3X。3X加110是柯达教他的哈,严格说不算他发明原创。他那时候经常用些杂牌子的底片。还不少整云天很明媚的大光比。怕显过了不用D76。采用了两步法显影D23,后加碱,类似于雷电路的一液法。他老人家起自于暗房学徒。天天干活的。可以说是尝试遍了天下的药。但是写书不能这样写。要不就乱了哈。他可没少耍焦酚的说。他自己教科书上也有介绍和记载。总之,他是玩传统压缩扣吃高光的主。那一套加减法,说白了就是高光细致抠吃法。学亚当斯,其实就是学高光。。。 但是每个人的黑白偏重眼光不同。中国人爱在黑上抠吃。俺在无忌上统计过。关心暗部的人比关心亮部的人多很多倍。 俺当年玩雷电路的时候。盐酸盐版本和纯对氨基酚版本都玩过。反差和调子略有不同。 沈兄这么一说我也是明白了,怪不得祖师爷多把阴部放四五区上曝光,如果纯粹用之前的二三区那也多是理论上的,后来的拍摄不按章法来了,苦了那些按部就班认死理的了,,我好像之前吃亏就吃在这上面了,嘿嘿
|
[1949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22:13
|
[1948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21:37
|
[1947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1 21:16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20:07  FOMA,呵呵,也得找光比合适的。FOMA跟老公元相反,暗部略好,高光用110容易冲过。导致密度差大。D76无论如何不是高光漂亮的药,是暗部略好的药。中灰以上的反差不是很漂亮,这个算高档次黑白效果的的大忌。因为D76开发的特别早。后来薄T,半薄T不大适应它。。。老式高硫养的药,对薄T半薄T的颗粒型,其实没有一丁点的针对性改善,反过来,有时候对传统卤鸡的的底片灰雾,还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对偏向灰宽的3X,是个忌讳。 D76是个不大稳定的中低PH药,药性缓冲很一般。米徒儿受药中的溴化物影响,药力变化没谱。所以后来厂家都改菲尼同了哈。俺也必须跟着走的。介绍老普的搀和D23用药,其实都是菲尼同版本的浓缩药。他还傻了吧唧的狂吹D23呢。。 所以世界上对于D76的变方,多如牛毛哈。其实都为了改善其缺点。。 软,硬,两种药分两步显影,是个很高超的变反差显影手艺。亚当斯也离不开的。但是他看着弄。如果你也看着弄,你离亚当斯就不会很远的。 国内把亚当斯那一套,误传为一药式的佳宝滚子机转,拒绝深箱吊挂加绿灯。是个很可悲的事。 无忌关于D76的讨论,其实都有点烂大街了。俺也不爱重复了。奈何一帮菜鸟张口就来。无知无畏啊。 话说回来,FOMA正冲还是比较漂亮的。96同学的正 沈兄d76变方一语中的阿,非常赞同! 我配了些d23和补充液还没用,是准备等光线好了和那个偏硼酸钠玩一下二液法,祖师爷在这推荐d23是最有效的二液显影,那就回头先折腾这关;其实对那个POTA的方子比较感兴趣【说是能显示阴影———整个影调———强光】,天平又买了个可以对方菲尼酮那个过小的称量了(上次学你到了一次瓶子,心里没底,嘿嘿,沈兄那手指一掂估计基本就差不多了,我还是要按部就班比较合适),这方子和对苯二酚掺和用好像感觉有些变数;浓缩配方那个FX-1分成AB液可以保存2年稀释效果好像等同于非浓缩的FX-1,这药好像适用极微粒影调胶片,,又迷糊了,呵呵,,福马算是么?呵呵 本帖最后由 无底放大 于 2017-4-1 21:19 编辑
|
[1946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20:07
|
[1945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1 17:47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16:20  配药,也是出于对特定底片的特定要求哈。搞3X的,就买瓶110就完事了。其他薄T半薄T的,也就是多一瓶甘氨酸的事搞类XTOL的效果是个重要方向。 杂七杂八的玩各种胶片,才琢磨特殊配药以求各种合适反差的事。其实也不是啥好事。俺如今也是就一浓缩药稀释,顶多搭配点甘氨酸搞负片。有绿灯和12分以上的过程,把控大光比不是难事。甚至先看一两张绿灯合适以后,剩下的就上罐子一锅烩 王道是3X加110,彻底从耗材硬件上跟着祖师爷走。根子正,也不用去花黄埔军校的冤枉学费了。 其他的,搞上海,乐凯,多少有点歪道的意味哈。瘦野鸭子怎么底也搞不出北京填鸭的味道。。 知道不浪费就说明认知是进步了。有高目标追求了。 黑白,底片,宽容,手法和药性都是串起来的配套环节,都不可忽视。要静下心来,品出这些差别。这个才是进步的基础。 沈兄早说这事阿,呵呵,,我可跟着你买了很多药瓶了,, 其实我也有点认知度了,底片是重要的,再好的相机没有没有好底子不行,再好的药水也不能把上海搞成tx不是,呵呵已经了,这路权当进去体验一下,,那个福马还有不少盒没拍,,就当练手配药,,你是过来人了,,如果不过来也不能心安的化繁为简阿,,
|
[1944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1 17:43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16:01  手持拍不可能有同时调节透视。前后掰拧机器前后板,必须在架子上才可以。 俺刚开始拍大负的时候,很痴迷透视调节的,就看不上不能调节的中小篇幅的画面了。 反正俺的理解,建筑风光或者静物,不全景深全调子,横平竖直。结构匀称,尽量的数毛。就不叫大画幅。亚当斯那些片,都是这个特点的。那是F64小组超写实理念的完美表现的手法嘛。俺用那些廉价的师奶6片,也尽量F32,F45的招呼。虽然仍然不及罗红圈,但是细看效果也差不很多了。效果差别小于器材价格差别。所以说,很多人45就是蜻蜓沾水一下 就奔810了哈。 还觉得细节和层次过度不够,就上810,篇幅大一级压死人。810比45面大4倍。 沈兄前面这句我现在如你当初,呵呵。 810主要是携带不方便考虑过,没行动,以前看别人印像,那810不是又小了,,武功无止境阿,,呵呵,现在主要考虑携带性能,今天下午行动了,想来想去折腾120画幅不是个事情阿,一抖手直接收了个骑士612算了,,69也能,,重要是方便携带,,65罗头带612后背,,免得老惦记着这事。
|
[1943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16:20
|
[1942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16:01
|
[1941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1 15:52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14:31  还白哦,说千道万是眼观修炼问题----名家原作的观赏眼光那个和效仿问题。这个不多看,不多多试验去模拟追踪,是无解的。 多看到,北京的环境还可以。外地名家原作的展出机会很少的。不花大钱请一两张还真不行。记得太吉轩办展的时候,国内的高手们无不云集北京哈。 俺特早以前也很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纸上水平不错的。其实那是自己看看还对付,没个好目标追求。放任低水平重复。以玩过程为目标了。后来跟一个高手一过招,同纸同药放同一地片,俺放的就没人家层次好。尤其是中间层次。个中的差距让俺从新任认识了啥叫高品质黑白眼光和手艺。 后来就赶紧买大幅机器和大幅放大机。并重新再从头搞黑白影调。再相互切磋的时候。俺的日本机器镜头公元45的品质已经超越他哈苏如来的12F水平,放大到纸上调子赢起来也就很轻松了。 单张叶片精细加工的效果,你没搞过就是不知道。老是转圈在中小篇幅里就拔不出来。就老不长进。这个是个坎,必须有决心迈过去,不然就只能是井底之蛙。 不要小看原扫,其实一眼就能挑出底片的特点和爆冲部分的合适跟不足。有一些可以在纸上校正,但是多数不好校正,也就是在纸上留下个黑白影的水平。一个黑白影就知足了? 先要以室内广告和室外大风光的眼光看黑白全节调,那叫高 ... 人家小年轻是喜欢森山那发泄方式,陶醉其中自以为自己就森山大道了,嘿嘿。以前瞎乱整过66底片的放大,现在暂时不花费时间暗房主要原因感觉自己水没到,渠未成,重点是先步为兄后尘把药水这关过了,悄悄说声买了不少药瓶了,呵呵,用不用都买了,随时想玩那个配方就不抓狂了。问题是如果现在不暗房,比如上个密度仪一心一意先钻研冲洗手法和配药是正道还是歪道?我是这样想的,先基本熟悉掌握冲洗配药,并能把拍摄和冲洗融为一体,这个过程能基本完成百分之七八十,接着重心转移到暗房也许精力时间各个方面都水到渠成,现在把暗房和拍摄一起搞,拍不好,冲不好,放大也是浪费不是? 本帖最后由 无底放大 于 2017-4-1 15:57 编辑
|
[1940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1 15:40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4-1 01:28  哈,俺建议买RZ, 电子门。镜头应该也比RB高级。 RB镜头必须是KL级别的。以前C级的别用。用67拍645觉得没意思哈。 俺45最不喜欢的就是90头。喜欢标头附近的焦距,还爱拍个半微距凑近了搞搞。玛米亚机器本身带近摄皮腔。适合拍这路路产品大小的景物哈。俺的第一台45机就是个单轨。也爱凑近了拍点东西。,非要RB,就KL65吧。 RZ本身就是电动后背。其实俺爱用机械后背。防止120备纸脱落造成的麻烦。 这年头带后背的120系统单反机。RZ算电子化里面性价比很高的了。结实异常。数毛效果刚刚的哈。 屏也比RB亮不少。 多谢沈兄,那东西是不是就那么庞大,标头估计上公斤了吧?也是一直想着给大画幅配个副机,一直没合适的,如果这东西真和秤砣一样,肯定不能做副机了。骑士即便拍人文我也想好了,宽幅整还是比较能纳入些环境,就是617左右太长了;如果和45一起携带有个超级大包,不过看起来太恐怖了,实在不行我还是琢磨上台612看看如何,中画幅真没找到合适的,那个645级别带自动曝光功能的又不能更换后背也是麻烦,手里大画幅镜头不少了,找个机身就能,617我手持扫街测试过,完全没问题,fotoman那个非常方便,其它的做的太专业了反而累赘,612走轻量化估计骑士不错,和大幅配合应该没问题,还能69,612双画幅的整,不过我个人认为能宽就不必窄了。其实45兼容性最好,612,69背都有,主要还是我那个原则能大干嘛去小,个别地方更换页片不方便才会考虑带后背;如果45只是带标头肯定比中画幅还方便……
|
[1939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14:31
|
[1938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4-1 01:28
|
[1937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4-1 00:11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3-31 22:42  柯达,凯撒的好像网上都有的。俺兄弟TXP320就买了一个,俺嫌贵,用的是电器开关柜的的绿色LED指示灯。看那个灯前面前面打胶片安全,其实也不值,2,三块钱。不是琥珀色的。还曾经鼓动兄弟们用草地灯装15W灯泡,前面弄了两块广告用的彩色塑料板,橘红色的用于变反差纸,墨绿色的用于叶片。也能用。兄弟股票赔的很惨。就别让人家再花大钱了哈。。 实验室那种台式透射黑白密度仪其实个人用足够了。 其实暗房钟不便宜。钠灯更贵。 其他帖子俺一般不去,但是一帮菜鸟还误导新手,瞎说还说不出个所以然。俺实在看不下眼了。。。 一辈子D76的,严格说没资格搀和药种,反差的讨论。。起码药修炼到D19 类的各种反差版本,并走过正冲这条路,胶片的处理才算基本及格。。 亚当斯也不玩D76嘛。 看绿灯只解决亮部问题----底片最黑密度不过,不死,亚当斯的高光加减问题。 其他问题不好解决。需要涉及很多两步冲洗法的特别药钟。 谢沈兄详细的解答,打抱不平是真男人的风采阿,以前我也是,真喜欢打抱不平的,后来慢慢改了,一人一命,不跟佛祖做对了,,晚上是被老兄勾的去问人家rb,没见大图也没直接下手,放以前就直接下手了。这机器的头有劳沈兄支点两句,是65的还是90,127的,,不想碰人像头怕影楼出来的,再说45我最喜欢的是90头,,这样一比较67就应该65比较合使用习惯,这种头估计都摄友淘汰下来,影楼不会用这么广的,还有那后背好像几种,645的,67的,,还有电动68的,带电动的应该好些(单买贵),,劳烦沈兄了
|
[1936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7-3-31 22:42
|
[1935 楼] 无底放大
[泡菜]
17-3-31 14:29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3-30 23:58  其实没大必要,除非做二次打印的中间底用。打印的玩意黑度上很没谱的。黑度覆盖节调变化无常。 不做块,透射密度仪用不大上,那个夹点夹不很准的。 暗房有柯达纸灰卡就可以了。一切最终以那个为准。暗房测光表到是最好有一个。那玩意也不贵。以前新的卖300.如果用彩色放大机的测光表替代更好,那个表专有测量灰度这一档。变反差应该搞起来比较的准一些。俗称彩色分析仪。一投影,在底下一测量差别很方便的。胜似在小底片上找点夹着测。 非要上,国产台式的也就一千多,淘宝上有卖的。 谢沈兄提点,其它帖子也看到仁兄身影,细想测试那东西真没多少用,都绿灯了,显影时间都不用测了,看绿灯可解决所有问题,一招克敌就可。悄悄的说一声,那密度仪好像很贵,淘宝看了下要五六千大洋,实验室用的倒是便宜些,术有专攻估计那东西也不一定准确。绿灯有啥牌子专看胶片的为兄推荐一个,以前的红灯看来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