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陕西博物馆】
69138
2500
[28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2:05
《聊斋图册》【清,佚名 绘,纸本设色】
![]() |
[28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2:04
铜胎画珐琅蝠莲纹花盆【清】
![]() |
[28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18
黄料夔纹诗句瓶【清】
![]() |
[28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17
木雕牧童骑牛像【清,1644-1911年】
![]() |
[28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16
抹红莲花纹瓷瓶【清,公元1644-1911年】
瓷瓶是江西景德镇烧造,专为藏族人民插花供佛使用。 ![]() |
[27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14
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此器是景德镇御窑专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此瓷尊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 |
[27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13
粉彩梅竹双燕纹瓶【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
![]() |
[27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12
粉彩镂空转心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粉彩为釉上彩,又名软彩,它是由五彩发展而来,其特点是改变了五彩单线平涂的绘法,有的画面施以玻璃白粉,再绘以各种彩料。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 |
[27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11
松石绿釉梅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通体施松石绿釉,松石绿又名秋葵绿,因釉色和绿松石相近而得名,是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低温颜色釉的新品种。此瓶釉色悦目、纹饰流利、器型端秀,是珍贵的陈设瓷 ![]() |
[27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09
青花八吉祥纹扁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这是在明代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大扁瓶的基础上,刨造出的新器型。体积较大,扁腹,截面呈腰鼓形。内足墙直,足端宽平。腹部正面的轮花图案有大小二层莲瓣纹,外层的大莲瓣环绕内层的小莲瓣,大莲瓣内分别填绘轮、螺、伞、幢、花、罐、鱼、肠,合称“八吉祥”纹。 ![]() |
[27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08
斗彩海水团花纹天球瓶【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
人们把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称之为天球瓶。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装饰艺术。明宣德时景德镇始创,成化时非常发达,清雍正时有进一步发展。 ![]() |
[27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07
天蓝釉菊瓣尊【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为康熙时所创烧。它的釉色浅而发蓝,甚似天蓝,故名。天蓝釉的器物在康熙时多为小件,以文房四宝类为多。此件菊瓣形的天蓝釉尊为康熙时精品,十分罕见。 ![]() |
[27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06
“皇帝之宝”玉印【清,公元1644-1911年】
皇帝之印称宝为清制,皇帝的印信称为御宝,清初设御宝于交泰殿,成立尚宝司。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考定玉谱,藏于交泰殿之印25方。这方盘龙纽玉印,印文为满、汉文篆书篆刻。满汉文合璧印为常用之印章,代表皇权,皇帝颁发的诏书皆钤此印。 ![]() |
[27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04
《巡视台阳图卷》【清,雍正年间巡台御史巡视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派兵渡海,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投降,清朝统一了台湾。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清※※设置巡台御史,每年由都察院派遣满、汉御史各一人,前往台湾巡查,驻台湾府城,任期一年,有成绩者多留任一年,后改为三年一任。 ![]() |
[27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03
皇太极调兵木质信牌【清代,公元1644-1911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即清太宗,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 |
[26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10:00
白釉释迦牟尼坐像【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
这尊释迦牟尼坐像,造型端庄,仪态逼真,刻画细腻,表情生动,人体比例合理,衣纹线条流畅灵动,是一件有确切纪年和工匠署名的明代漳窑精品。释迦牟尼头顶螺髻,左臂披衽,右臂袒露,双目微闭,双手叠加腹前,掌中有一宝珠,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莲座下配以底座。 ![]() |
[26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59
青花八仙葫芦瓶【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
此瓶上部纹饰除飞行的仙鹤外,还有八卦符号。下部四面有八仙形象:张果老手持鱼鼓、吕洞宾手持宝剑、汉钟离手持扇子、铁拐李手持葫芦、曹国舅手持阴阳鼓、蓝采和手持横筒、韩湘子手持花笼、何仙姑手持笊篱。画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代中后期,皇帝多信奉道教,尤以嘉靖和万历皇帝最为迷恋。 ![]() |
[26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58
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明,公元1368-1644年】
这件执壶黑漆锡胎,方形,带盖,壶嘴高扬向天,壶柄直角内折,壶身造型修长,四面开光,嵌以红玛瑙、珊瑚、绿松石、螺钿,构成一幅精致的花鸟蝴蝶梅花图案;壶底嵌“千里”二字。江千里是明末著名的镶嵌漆艺工匠,久居扬州,其作品传世不多,足见此壶珍贵。 ![]() |
[26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54
剔红花鸟纹长方盒【明,公元1368-1644年】
这件长方形漆盒,是利用“剔红”工艺制作而成,全器雕刻精美的花鸟纹浮雕,是明代宫廷漆器的代表作。“剔红”是一种雕漆工艺,是在器面上反复涂数十层甚至上百层红漆,等漆干后,再在厚厚的漆上雕刻出浮雕的纹样,其中用红色漆的称作“剔红”,用黄色漆的称为“剔黄”。雕漆工艺早在宋元时期已经盛行于世,到明代,雕漆技术远超前代。 ![]() |
[26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53
镂空绣球熏香铜炉【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明朝前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经济极大发展。农产品商品扩大化,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工艺精湛,商业繁荣,市场活跃。 ![]() |
[26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48
铜铃、杵【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 |
[26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45
孝端皇后凤冠【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北京定陵出土】
凤冠的主人是明神宗孝端显皇后。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的元配,生前当了42年皇后。 ![]() |
[26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44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觚【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清宫旧藏。 觚铜胎鎏金云螭纹四出戟,阔口,体圆形,上大下小。通体以掐丝珐琅浅蓝釉为地,用单线勾勒缠枝莲纹枝干,串联多朵彩釉大花。颈部宝蓝地彩绘蕉叶纹内饰缠枝莲纹,器底无釉,足内刻双勾楷书“宣德年制”单行四字款。 ![]() |
[26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43
景泰款铜胎掐丝珐琅葫芦瓶【明,公元1368-1644年】
掐丝珐琅器是金属胎珐琅制品中的一种,它主要以铜制胎,再将细铜丝依墨样盘出花纹粘焊在胎上,填施由石英、长石、硼砂等混合而成的釉料,而后入窑经700-800度高温烘烧,再经打磨、镀金等工序制作而成。掐丝珐琅是大约13世纪时,随着蒙古军队西征,沟通了东西交通,※※※地区一些掌握珐琅制作技艺的工匠被俘虏东来,掐丝珐琅制作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 ![]() |
[26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42
掐丝珐琅鼎【明,公元1368-1644年】
明代掐丝珐琅的制作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由明内廷的御用监专门负责皇家御用掐丝珐琅器的烧造,其制品“细润可爱”,造型多样,既有宫廷陈设品也有生活实用品。纹饰图案则由以单一的蕃莲纹为主,而扩大到动物、花卉、瓜果等图案。 ![]() |
[25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40
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
此瓶通体绘青花五彩纹饰,口沿绘忍冬纹并青花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蒜头瓶是秦汉时期典型的陶器造型,瓷质蒜头瓶明清时期流行,明万历时期烧造较多,有青花、五彩、蓝釉、酱釉等品种。 ![]() |
[25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39
五彩鱼藻纹盖罐【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
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 |
[25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38
斗彩花蝶纹罐【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
这件瓷罐,直口,丰肩,扁圆腹,圈足,底款为“大明成化年制”。以青花、红、黄、绿、赭组成斗彩,图案为花卉,其间数只彩蝶飞舞。 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是与宣德青花齐名的明瓷中的代表作。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色瓷工艺。在明代一般称为青花五彩,其制法是先在胚胎上画好青花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彩料填绘,再放入烘炉中低温烘烤,即成斗彩。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釉争奇斗妍,故后人称为“斗彩”。 ![]() |
[25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37
白釉暗花三系罐【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
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明代的“甜白釉”受到后代的极高评价。 ![]() |
[25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3 09:35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
明永乐、宣德年间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阶段,其产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体薄,纹饰凝重,青花颜色鲜艳而著称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