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陕西博物馆】
69138 2500
[22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4:06
《论书帖》【唐,怀素书。】
草书墨迹,纸本,9行,共85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 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从艺术风格上看,《论书帖》不同于怀素其他如《自叙帖》、《食鱼帖》等用"古瘦"和"半无墨"的毛笔创作的笔意连绵不绝、体势险绝诡奇、极度夸张浪漫的狂草之作,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王羲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
[22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4:02
吹排箫伎壁画【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陕西西安李爽墓出土】
墓内残存壁画25幅,较完整的有16幅。墓顶绘有日月、星辰、银河等。墓室壁画全用彩绘,墓道壁画都用墨画。
[22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4:01
红衣舞女壁画【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陕西西安执失奉节墓出土】
此墓为突厥执失思力之子执失奉节墓(郭杜镇1号墓)。墓内保留下来的壁画不多,仅墓室北壁存一舞女形象,挥动帔帛,舞姿翩翩。舞伎所着长裙红白条纹相问,与李爽墓以及《步辇图》中宫女的衣裙式样相同,是初唐的流行款式。
[22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4:00
三彩釉陶狩猎骑俑【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22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3:59
“论语玉烛”银酒令筹、筹筒【唐,公元618-907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
这是行酒令的器具。盛放酒令的筹筒自铭“论语玉烛”。酒令筹共50枚,每枚正面刻文字,其内容上半段采自《论语》,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包括饮、劝、初、放四种。酒令筹筒由龟座和圆筒两部分组成,刻成处皆鎏金。这件酒令筹筒纹饰华丽,在装饰风格上,该器采用满地装,装饰内容及雕刻风格更加趋向传统的民族化的特点;在艺术造型上,该器以古代祥瑞之物神龟为座,以龟负玉烛为型,反映出唐人的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
[21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1:46
舞蹈陶俑【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江苏南京南唐前主李昪墓出土】
其中的男舞陶俑是一件罕见的陶俑,因为男子跳舞的陶俑很少见。陶俑头部很大,这是工匠为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而采用的夸张雕塑法。陶俑头戴“幞头”,身穿窄袖长袍,腰间扎一条锦带,脚穿长靴,这身穿戴是唐代流行的西域胡服。他双眼圆睁,嘴唇微张,嘴角上翘,面露笑容;袒胸露腹,左臂高举,右臂自然垂到身后,扭腰摆胯,正在表演西域风情的舞蹈。
[21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1:45
演奏陶俑【唐,公元618-907年,陕西西安出土】
这是一组“坐部伎”的陶俑,演奏俑持乐器分别是竖箜篌、拍板、横笛、排箫、琵琶、笙等。唐代宫廷的表演艺术融纳了中外许多民族的乐舞,唐高宗后,根据演出的规模,将乐舞统编为“坐部伎”和“立部伎”两种,各有固定的表演内容。
[21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1:45
镶金边白玉杯【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墓主参加过唐高祖李渊的晋阳起兵和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死后陪葬昭陵。
[21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24
饺子、点心、食具【唐代,公元618-907年,新疆吐鲁番出土】
一千多年前的面食!
[21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22
男装女陶俑【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陕西西安杨思冒墓出土】
这尊男装女陶俑体态丰腴,头梳双股高髻,身着圆领袍服,腰束带,足穿靴,双手抱于胸前。除未戴幞头外,余皆男装,并展现出一种自信、从容的仪态。 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
[21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21
三彩釉陶女坐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陕西西安出土】
[21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19
便服男陶俑【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陕西西安杨思冒墓出土】
[21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15
彩绘武服陶俑【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
身穿武官礼服。
[21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08
彩绘陶戴帏帽女骑俑【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陕西礼泉张士贵墓出土】
此女骑俑头戴黑色风帽,上身内穿紧袖绿色长衫,外穿圆领半臂襦,下着红色高腰长裙,这是唐代女子典型的常服装饰,左手持缰,右手下垂,坐于马上,体态端庄,怡然自得;马俑四蹄站立,颔首低俯。整件器物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是对唐代女性追求自由生活的真实写照。
[21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07
三彩釉陶胡服牵马俑【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陕西西安出土】
看这大翻领,领先现代潮流逾千年!
[20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06
骑马女陶俑【隋,公元581-618年,湖北武昌出土】
此女俑头梳双髻,身穿圆领窄袖长衫,下着裤,腰束带,脚穿尖头履。左手牵缰绳,右手作握鞭状,骑于马上,神态似在驯马。马上鞍勒辔饰俱全,胸前鞅上股后均络以皮带,胸前饰以8个铜铃,股后两侧各有杏叶形饰8枚。
[20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10:01
笼冠陶俑【隋代,公元581-618年,湖北武汉出土】
笼冠,古代中国冠饰之一。产生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男女皆可服用。
[20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58
三彩釉陶镇墓兽【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陕西西安出土】
镇墓兽头上有角,形象凶猛,色彩斑斓,制作精致,为唐代镇墓兽的典型形象。镇墓兽一般放置于墓门口,用来镇魔驱邪,守卫亡灵。其艺术手法夸张怪诞,做工精细复杂,形象生动逼真。
[20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57
三彩釉陶方柜【唐,公元618-907年,陕西西安出土】
该器仿照日常生活中的方柜,用于随葬,是三彩制品中少见的器物。唐代出现的三彩器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简称“唐三彩”。唐三彩因釉料中加入大量助溶剂铅,使釉的熔点降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受热过程中向四周流动扩散,使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的效果。
[20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55
青瓷四系盖罐【南汉,公元917-971年,广东番禺出土】
[20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54
白瓷长颈瓶【唐,公元618-907年,河南陕县出土】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此外,河南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长,产量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峰。
[20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53
秘色葵口瓷盘【唐,公元618-90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精品,鲜为人见。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上,明确记载此盘即秘色瓷。
[20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52
金立凤植物纹银饰【唐,公元618-907年,青海海西都兰出土】
它是一木制容器上的鎏金银片饰,出土时已被压碎,经过对容器的复原,整理出若干件成型鎏金银制片饰。
[20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51
螺钿花鸟人物纹青铜镜【唐,公元618-907年,河南洛阳出土】
螺钿是中国传统的镶嵌工艺,原本是漆器的装饰手法,唐代匠人将其用于铜镜之上,产生了奇特的华丽效果。螺钿镜制作工艺繁难,加之岁月侵蚀钿片多脱落。目前所知的螺钿镜不过数枚。此镜是国内藏镜中最精致的一枚。镜为圆形、圆钮,素缘微卷。钮左右端坐两位高士于毯上,左边一人弹拨阮咸,右坐者手持酒盅,面前一鼎一壶,相对弹饮。背后立一侍女,双手捧盒,白鹤随乐曲翩然起舞,池内岸边的小鸟驻足聆听。钮上方有株枝干粗壮、花繁叶茂的花树,树梢月似银盘,满地落花缤纷,一派鸟语花香、温馨祥和的气氛。
[20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12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后梁,公元907-923年,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出土】
墓主曾是唐朝任命的义武军节度使。这件石雕彩绘武士像是一件在长方形汉白玉石上浮雕而成的武士像。造型威猛,身着销甲,手持宝剑,怒目圆睁立于牛身之上,红光满面,遍施彩绘,头盔、护心镜、凤嘴含珠皆涂金粉。,整个雕像用红、赭石、黄等色进行了彩绘,继承了唐代的艺术特点,其艺术风格上承唐代,下开宋代之先河工。
武士石刻共两块,汉白玉石雕,一为“盘龙踏鹿”(武士脚下踏鹿,肩上盘龙),一为“栖凤踏牛”(武士肩头栖凤,脚下踏牛)。
两块武士石刻均被盗出境。后来,“盘龙踏鹿”被美国藏家在香港购得,“栖凤踏牛”现身嘉士德拍卖行,现两块武士石刻历尽坎坷,皆辗转回到祖国。
[19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11
鎏金青铜衔门环铺首【前蜀,公元891-925年,四川成都王建墓出土】
铺首为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墓主王建为前蜀建立者。
[19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10
钱鏐铁劵【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
铁劵,是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称做“丹书铁契”。自唐以后,铁券文字不再丹书,而用黄金镶嵌。
钱缪铁券是※※现存最早的铁券实物,系由唐昭宗李晔于乾宁四年八月四日赐给当时担任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缪的。形状像筒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故俗称“免死牌”。
[19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09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
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
[19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08
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1-960年) 
经过300余年的分裂割据与民族融合,6世纪末,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兴盛的统一时代。隋唐以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为中心,统治疆域大大扩展,各民族间交往愈益密切,典章制度臻于完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成为继秦汉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唐朝灭亡后,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地方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上的“五代十国”。
[19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7-6-12 09:06
永固陵石劵门【北魏,公元386-534年,山西大同出土】
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陵墓,在今山西大同以北25公里处,冯氏生前曾两度“临朝专政”,又虔信佛教,其陵墓与佛寺相结合,布局有佛教特色。该墓室过道石券门两侧盒柱雕饰精美,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的赤足童子和口衔宝珠的长尾孔雀,下为虎头门墩,雕刻精细。这些石刻因长期封在墓内,未经露天风化,保留着雕刻刚刚完成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