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R3相关技术问题(阿三之正典)
144855
940
[12 楼] woodysh
[泡菜]
18-2-28 10:39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02-28 09:40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11 楼] rivershaw
[泡菜]
18-2-28 10:38
|
[10 楼] 小纱
[注销用户]
18-2-28 10:37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9 楼] dafadizi
[禁言中]
18-2-28 10:36
|
[8 楼] rivershaw
[泡菜]
18-2-28 10:35
|
[7 楼] dafadizi
[禁言中]
18-2-28 10:34
楼主拍摄过很多鸟片了吧,参数似乎都差不多,只有其中一张有条纹?何解?
|
[6 楼] 靓老虎
[资深泡菜]
18-2-28 10:31
我了个去,果冻太可怕了!鬼影也很难接受啊。。。我已经把静音快门加到Fn里去了,现在看来还要把电子前帘加到我的菜单里。
|
[5 楼] fengzhiya
[泡菜]
18-2-28 10:21
|
[4 楼] rivershaw
[泡菜]
18-2-28 09:40
如果对果冻过敏,不用静音,用“电子前帘”会怎么样?
电子前帘几乎没有果冻、几乎没有快门震动,貌似十分完美,直到我拍到一张下面的照片。 ![]() 那些奇怪的条纹是怎么回事,是140G的二线性吗,怎么看着也不像啊?再查说明书,如下。 ![]() 但照片上奇怪条纹是不是电子前帘的副作用,我不能肯定,F5.6、1/1000,按说也不算大光圈、高速快门啊?还是搭个环境试试。 先来对比,如下。 ![]() 请注意中心位置的原形光斑,当使用电子前帘时,下部被切掉了。 我以前知道,用闪光灯高速同步下,一定要关闭“电子前帘”,原理是电子前帘与机械后帘无法保持严格、精准的同步,所以照片上会出现有规律的条纹。 电子前帘在大光圈、高速快门下,焦外差一点我也不在乎,但鬼影是不能能接受的。 这个也是因为前、后帘不能完全同步造成的?还是真像有人说的,清零不彻底? 我目前搞不明白,也不能肯定鬼影照片是电子前帘惹的祸,继续摸索。 来看看电子前帘下,不同快门速度对焦外的影响。 ![]() ![]() ![]() 阿三使用那种快门合适,看来各有利弊。 最后强烈建议厂商,给“电子前帘”的开启、关闭,开放一个自定义键的功能,或者能放入“功能菜单”,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随时操作,我现在是放到“我的菜单”里面,感觉还是不够方便。 |
[3 楼] rivershaw
[泡菜]
18-2-28 09:35
静音快门没有震动,拍静止的景物没问题,但高速运动的果冻怎么办?
我找了一个小电扇,让它转起来,看看阿三恐怖的果冻! ![]() 静音快门能彻底杜绝震动,能不能找个办法,尽量减少果冻效应? 阿三的帮助指南上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 我习惯拍RAW,改成压缩的RAW试试,效果不太大。 用连拍Lo试试,效果也不大。 但是,压缩RAW+连拍Lo,效果十分大! 改用APS、压缩、连拍Lo,果冻虽然还有,但是完全可用了! 不由衷心感叹,sony啊,sony!压缩、APS都能有效减少数据量,但连拍与果冻有什么关系? 连拍Lo,不是非要连拍,只要设在连拍Lo档上,拍的时候还是一张、一张的拍,好神奇的sony! 各种果冻效果对比如下。 ![]() |
[2 楼] rivershaw
[泡菜]
18-2-28 09:34
第一回,说说阿三的快门。
阿三的快门有三种工作方式,机械快门(电子控制)、电子快门(静音)、电子前帘机械快门。 简单说,阿三是标准的焦平面帘幕快门,前帘、后帘形成的缝隙,决定快门速度。 前帘、后帘都用机械动作实现,是标准的机械快门。 前帘改用软件控制CMOS清零,后帘用机械动作结束曝光,就是所谓的“电子前帘”快门。 前帘、后帘都用软件控制CMOS清零、曝光,就是阿三的“静音”,也叫纯粹的电子快门。 电子前帘与静音的区别在于CMOS的数据读取,电子前帘是在后帘关闭后,就是全部曝光完成后,读取CMOS数据,静音则是按行对CMOS清零、曝光、读取数据。 CMOS的清零、曝光都很快,读取数据则很慢。从第一行数据读出到最后一行数据读出,阿三可能需要几十毫秒,所以第一行的曝光与最后一行的曝光,间隔了几十毫秒,结果就出现了果冻效应。 电子前帘是在全部曝光完成后读取数据,第一行曝光与最后一行曝光的间隔时间,就是闪光同步时间,大约几个毫秒,果冻效应基本可以忽略,与机械快门相同。 那么,对阿三来说,这三种快门工作方式,哪个拍摄效果最好,应该用哪个呢? 用三种方式,各拍一张静态照片,如下。 ![]() 电子前帘与静音差不多,不用电子前帘的机械快门,有明显的抖动模糊,这就是传说的快门震动。 就是快门前帘、后帘机械运动,造成的CMOS震动。其中后帘运动因为是控制曝光结束,影响较小,前帘控制开始曝光,震动的影响最大。 单反的拍摄过程,升起反光板、快门前帘打开、快门后帘关闭。 无反的拍摄过程,快门前帘关闭、快门前帘打开、快门后帘关闭,快门后帘打开。 快门震动是不是无反相机特有的毛病? 有人说,快门震动是因为无反多了一次快门前帘关闭的动作,所以产生了震动。 多了一次前帘关闭,可能会使震动大一点,但只要有前帘打开的动作,快门震动就不可能避免,单反相机也一样存在这个问题! 对单反来说,反光板升起的震动,比快门震动更大,才会有一个专业词“机震”,所以单反都会有一个反光板预升功能。 要拍出这个快门震动的影响,镜头要有像素级的分辨率,像素密度要足够高,最好是要有静音对比,不然很容易误认为是镜头、对焦的问题。 快门震动与使用的快门速度有关,一般来说,速度越低震动的影响越大,用140G镜头,拍了一组不同快门速度下震动的影响。 ![]() 可以看出,当超过1/250秒后,快门震动的影响明显降低。 1/250只是在这个测试环境下的边界,并不是通用的标准,阿三转接镜头的情况下,有时1/1000,也能看出与静音的区别,不知sony采用了什么样的黑科技,实现了技术壁垒。 |
[1 楼] rivershaw
[泡菜]
18-2-28 09:31
阿三就是R3,A7R3。正典当然是玩笑,只不过想实实在在地写点役使阿三的心得体会。
还是那句老话,不吹、不黑,喜欢的看看,不喜欢的请绕道。 按chenwintek建议做个简单的目录,正序浏览下,我的Firefox浏览器是每页30#。 1#,快门 38#,防抖 51#,条纹,/thread-1751036-1-1-1.html 55#,EV与对焦亮度 66#,一键切换 73#,摩尔纹 88#,取景与耗电 95#,白平衡 270#,测光 285#,写卡速度 289#,像素转移 312#,闪光灯 388#,改造模式旋钮 457#,动态范围 483#,频闪那些事儿 536#,PP究竟是个什么鬼 551#,ISO的前世今生 574#,继续说PP 578#,SONY神器-斑马线 610#,继续说PP,PP10的HLG 619#,解码工具Lightroom 630#,色彩管理 648#,制作dcp 704#,阿三模拟佳能的dcp 709#,USM锐化 723#,阿三的过曝 732#,拍鸟 760#,拍鸟与光子噪声 ………… 本帖最后由 rivershaw 于 2019-12-5 11: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