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宝马:没有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有真需求
3495 128
[1 楼] TakeThat05 [资深泡菜]
19-6-30 16:11
https://c.m.163.com/news/a/EIRS8UQF0511G5FO.html?spss=newsapp&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本周,宝马研发总监 Klaus Frlich 在慕尼黑接受采访时就声称,欧洲人根本不待见纯电动车(BEV),燃油车至少还能续命 30 年。有趣的是,Frlich 说出这番心里话的当天,欧洲环保署的最新报告也一并出炉,数据显示欧洲区汽车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连续两年上升了。
其实 Frlich 敢说出这番话也是勇气十足,毕竟宝马并不是什么内燃机卫道者,在道出这番言论的同时,德国巨头刚刚宣布 2025 年前要开发 25 款电动车型(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显然,它们未来也得靠电动车支撑收入。
“没有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有真需求,一个也没有。”Klaus Frlich 在参加圆桌访谈时一鸣惊人地说道。“有的只是监管机构的需求,而非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我们手上有大订单和※※源源不断的补贴,宝马也能在欧洲销掉 100 万台纯电动车,但让欧洲人发自内心的为它们买单,恐怕太难了。”Frlich 坚称。

“它们(交通与环境组织)忽略了欧洲用户对电动车的抵触情绪,因为基础设施根本不成熟,用户对此类车型的二手市场更是一头雾水。”Frlich 说道。“欧洲用户根本不买纯电动车,我们也曾推销过此类车型,但他们不买账,这才是关键所在。”“在我们看来,纯电动车只适合中国与加州市场。至于其他地方,恐怕加大电池的插电混动车才是用户的最佳选择。”

“不愿买纯电车型的欧洲用户其实更适合插电混动。插电混动车型与纯电车型采用同样架构,我们还能通过增加电池模组提升此类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与美国用户不同,欧洲人车库里的车可没美国人多。”Frlich 解释道。“在美国,人们会为了不同目的购买多款车型,比如皮卡、SUV 和小型车。在欧洲,一般一家只有一辆车,所以大家不愿将宝压在纯电车上,插电混动则能给他们远行的自由,而那块电池还能提供 80 千米续航,城市通勤绰绰有余。”

“所有有关车辆续航问题的讨论都是毫无意义的指标,因为它就是个经济命题,一分价钱一分货。”Frlich 说道。“想要续航你就得花钱,350 千米和 600 千米相差11万欧元。避开价格谈续航根本毫无意义。在燃油车市场,价格能解决性能问题,而在电动车市场,价格能解决性能和续航两大问题。”
Frlich 指出,“电动化这个概念被夸大了,电动车耗费的原材料要多得多,一旦销量上来,你懂的...”

Frlich 还算了笔账,如果电动车 2025 年能吃掉 30% 的市场,那么宝马的产品线至少还有 80% 是燃油车。“在我们看来,缺少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区域,如俄罗斯,中东和中国中西部地区,燃油车至少还有 10-15 年的好时光。”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129 楼] stz2009 [泡菜]
19-7-3 12:46
车托之家Hilux 发表于 2019-7-2 21:45
现在靠谱点的黄牛都要上万了,2000实在太不显诚意了。


人家黄牛拍不到是倒赔钱的。他敢倒赔吗?
既然他这么容易拍,2000足够体现他的成本了。 本帖最后由 stz2009 于 2019-7-3 12:47 编辑
[128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9-7-3 08:40
车托之家Hilux 发表于 2019-7-2 21:45
现在靠谱点的黄牛都要上万了,2000实在太不显诚意了。


现在靠谱的黄牛是一万多服务费,每次拍不到的话退你1000,我一个同事已经6期多没拍到了,再这样下去他要从黄牛那里赚钱了
[127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3:42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23:33
人家明确的结论就那个,使用并无问题,其它属于“非明确”。不明确的(前面也提到,受限于样本偏差,或者其它因素,淹没于噪声中),或者...
我现在也就是用手机逛逛论坛而已。已经懒得用什么电脑,选取某段,翻译逐句的怼了。
我只表达我的观点。
你看个文章都能看成这样的理解,我只能说咱们也许大部分语境的理解不同。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26 楼] 娲姝 [泡菜]
19-7-2 23:33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23:20
我觉得,只挑有利于观点的选段当做例子。在如今已经是一个很土的行为了。 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做。

任谁读完全文的,一个general impression就是,这个领域有规范的阈值,在阈值之下应该是目前研究覆盖得到的不需要安全相关的考量。
但这个领域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整体各国的标准策略背景是持续研究,且可能降低标准中的阈值(更严格)。


人家明确的结论就那个,使用并无问题,其它属于“非明确”。不明确的(前面也提到,受限于样本偏差,或者其它因素,淹没于噪声中),或者目前还不清楚的部分,那来说有什么意思。

此外我也一直强调“此 Level”,前面也引述了,超过“此 Level”的生物效应问题,但人家的意思也很明确,一般人没有机会暴露在那么大 Level 的电磁环境中,因此对于公众,使用“此 Level”下的研究结果就可以,你非要提“此 Level”上的...

说得不好听,我的工作间都不满足“此 Level”上,除非我也去拆磁控管

[125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3:22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23:16
我觉得你是不是只看statement从来不看reference啊?
人家who列出的publishing清清楚楚。
用elf magnetic field做细胞实验的多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24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3:20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23:12
...
Following a standar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the Ta...

我觉得,只挑有利于观点的选段当做例子。在如今已经是一个很土的行为了。 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做。

任谁读完全文的,一个general impression就是,这个领域有规范的阈值,在阈值之下应该是目前研究覆盖得到的不需要安全相关的考量。
但这个领域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整体各国的标准策略背景是持续研究,且可能降低标准中的阈值(更严格)。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22 楼] 娲姝 [泡菜]
19-7-2 23:16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23:01
其实这贴也挺有意思的。
既然有规范。就按照规范来嘛。
测试过的纯电车,有啥可怕的

但有的人非要拿着树叶遮眼说,elf magnetic对于人体的exposure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试图解构问题本身。

这种思路,我还是不能理解。


你对空无一物的笼子谈论猫的毛色也是很难以理解的,至于为什么干脆解决问题本身。。。

mountech 发表于 2019-7-1 19:27
不信辐射的,那就赶紧买来多开开,我胆子小,怕内分泌免疫力甚至性功能都受影响,即便这种影响很轻微而不被绝大多数人察觉,厂商是绝对秘而不宣的,铺开谈等于是自掘坟墓,说跟坐地铁类似的,只能说太幼稚,电动车是电池组直接放置在距离你不足0.5米距离,自我安慰的阿Q们,祝你们好运。
[121 楼] 娲姝 [泡菜]
19-7-2 23:12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22:56
你前面引用的是who2005年的报告。
这里有who2006年的报告。
https://www.who.int/peh-emf/publications/facts/fs322/en/

自己看吧,最直接的对比是conclusion部分。


...
Following a standar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the Task Group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no substantive health issues related to ELF electric fields at levels generally encountered by members of the public. Thus the remainder of this fact sheet addresses predominantly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ELF magnetic fields.

我不认为有什么区别。

此外,

However,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is weakened by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potential selection bias. In addition, there are no accepted biophysical mechanisms that would suggest that low-level exposures are involved in cancer development. Thus, if there were any effects from exposures to these low-level fields, it would have to be through a biological mechanism that is as yet unknown. Additionally, animal studies have been largely negative. Thus, on balance, the evidence related to childhood leukaemia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be considered causal.

显然在其它,比如你笼子里的猫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的。

[120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3:08
2046小马 发表于 2019-07-02 23:01
叔不买电动车是因为续航还是什么原因
肯定续航啊。
我80%的时间单次车程都要超过50km,100km单次车程大概在10%左右。必然有充电焦虑。
再说我不知道在魔都和在德国买纯电车的好处是啥? 我能得到啥特别的利益?
我开汽油车柴油车挺好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19 楼] 2046小马 [泡菜]
19-7-2 23:01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07-02 22:10
我是被小马@进来的。
我基本上不逛车坛。
自家几辆车(德系日系都有)我认为就是工具。平时该维护维护,几年了该换换。没啥好讨论的。
车坛我不熟...

叔不买电动车是因为续航还是什么原因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12.3.2 客户端发布
[118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3:01
其实这贴也挺有意思的。
既然有规范。就按照规范来嘛。
测试过的纯电车,有啥可怕的?

但有的人非要拿着树叶遮眼说,elf magnetic对于人体的exposure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试图解构问题本身。

这种思路,我还是不能理解。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17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2:56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22:35
划十字也有标准,这并不说明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希翼,我只是

1、指出 WHO 的观点

2、指出你在对空无一物的笼子评价...
你前面引用的是who2005年的报告。
这里有who2006年的报告。
https://www.who.int/peh-emf/publications/facts/fs322/en/

自己看吧,最直接的对比是conclusion部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16 楼] 娲姝 [泡菜]
19-7-2 22:35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21:58
中国有标准,欧洲也有标准。
你的个人希翼,无非是乡土愿望而已吧。


划十字也有标准,这并不说明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希翼,我只是

1、指出 WHO 的观点

2、指出你在对空无一物的笼子评价猫的毛色
[115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2:10
newbier1 发表于 2019-07-02 21:59
草莓和老瓦都跑车坛来混了,交流封了可把大伙儿憋坏了。...
我是被小马@进来的。
我基本上不逛车坛。
自家几辆车(德系日系都有)我认为就是工具。平时该维护维护,几年了该换换。没啥好讨论的。
车坛我不熟。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14 楼] newbier1 [禁言中]
19-7-2 21:59
草莓和老瓦都跑车坛来混了,交流封了可把大伙儿憋坏了。
[113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1:58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21:56
1、WHO 确实不是指定电磁场暴露标准的机构
2、但电磁场暴露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3、我觉得非常恰当,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见
4、...
中国有标准,欧洲也有标准。
你的个人希翼,无非是乡土愿望而已吧。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12 楼] 娲姝 [泡菜]
19-7-2 21:56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21:48
我个人认为who是公共卫生管理的机构。不是指定电磁场暴露标准的机构。
我前面提到的IEC的标准。对于普通人员在2.4微特斯拉。你可以据此来对比各种山寨与非山寨的纯电车。

这方面引用who,我觉得是不恰当的。

一般引用各国,或者经济体内部的规范。

who不是做规范的机构。


1、WHO 确实不是指定电磁场暴露标准的机构
2、但电磁场暴露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3、我觉得非常恰当,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见
4、对于一个“不存在”的问题,你的意见其实可以无视

[111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1:48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21:39
WHO 关于 EMF 的研究好像就提到过,

1、并未发现这种(Level)暴露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 我认为这包括整条染色体...
我个人认为who是公共卫生管理的机构。不是指定电磁场暴露标准的机构。
我前面提到的IEC的标准。对于普通人员在2.4微特斯拉。你可以据此来对比各种山寨与非山寨的纯电车。

这方面引用who,我觉得是不恰当的。

一般引用各国,或者经济体内部的规范。

who不是做规范的机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10 楼] 车托之家Hilux [泡菜]
19-7-2 21:45
stz2009 发表于 2019-7-1 10:48
不难拍帮我拍一张,2000元酬劳

现在靠谱点的黄牛都要上万了,2000实在太不显诚意了。
[109 楼] 娲姝 [泡菜]
19-7-2 21:39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21:22
这贴里面,有很多人缺乏基本概念,还特别喜欢开反智的玩笑。

比如说y染色体。 为啥很多场景,比如说工作场所的辐射会造成生女不生男。

这是个基本的生物概率常识。

性染色体是xx雌性和xy雄性。 不提x和y染色体个体的突变率是否一致。即便一致,xy天然上的上比xx上的x高一倍。因为xy之间没有重组而xx之间可以重组。

简单点说就是生男是单备份系统生女是冗余备份系统。

而事实上y染色体本来统计上来看突变率就高。

所以各种环境生态研究都是研究雄性的退化问题。没听说谁研究雌性退化问题。


WHO 关于 EMF 的研究好像就提到过,

1、并未发现这种(Level)暴露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 我认为这包括整条染色体

2、从事电子、电气和其它高电磁场、电磁辐射暴露工作的人群中的健康问题,更多和工作环境的化学挥发相关而非电磁场、电磁辐射相关

[108 楼] 醉空行 [泡菜]
19-7-2 21:39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21:22
这贴里面,有很多人缺乏基本概念,还特别喜欢开反智的玩笑。

比如说y染色体。 为啥很多场景,比如说工作场所的辐射会造成生女不生男。

这是个基本的生物概率常识。

性染色体是xx雌性和xy雄性。 不提x和y染色体个体的突变率是否一致。即便一致,xy天然上的上比xx上的x高一倍。因为xy之间没有重组而xx之间可以重组。

简单点说就是生男是单备份系统生女是冗余备份系统。

而事实上y染色体本来统计上来看突变率就高。

所以各种环境生态研究都是研究雄性的退化问题。没听说谁研究雌性退化问题。
还别说,真就是那回事儿。

我毕业进的那个工厂,某科室分机械组和电器组,两个组各有七八个人,都是大学毕业的,男性技术人员。
机械组,一个生女孩的,其余都是男孩。电器组,清一色的生女孩。
[107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1:22
这贴里面,有很多人缺乏基本概念,还特别喜欢开反智的玩笑。

比如说y染色体。 为啥很多场景,比如说工作场所的辐射会造成生女不生男。

这是个基本的生物概率常识。

性染色体是xx雌性和xy雄性。 不提x和y染色体个体的突变率是否一致。即便一致,xy天然上的上比xx上的x高一倍。因为xy之间没有重组而xx之间可以重组。

简单点说就是生男是单备份系统生女是冗余备份系统。

而事实上y染色体本来统计上来看突变率就高。

所以各种环境生态研究都是研究雄性的退化问题。没听说谁研究雌性退化问题。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06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21:14
800编码器 发表于 2019-07-02 21:01
这个测量距离是多少啊?0.1m还是1m。
座椅位置。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05 楼] 800编码器 [泡菜]
19-7-2 21:01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07-02 19:25
我随手翻了一下欧盟SCENIHR的报告。引用的研究中,2005年有对瑞士铁路的测量。磁场强度在20微特斯拉。
2012年的的一个被引用的研究...

这个测量距离是多少啊?0.1m还是1m。

本帖最后由 800编码器 于 2019-7-2 21:03 编辑
[104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19:25
我随手翻了一下欧盟SCENIHR的报告。引用的研究中,2005年有对瑞士铁路的测量。磁场强度在20微特斯拉。
2012年的的一个被引用的研究,测量了汽油车和纯电车,磁场强度分别最高为0.051微特斯拉和0.095微特斯拉。

可见,以2012年量产符合规范的欧盟纯电车来讲,磁场强度是远低于火车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03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19:04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18:23
既然 WHO 给出的 key point 不支持 EMF 和人健康相关,那么测试规范的极限值自然不是 WHO 给出的

所以我问...
一般来说,所有的independent organization都是采用的以个体自然人为单位独立发表的研究作为标准采取的threshold的。
经过组织会议通过,正式发布了。那么这个引用的artificial就称为标准的出处。
没通过,发布之前,这些threshold只作为public knowledge。不具有权威性。

所以,你提的问题,对于有基本workflow参与组织的来讲,可以说不算问题。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02 楼] 娲姝 [泡菜]
19-7-2 18:23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9-7-2 18:12
who是个组织。不是研究提供者,也不是研究资助者。
一般的运作模式是。这些组织的工作委员会会吸引一些业内的独立研究人员,或者有合作关系,或者直接参加工作组。或者请一个专家做一个literature review。 who本身怎么可能给出研究结果呢?


既然 WHO 给出的 key point 不支持 EMF 和人健康相关,那么测试规范的极限值自然不是 WHO 给出的

所以我问你,谁制定了这些规范,这些暴露极限值如何得出?有什么研究证实这些极限值是有意义的?

[101 楼] strawberry [禁言中]
19-7-2 18:12
娲姝 发表于 2019-07-02 17:44
那么我就问问,规范中的电磁暴露极限值怎么来的 ...
who是个组织。不是研究提供者,也不是研究资助者。
一般的运作模式是。这些组织的工作委员会会吸引一些业内的独立研究人员,或者有合作关系,或者直接参加工作组。或者请一个专家做一个literature review。 who本身怎么可能给出研究结果呢?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00 楼] soroly [老坛泡菜]
19-7-2 17:52
eraserflying 发表于 2019-6-30 23:10
100年前的电车没有IGBT, 靠物理切换电阻片控制车速,体验很差。 内燃机这么环保,为啥中国高铁,日本新干线,欧洲TGV 等等都不用?

高铁用的是电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