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大地上(四)游天津,数近代风云人物 天津大学
6287
584
[6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3 13:00
7 张学良旧宅—03 天津友谊宾馆 ![]() |
[6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35
7 张学良旧宅—02
天津友谊宾馆 ![]() |
[6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33
7 张学良旧宅—01
现在京津城铁半小时可到,很方便。2019年先后两次去了天津。从火车站打车住进天津友谊宾馆,价格可以接受,设施、服务不错。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2 20:33 编辑 ![]() |
[6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25
6 李叔同故居—18
李叔同与兄长李文熙下围棋。此蜡像根据照片制作,中书房也以此照片为据布置。 李文熙(1868-1929),曾考取秀才,30岁学中医。1911年钱铺歇业,弃商从医,悬壶济世。五十岁后拜王姓西医为师,兼通西药和生理学。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2 20:26 编辑 ![]() |
[6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23
6 李叔同故居—17
“中书房” 在这里,李叔同饱览儒学经典,沉浸于金石篆刻、琴棋书画的乐趣之中,为其日后开中国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 |
[6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21
6 李叔同故居—16
“中书房” ![]() |
[6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20
6 李叔同故居—15
“中书房”原先是李叔同父亲李筱楼的书房,后来李叔同和他的兄长李文熙曾在此学习。 ![]() |
[5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19
6 李叔同故居—14
“洋书房”,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 ![]() |
[5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20:16
6 李叔同故居—13
意园步五级台阶就是洋书房。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2 20:17 编辑 ![]() |
[5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13:02
6 李叔同故居—12
“意园”坐落在庭院正中,为间道影壁墙后的小花园,曾是李叔同“家居嬉戏”、托付闲情之所,记录了他青少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 ![]() |
[5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13:00
6 李叔同故居—11
起居室 后人回忆,李叔同于1897年曾在此遵母亲和兄长之命,与天津茶商女儿俞氏完婚,与俞氏共育两子。李叔同日本留学后,俞氏在此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直到40多岁去世。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2 13:01 编辑 ![]() |
[5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12:58
6 李叔同故居—10
起居室,李叔同早年居住的地方。 ![]() |
[5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12:56
6 李叔同故居—09
“存朴堂”,为李家会客场所,也是李叔同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接受家庭蒙学教育的地方之一。原先的“存朴堂”横匾是由李筱楼亲自题写的,但因年代久远已遗失,便由当代已故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所题写。 ![]() |
[5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12:55
6 李叔同故居—08
佛堂 ![]() |
[5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12:54
6 李叔同故居—07
![]() |
[5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2 12:52
6 李叔同故居—06 “桐达钱庄”,位于故居前院,是李氏家族生意的发起地。李叔同父亲辞官回家,专心经营盐业、钱庄,籍此曾跻身于津门巨富之一,并创办“备济社”救济穷人,开办义塾,做了好多善事,被老百姓称为“粮店后街李善人”。他也为李叔同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出国留学,创办中国近代戏剧史上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举办话剧义演,自费出版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刊物——《音乐小杂志》和最早的学堂乐歌集《国学唱歌集》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使其最终成为※※※※※上多项成就于一身的伟大开创者。 该钱庄在1911-1912年“盐务风潮”中破产倒闭,它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天津银行业的发展轨迹,也成为早期天津商业、银行业的缩影之一。 ![]() |
[5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21:24
6 李叔同故居—05
弘一大师纪念亭,内有弘一大师全身紫铜塑像一尊,高2.7米,为天津著名的雕塑家刘鑫制作完成。大师身后汉白玉影壁上,刻有其楷书《佛说阿弥陀经》,这是弘一大师在1932年,为纪念父亲李筱楼诞辰120周年所作,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追思。 李叔同(1880-1942),学名文涛,出家后法号弘一,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李叔同五岁丧父,及长,曾往随北方名士,因之诗、文、书、画、篆刻等造诣均深。时在清末,国政腐败,他亦主张变法图强,挽救中国。戊戌政变失败后,有人指其为康梁同党,于是天津不能留,便奉母南迁上海。 1905年至1910年间,他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 1910年3月 ,李叔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于天津、上海、浙江、南京。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其门下。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下被后世广为传唱的《送别》。百余年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熟悉的旋律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畔 “39岁”是李叔同的人生节点。在此之前,李叔同在中国近代文化艺术领域叱诧风云,闻名遐迩。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从此,李叔同苦心修行,立志复兴断送近千年的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创设“南山律学院”。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在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安详圆寂,终年63岁。弥留之际,书“悲欣交集”四字,是为绝笔。被佛学界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 |
[4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21:18
6 李叔同故居—04 这个大院的内部房屋结构多已重新改造,唯有大门左右两个半米高的石头门墩尚存。故居大门前檐横悬一块匾额,上面是李鸿章亲笔所题,"进士第"三个大字。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为同治四年进士出身,与李鸿章同年进士。在朝廷吏部为官数年后,辞官经商,在天津经营盐业、钱庄生意,富甲一方。 ![]() |
[4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21:15
6 李叔同故居—03 ![]() |
[4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21:14
6 李叔同故居—02 入馆大门上方镌刻的“百福庄严”四字,摘自弘一大师所集《华严经》五言联“大愿悉成满,百福自庄严”。 ![]() |
[4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21:09
6 李叔同故居—01
李叔同故居,原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0号,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大师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20岁后才离开。正是在那里,他积累夯实了自己的文学、艺术基础。 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之后又对故居内部进行了装饰和布置,建立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1 21:11 编辑 ![]() |
[4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20:49
5 段祺瑞旧居—04
转发一幅段祺瑞旧居整修前的图片。 ※※时代,所有的风云人物,都有着风云一般的命运。段祺瑞执政刚刚两年,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当学生队伍到铁狮子胡同执※※和国务院门前※※时,执※※卫队向※※队伍实弹射击,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两百余人受伤,史称三一八惨案。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段祺瑞通电下野,回到天津租界当起了寓公,自号正道居士,一心吃斋念佛,再也不想过问政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段祺瑞彻底看清了日本人的嘴脸,公开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他搬到英租界福发道,彻底远离日租界。1933年,※※※把段祺瑞接去上海养老,定居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海新村附近。三年后,段祺瑞去世。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1 21:06 编辑 ![]() |
[4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20:21
5 段祺瑞旧居—03
从露出的上半部仍能看出这座深宅大院的精致。 段祺瑞在天津住过四五处寓所,只有一套位于意租界的别墅是自己花钱买的,还早早就卖掉了,其余时间,他都是暂住在过去部下的别墅里。段祺瑞本人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单就房产这一项,他已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客。 ※※时期,段祺瑞担任过国务zongli兼※※总长、“中华※※临时执政”等要职。1936年段祺瑞去世后,南京国民※※特予国葬。梁启超评价说:“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段祺瑞的政治生涯起步于天津。1885年,清廷在天津开办※※武备学堂。后被选派到德国柏林军校深造。※※※小站练兵时,段祺瑞是他的得力干将,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三杰”。 段祺瑞每次在政治上遇阻都会退居天津。天津租界,是他养精蓄锐谋求东山再起的避风港。 1920年7月,直皖战争以皖系失败、直系控制北京政权告终。翌年,段祺瑞回天津,先是住在日租界寿街(今兴安路),有一日,他无意中将自己的姓与寿街联系起来,想到“短寿”二字,顿感不吉。他的妻弟,也是皖系※※大将,后来做过※※总长的吴光新劝他搬到自己位于宫岛街(今鞍山道)的住所。他在这儿设立了办事处,联络冯玉祥、张作霖等人,韬光养晦,谋求东山再起。 这一回段祺瑞在天津闷了四年。1924年,他先后接到苏、皖、赣、浙、闽、湘、鄂、川、陕、豫等省督理拥戴他出山的电报,旋即召集冯玉祥、张作霖等人齐聚段公馆。应邀前来筹备新政权的章士钊,建议段祺瑞不要自称“大※※”,而以“中华※※临时执政”名义代行国家元首权力,由此诞生了段祺瑞最为人熟知的称号——段执政。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1 20:46 编辑 ![]() |
[4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13:43
5 段祺瑞旧居—02
“大红门”,门旁边牌子上写着“段祺瑞旧居”,可惜正在维修。 ![]() |
[4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13:41
5 段祺瑞旧居—01
段祺瑞旧居距离末代皇帝溥仪故居静园几百米远。 ![]() |
[4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13:18
4 冯国璋故居—02
冯国璋(1859—1919),直隶河间县人, 直系※※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武备学堂,曾任※※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辛亥革命时率领※※军※※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取消帝制的通电。 ※※※死后,黎元洪继任大※※,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段祺瑞复任国务(zongli)。由于与段祺瑞政见不合,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享誉海内外的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的第三子,留学德国,立志实业救国,回国后创办了东方油漆厂等多种实业,对发展天津的民族工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临终前,他将全部资产自愿地交给人民※※。 ![]() |
[4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13:15
4 冯国璋故居—01
冯国璋故居,坐落在河北区※※道50~54号和海河东路花园巷。是冯氏于1913年购自奥工程师布吕纳的三所楼房,占地6.376市亩。1915年冯国璋又委托一位德国建筑师按原建筑风貌设计进行扩建、接建,并修建了庭园式花园,人称"冯家花园"或"冯家大院"。共有楼房110间,平房54间,建筑面积4661平方米。该故居为砖木结构,多坡瓦顶。窗户为纱窗、雨淋窗、双槽玻璃窗多层结构。房屋造型整体呈奥式风格,布局大方,朴实典雅。 ![]() |
[3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13:05
3 袁氏宅邸—02 据称,这幢袁氏旧宅,是袁世海任直隶总督兼※※大臣后不久,以低价从奥租界购得,委托德国和英国建筑师设计建造的,据说此地“贵不可言、风水极佳”。该建筑于1917-1918年建成,建筑落成后,※※※已经去世两年了,与其说是袁氏不如说是“袁氏后人”更为准确。 也有人说,袁氏宅邸是※※※的族侄袁乃宽的寓所,此人不仅与※※※有族系关系,也是※※※政治上的亲信。1910年后,他历任天津知县、拱卫军军需总长、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筹备煤油矿主办。1915年积极为※※※称帝进行活动,※※※死后,他闭门深居。1923年任高凌蔚内阁农商总长,1924年去职,在天津作寓公。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9-12-11 13:11 编辑 ![]() |
[3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1 13:00
吴越春秋 发表于 2019-12-10 19:33 谢谢您的鼓励! ![]() ![]() ![]() 3 袁氏宅邸—01 袁氏宅邸 袁氏宅邸,位于海河东路39号,为一座欧洲古典式三层楼房,它是中世纪“罗马风格”的演变,融合了日尔曼民族的建筑手法,红色的陡坡屋顶正脊中间建扣钟状式采光亭,系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建造,而外形又比意式建筑增加一道反向曲线,形成德国建筑的独特风貌,门廊方柱与圆柱相结合,在天津建筑中颇为难得,主楼东侧二楼上有拜占廷风格的小尖穹顶与塔楼相互映衬,为德国民族建筑风格。院内还建有后花园,园内有假山、游廊、钓鱼亭台、花窖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幢楼内建有“隐身处”和“脱身处”。隐身处的位置是在二楼右侧拐角处有一个小门,门内有钢筋混凝土楼梯,上可到楼顶、下可直通地下室。若关上小门则找不到上楼和通往地下室的楼梯。“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旁设有一铁楼梯,可直通后花园余门,从此门可脱身逃跑。 ![]() |
[3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0 20:20
2 溥仪静园—17
9.18事变后,溥仪的机会来了,他在静园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密谈之后,于1931年11月10晚从静园后门悄悄溜出,秘密离开天津,到达东北,并在日本人的协助下,当上了伪满的康德皇帝。静园在末代帝王离开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静之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