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大地上(四)游天津,数近代风云人物 天津大学
6287
584
[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0 13:35
1 梁启超故居—05
现在前楼辟为展室,展览主题为“梁启超与近代中国”。 ![]() |
[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0 13:34
1 梁启超故居—04
住宅为二层西式楼房,前后共有两幢。前楼为主楼,带地下室。一、二层各有 9 间居室。整体建筑分为两部分,东半部为梁氏专用,有小书房、客厅、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属住房。后楼为附属建筑,有厨房、锅炉房、贮藏室、佣人住房等。前楼与后楼有走廊、天桥连接。 ![]() |
[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0 13:32
1 梁启超故居—03
![]() |
[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0 13:32
1 梁启超故居—02 ![]() |
[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0 13:28
1 梁启超故居—01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1873—1929)故居坐落在天津河北区民族路,占地2500平方米,包括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书斋等建筑。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梁启超1912年在结束了长达15年流亡生活归过国后,于1915年定居天津。 ![]() |
[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9-12-10 13:21
......
第一次到天津是大学时在天津化工厂实习,以后也多次到过天津,单位出口的化工产品是通过天津塘沽港装船的。 天津,天子之津。作为畿辅门户、海防重地和北方商贸金融中心到如今建城已经三百多年,在奔流不息的※※长河中许多著名※※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退休后拿起了相机,2013年驾车再次来到天津。 本来已经发帖多日,可却被“阿里云”误伤,只得从头再来。 梁启超故居[/b]、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 溥仪静园 袁氏宅邸、冯国璋故居、段祺瑞旧居、曹锟旧居 张学良旧宅 北安桥、奥式风情音乐公园、意式风情街 五大道、民园广场、庆王府、※※※※、总理歇息的港湾、※※政客的避风塘、五大道居住过的※※将领、五大道的商贾富户、五大道的名流翘楚、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解放北路,“东方的华尔街” 瓷房子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1873—1929)故居坐落在天津河北区民族路,包括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书斋等建筑。梁启超1912年在结束了长达15年流亡生活归过国后,于1915年定居天津。“饮冰室”是梁启超最后两年主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辛稼轩年谱》(未完)等著名文章的诞生地。在这里起草了有名的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 原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0号,大师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20岁后才离开。正是在这里,他积累夯实了自己的文学、艺术基础。 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建立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 ![]() 也有人说,袁氏宅邸是※※※的族侄袁乃宽的寓所,此人不仅与※※※有族系关系,也是※※※政治上的亲信。1910年后,他历任天津知县、拱卫军军需总长、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筹备煤油矿主办。1915年积极为※※※称帝进行活动,※※※死后,他闭门深居。1923年任高凌蔚内阁农商总长,1924年去职,在天津作寓公。 ![]() 冯国璋(1859—1919),直隶河间县人, 直系※※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三杰”。※※※死后,黎元洪继任大※※,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段祺瑞复任国务(zongli)。由于与段祺瑞政见不合,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享誉海内外的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的第三子,留学德国,立志实业救国,回国后创办了东方油漆厂等多种实业,对发展天津的民族工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临终前,他将全部资产自愿地交给人民※※。 ![]()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人。1922年后控制北方政局,1923年收买了国会议员从而被选为“大※※”,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动政变,将曹锟囚禁于中南海延庆楼11月2日,曹锟被迫宣布辞职,成为※※※※的最后一个大※※。1927年以后,曹锟长期寓居天津,在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追赠为※※一级上将。 ![]() 该楼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1949年后张寿懿去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 张学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意大利公使嘎里纳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签订协议,从1908年至1916年历时八年建成一个完美,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马可波罗广场意式花园别墅住宅建筑群。 ![]() 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开辟,五大道地区被划为英租界。1911年辛亥革命后,一批失去权势的晚清皇室贵胄、达官显宦携带巨额财产,来天津租界定居。许多在混战中败绩的※※,失利的官僚政客,也纷纷跑到天津租界蛰居,窥测政局变幻,以求东山再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就曾居住过两任民G※※,分别是徐世昌和曹锟;七任G务总理或代理G务总理,分别是潘复、唐绍仪、顾维钧、张绍曾、颜惠庆、龚心湛和朱启钤;此外还有数十位各省督军、省市长等下野后在此寓居。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在此留下足迹;著名爱G将领高树勋、鹿钟麟;美国第31届※※胡佛、美国将军马歇尔、史迪威均曾在此居住。 游历于五大道之间,仿佛乘坐时光机,每踏出一步都是※※,每一幢名人故居都演绎过传奇。 ![]() 天津民园广场,至今已拥有近百年※※。原为民园体育场,始建于1920年,曾是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1953年到1954年,民园体育场改建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座灯光球场,这里见证了天津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 “庆王府”位于重庆道 55 号、始建于1922年,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张兰德)亲自设计、督建的私宅,1923年建成时被原来的英租界列为※※楼房之冠,1925年,清第四代庆亲王载振从小德张手中买下了此楼,后举家迁入,因而得名"庆王府"。 ![]() 此楼是张作霖从英国专程请来的设计师为顾维钧设计建造并赠送给他的。顾维钧的第三位夫人黄慧兰从新加坡来后就在这里居住。 此处先后拍摄过《大转折》《周璇》《影后胡蝶》《最后一任市长》《巨人的握手》《弘一法师》《郭沫若与安娜》《张自忠》《梅兰芳》《少年※※※》等影视剧。现为民革天津委员会。 ![]() 张学思1931年加入※※※※※,后来成为※※参谋长,可惜在十年动乱中被残害致死。 漂亮的小楼如今也吸引了不少影视创作者的目光,包括《南京南京》在内的多个剧组都曾在这里取景。 ![]() 1934年来被迫到天津寓居。其间曾参与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司令,率部在晋绥抗日。解放后作为※※人士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938年7月,张伯苓曾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同年加入中国※※※;1945年,当选为国民※※※※监察委员;1948年6月,出任中华※※的南京国民※※考试院院长。这一切被记在账上,1950年南开校庆的时候,张伯苓欣然前往却被南开中学拒之门外,这对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此后张伯苓郁郁寡欢,第二年二月就在天津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 1901 年清※※与八国联军参与国订立的《辛丑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天津※※的权力。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美军第十五步兵团1912-1938 年在天津驻扎,并将其总部设在天津,1917 年租用了由东方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楼房作为兵营,直至撤离。二战后,美国※※※※※也曾在此驻扎。上世纪20年代马歇尔、史迪威、魏德迈在这服役。 ![]() 瓷房子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好的一面,有人把张连志比作在巴塞罗那建造神奇建筑的高迪,认为瓷房子是艺术品;坏的一面,有人认为这些瓷片是文物,碎了也不能这么糟蹋,更有人说张连志破坏了百年※※建筑。 ![]() 洋务运动实业派代表人物盛宣怀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 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西学学堂,盛宣怀任首任督办, 1896年※※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至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今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东院)正式复课。 1937年天津失陷,※※大学迁入西北,加入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 1946年初,※※大学在天津西沽原址复校。 解放后,1951年9月22日,※※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方诸多大学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并入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成为※※化学工程的翘楚。院系调整后,天津大学迁入南开区七里台新校址,与南开大学比邻。 ![]() 南开大学由张伯苓和严修创办于1919年2月10日,1923年8月,南开大学正式迁入八里台校址。早期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赖于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1946年,南开大学迁回天津并改为国立。 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教育部,确认包括私立南开大学七所中国高校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思源堂”1925年投入使用,系由美国罗氏基金和河南企业家袁述之捐款而成。“※※※※”后,日军飞机将南开校园夷为平地,唯有思源堂中弹起火却未被摧毁。尽管它变得千疮百孔,但依旧傲然矗立在校园内。 ![]() ![]() ![]() ![]() ![]()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22-4-2 14: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