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AM学习笔记--体验计算摄影的乐趣
19882
250
[222 楼] 小蜜蜂5353650
[泡菜]
3-30 22:39
小蜜蜂5353650 发表于 2025-03-30 21:57 ![]() ![]() |
[221 楼] 小蜜蜂5353650
[泡菜]
3-30 21:57
谷歌相机比原相机确实强,但跟老师们比还相差十万八千里,还要多学习,现在只有几个配置功能谷歌相机比原相机确实强,但跟老师们比还相差十万八千里,还要多学习,现在只有几个配置功能
|
[220 楼] 小蜜蜂5353650
[泡菜]
3-30 21:27
ChK 发表于 2025-03-29 20:10 谢谢chk兄谷歌框架要出钱装而且不保证成功,所以我以后又在抖音上找安装,最后终于成功,cc9今天到了也装好了,装的70合一。太难了 小蜜蜂5353650 编辑于 2025-03-30 21:28 |
[219 楼] 小蜜蜂5353650
[泡菜]
3-29 22:18
ChK 发表于 2025-03-29 20:10 我是红米note9pro,睡觉,搞不得了,明天再按你说的来,谢谢 |
[218 楼] ChK
[陈年泡菜]
3-29 20:10
小蜜蜂5353650 发表于 2025-03-29 19:03 您手机是什么型号的?先装google框架,再装gcam,至少能打开界面。如果手机比较老,可能要用较早的gcam版本。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217 楼] 小蜜蜂5353650
[泡菜]
3-29 19:03
ChK 发表于 2025-03-29 12:07 |
[216 楼] ChK
[陈年泡菜]
3-29 12:07
小蜜蜂5353650 发表于 2025-03-29 09:23 您可以从头看这个贴子,虽然是几年前的内容,但基本的安装方法没有变化。另外,agc9.2是比较新的,v10以前的版本可以支持安卓11,这也是小米cc9pro最后的版本。如果是更早的机型,可以用agc8x。 再一点,cc9pro的固件有好几个版本的安卓底层,需要注意一下,建议升级到最新版。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215 楼] 小蜜蜂5353650
[泡菜]
3-29 09:23
小蜜蜂5353650 发表于 2025-03-29 09:03 小蜜蜂5353650 编辑于 2025-03-29 09:49 |
[214 楼] 小蜜蜂5353650
[泡菜]
3-29 09:03
ChK 发表于 2025-01-26 16:16 chk兄好,昨夜装了小半夜谷歌,acg9,2装上点击闪退,用几个手机都一样,都是安抖音教的方法装的用迅雷,到了后来迅雷提示还要充费。,今天早晨又搞了一会也不行,另外你这个页面上的链接有两个打不开,显示外联链接有风险,请指点一下 |
[213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6:16
梅生6312 发表于 2025-01-26 15:21 ![]() |
[212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6:11
![]() 要在这个距离上拍出这个效果,CC9Pro那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也追不上的 ![]() ChK 编辑于 2025-01-26 16:13 |
[211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6:04
![]() |
[210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6:01
![]() |
[209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5:59
![]() |
[208 楼] 梅生6312
[泡菜]
1-26 15:21
ChK 发表于 2025-01-26 10:23 ![]() ![]() ![]() |
[207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5:20
杂谈,关于新版AGC、小米CC9Pro及14Ultra等
=========================== 上帖说到CC9Pro的垂暮,有些些的伤感,这个手机当时的堆料很傻楞(最典型的就是那个微距,用超广2X裁剪后效果都远好于这个专用微距头,以致于除了测试,这个镜头我是一张有用的片子都没拍过),不客气地说,除了硬件堆料以外,软件可以说一无是处。这也造就了它和GCAM的神仙搭配,在当时来说,这一对组合从硬件到软件几乎是无出其右的,就算放到今天来看,在光线条件较好的环境里,超广、主摄的分辨率对14Ultra居然也是碾压性的存在,14Ultra在开启了50MP模式后效果极差,不忍直视,不开的话1200万像素与2000多万像素在细节上形成的鲜明对比。 这个50MP的极差效果,不应该让索尼来背锅,因为我拍过14Ultra的RAW格式,手边没有合适的解码器,王牌解码软件DXO不支持这种格式,用 RawTherapee 简单打开看过(这个软件对小米RAW支持好像也不好,开一张图要很长时间),原始信息是非常好的,只是RawTherapee的解码也不理想。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小米还是没有驾驭Quad Bayer传感器的能力。 客观来说,小米10到14这五代的成长也是有目共睹的,从不会到会再到好,整体来说14Ultra的相机软件我觉得可以给80分了。如果不追求极致的解析力,14Ultra的原厂相机已经完全可用了,只要不开50MP的模式,直出JPG还是过得去的。而在操作UI上已经非常适合专业人员使用了,在这方面,对GCAM是碾压级别的存在,因为它的参数是以传统摄影术语和角度来设定的,与GCAM天书级别的参数名和数量相比,对摄影师也是极其友好的,特别是用户自定义的预设配置,可以预定义光圈、快门、ISO、超焦距、影调、色彩、对比、锐化度等一系列参数,完全就是一个专业相机的操作思维模式。如果再过两代JPG直出效果能向GCAM看齐,那就是摄影爱好者的福音了。 反观GCAM,目前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解码算法几乎到顶了,想不出来直出JPG的细节还能如何增加,如果说期望的话,也就是类似DXO那样的降噪算法能下放到手机里,给ISO再加两档的提长空间。另一个值得期待的是对Quad Bayer传感器全像素模式的支持,这一直是个禁区,如果能解决好,又将是一个分辨率的飞跃。 最后想说一下14Ultra的硬件,我打开过它的RAW格式,包括基本的RAW、50MP RAW和RAW Ultra,主摄像头在噪点水平上都给人惊艳的感觉,直觉来说它的噪点控制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半幅传感器,这可能得益于多帧堆栈。可惜的是DXO软件并不支持这种RAW格式。 Quad Bayer传感器在小米手机上基本只能当做4合1来用,因为50MP的效果太令人失望了(这种失望,和当年我第一次上手CC9Pro的感觉差不多,就是面对强大的硬件指标,当你满心期待时,看到的确是一砣XX的感觉)。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与其这样,还不如用回2000万像素的普通传感器,比如 CC9Pro 超广用的 IMX350,表现可圈可点,除了弱光差一点,分辨率是相当强的,如果把14Ultra的超广和70中焦换成这个等级的,就能保证分辨率的存在,暗光下用主摄来替补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当时,如果小米能解决好50MP模式的解码问题,那现有的方案前途会更光明。 VIVO的X100 Ultra超长焦看样片不错,应该是比较好地解决了Quad Bayer的解码问题,希望小米也能跟进。 |
[206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2:26
AGC 9.2 上如何优化CC9Pro
========================= CC9Pro是5年多以前发布的机型,在这个年年出新机的时代,用垂暮来描述这个机型的年龄我想也不为过吧。当年小米以此机试水照相手机,从此之后旗舰型号一直走的高端拍照路线,基本上都是把当时最好的相机镜头往上堆料,无奈软件技不如人,原厂相机一直表现不佳,直到14ultra后才打了翻身仗,但就算是14ultra,原厂相机与GCAM在细节和分辨率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就我手上的CC9Pro而言,如果不是GCAM的出现,我可能在上手几个月后就会放弃。 CC9Pro的老,最突出的表现是CPU,这在上市时就是个二流水准的CPU,再加上主摄2400万像素的计算量,使得它和GCAM搭配成了经典的慢速手机,每拍一张都要大喘气。 这样一来,如何更优化地使用算力就成了主要问题。其实平时我们大多数时候的照片,这个2400万的像素是有点多余的,但默认参数下,相机都会按这个像素出图,就算数码放大,后面也会插值输出,这就让算力更尴尬了。 好在AGC 9.2提供了丰富的参数来削减计算量,其中最关键的是这个参数: 左下角齿轮/更多设置/图像处理/高级设置/重采样方法:提供了关闭,Lanczos, Raisr2020 三种选项,当选择关闭时,数码放大不再插值,而是直接做的裁剪,对于主摄来说,1.4X的倍率大约是32mm的焦距,这个焦距非常好用,而且像素数少了一倍,只有1200万,拍摄后的计算量也是减半的,简单是日常使用的最优选择。这里顺便说一下插值算法,AGC 9.2的最新版增加了Lancet算法(CC9Pro用不了新版),我在14ultra上试用的结果是效果明显优于Lanczos(这是一种比较平滑插值方法同时能保留较好的细节),而Raisr2020虽然有更多的细节,但会呈现出不规则的伪点(Lancet较好地解决了伪点的问题)。 注:这个Lancet算法我在网上没搜到介绍,可能这个词只在GCAM上出现过?或者是个比较新的方法? 另外,在每个子配置的扩展设置里,还有个超分辨率照片的选项,可以选择低于1的倍率以缩小最终的图片,但这个计算是在成图之后才做的,所以并不会减少计算量,但可以减少存贮占用。 以上这些参数相结合,就可以组合出各种目标分辨率的配置,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量。除了主摄的1.4X以外,我还有个非常实用的超广角2X配置,用于微距,长边最小视野大约21mm,只用了中心分辨率,有400万有效像素,因为像素少,计算很快,拍微距非常好用!以放大视角来看,这相当半幅相机上1:1微距头的效果! ChK 编辑于 2025-01-26 12:30 |
[205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1:59
AGC 9.2 配置架构
==================== AGC相对于其他版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配置参数的分层设计,简单来说可以分为 1全局 / 2镜头 / 3子配置 三层,后一级可以覆盖前一级的设定: 左下角齿轮/更多设置/图像处理 集中了大多数的全局配置参数 左下角齿轮/更多设置/镜头设置 可以针对某个镜头做一些设定 左下角齿轮/更多设置/镜头设置/具体镜头/图像处理 这里是针对某个镜头的每个子配置的设定,另外一个导航路径是 右上角配置按钮/快捷设置(针对当前在用的配置的快速入口) ,这两个路径进去都是相同的设定内容。 总体的配置原则是先配全局,再配镜头,最后设定子配置项,这样操作是最简洁的,否则如果子配置有参数,在主配置里修改就不起作用,如果记不清楚了就很浪费时间。 |
[204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1:34
AGC 9.2 噪点控制
====================== 噪点一直是数码摄影者心中的痛,而几乎所有的算法,都在围绕 去噪音-保细节 这对矛盾体施展神通。 大家对锐化、降噪等参数理解和平衡其实已经很到位了,下面列出来的是一些看起来不那么明确的参数,为了简化描述,我采用树状路径的方式来指引这些参数: 根路径1:左下角齿轮/更多设置/图像处理 降噪调整(不透明度):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算是给总体噪音水平定了个基调,数值越小,噪音保留越多(注意,保留噪音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可以同时保留细节,也能还原很多物体表面的质感)。如果几个镜头差异比较大,这个值要分开调整 。 紧接上面,有以下三个参数: 亮度平滑,包度平滑,降噪平滑 这组参数可以与上面的参数配合调整。 军刀空间RGB/降噪控制:这也是个关键参数,对噪点总体水平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 根路径2:左下角齿轮/更多设置主要设置 其他/空间A、空间B:这对参数我不是太理解作用原理,从表现来看,起到控制噪点颗粒形态的作用,数值越大,颗粒越细,这一点非常重要,细碎的噪点表现力远好于大颗粒的噪点。 除了这几个,另外还需要调一下传统的锐度、降噪,其他参数我大多数使用了默认值,这样就可以调出自己想的效果了。 |
[203 楼] ChK
[陈年泡菜]
1-26 10:23
转眼2024年已过,春节也马上到了。原本计划把新版AGC配置的心得再做点记录,结果这半年一下就忙过了,无认如何,年关之前还是留点记忆吧。
大约从2024年5月用上KAKA的AGC9.2版本后,感觉GCAM的改进似乎快走到头了。总的来说,对MF到快门、光圈的控制都已经非常便利了(在此插一句:最新的9.6版真正解决了MF的痛点,可以开小窗看放大的局部区域,可惜CC9PRO无缘这个改进,看来是真的老了),而且各个控制参数也非常有效到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面对数不清的参数会感觉无从下手。 这个版本的成功,离不开一帮志同道合的热心网友,我也有幸加入其中,但遗憾的是这半年多来实在没分出精力去参与测试和提改进意见。无论如何,每个使用GCAM的网友都应该感谢这些开发者,他们给大家提供了与原厂相机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 接下来的几帖没法系统地梳理所有的关键参数,因此想用另一种方式:单独几个参数做一帖来做一些记录,时间久远,恐怕不如半年前折腾时的体会深刻了。 注:我把我自已在用的CC9Pro配置参数放到首页的网盘链接了,名称为 ChK-CC9Pro-agc92.agc ChK 编辑于 2025-01-26 10:35 |
[202 楼] ChK
[陈年泡菜]
24-11-14 23:05
cenyu 发表于 2024-11-14 08:30 是的,要用合适的配置才会有好的效果,有个配套的 agc tools APP,里面有很多别人做的配置,找到对应的版本和机型,先用别人的参数试,需要的话再自己改。 |
[201 楼] cenyu
[泡菜]
24-11-14 08:30
ChK 发表于 2024-11-14 00:03 用BigKaka的AGC要连那个config文件一起用么? |
[200 楼] ChK
[陈年泡菜]
24-11-14 00:03
cenyu 发表于 2024-11-13 15:46 您先试试看,有问题随时交流。 |
[199 楼] cenyu
[泡菜]
24-11-13 15:46
ChK 发表于 2024-11-13 12:02 好的,我下一个试试。最开始用BSG好像是7.6还是什么,那个细节比较丰富,就是有点噪点,另外色彩也很沉闷,大晴天都能出阴天的效果,最终由于色彩原因放弃了。 |
[198 楼] ChK
[陈年泡菜]
24-11-13 12:02
cenyu 发表于 2024-11-12 09:39 建议你试试 KAKA 的 AGC,我的CC9PRO 只能兼容到 9.2 V10 ,今年 6月出的。 涉及的降噪和锐化参数有很多,在堆栈算法里和后期的图像处理里都有,由于每个GCAM版本的参数命名和效果都不太一样,所以不好一概而论,前几个月我花了不少时间适配自己的手机,原本想写点东西记录一下,但一直没抽出时间,到现在都快忘记了 ![]() 你可以用上面的版本先试试别人做好的配置,如果还不满意,才需要自己改。 |
[197 楼] cenyu
[泡菜]
24-11-12 09:39
ChK 发表于 2023-11-01 17:00 翻到这个老帖子,现在用LMC8.4 R18,发觉哪都好,就是锐化和降噪有点过了,细节保留少,请问该调哪个参数? |
[196 楼] ringxxx
[泡菜]
24-1-21 17:57
我再用kaka的9.1 GCAM 用的三星的库,直出的JPEG细节清晰度要远大于GCAM的堆栈RAW处理出来的raw,我都用上DXO AI降噪镜头锐化大法了,下面左边GCAM堆栈RAW DXOai降噪锐化出来的细节,右边直出的细节。
![]() |
[195 楼] caikk
[泡菜]
23-11-2 18:12
ChK 发表于 2023-11-01 17:00 多谢指点。 |
[194 楼] ChK
[陈年泡菜]
23-11-1 17:00
caikk 发表于 2023-10-29 11:41 刚查了一下,NOTE 9的主摄是4800万,一般来说,超过2000万的感光器,都不是普通RGGB排列方式,4800万只是增强插值的结果,其标准的输出就是1200万的,GCAM一般不支持增强插值的分辨率,印象中只有一两个机型支持过,不让得是哪个了。再一点,6系列的CPU算力太低,真要有4800万像素,出图的速度你也接受不了。我用的CC9PRO是7系,主摄2600万,广角2000万,都只能慢慢拍。 |
[193 楼] caikk
[泡菜]
23-10-29 11:41
ChK 发表于 2023-09-07 1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