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AM学习笔记--体验计算摄影的乐趣
19882
250
[132 楼] ChK
[陈年泡菜]
21-7-5 14:32
BSG 8.1人像风格参数
====================== 人像风格的套路,大约是比较柔和的细节纹理,适中的饱和度,比较明快的肤色,干净的画面,以此为目标,以CC9Pro 3.8X长焦为例对参数做以下设定(这个设置适用于BSG 8.1 GV1系列的MOD): 附加镜头设置: HDR+质量: 校正:X2(程序偏移,使用更低的ISO和快门速度) 另外说明一下最大曝光上限,3.8X感光器如果使用了低于1/3的速度,会卡死,无法拍照,可以把这个值限到1/4 合并方法:wiener(1) 可以过滤亮度噪点,形成柔和纹理(像FU24的风格)。如果用RGB(3)则可以过滤彩噪,但极细碎的噪点会被留下来(像Burial 7.3的风格,但3.8X感光器的电路固有噪点会很严重,其他感光器没有这个问题)。 曝光补偿:+3 HDR+帧数:15(这个值和很多参数相关,在本例中,配置到15帧就可以得到纯净的图像) 图像处理: Main Settings: Sharpness: 0.75 (这是个卷积运算,参数为0时可能是不处理,如果为负数,会形成类似负片中途曝光的效果,在边缘处出现影调反转) Spatial Denoise: 0.875 (处理粒度稍大一些的噪点和纹理的关系,往大调可以增强纹理结构,同时会增加噪点) Dynamic Noise Reduction: 1.00 Chroma Denoise: 0.59 Chroma micro: 5.00 HDR adjustment: HDR effect intensity: 0.125 这个值决定HDR效果的强度,越低效果越弱同时会使画面变暗,通过曝光补偿可以增加亮度。由于RAW转码时使用的是高光区域(向右曝光原理),图像(特别是暗区)会更干净,负面作用就是高光容易过曝,只能用在现场光比不大的场景 HDR Range-: -10.0 以上就是主要的参数,在主帖网盘里有XML下载,但因为其他机型的同学也想了解参数的设置思路,在此做个解释,目的是抛砖引玉,其中的参数效果也许有解释不对的,望指正。 |
[131 楼] liangzh
[泡菜]
21-7-4 18:33
ChK 发表于 2021-07-03 15:11 好的,我也用最新版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130 楼] lalakuku
[泡菜]
21-7-4 15:27
|
[129 楼] ChK
[陈年泡菜]
21-7-4 11:10
lalakuku 发表于 2021-07-04 08:54 这个办法可能行不通,而且,这些参数在不同的镜头组上都不尽相同,等我抽空把主要参数和设定方法整理一下贴出来供您参考。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128 楼] lalakuku
[泡菜]
21-7-4 08:54
|
[127 楼] ChK
[陈年泡菜]
21-7-3 15:11
|
[126 楼] liangzh
[泡菜]
21-7-1 16:27
老哥你的bsg是哪个版本啊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
[125 楼] t_dj
[陈年泡菜]
21-6-29 14:58
|
[124 楼] RaSkywalker
[泡菜]
21-6-29 00:08
t_dj 发表于 2021-01-26 13:57 以为版本不兼容,本来要放弃了,无意间搜了下论坛看到你说的,原来需要设置里打开副摄,哈哈 感谢分享经验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123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20 14:12
|
[122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20 09:03
rajac 发表于 2021-5-18 21:43 sabre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极细纹理上,基本是像素级的变化,所以我都是找正好在临界值附近且有渐变的纹理,比较容易看出差别。 本帖最后由 ChK 于 2021-5-20 09:16 编辑 |
[121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8 21:43
关于Sabre,我今天拍了两张,ChK兄可以参考一下。
两张照片均为BSG8.1,3.7x镜头,合并方式均为wiener,两张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在开发者设置里勾选了所有的sabre,另一个只勾选了sabre_allowed。两张拍摄间隔时间不超过半分钟,对焦距离(红圈处)200米。或许这个距离下区别不是很明显,前段时间我隔着街距离20米左右拍街对面小卖部货架上的饮料,感觉差异很明显。 本帖最后由 rajac 于 2021-5-18 21:51 编辑 ![]() |
[120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8 17:45
陈家二公子 发表于 2021-5-18 16:29 raw plus原本就是为360相机开发的一款软件,就是为了提高小底传感器的画质,作用类似于谷歌相机之于安卓手机。但由于软件兼容大多数相机的raw,所以摄影爱好者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款堆栈软件使用。我自己玩的时候也就手持连拍4,5张。但根据这款软件的初衷,我还是那个看法,以后相机的方向就是提高自己的算力,机内嵌入raw plus类似的软件。这就又和楼主“计算摄影”对上号了。但短期内,相机厂家尤其是日本的相机厂家还不会这么干,毕竟牙膏要一点一点的挤出来,毕竟现在大底传感器的画质优势还是十分明显。如果哪天小底相机的计算效果有现在全幅机效果了,全幅机直接加载计算摄影软件,瞬间又保持了原本的优势。 本帖最后由 rajac 于 2021-5-18 17:52 编辑 ![]() |
[119 楼] 陈家二公子
[禁言中]
21-5-18 16:29
|
[118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8 15:05
ChK 发表于 2021-5-18 14:19 大感光器非常耗电,屏幕也是耗电大户。gcam出来的jpg正如你所说,基本上算是把8位榨干了,后期稍微拉一点曲线就断层,但是raw还是很耐操的。 |
[117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18 14:19
rajac 发表于 2021-5-18 13:39 GCAM出来的图片,100%观看的确解析度很高,甚至超过相机上直出JPG的水平,但它对位深度的使用也很彻底,默认值出来的JPG暗区再拉伸的余地也没有了。我这几天还想写一帖关于影调的实验,在8.1上试验下来感觉可控性比较好。 本帖最后由 ChK 于 2021-5-18 14:21 编辑 |
[116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8 13:55
|
[115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8 13:39
ChK 发表于 2021-5-18 12:05 我倒是觉得相机用上此功能会是未来数码相机的方向。目前马赛克CMOS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从单张输出的画质来看,我是不太满意的,尤其是和X3传感器在一定条件下的画质对比后。然而堆栈算法的加入,使马赛克的画质无限接近X3。可能有些朋友看不太出来,至少在我眼里提升很明显。你看,我自从发现你这个帖子后,我的相机这段时间基本上都在吃灰。 ![]() |
[114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8 13:28
|
[113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18 12:14
|
[112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18 12:10
陈家二公子 发表于 2021-5-18 11:48 Levoy去谷歌还不到1年吧(首帖里提到了),出成果应该没这么快,我猜肯定是往计算摄影上发力,至于会出什么,咱等着看就行了,也许啥也出不了,创新如果没有失败,那就不是创新了。 就超解来说,宾得要上架子,奥巴的可以不上架,GCAM的不需要相机摇,靠人来摇,从这三者的进化程度来看,没理由不认为Google的算法更牛,当然,人摇的效果可能没有相机摇的好,但它确实是有效的,我这帖里都有实验。 本帖最后由 ChK 于 2021-5-18 12:12 编辑 |
[111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18 12:05
|
[110 楼] 陈家二公子
[禁言中]
21-5-18 11:58
|
[109 楼] 陈家二公子
[禁言中]
21-5-18 11:48
rajac 发表于 2021-5-17 21:20 还是打通软硬件才行 Adobe把谷歌相机的开发者,然后做了啥? 宾得摇摇乐是需要上架子的吧,上架子那么产生的偏移就是可控的 |
[108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8 11:43
|
[107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18 10:46
Sabre,神奇的军刀
=================== 前几天把手机上脚架拍了一组证件照,事后想到一个问题:Sabre算法需要有位移的帧,如果固定手机会是什么情况? 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些问题。 下图三张截图,中间的是Sabre+固定手机,有伪色彩,细节形状和实物差距较大(Sabre解决的主要就是马赛克插值导致的分辨率下降和伤色彩问题),0(NONE)合并算法没有伪色,但细节形状不够平滑,Sabre+抖动锐度低一些(猜测和抖动导致单帧模糊有关,因为速度只1/17,这个实验如果要做精细的话,需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快门速度至少1/500以上,ISO100),但综合来看对细节的还原更真实一点,也没有伪色。 结论:上架子时,不建议使用Wiener算法,另外还有两种算法没有仔细对比,感觉和0是一个风格的,但文档说方法3的降噪效果更好。 注:BSG 8.1的文档里提到只有合并方法选wiener时,才启用超解析算法(我推测就是Sabre),结果证实应该没错。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8.1版本中Sabre与非Sabre的差距不像7.3那么大(请参考以前的实验结果),只有在很精细的对比中才能看到差别。 ![]() |
[106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18 10:42
rajac 发表于 2021-5-17 21:20 刚才的回复,大意就是RAW+ 是个重型应用,现在用手机GCAM拍拍就好了,器材重量是几公斤和200克的差别,而且,照相只是手机的附加功能,相当于白捡... |
[104 楼] rajac
[老坛泡菜]
21-5-17 21:20
陈家二公子 发表于 2021-5-17 16:54 这个软件我也用过,作者前几年还在无忌论坛宣传了一下。这需要手动拍摄若干张相同角度的照片导入软件进行处理。当然,也可以用连拍。但实用性和谷歌瞬间采集十数张乃至数十张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处理相比还是弱了些。谷歌的这个堆栈算法基本上是目前最优秀的了,将拍摄,对齐,以及像素偏移等技术融为一体。不然Adobe也不会把谷歌相机的开发者挖过去了。那个所谓军刀算法就跟宾得摇摇乐是类似的原理,但不论是软硬件,算力应该比宾得强大很多。 |
[103 楼] 陈家二公子
[禁言中]
21-5-17 16:54
哈
我的手机装个太麻烦啦 等等618买了新的再说 说一句题外话 kandao RAW+ 是我用过的一款自动堆栈软件 降噪和改善伪色都挺好的 可惜不更新了 lz可以了解一下的 |
[102 楼] ChK
[陈年泡菜]
21-5-17 12:12
再论3.7X的布纹
=================== CC 9 Pro 3.7X的布纹,神出鬼没,漂浮不定,可以算是这个手机最大的缺陷了。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感光器电路设计上导致的。一种可能是感光器外电路,没准是小米的锅,因为我曾经用过几天小米10青春版,好像是同样的感光器,没有布纹。当然,有可能是不够深入,没有发现。 这个布纹是感光器数据输出时电路噪声引起的,像是周期性的系统噪声,经过堆栈运算后,反而被增强了。特别是手机固定的情况下问题更加突出。因为这时布纹和真实景物的相对关系在每一帧上都是相同的,于是软件认为这是真实的景物,给加强了。如果每帧有一定的晃动,布纹和真实纹理就会发生位移,这时会被算法当做噪点给计算掉。 但是,当我们拍摄大面积无纹理的对象时(其实也不用大,几十个像素以上就会有这个问题),堆栈算法找不到真实纹理来对齐图像,这些噪点就实当做是真实纹理进行计算,并且得到加强,最终形成稳定的布纹。可见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的。 不过,不同的堆栈合并方法表现不太一样: 1(wiener filter)表现非常接近6.1版本,布纹发紫、暗淡,高ISO基本没有。 0(none)算法增强布纹的效果最明显,高ISO下布纹也比较明显,在有纹理的地方布纹都还有存在,而且就算帧之间有晃动,布纹也顽固地存在着,2和3两种方法和0的效果很像,但会随着晃动消除有大纹理区域周边的布纹。 四个内置库也有些差距,但不如合并方法的影响大,我认为LIB是在RAW解码时才起作用的。四个库的特点以后再讨论,综合来看还是Google(default)最好。 综上所述,可以减轻布纹的方法有: 选用wiener合并方法 使用高ISO(3000左右基本就没有布纹了,1000时已比较微弱) 手持拍摄 使用高ISO会降低分辨率,但因为降噪效果还不错,大面积单色本来也没有纹理,对于这样的主体,拍到干净的画面比留下布纹要好。 本图是在固定手机的情况测试的,关于晃动的测试,因为室内光照不足,低ISO晃动带来的单帧抖动影响了结果的展示,图片暂时就不放出来了,但我初步的看法是晃动可以消除有纹理的区域的布纹。 去年我曾经做过一次测试,发在另一个帖里,这里不再重复,仅供参考: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3144&page=5&ordertype=1#pid83013465 本帖最后由 ChK 于 2021-5-17 12:2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