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20 15:27
戈多 发表于 2021-3-20 10:48  是2000年,您看错了吧? 感谢两位仁兄的讨论。嗯,说的是2000年的时候。但两位的文字让我发现了一处真笔误:69和70两段文字里,我把2001写成2021了!只有在标题帖里更正了
|
[94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20 15:14
元荃 发表于 2021-3-20 10:44  好故事呀!3000多元,现在是一小小数啦,当时可是天文数! 还应该将当时普通百姓(大约按当时的二级)每月工资相比就知道了!俺知道当时普通职工也就是36-38元。俺当时还没有这个数,所以想都没敢想自己会拥有这样一台相机。但有机会还是会绕道去店里瞄一眼...... 欢迎做客+感谢提示!2000年的城镇平均工资虽然各地不同,但应该不止几十元了(几十元是父辈他们的年代,可能是80年代左右);我记得自己2000年的月基本工资是700多,因为在项目上,每天额外还有点艰苦及高原地区补助,加在一起一个月大概有1千五六,但买这台相机还是要两个多月的收入:( 好在单身,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  老兄的提示让我发现了一个真笔误,错在把2001年写成了2021年!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20 15:39 编辑
|
[93 楼] 戈多
[陈年泡菜]
21-3-20 10:48
元荃 发表于 2021-03-20 10:44好故事呀!3000多元,现在是一小小数啦,当时可是天文数!  还应该将当时普通百姓(大约按当时的二级)每月工资... 是2000年,您看错了吧?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
[92 楼] 元荃
[泡菜]
21-3-20 10:44
jedimaster 发表于 2021-3-18 15:09  69.“新”相机 2000年的项目上有位葛洲坝退休的老专家,被我们单位聘来当技术指导,姓陈,上海人,我们年轻人都喊他陈总。他喜欢拍照,有次看到我的海鸥DF2000,他就从办公室里取来他的相机给我“吹”。那相机我没见过,看上去挺威武扎实,他侃侃而谈:这是他前两年去日本干项目时在日本本土买的,叫“尼康”,型号F60,很有名的牌子,可以全自动,拍出来的照片比我的好多了,国内的正品可不好买呢,大城市才有哦......边说还边给我们一群小年轻演示操作和功能...... 正值年轻气盛,哪受得了陈总的“显摆”:(,就这样,第一次知道除了国产凤凰、海鸥135,还有个机器老牌子叫nikon;当时也不知道佳能,只知道佳能是复印机、sony和松下是“随身听”......有了想法,可一问价格确实不便宜,于是心里暗暗较劲,想着非也整一台!就这样忍了一年。2021年有次休假回成都,在春熙路上终于看到一个相机专卖店,一眼卯上“NIKON”,没有F60,但赶上促销,咬牙跺脚买F80D,外加70-300mm的镜头,总共3000多块,心想编号上80>60,比陈总的高级,满足感油然而生,自豪感爆棚......年轻时,面子=尊严,第二台相机就是这样来的:))那台海鸥135则在2004年从格鲁吉亚回来后便被打入冷宫了。而那时,对光圈、 ... 好故事呀!3000多元,现在是一小小数啦,当时可是天文数!  还应该将当时普通百姓(大约按当时的二级)每月工资相比就知道了!俺知道当时普通职工也就是36-38元。俺当时还没有这个数,所以想都没敢想自己会拥有这样一台相机。但有机会还是会绕道去店里瞄一眼......
|
[91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20 01:28
70.长枪加持 当时买这支70-300mm的镜头,并不是对焦段有认知,也还根本不知道35mm,可能就是觉得50mm有海鸥的了,而这支长焦不重,但配上F80D更显威猛,挂脖子上走在街头显眼啊,偷拍个人物啥的好像也不用走太近......自此,从项目上回来休假的日子里,成都春熙路之类的闹市就成了常去的地方,端着长焦胡乱扫。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不知可有类似、雷同? 2021年左右的春熙路完成了一轮翻新改建,街道宽了不少,靓了不少;城市里时不时地可以看到些外国人了。现在再看这张照片,猜测这两个姑娘可能是留学生吧,为人民服务的包包人家背着反而还挺显“洋气”,而我那时用上了NIKON只是自己觉着洋气。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20 01:33 编辑
|
[90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9 01:08
戈多 发表于 2021-3-18 15:29  朝花夕拾,好图好故事! 欢迎小楼做客  并谢鼓励!想着自己拍照玩来玩去,最后还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还给自己一个认知,于是就漫记乱写起来了;发现时间久了,自我梳理、自我坦白其实挺难的:(祝安康如意!
|
[89 楼] 戈多
[陈年泡菜]
21-3-18 15:29
|
[88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8 15:09
69.“新”相机 2000年的项目上有位葛洲坝退休的老专家,被我们单位聘来当技术指导,姓陈,上海人,我们年轻人都喊他陈总。他喜欢拍照,有次看到我的海鸥DF2000,他就从办公室里取来他的相机给我“吹”。那相机我没见过,看上去挺威武扎实,他侃侃而谈:这是他前两年去日本干项目时在日本本土买的,叫“尼康”,型号F60,很有名的牌子,可以全自动,拍出来的照片比我的好多了,国内的正品可不好买呢,大城市才有哦......边说还边给我们一群小年轻演示操作和功能...... 正值年轻气盛,哪受得了陈总的“显摆”:(,就这样,第一次知道除了国产凤凰、海鸥135,还有个机器老牌子叫nikon;当时也不知道佳能,只知道佳能是复印机、sony和松下是“随身听”......有了想法,可一问价格确实不便宜,于是心里暗暗较劲,想着非也整一台!就这样忍了一年。2021年有次休假回成都,在春熙路上终于看到一个相机专卖店,一眼卯上“NIKON”,没有F60,但赶上促销,咬牙跺脚买F80D,外加70-300mm的镜头,总共3000多块,心想编号上80>60,比陈总的高级,满足感油然而生,自豪感爆棚......年轻时,面子=尊严,第二台相机就是这样来的:))那台海鸥135则在2004年从格鲁吉亚回来后便被打入冷宫了。而那时,对光圈、快门也都没有熟悉......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8 15:29 编辑
|
[87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8 00:13
68.冰舌 2000-2001的海螺沟,可以从冰川延申下来的冰舌攀爬,当身临其境地行走其中,50mm的视角已经不足以表现它的壮阔;除了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更生出一种敬畏和遐想:与亿万年的地质演化相比,人真是渺小的一瞬。2001之后,我就没重游过海螺沟了,估计为了安全,除了科考和专项的职业运动外,现在应该不会让游客再走沟内的冰舌了。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8 00:22 编辑
|
[86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7 21:30
67.近水楼台 海螺沟距离我们驻地不是很远,单位曾组织去过两次,可惜都是当天往返。2001年左右,海螺沟尚在开发中,还没有营地和缆车,有种原始的味道。风光的拍照需要耗费时间和耐心,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具备的,也是与单纯记录的区别;大雾弥漫,未见贡嘎金山固然可惜,但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的博大和山脉的雄浑。
|
[85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6 22:37
66.草坪、PS以及其它 2000年鸳鸯坝的办公室外有一小块草坪,绿油油的。有时心血来潮,我就把一些物件摆放在上面,用DF2000+50mm1.8拍两张;某天,应该是偶然看见办公室一台公用电脑桌面上有个软件,点开后发现可以编辑照片,出于好奇和兴趣,就开始自己胡乱摸索,这款软件便是Photoshop,后来它一直陪我到现在,想想,这也算是有趣的缘分。 在现场工作之余,就把自己拍的有些照片用PS编辑成类似广告的图片,洋洋自得地认为是种娱乐。 Motorola-V998是我的第一台手机,翻盖儿挺洋气,小巧精致,那时,已经过了大哥大的时代,小手机别腰间是种时尚,哈哈哈;我们办公使用的还是3.5英寸的软盘,一张软盘容量不到2兆字节(移动硬盘当时出现了,但还是挺贵的,尚未普及),那时使用的软盘就有Konica、Sony这样的牌子;现在想想,这些品牌与照相的发展都不无关系。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6 22:48 编辑
|
[84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6 21:49
65.一群小娃 鸳鸯坝有座吊桥,晚饭后和同事散步,可以从大渡河左岸走到右岸。有天散步,碰到一群小娃,叽叽喳喳、好不开心;凑上去问个究竟,原来白衣服的小姑娘考上了初中,手里攥着通知书,小姑娘站在中间,和几个孩子在吊桥头摆出“V”字的手势;显然,小姑娘成为了这群小娃的榜样。鸳鸯坝到康定的沿途山坡上生长着很多仙人掌,能长得很高大,每年开花结果,果实被采下来当水果卖,有鸭蛋大小;记得当时一个卖1角钱,先用水泡洗一下,然后小心地去除毛刺,拨开后吸食汁水,汁水淡甜,滑滑的,吃完后就剩下很多硬硬的黑籽了。小男孩的背篓里装的就是他们采摘的仙人果。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6 21:52 编辑
|
[83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5 22:34
马勺 发表于 2021-3-15 18:11  时代感很强! 马勺兄吉祥  当时都是无心的记录,不清楚为什么而拍:(惭愧了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5 22:36 编辑
|
[82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5 18:19
64.小田 2000-2001年,小田和我一个宿舍,中专毕业,比我小几岁。我们宿舍住三个人,一间房三张床,还有一位是小程;大家都是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有股朝气。小田学的是土建专业,业务上肯用功,能吃苦,头脑灵活、思路敏捷。当时的水电项目结束后,我们又各自被公司派至不同的项目地,之后也是没有再见面。我认为凭他的脑子和努力,现在应该早转行了,或者已经有一番作为了,就像照片里伸开膀子,眉宇之间还有一股子英气一样;青春多数是青涩的,但同时又有无限的可能......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5 18:20 编辑
|
[81 楼] 马勺
[陈年泡菜]
21-3-15 18:11
jedimaster 发表于 2021-3-13 22:33  59.扫街 开篇说到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海鸥DF2000+50mm/1.8,是2000年到上海买的,找了很久找到几张老照片。估计这就是自己最早的“扫街”片了:)2000年,第一次远远望见东方明珠电视塔。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扫街,当然现在也不甚了解。 时代感很强!
|
[80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5 13:51
63.老单 老单(shan)是项目上的同事,湖北人,在金属结构方面有一手好业务,受年代和具体条件限制,是技工的职称;老单为人热情,乐于助人,遇事想得开,没架子,和我们一群年轻人(当时年轻)在工作生活上也能打成一片。有天,我来了兴致,只是觉得好玩,拿着相机去他宿舍,拉着他点上烟,在卫生间拍了这张照片。老单现在应该退休多年了,鸳鸯坝一别后就再未见面,想起他挺亲切,心里祝他总能安康愉快!
|
[79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5 09:37
62.第一个项目 99年大学毕业进入单位,不久被分配到四川康定的一个水电项目从事了近两年的工作。说起康定,不少人并不陌生,源于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记得在大学艺术团里还唱过这首歌,对它的认识仅限于词曲的优美和“康定”这个地名;人生际遇的确莫名有趣,有些地方是自己注定要去的。工作驻地在甘孜州康定和泸定县交接的地方,在大渡河边上,有个好听的名字“鸳鸯坝”。当时这些地方还是能看到不少野生动物,但鸳鸯确实没见到。搞水电,一般就是被依山傍水地包裹着的工作和生活,工作的院子是几排有木头柱子和瓦片的平房,类似一个四合院,抬头就能望见有时会积雪的山峰,天经常晴朗。2000年从上海回来后,带着帖子开头说到的那台海鸥DF2000+50mm1.8,开始拍照。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5 09:49 编辑
|
[78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4 23:31
61.点滴印象 2000年的外滩、浦东。当时,桑塔纳轿车风行一时,上海的街头更是如此。近20年的飞速发展,让中国不少三线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看着老照片,感觉那时外滩的节奏更惬意。站在外滩望向浦东,第一次看到庞大的货轮,第一次看到长江有这么宽的江面,第一次用自己的第一台相机边走边看,啥也不懂地拍照......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4 23:45 编辑
|
[77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4 11:23
60.变化 2000年的上海一角,金茂大厦已经矗立在浦东。当时,作为当时的中国第一高度,它与东方明珠一起,给上海注入了变化的新活力。
|
[76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3 22:33
59.扫街 开篇说到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海鸥DF2000+50mm/1.8,是2000年到上海买的,找了很久找到几张老照片。估计这就是自己最早的“扫街”片了:)2000年,第一次远远望见东方明珠电视塔。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扫街,当然现在也不甚了解。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3 22:34 编辑
|
[75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3 21:29
58.主线 之前提到,卡杜里电站发电后,格国相关单位为我们制作了传统铜板雕送给每位项目建设的参与者,前两天把它找了出来,拍一张算是个纪念。这些年陆续集了不少类似的纪念物件,有的是银币、有的是纪念章。如果各类的拍照是生活经历的记录,这些纪念物件就可以算做是职业的记录;把这两者结合来就是这篇【时光漫记】的主线吧......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3 21:34 编辑
|
[74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2 17:01
57.这世界变化快 2004年的首都机场一角。十几年时间对于个人来说不无漫长,对于社会、环境变化而言,是弹指一挥间;发展与变迁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
[73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2 09:11
腹肌南博湾 发表于 2021-3-11 15:32  想起小时候的一篇课文《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是啊,茅盾先生的那篇文章  每个时代都会留有自己的烙印,有些用以学习,有些用以反思。对于咱们百姓,安稳、有知觉的生活是永恒的主题,质朴的愿望是推动进步的源动力
|
[72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1 21:56
56.古董 飞到了北京附近,看到的不知名字的山丘,2004年5月。俄航不干不净的玻璃,加上这天气,加上不恰当的光圈,把这片子整成了老古董似的。现在回看,觉得有趣。
|
[71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1 16:58
腹肌南博湾 发表于 2021-3-11 15:39  这个机器我还在,2000年买的套机 哈哈,为类似的经历干杯!感叹海鸥,国产的几家如能联合开发有本国特色的数码产品多好啊
|
[70 楼] 腹肌南博湾
[泡菜]
21-3-11 15:39
jedimaster 发表于 2021-02-24 23:571.起因---咱中国人最讲因果,凡事总有起因,拍照也不例外。1999年大学毕业,2000年去上海见女友,各分两地,姻缘难续。第一次见到大上海... 这个机器我还在,2000年买的套机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
[69 楼] 腹肌南博湾
[泡菜]
21-3-11 15:32
jedimaster 发表于 2021-03-04 10:0138.街头 格国有自己的文字和货币,我和同事“象形”称它是蚯蚓文:)货币好像是叫“特特里”,当时与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1:4。2004年,走... 想起小时候的一篇课文《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
[68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1 15:27
55.慵懒 俄航的服务员对于眼底的群山见怪不怪,悬窗的阳光适合慵懒地小憩。拍照中的很多场景、景致类似如此这般,熟视无睹与好奇新鲜彼此交织、错位。
|
[67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1 12:18
54.寒冷的一角 2004年,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窥视西伯利亚;在2009年有过第二次遇见,同样是在飞机上。很想在今后能有机会踏上一隅,去感受体验。觉得荒蛮、寒冷、广袤这样的词汇对男性而言,在骨子里有着天然的吸引。
|
[66 楼] jedimaster
[泡菜]
21-3-10 15:47
53.逗留领土 因为签证转机的关系,来回虽然两次经过莫斯科,但基本就是在机场候机和临时一晚的住宿,算是逗留领土。现在现象也因为自己太老实,住宿时也是老老实实呆着,没踏出旅馆半步,心想一出门可能会被俄国巡街大叔扣下(哈哈哈),就没留下什么印象和记录;在昏暗的机场无耐地按了张快门,2004年5月的莫斯科机场一角,便算是我逗留领土的记录吧:( 本帖最后由 jedimaster 于 2021-3-10 15:5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