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E卡口能行,尺寸及格就行,卡口小是有好处的
1737 34
[5 楼] realt [泡菜]
23-3-25 07:14
你好嘛 发表于 2023-03-25 00:49
不用看光路图, 现在部分RF镜头后镜组目测已经大于42MM了。镜头设计有一定的滞后,所以镜头卡口要有前瞻,现在新卡口的镜头不少还是沿用的之前设计思路。 佳能尼康以后对大后镜组运用肯定会越来越熟练, 超规格的镜头会逐步出现。
大卡口可以装小后镜组,小...
设计经验丰富有啥用,成像圈越大,镜片直径越大越重越费钱,最后总结完还不是把镜头做小做好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只要光圈,成像圈能保证,各种缩水才是最有利的,要想利用好E卡口的最大光圈潜能,体积重量成本是难以接受的,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短法兰距镜头都末镜外扩光束。其它卡口也一样,想在FE上利用潜能,还差得远。
realt 编辑于 2023-03-25 07:29
[4 楼] 你好嘛 [泡菜]
23-3-25 00:49
不用看光路图, 现在部分RF镜头后镜组目测已经大于42MM了。镜头设计有一定的滞后,所以镜头卡口要有前瞻,现在新卡口的镜头不少还是沿用的之前设计思路。 佳能尼康以后对大后镜组运用肯定会越来越熟练, 超规格的镜头会逐步出现。

大卡口可以装小后镜组,小卡口装不了大后镜组。E卡口的短法兰距可以提高大光圈镜头上限, 这是索尼一直宣传的,但是短法兰距的运用需要大后镜组才能完善。

M43的例子其实说明的是,系统的上限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不是够用。 奥林巴斯相机有很多超前的思路, 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相机,主要原因就是M43的上限太低,无法在市场对抗激烈时和全幅抗衡。 小卡口的上限有大卡口的高吗?

索尼早点搞中画幅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3 楼] melfes [泡菜]
23-3-24 23:14
另外那帖你看下几个ID主要混什么板块的就知道了

卡口尺寸的问题在RF Z相继公开的时候就讨论过了,结论就是E口的口径不会制约任何常规镜头的出瞳设计,最多制约轴移的范围
melfes 编辑于 2023-03-24 23:16
[2 楼] realt [泡菜]
23-3-24 22:35
为什么这个帖子没人回应?关于卡口小问题的那些主题,是人为炒作吗?我觉得本贴就是小卡口搞全幅的合理性解释,反正厂家用产品说话了。
[1 楼] realt [泡菜]
23-3-23 23:17
一些改自《不看好NEX系统》
/thread-1081674-1-1.html
这篇文章技术上没啥问题,就是画幅趋势判断错误而已
现在正式开扯。(我就不改成指名道姓指责大卡口系统了)
俺看好FE系统的原因其实是很多人质疑它的原因:全画幅和及格的卡口。
“首先看卡口,这个E卡口虽然法兰距离非常短,只有18mm,但是卡口直径却大得吓人:外径56mm,内径42mm,和m42一样大,完全可以作为135卡口使用。在NEX3和NEX5机身上卡口的大得不成比例。”
而全画幅下限则决定了FE镜头的体积不会比同焦段的APSC 大卡口镜头大多少。
有了这样的卡口和画幅,虽然长焦防抖不太好做一点,但是从系统角度看,FE比APSC其它无反占很大便宜,底大一级压死人,面对大卡口全幅有体积优势,并不是所有用户都买大炮,明显与手机拉开差距,吊打apsc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俺们一定记得4/3系统的失败和M4/3的成功:在4/3刚刚推出的时候俺就认为这个系统没有竞争力,原因就在于它的最大噱头——为了解决传感器边角成像问题而提出的光线垂直入射技术——的代价是相对于传感器巨大的卡口和镜头使得4/3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优势荡然无存。在这里俺大胆地提出一个观点:相对于光学技术,凡是能通过电子技术得到解决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相对而言谁家“靠机身骗人入门,在镜头上狠赚一笔。”

接下来很奇葩的事实,参考微博上“#每日玻璃鉴赏”,一堆光路图我得到个结论,厂家为了省钱,最后一片镜片经常比cmos小,那卡口还需要比cmos大吗?
其实中画幅镜头似乎更喜欢后组镜片小于cmos?控制体积重量省钱吗?
究竟怎么让成像圈大于cmos, 大多少,更多地是厂家的设计问题,成本问题,商业问题,反正e卡口谈不上瓶颈,大卡口有利于防抖也是似是而非,反正镜头设计为了控制成本都搞成那样了。

所以索尼开始有没有考虑e卡口做全幅,跟e卡口适合不适合做全幅,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

欢迎丢光路图出来,我说实际操作,现在的镜头几乎没有需要更大卡口的,连e卡口都没占满。
realt 编辑于 2023-03-23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