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小辈们说,无反反正在屏幕上可以所见即所得,那为啥还要学那些难啃的摄影大部头理论?
2894
86
[28 楼] 啊色丁
[泡菜]
24-2-5 18:05
摄影师,画面先出现在脑海里,这是创作;
小辈,看着显示屏按快门,先见了才得,这叫拍照。 |
[27 楼] TakeThat05
[资深泡菜]
24-2-5 18:01
newfasion 发表于 2024-02-05 15:26 你说的这些已经超出所见即所得范围了,你肉眼没有见到拉曝光的画面,相机自然没有获得这样的画面 这些属于未来后期范畴 这些也不难,每部相机能拉几档是固定的,没什么人会去准确挑战这个极限 实战中,肯定是拍完一张发现光比太大,想办法补光,差一点的就考虑后期 当然,基础理论还是要学一下,只是以前的书本这方面的技术操作90%都没用了 |
[26 楼] allandick2001
[泡菜]
24-2-5 16:54
newfasion 发表于 2024-02-05 15:26 本来以前我一直坚持,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摄影“为抬头的从业者,测光、曝光最多正负1/3档范畴内这个标准,但以大法为首的CMOS进步到理论上动辄正负7档(及时实际应用时打个3折,正负2档)都能随意拉得回来,我实在是觉得技术进步把入门容错率惯得不成样子; 配合后期的图层蒙版,按照经典摄影的逻辑,我一度是不屑的,真的觉得叫”造“片 如今相对能部分接受,因为,所谓的真实,也要看放在怎么样的前提、立场以及怎么个知识和认识的大背景范畴下再来讨论。 allandick2001 编辑于 2024-02-05 17:07 |
[25 楼] constaintin-fox
[泡菜]
24-2-5 16:00
tiaowutaozi 发表于 2024-02-05 15:35 以前要学习怎么洗胶片,现在要学习PS,一样的。 |
[24 楼] constaintin-fox
[泡菜]
24-2-5 15:54
newfasion 发表于 2024-02-05 15:26 还有闪灯补光、慢门动感等等这些看不到的情况。 还有更多...影调设计的情况,比如高调、低调照片,没有曝光理论是不行的。 |
[23 楼] tiaowutaozi
[泡菜]
24-2-5 15:35
有些需要学,有些因为时代发展可以不需要学了。比如以前学摄影还要学习怎么洗胶片呢,现在就算再极端的古典派,只要不拍胶片的也不需要学洗胶片了吧。
|
[22 楼] newfasion
[泡菜]
24-2-5 15:26
其实,现在的无反离所见所得还是差的很远。
比如:屏幕显示的是没有经过后期拉动态范围的图像。在一个光比比较大的室内空间,你需要保留灯光的层次,还要考虑暗部能拉回到什么程度,依然是看不出来的。最典型的场景就是:餐厅、酒吧、书店这种有灯光,暗部也比较暗的情况下。 所以,曝光还是得学一下。 |
[21 楼] 我只有狗头
[资深泡菜]
24-2-5 14:11
其实大差不差 以前的摄影教程很大部分章节是教你如何准确曝光 现在器材能智能准确曝光以后 这一步确实不需要细致的学习了 就好比手动对焦年代的手动对焦方法技巧 在自动头面前基本没啥用了
|
[20 楼] sundelei
[资深泡菜]
24-2-5 13:56
所见即所得只能说明你可以有个准确的曝光,但不代表你能拍出好的额摄影作品
|
[19 楼] 老顽童
[陈年泡菜]
24-2-5 13:25
constaintin-fox 发表于 2024-02-05 12:58 |
[18 楼] duoduobear
[Canon论坛版主]
24-2-5 13:24
摄影现在肯定是算门学问的。有摄影学院,也有很多院校有摄影课程。这些都是总结成理论,规律性的东西。
当初没有这些理论的时候,人们也是摸石头过河。一些水平高的人就做了总结,比如如何用光,如何构图,光学原理,曝光理论。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使用的摄影材料,照相机,灯光,布景也都有相关的知识。 如果一个人想在摄影方面认真地发展,系统地完整地学习这些摄影理论无疑是必要的。如果一切从头开始,仍然摸着石头过河,即使拍出来就能看到,想拍到有价值的摄影作品,那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何不把自己的起点建立在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基础上呢? |
[17 楼] TakeThat05
[资深泡菜]
24-2-5 13:23
应该说技术门槛低了,以前很多需要反复训练的曝光、抓拍技巧之类没意义了,知识也需要根据新技术更新换代
少量基础技术还有用 准确的说是操作层面的技术门槛降低了 确实大大加速了成为摄影师的进程,也有点泛滥了,水平参差不齐 但是审美和创意的门槛一直没变,目前的技术改变不了这个 TakeThat05 编辑于 2024-02-05 13:27 |
[16 楼] 讴雯
[泡菜]
24-2-5 13:21
学习理论是为别人照相的,让客户满意是最难的。
自己玩儿看看说明书,看不明白就问问别人,拍出自己满意的片子要简单得多:) |
[15 楼] qtomcn
[资深泡菜]
24-2-5 12:59
入门简单,但想法更重要了。
|
[14 楼] constaintin-fox
[泡菜]
24-2-5 12:58
老顽童 发表于 2024-02-05 10:39 人眼很难准确分辨和度量光线的变化,这跟脚和尺的典故不是一回事。 个人认为,曝光理论可以提高效率,有效地把光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所见所得"并不一定靠得住,何况还有见不到的情况。 |
[13 楼] 微笑的梨
[陈年泡菜]
24-2-5 12:04
插个热靴灯就立马所见非所得了。
|
[12 楼] 泳思
[陈年泡菜]
24-2-5 12:00
幻影 发表于 2024-02-05 11:01 我现在彻悟了,记录真实为主。 发布自 iOS客户端 |
[11 楼] allandick2001
[泡菜]
24-2-5 11:49
老顽童 发表于 2024-02-05 10:39 是的,若以《纽摄》啃完烂熟于心为专业性10分满分基准,这种日常约拍的水准和诉求大概3-5分即绰绰有余但也完全够用。这也是我确实觉得专业性也是类似动态范围,灰阶分得足够细之后的不同档的诉求。 如今爱好者和专业之间本就很模糊化。 |
[10 楼] 幻影
[泡菜]
24-2-5 11:01
拍照片
有人为真实记录、 有人为艺术创作, 也是目的各不相同的 |
[9 楼] 幻影
[泡菜]
24-2-5 10:59
早年拍胶片 反转片 前期要求高,一锤子买卖,基本没后期的概念
现在是前期简单了,后期复杂了。 但是后期图片处理,我认为是另一个照片处理过程有点类似于以前的玩“暗房冲印”。 玩法而言现在和过去哪个更好,其实也是各有乐趣,想咋玩咋玩 |
[8 楼] 十年一剑
[泡菜]
24-2-5 10:59
casterfd 发表于 2024-02-05 10:43 是的,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创意和审美。 |
[7 楼] casterfd
[禁言中]
24-2-5 10:43
摄影确实变得简单了,不再需要学习那么多专业技术知识
但摄影也变得更难了,没有技术门槛后,大家都能拍出好照片,想要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需要更高的创意和审美做支撑 |
[6 楼] 老顽童
[陈年泡菜]
24-2-5 10:39
小辈们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你懂的多了,有时反而会产生误解。比如所谓的“正确曝光”,其实是反映在画面质量上的。但是在胶片时代,只能在拍摄数天之后看到画面,所以就应该用测光表使你在曝光前预先知道画面质量。但是当你有了使用曝光表的知识以后,有可能明明数码照片可以马上看到效果,老法师还是不信任,非要看看曝光表才放心。而小辈们没有这个知识,也就不需要看曝光表。类似的还有构图、用光,过去需要很多知识和经验才能预知效果,现在拍一张看看就知道了。
古人也考虑过这个问题,韩非子讲过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先给自己的脚量了一个尺码,买鞋的时候宁愿相信尺码,不相信用脚试一试就能知道是否合适。 |
[5 楼] 秦岭深处
[资深泡菜]
24-2-5 10:28
自己玩玩当然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玩怎么玩,高兴就好。不过如果打算认真玩摄影,还是需要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功的练习的,任何技术相关领域都一样(对绝大多数摄影者来说摄影和艺术无关根本谈不上艺术),不学习随便玩的话,借助现代设备入门容易,但很快就到天花板了,要进一步提升就会发现基本功的重要性。哪怕打个羽毛球乒乓球都是这样,野路子也有自己觉得打的好的,日常打打野球可以,可一遇见专业练过的,马上露馅。。。。几十年老江湖打不过上过几天培训班的小孩子,更别说什么校队市队省队国家队了
![]() 秦岭深处 编辑于 2024-02-05 10:30 |
[4 楼] 马可徐
[泡菜]
24-2-5 09:46
现在真的比以前容易太多了,无论是自然光拍摄还是带外拍灯,灯照指数和相机的对焦都太强了,而且东西现在做的都很便携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
[3 楼] 放下007
[泡菜]
24-2-5 02:20
小辈们,是摄影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未来摄影的探索者。
发布自 iOS客户端 |
[2 楼] 白发鱼樵江渚上
[泡菜]
24-2-5 02:08
摄影门槛极低,没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且现在视频为主了。
发布自 iOS客户端 |
[1 楼] allandick2001
[泡菜]
24-2-5 01:37
从无反直接接触摄影的孩子们,也没有抬杠,说的就是最实际的直接感受
我的理解是,如果就在日常出片子来说的话,还真有点道理 家里表姐的一侄女也开始兼职拍照,基础的成像三要素知道点,相机多摸两遍操作熟悉后 一年下来,还真觉得拍得想那么回事 那么? 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山头,即使是同样的一所学校, 父辈和我们;我们和子女辈,经历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相对于小年轻们,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新的影像领域(难道是生成式渲染?)会直接变成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