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4512 1346
[624 楼] 死牛 [资深泡菜]
05-5-3 17:15
楼主和dongfen ,握个手,我也是电厂的

1、
2、
3、
4、
[623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5-3 16:56
藏经楼及玉佛殿

1996年4月22日,武昌宝通禅寺隆重举行了玉佛殿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佛协、武汉市宗教事务局、武汉市佛协等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来自省内外的诸山长老及武汉市佛教四众※※数千人参加法会。以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司理李木源为团长的新加坡佛教文化交流团一行155人也参加了庆典活动。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归元禅寺方丈昌明法师主持了庆典法会。

  上午9时,寺内钟鼓齐鸣,香烟缭绕,宝通禅寺两序大众、诸山长老及佛教四众※※齐集方丈法堂,恭迎悟缘法师升座,中国佛协理事、湖北省、武汉市佛协副会长、九十岁高龄的宝通禅寺退居方丈道根※※※为悟缘法师送座。随后,大家来到玉佛殿前举行玉佛落成庆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省佛协会长昌明法师等为玉佛殿落成剪了彩,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同日上午,宝通禅寺还举行了修建万佛楼奠基典礼。悟缘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文化交流团的8万元捐款转赠给“武汉市宗教界爱心基金会”,以答谢各界人士的关怀。
[622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5-3 11:05
[621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5-2 10:30
[620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5-1 16:05
[619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5-1 13:02
[618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5 10:45
没粮票了,这个马甲上最后一张。
[617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5 10:43
扫描仪不好,老偏色,将就看。
[616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4 18:05
鼓楼的飞檐
[615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3 10:32
[614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3 10:30
宝通禅寺的鼓楼。
[613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3 10:26
唐代宝历二年(826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开元寺善庆和尚云游到随州大洪山修建了“灵峰寺”。九年后,善庆和尚圆寂前,毅然割了自己的双足留在寺内,表示升天之后也要为乡人利益奔走,这双“佛足”成为灵峰寺历代相传的镇寺之宝。皇帝为此赐给善庆“慈忍大师”的法号,还御书了“幽济禅院”的匾额送给灵峰寺。

  北宋末年,金兵南进,当时随州一带成了战场。荆湖官吏撤离随州时,把大洪山的灵峰寺迁到武昌东十里的东山。将东山弥陀寺加以扩建,改名为“崇宁万寿禅寺”,并改东山为洪山,以纪念随州大洪山。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武昌时,对善庆和尚舍身割足的精神十分佩服,命人取“佛足”随国征战,鼓舞士气。他登基后派钦差大臣专程将“佛足”护送回都,用以笼络人心。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元军与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战斗中,万寿禅寺毁于战火。

  明朝初年对万寿寺进行了重修。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名为“宝通禅寺”,成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因宝通寺的禅家家风与镇江金山寺相似,故有“小金山”之称。明朝末,宝通寺又遭毁坏。

  清康熙十五年至三十年(1676—1691年),清※※多次拨银两对宝通寺进行重修和增建,规模宏大,时人称其为武昌诸佛刹之首。据寺志载,寺前有碧琉蚊龙,佛殿大柱上金龙蟠绕,生动逼真。《广阳杂志》称整个庙宇,金碧辉煌,为天下少有。至咸丰末年,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多是清同治四年到光绪五年间(1865—1879年)保存下来的建筑。
[611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3 10:14
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二:宝通禅寺

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的翠绿丛林中,掩映着一座禅宗古刹——宝通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608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0 09:43
(完)
[607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0 09:41
[606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0 09:39
归元寺一角
[605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20 09:37
归元寺里的外国人
[604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9 20:14
体验中国文化,也许在归元寺里会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归元寺里的外国人。
[603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8 08:25
[602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7 14:49
大雄宝殿正中是一尊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它旁边还有双手合十的阿难和抱拳的迦叶像。
释迦牟尼佛前的供桌特别值得一看,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它是※※初年制作的,据说当时每天有10名工匠制作。历时一年才完成。供桌挺大的,半人多高,它采用镂空浮雕工艺,雕工精细。不妨在佛陀前多拜一拜,仔细看看这绝美的工艺品。
[601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7 14:46
韦驮殿后悬着的“回头是岸”的牌匾,正对着“大雄宝殿”
[600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7 14:38
大雄宝殿的前殿是韦驮殿,韦驮殿后有一宝鼎,五六个游人正在往它上面贴硬币。据说只要能把钱贴在它的炉壁上,就会带来好运。炉壁光溜溜的,想要贴上硬币,还要有点技巧。
[599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6 11:00
[598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6 10:56
大雄宝殿是清代建筑,它上面的殿脊高达17米,用9根通天柱擎举。大雄宝殿是中院最主要的建筑,也是归元寺的中心殿堂。僧人的早晚功课以及各种佛教仪式均在大殿举行。
[597 楼] 其无子 [泡菜]
05-4-16 10:46
大仕阁的天井
[596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4-15 09:04
藏经阁殿门上的花纹。
[595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4-14 18:07
藏经阁的门匾
[594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4-14 18:03
藏经阁正殿的前门。
[593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4-13 20:24
这座始建于1669年的建筑曾被战火毁坏,几废几兴。我们现在看到的藏经阁是1997到1998年间在原址上再次修建的,保持了原制式、原风格和原规模。

藏经阁的左侧是“大士阁”,即观音阁,过去俗称“送子堂”和“娘娘庙”,这里是香火颇盛的地方。
[592 楼] bluespan [陈年泡菜]
05-4-13 20:13
  藏经阁收藏的佛教造像有来自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炳灵寺及各地千佛洞的石佛、石刻。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鎏金、银、铜、石刻、木刻、瓷塑、泥塑、牙雕、玉雕等多种质地,还有一些是东南亚各国的赠品。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部分文物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品。如藏经阁正厅陈列的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重一吨多,雕工细腻,技艺精湛,是1935年太虚法师访问缅甸时,仰光的佛※※赠送给※※的。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再如南北朝时埋藏的石刻观音像,姿态轻盈,髻结敞胸,身佩缨络,手携净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有两尊红木雕刻的达摩像,是清康熙初年的木雕精品,两尊像,一坐一立,富有个性,生动表现出达摩面壁九年,闭目冥思、超然物外的形态。

  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部,共714函分作48个柜子储藏。宋代版影印本《碛砂藏》一部,计593函。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缺“寒”字一号)。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版《续藏》和《大正藏》各一部。此外,还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年书写的“佛”字经,这个“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的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若在三十倍放大镜下观看,每个字都一丝不苟,笔力挺秀,实乃书法珍品。另一件是※※初年(1915一1924年),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稀有。

  藏经阁内收藏的法器有宝塔、香鼎、净瓶、衣钵、锡杖、念珠、如意、铃杵、毗卢帽、袈裟等。所藏宝塔均为小型,有清代捕木刻制的七级佛塔,有楼阁式的七如来塔,各高约2米制作精美。还有铜质的佛牙塔、舍利塔和佛骨塔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赠送的佛塔。

  鼎类有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制造的陶瓷香鼎,粉白色,由盖、身、座三部分组成。盖中小孔四周满布云纹,鼎身两侧赘以兽头双耳,基座上沿是楼空之垂栏,栏内梅花盛开。制作极为精巧玲珑。还有明宣德年间碧绿瓷鼎和清朝铜质香鼎等各代佳品。瓷瓶有明代碎纹瓷和天兰瓷净瓶,清代钧红瓷和彩釉花的净瓶。

  这里还收藏了许多书画碑帖。收藏的名书画共有一百多幅:有元代的黄子久、王蒙、吴仲圭、倪云林等人的山水画,有明人朱在、程正揆、王铎、石涛、董其昌及清人禹之鼎、高其佩、郑板桥、王翚、沈南蘋、何子贞等人的山水人物、楷草隶篆和翎毛花卉作品。寺内还藏有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圣教记序》和柳公权的《金刚经》等正楷拓本和珂罗版本以及释怀素的草书。褚、柳书法以轻便刚劲著称,而怀素的草书则以挥笔似画闻名,都有较高的书画价值。清代释竹禅绘画的十八罗汉像和五百罗汉谱,吴兴沈铨所绘“鹿鹤同春”五彩画、明代书画家孙志、王宠用菩提树叶绘制的菩萨像谱,唐代阎立本绘画石刻观音像等,都刻画入微,形态逼真,堪称艺术珍品。更为名贵的是宋代古拓本《禹迹图》和《华夷图》,详细记载着※※古代山川、河流、沙漠、湖泊、地理,记述了上自汉武帝时开拓西域,下至唐宋时代对长城以外各地的治理等大事,是两幅十分珍贵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