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上高原------高原摄影器材配置之拙见
69042 497
[1 楼] zhongdiren [资深泡菜]
06-8-7 00:59
今年年初,承蒙《大众摄影》金编厚爱,让我码一篇有关高原摄影器材、装备方面的文字。这可难为了我。从79年开始学习摄影,还真是凭感觉在使用相机,从来没有对哪一款相机认真、深入研究过。况且多以玩片为主(当然属于业余爱好拍得也一般一般),不擅长琢磨器材。关键是拙于文字,从来拍片、发网上都是图片为主,文字极少。金编多次鼓励、无奈赶鸭子上架,就把自己一些初浅心得写了出来。今天出差在外,呆在宾馆没事,就把这篇发表在《大众摄影》06年3期上的文字稿作一个帖子(事后有一些增减修改)、同时归纳一些有关高原的习作供各位影友批评指正,或讨论补充,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有点进步的机会。

重装上高原
中帝人
作为业余摄影发烧友,一年中难得有几天大假专门去采风,因而每次出去前,就象过大节一样兴奋。提前好多天就开始准备设备了。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反复问自己,该带哪些器材,才可满足走马观花、撞大运式摄影需求,并期望以较完备的器材装备弥补时间(还有摄影艺术、技术方面)的欠缺。这里就聊聊我的高原重装备感受。

清理自己的装备
首先是自己的摄影器材:

大画幅相机:
高原不乏天高云淡的大场面,最理想的机器首推大画幅相机,只有更大的片幅才能满足更多细节的画面需求。平时我的林好夫特艺45基本上都在柜子里睡大觉,而高原风光这种机子“用兵一时”的最好机会了。其实大片幅全套镜头和机身重量、体积未必重过120中画幅机子,因为镜头都非常小巧,所以从广角、标准到中长焦准备了4、5只镜头。但大画幅的附件非常多,除4×5页片至少5片(10张)外,612、617后背、变焦取景器、正像取景器(高原光线强,原配的毛玻璃对焦非常困难)、对焦放大镜,还有暗带、测光表、快门线,坚实的脚架等配套器材。

中画幅相机:
高原的气候风云突变,常常是几秒钟光影效果就差之千里。中画幅相机既有高像质、又有135相机强大便利的功能性。特别是片子出来后,用120幻灯机(我的是禄来P66)放映到3米以上银幕后,那个震撼,什么辛苦都会忘却(只恨当时拍少了)。我的主打机是哈苏H1,这款机器虽然是全金属,但机身很轻,甚至比我常用135的佳能1DS MARKⅡ还轻了不少。最大问题就是所有的哈苏HC镜头都重且体积大。因此每次选择镜头带哪些是最费周折的,HC50—110镜头像质有保障,十分方便成为首选;80/2.8标准镜虽与50—110焦段有重叠,但其大光圈和高像质,还是我的最喜欢的一款镜头。另外,高原风光广袤,若盲目使用光角镜头往往不得要领,画面散乱。中长焦反而是使用频率最多的镜头,故HC210镜头加上哈苏原厂的1.7X增倍镜也就成为了必备。广角镜头当然还是不可或缺的。我有HC35广角和称为广角王的哈苏903SCW(标钢38/F4 .5 ),实际使用时换镜头不如另有一台整机随时备用,且体积重量基本相当,特别是哈苏903的浓郁色彩、基本不变形的91度视觉,是我最钟爱的。因而逐渐HC35头受到了冷落。
高原摄影,最重要是抢光影变化,因此,虽然大画幅有更好的细节,但我多次都因组装、调整、测光等,耽误了最宝贵的画面。所以中画幅是我的主打机型。特别是中画幅中的H1,具备了所有专业135相机的强大功能,且其造型抛弃了哈苏传统造型,手握(人体设计)能力非常强。

135相机:
风光大多是糖水片,人文却是最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题材。且现代文明已经高速渗透到高原每一个角落,一些传统民俗民风以及服饰、小品等,基本上是拍少见少。因此135机型任何时候都必备的。我主要双修来卡R、M两个系列的胶片机,数码狂潮到来后,也赶时髦买了一台佳能1DS MARKⅡ,就我使用效果看,大兔子1620万有效象素出来的片子,放大到40寸,在颗粒、清晰度方面超过了135胶片(缺点是色彩非常塑料,缺乏立体感)。逐渐在人文片子题材方面数码机身成为主机,但重要题材我还是用反转片补拍。由于不满意日本镜头,因此来卡R28--90、R80/1.4、R180/2、R280/4、来卡R70—180/2.8中长焦、R50/1.4等是135机型的主要配置,另外来卡R15/3.5这只超级广角,是追求一些特殊构图的利器。唯一日本镜头是佳能原厂的85/1.2 L镜头,主要是取其超大光圈和拍摄人文适当的焦段。为了保险起见,带一台来卡R9的胶片机作备用机(最近已经淘汰了1DS MARK2,专心使用胶片了,所以一般是R8、9各一台,若是到非常气候的地方或季节,则带上一台R6.2全机械机应付极端温度)。

附件:
两个中等三角架(我用的是金钟碳纤730、740各一)、一个大型脚架,胶卷盒、数码伴侣、镜头清洗、各种机型的备用电池等等。如此统计下来,摄影器材计划表已经是满满三大页,而且还是我多次上高原摄影采风后精兵简政的结果。

实际拍摄
近年多次上2500以上甚至4、5千米以上的高原拍摄。到过川西的丹巴、阿坝、新都桥、云南的红土地、元阳梯田等。就准备的摄影器材使用频率而言,大多是这样排序:135数码——120中画幅——大画幅。从出片率而言是120——135——大画幅。这或许是大家预料中的结果,但确实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教训和心得。
首先是135的使用,高原的户外运动及摄影由于缺氧,体力消耗很大,尽管准备了充足的器材,但因为太重、架脚架、测光等程序复杂。面对瞬息万变的高原气候产生的变化无穷的光影,经常是用135机型靠着汽车门窗先按快门,然后再架脚架安装120或大画幅机子。再加之人文题材方面,135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选择,所以135机型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但为了追求成像效果,135的也得架在脚架上。何况马克兔加常用的来卡70—180已经差不多是8斤重了。从图片分析,120、135同时拍摄的片子,很多时候还是首选120或大画幅的。其原因一方面是比较上眼的风景才动用了中画幅甚至大画幅。另一方面哈苏H1的机子使用起来比其他全机械中画幅相机快捷了许多,其强大的功能已经不亚于135了,因此出片率最高还是中画幅。中画幅中镜头使用频率最高的是50—110,因为这只镜头的成像已经可以媲美定焦头但方便了很多。
遇见了十分壮美的景观,真正可以出非常漂亮的高画质的片子一定是大画幅。有一次我拍摄的一个彭祖仙山山门,来卡的片子电分后(这是135的顶级配置、后期数码化也是最佳方案了),还是看不见山门的文字。而林好夫的45片子我用自己的业余平板扫描仪300DPI扫描,就轻松看见了山门门楣上的文字。可见“片幅才是硬道理呀”。
以上的器材实践,最大的问题是携带的问题了。好在业余发烧友高原摄影几乎很少长时间登山,基本上是将设备放置在汽车上,开着车边走边拍摄。倘若有长途步行的话,只有放弃大画幅、135等设备了,因为中画幅虽重一些但画质是非常可靠不留遗憾的。

请关注我的其他主题
1、行走撒哈拉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384026

2、四川古镇专题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85148

3、世界的色彩——红土地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319682

4、中国最美的地方——丹巴
/showthread.php?threadid=322290

5、零距离看世姐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327577

6、来卡R俱乐部
/showthread.php?threadid=305749

7、胶片用家的福音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348592

8、草原之国——蒙古一瞥
/showthread.php?threadid=391293

9、奔袭万里,捕捉额济纳那一片金黄
/showthread.php?threadid=400324

10、《负片也专业——负片玩家大本营》
/showthread.php?threadid=408953

11《心情故事——何处无芳草》
/showthread.php?threadid=420514

12、《元旦雾凇岛、雪乡流水帐》
/showthread.php?threadid=419900

[zhongdiren 编辑于 2008-02-24 20:00]
[498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13-8-11 13:28
这趟从浙江回来对重字有点过敏了
[497 楼] pdx315 [泡菜]
13-3-4 15:14
mark! 学习!
[496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12-5-12 08:55
在这个帖子的影响下进入了中画幅的世界,回来看看领路人。
[495 楼] 事无巨细 [泡菜]
11-12-18 14:42
中哥的帖子挨到拜读学完,争取把口水YE流完
[494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11-1-13 00:46
好像这帖子里还没出现大画幅的片子
[493 楼] 色小猫 [泡菜]
10-4-17 01:16
原文由 wmdai 在2006-08-15 08:50发表
说到数码的塑料味,前些天正好看了一期※※十套的节目“会说话的塑像”,倒是说出了数码的这个软肋。

这个节目是说某人为一个庙塑了一批佛像,在用DC拍照时发现其中一尊佛像的嘴巴不停地在动(用DC的显示屏看),最后专家研究的结论是数码相机的问题,因为数码的成像是机内芯片计算出来的结果,佛像的嘴中间是条缝,与嘴唇是两种颜色,现实中当然不会是绝对的两种颜色,但数码相机只把它当成两种(更彻底地说就是0和1啦),由于嘴唇间间距太小,加上人手会抖动,所以相机不停地在计算,有时把缝算成黑的,有时把它算成白的,在显示屏上就变成佛像的嘴在不停地开合——这是DC的原理限制,光学取景的DSLR上就没这问题,但数码的成像是靠计算出来的一连串数字这个基本东西是不会变的,而电脑在计算中都会舍弃掉一些它认为无关的东西来压缩数据量的。

至于135胶片的分辨率是不是不如佳能兔子,我认为非也,因为数码的分辨率是死的,设定好像素后放到100%就是极限,而胶片未必,莱卡的反转片在显微镜下仍有细节可以分辨,尼康的AIS35/1.4拍的反转片据说可以把十米内的所以细节一一反应,数码能吗?用观片器或者幻灯看反转与电脑上看数码片子,哪个效果更好不用说的,问题出在哪里?目前的扩印技术还达不到胶片尤其是反转片的分辨率,更不要把扫描后的胶片到显示器上去和数码比,最专业的扫描仪也无法完全还原反转片,那更不公平。


学习
[492 楼] 色小猫 [泡菜]
10-4-17 01:16
原文由 票根 在2006-08-15 09:57发表

中国人应该是什么形象?玩器材讨论器材的又是一个什么形象?中国人的形象就该是坐在地上掰苞米的农民老头吗?我一直有点奇怪为什么我遇到的每个第一次到中国的老外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怎么中国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原来中国人这么友好,中国这么开放,城市如此现代化。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老外对中国的看法在来之前和到之后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到底之前是谁让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没礼貌的。。。。


[491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09-11-7 18:04
随着自己器材的逐渐膨胀,每次出行前的取舍越来越难。
[490 楼] 老虚 [资深泡菜]
09-5-26 17:24
钟兄,节日愉快!
[489 楼] 无忌编辑部 [版主]
09-5-26 16:29
“楼主,您好:
您的帖子《重装上高原------高原摄影器材配置之拙见》相关内容已由无忌编辑Anakin整理成文《高原摄影器材配置之拙见》,发表在色影无忌网站“行色频道”-“户外日志”板块,
链接:http://travel.xitek.com/outdoor/200905/25-19379.html
如对所发文章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对无忌的支持!”
[488 楼] 磨剑 [泡菜]
09-5-22 11:04
“该带哪些器材,才可满足走马观花、撞大运式摄影需求,并期望以较完备的器材装备弥补时间(还有摄影艺术、技术方面)的欠缺”,按照这种观点,器材必须齐全,长、中、短镜头必备。另外一种观点是“能一机一镜就一机一镜”,这句话好象是猪头唛兄说的。
[487 楼] 磨剑 [泡菜]
09-5-22 10:53
楼主在摄影上有相当的造诣,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玩一下器材我觉得无可非议(即使完全不玩摄影的人,专门玩器材我也觉得是他的自由,人各有所好罢了)。

喜欢摄影,并且喜欢器材,其实这是大多数男性摄影爱好者的共同点,大师也不例外,请看:(转自/showthread.php?threadid=608389)

大师姜平当初也是器材发烧友

姜平在《四季风光摄影》一书中谈到:早些时候,我对摄影器材的迷恋,超过了对摄影本身的兴趣。这种情况在1994年才得到转变。

因为,那一年我花近10万元购买了一套哈苏相机和4只镜头,这在当时的摄影爱好者中是不多见的。为了在同伴中证明我花这么多钱买相机很值得,我就必须多跑路、多拍片,证明这套相机在我手里没白糟踢。现在想来,那里我才真正走向创作之路。
[486 楼] 磨剑 [泡菜]
09-5-22 10:46
好器材,好片子!

如果由我来选的话,一套哈苏H系统和一套佳能5D2系统就够了,风光全部哈苏+胶片+电分(幻灯),人文全部5D2,这是摄影需要的器材。其它的器材则作为经济条件充裕的情况下的成年男人(女人很少玩器材)的玩具,也完全无可非议。
[485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09-4-9 19:21
三年过去了,总得看来135系统能担负的摄影范围越来越广。
[484 楼] 哈夫哈苏 [泡菜]
09-4-9 14:37
好帖。这也正是我最近所思考的问题:到底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兵器库,肯定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逐步去实现它。特别是通过前人使用各类机器的实践经验,能让我们少花冤枉钱啊!
[483 楼] zhongdiren [资深泡菜]
09-2-28 22:47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晕...这又是哈苏的小心眼表现...DX还有两台胶片135是什么机器?


135机器还有几台,但基本上都是使用来卡R9+DMR了。

原文由 航海者 发表
外出拍片,困扰的就是器材选择。

多了拿不了,少了不够用。

毕竟出去一趟不容易。


是的,很费思量。
[482 楼] 航海者 [资深泡菜]
09-2-28 22:10
外出拍片,困扰的就是器材选择。

多了拿不了,少了不够用。

毕竟出去一趟不容易。
[481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09-2-28 18:44
原文由 zhongdiren 发表

总体区别非常小。外观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后背是一机对应一背,不能互换,哪怕是同型号。这个设计我不十分认同,甚至弊大于利,比如我嫌你后背不能通用我可以买其他品牌的后背轻松上到H系列的机身上。


晕...这又是哈苏的小心眼表现...DX还有两台胶片135是什么机器?
[480 楼] zhongdiren [资深泡菜]
09-2-26 21:47
原文由 马适 发表
去高原之前来中兄此学习一番.


多谢马适兄光临。
[479 楼] zhongdiren [资深泡菜]
09-2-26 21:47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H1、H2、H3单论机身有什么区别?是否哈苏所有数字后背都能用在三款机器上?


总体区别非常小。外观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后背是一机对应一背,不能互换,哪怕是同型号。这个设计我不十分认同,甚至弊大于利,比如我嫌你后背不能通用我可以买其他品牌的后背轻松上到H系列的机身上。
[478 楼] 马适 [资深泡菜]
09-2-26 21:39
去高原之前来中兄此学习一番.
[477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09-2-26 19:19
原文由 zhongdiren 发表
应该可以有单机身卖吧。后背是H系列专用,H1、H2、H3都用一样的自动卷片后背。


H1、H2、H3单论机身有什么区别?是否哈苏所有数字后背都能用在三款机器上?
[476 楼] zhongdiren [资深泡菜]
09-2-25 16:57
原文由 老虚 发表
WK,晕倒!
留下脚印,认真学习一下!


老虚兄找到这个老贴子来了呀?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那H系列单卖机身和胶片后背么?用得什么胶片后背?


应该可以有单机身卖吧。后背是H系列专用,H1、H2、H3都用一样的自动卷片后背。
[475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09-2-25 16:25
原文由 zhongdiren 发表

都可以配胶片后背和数码后背。


?那H系列单卖机身和胶片后背么?用得什么胶片后背?
[474 楼] 老虚 [资深泡菜]
09-2-25 16:07
WK,晕倒!
留下脚印,认真学习一下!
[473 楼] zhongdiren [资深泡菜]
09-2-25 15:32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钟DX的两台H机都配得胶片后背?


都可以配胶片后背和数码后背。
[472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09-2-25 12:54
钟DX的两台H机都配得胶片后背?
[471 楼] zhongdiren [资深泡菜]
09-2-23 23:30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H1是数码吧?呵呵,今天才看到这篇神作,收藏好好品味一下。


想要云游四方兄:老掉牙的游戏文字了,别当真。

原文由 想要云游四方 发表
不知钟DX如何看待这两年135数码单反和中画幅数码后背的发展,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胶片?


135在许多领域甚至是大多数领域代替胶片这已经是事实,但在风光和要求比较高的方面,中画幅以上的胶片比较135数码包括120数码后背还是有很大优势。数码后背无论是经济性和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个人是建议多拍摄胶片,免得以后想都没有或者贵得承受不了拉。
[470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09-2-23 22:05
不知钟DX如何看待这两年135数码单反和中画幅数码后背的发展,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