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文、民俗摄影交流
112872
1882
[24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20:01
原文由 SODICK 发表 |
[23 楼] SODICK
[资深泡菜]
07-1-18 19:54
这张有点客家味
![]() ![]() |
[22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9:43
原文由 乱写乱描 发表 感谢 乱写乱描 朋友的支持,欢迎常来作客. |
[21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9:42
转载有关民俗学※※的文章一篇:
民俗学※※: 民俗学作为一门学问,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究竟始于何时,说法不一。许多国家很早以前就有了关于民俗材料的记载,甚至零星的或个别的议论,如果据此断定民俗学的发端,是比较难的。但民俗学研究形成一种有组织的学术运动,其※※渊源却是比较清楚的。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于公元1846年,将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和“Lore“(知识)合而为一创造“Folklore“(“民众知识“或“民众学问“这个新名词;1878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组织-英国民俗学会,并创办了第一本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Folklore Record》),“Folk-lore“一词慢慢为国际上所承认和使用;并由开始时的“民众知识“或“民众学问“,逐渐成为既指民俗事象,也指研究民俗事象的科学了,国际上主张民俗学运动发端于十九世纪的英国,至今民俗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了。 ※※民俗学运动,当以北京大学“※※※※“前夕,1918年2月开始的征集歌谣活动为其发端。1927年后,民俗学又在※※南方崛起,以广州中山大学为中心,办起了《民俗》周刊,较系统地把西方民俗学理论介绍到中国。三十年代后,※※民俗学逐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联系起来,较为突出的是杭州的民俗学研究活动。三十年代中期,北方以北大学者为中心,在民俗学研究方面再次活跃。四十年代以后,在解放区的革命文艺工作中,民歌和民间艺术被广泛重视,并得到搜集和研究。 但是,从整体上说,在这二十多年中,尤其四十年代以前,民俗学调查搜集的虽然是中国的民俗,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基本上却是西方的。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着力建立中国自己的民俗学体系。这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人口众多,※※悠久,五十六个民族中,民俗事象极为丰富。这些民俗事象,不仅密切地伴随着※※的发展而生存、发展、消灭、演变,而且以其特有的折光,反映着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创造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民俗学概念: 民俗学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均有较密切的关系。但它发展到现在能从人类学与民族学中独立出来的事实,就足以说明它具有不同于它们的研究对象。 人类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的史前时代与不开化民族,探求的是人类和文化的根源。而民俗学的研究却既不局限于史前时代和不开化民族,也不是只研究人类初期的一般文化现象。它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包括史前时代,有史时代以至现代的各※※时期的民族民俗的传承文化现象。 民族学的研究范围要比民俗学广阔得多。民族学可包括氏族、部落、部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五个模式或五个发展阶段。民俗学的着眼点则放在研究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为主的传承文化现象的性质、状况、特点,揭示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这些传承文化现象,对整个民族来说,只是它的一个方面。 社会学与民俗学也存在交叉关系。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功能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领域比民族学更为广阔。社会学对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的研究,为研究民俗事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社会性提供了条件。但社会学的范围只限于文明社会的结构,它研究的重点不是文化传承,而是社会各部间的关系。但它所研究范围内的“物质生活“与“社会生活“与民俗学的联系是较重要的。 |
[20 楼] 乱写乱描
[泡菜]
07-1-18 19:10
乡土气息超浓!
|
[19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8:39
守护...
![]() |
[18 楼] 客家老围
[泡菜]
07-1-18 18:26
耕地的人少了,打谷机静静的躺在围屋主厅的侧厢房里...
![]() |
[17 楼] 客家老围
[泡菜]
07-1-18 18:21
老围标语㈣:
![]() |
[16 楼] 客家老围
[泡菜]
07-1-18 18:20
老围标语㈢:
![]() |
[15 楼] 客家老围
[泡菜]
07-1-18 18:19
老围标语㈡:
![]() |
[14 楼] 客家老围
[泡菜]
07-1-18 18:17
老围标语㈠:听※※※的话
![]() |
[13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2:48
依山零散而筑的小方围:
![]() |
[12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2:41
转载一些关于客家人的人口数量文章,与大家分享:
关于客家人的人口数 最早报告客家人口总数的是英国传教士肯贝尔和美国现代文化地理权威韩廷敦,肯贝尔在其1912年发表的《客家的源流与迁移》中认为\"能操客语的人口,已达一千五百万\";而韩廷敦则在其《种族的品性》中谓:\"客家的人口,总数在一千万以上\"。不过对这两位英美人士的说法,我们不能置信,罗香林认为,其实这都是极其主的估计,他们根本没把客家居址先弄清楚,范围也没一定,所以所得的结论,也就极难置信了。 因此,对客家人口进行科学的估计,首先必须先了解客家人的基本住地,然后再根据基本住地估算客家人口。这项工作是由罗香林先生最早从事的。他根据各地志书及谱谍,以及个人亲向客家人士访问所得的消息,与其他零星记载进行资料排比,初步列出了纯客县和非纯客县(后详),然后根据:1922年《中国年书》所载中国各省人口调查报告和当年2月广东省※※所公布广东各县人口报告以及陈达博士《中国之移民》关于台湾客家人口数,得出20年代客家总数为16,548,074人。(当时海外侨胞持双重国籍,不另统计海外客家),占当时中国人口436,094,953人的百分之三点七九,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九四(几达百分之一)。根据同样的方法,罗香林先生在其1950年发表的《客家源流考》一书中,估计客家总人口(包括海外侨胞)\"约为二千五百二十余万人\"。 50年代以后,中国※※取消了双重国籍制度,海外华侨即从原来\"双重国籍\"开始进人为\"单一国籍\"。同时,\"华侨时代\"开始入\"※※时代\"。客家研究中也开始注意到海外客家人口数和分布情况的研究。1950年香港崇正总会编撰的三十周年纪念特刊中就载有专门研究海外客属社团和客属侨胞分布的论文。据该文称,到1950年时,客属侨居海外人士\"估计殆达一百三十万至一百五十万之间\"。 就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材料来看,继罗香林先生之后对客家总人数和分布情况作具体研究的是1970年香港崇正总会公布的数目。全世界客家人的总数,以及他们在海外分布的数目,虽无确切的调查统计,但根据一般人口专家的估计,约在4500万人左右。其中4000万住在国内,其大致情况是:广东省约1550万人,江西与广西两省各有500万人,福建省约有400万人,四川省约有250万人,湖南省约有50万人,台湾省约有170万人,其余散居在各省约有50万人,合计总人数约在4000万人左右。其余500万人则为侨居海外各地的客属人士。这个说法为陈运栋在其1978年出版的《客家人》一书所采用。关于海外客家约500万人口数目,陈运栋先生还参考了1973年在台湾地区举行的世界客属第二次恳亲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翁铃的说法和台湾\"侨委会委员长\"毛松年在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所作的侨务报告的数字,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另据1982年9月26日泰国《世界周报》报道:\"客家人居海外者达700万之众\"。罗英祥先生在其1994年出版的《飘洋过海的客家人》一书中,根据1985年前后刊登在国内外报刊上的有关海外客家人口统计数目,推算海外客家人数为4. 119. 350人,大约占海外※※的六分之一。 1994年梅州市为在梅州举行\"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通过多渠道,包括国内外函调、采访、采摘报刊材料等方面汇※※计,客家人在国内外分布人数共6562.429万人,其中国内(包括港澳台)6107.8万人,国外454.629万人。 |
[11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2:37
......
![]() |
[10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2:32
青青屋上瓦,幽幽客家情:
![]() |
[9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1:58
另一张:
![]() |
[8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11:57
回乡下,早晨一道阳光照在小屋上,小屋的黄土土墙泛出了"金光",与青灰色瓦面在阳光下组成了一幅乡间小景图.
![]() |
[7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8 09:55
原文由 SODICK 发表 ![]() |
[6 楼] SODICK
[资深泡菜]
07-1-17 21:36
继续
![]() ![]() |
[5 楼] SODICK
[资深泡菜]
07-1-17 21:35
找了两张,支持一下.
![]() |
[4 楼] SODICK
[资深泡菜]
07-1-17 21:32
我顶!
![]() |
[3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7 21:31
图片是赣南山区一处300多年的客家方围随拍,现在仍然有部分勤劳的客家人居住:
![]() |
[2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7 21:21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围屋都没人居住了,慢慢的残旧.....
![]() |
[1 楼] 黄砂
[资深泡菜]
07-1-17 21:15
![]() ![]() 简介: 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活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广大的社会区域,客家人在辗转迁徒艰苦创业过程中,继承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勤劳勇敢,刻苦俭朴,顽强刚毅,崇尚气节,勇于开拓,好学进取,团结互助,清洁好客。客家人敬祖念宗,不忘本源,客家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较多古单音节词和古语序,如:“宁卖祖宗岭,不卖祖宗声”。 友情链接: 客家风情网; hakkaloyin:无忌客家会馆; [黄砂 编辑于 2011-05-22 20:23] 本帖最后由 黄砂 于 2012-10-14 21:2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