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爪留痕——编织上海的故事
57274 977
[114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30 20:46
(七十九)在轮椅上读报的老者
[11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30 20:42
(七十八)锻炼身体的老者
[11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30 20:36
(七十七)养八哥的老者
[11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30 20:30
上海的长寿佬比例在中国大城市中也是很高的,笔者曾见过几位寿邻九十的老年人,仍然能进出行走,耳聪目明。他(她)们中有些住宿条件并不好,饮食也只是家常便饭,但为什么能精神矍铄地健在于世呢?据我观察,保持心态平和,坚持家务劳作,不近酒色财气是主要原因。上海色友我过去认识几位,同我一样属于“白相”族,很少有玩过分的。我记得我们当年一起观看余纯顺冒险摄影展时,他们私下对我说“伊有毛病,这种事体阿拉是勿要去咯!”。长寿之道,主要还在修身养性上。这点对于在上海生活较长时间的北方人更有体会。
[11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30 14:15
(七十六)高层建筑映衬下的乡间别墅风格老建筑
[10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30 12:17
(七十五)造型奇特的临街洋房
[108 楼] yuboya [泡菜]
07-3-30 12:03
上海老民居数量很大、分布很广;而且外观别致,很少雷同。我听说过北京有将所有胡同都拍过的摄影家,但还没听说过上海有所有弄堂都拍过的摄影人,由此可见上海老民居之多。上海的老民居,都隐藏在弄堂里巷。只要离开行车的公交道路随便走进任何一条里弄,都会有你平时逛大街没见过的上海民居。笔者那日到郭氏相机公司拜见郭老后,由梁子带着去石门一路附近的“张家花园”转了转,,因天气不好随便拍了两张(六十三、七十三、七十四图)。
[107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29 13:47
(七十四) 张家花园附近的老民居(墙皮经过了美容)
[10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29 13:43
(七十三) 张家花园附近的老民居(东吴世泽)
[104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28 20:39
(七十二) 新旧对比 好像是普陀路
[10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3-28 20:33
(七十一) 空中的电线 好像是淮安路路口
[102 楼] yuboya [泡菜]
07-3-27 20:21
(七十) 普陀区妇幼保健医院
可能是给人以讲卫生的感觉,老建筑涂上了白灰,在强光下十分刺眼。正面花里胡梢没法看,只能用偏振镜压一压,拍个侧面。
[101 楼] 天天天蓝625 [泡菜]
07-3-27 20:14
不错!自己生活在上海却从没留意身边的景致,实在惭愧!
[100 楼] yuboya [泡菜]
07-3-27 19:54
(六十九) ※※※※路教堂
原为上海公共礼拜堂,※※※新教堂,1962年改名为新恩堂。秦基工程公司设计,1939年建造,砖木结构,简化的哥特复兴风格,典型的拉丁十字教堂建筑平面,屋顶坡度大,屋顶结构和开窗均采用尖券。上海市人民※※2005年10月31日公布
[99 楼] yuboya [泡菜]
07-3-27 14:08
(六十八) 上海戏剧学院附中
昔日的私家花园,当今的中学校园。图中的小洋楼,是上海戏剧学院附中校办楼。

[yuboya 编辑于 2007-03-27 14:11]
[98 楼] yuboya [泡菜]
07-3-27 13:53
为了有助于图片整理,类似名人故居的门牌号码我尽量保留在图片中(六十六、六十七图),只不过压缩后细节损失看不清楚了。
上海的老建筑随处可见,谁都可以拍到,但要拍好不容易。难度在于:建筑物前空地太窄,很难找到合适机位;楼群遮挡,光线不到位;电线太多,距离建筑物太近;梧桐树枝干太密,又都贴近建筑物。难怪有位上海色友对我说,拍好上海老房子只有专业圈的,他们有条件选择机位,处处得到照顾。业余就不行了,处处有人管你,这个不行那个不准。像你这种路过的,只能是见着就拍,无法选择。
[97 楼] yuboya [泡菜]
07-3-26 13:06
(六十七) 尚贤坊 淮海中路358弄1-59号
坊,坊间,就是房子。坊名“尚贤”,大概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寓意。
在三、四十年代,尚贤坊是文化人聚居的公寓,著名电影演员周旋等都在此居住过。
[96 楼] yuboya [泡菜]
07-3-26 12:55
(六十六) 胶州路149弄3号 宣铁琳故居
[95 楼] yuboya [泡菜]
07-3-24 12:17
(六十五)上海印象 老字号 小号主人今何在
[94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21:06
(六十四)上海印象 老字号 自将磨洗认前朝
[93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20:02
(六十三)上海印象 历尽沧桑、容颜依旧的石库门老民居
[92 楼] jaffery [资深泡菜]
07-3-23 17:21
保存完好的西式里弄——过去基本都是一户住一家,※※后许多都成了七十二家房客。
[jaffery 编辑于 2007-03-23 17:22]
[91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14:13

谢谢导引!翻了一遍,很受启发,学习中。上海摄影资源很丰厚,摄影爱好者也很多,等待更多优秀图片出现。
[90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13:33
(六十二)上海印象 石库门(真实情景)
[89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13:28
(六十一)上海印象 石库门(※※保留)
[88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13:26
(六十)上海印象 石库门(复制样品)
[87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13:18
原文由 jaffery 发表

跟一张:所谓的上只角区域,这样的房子现在号称US$3000/每平米。


这张光影不错,欣赏。在上海拍片难度很大,阴天很多,晴天高楼遮挡光线,我过去也拍过一些,都不理想。如是黑白胶片,可能效果会好些。
[86 楼] yuboya [泡菜]
07-3-23 13:06
原文由 非微观旅行者 发表

海派的含义就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上海,海派,正解!谢谢!
[85 楼] jaffery [资深泡菜]
07-3-22 23:03
原文由 yuboya 发表
(五十九)上海印象 常德路195号 张爱玲故居

跟一张:所谓的上只角区域,这样的房子现在号称US$3000/每平米。
[84 楼] 非微观旅行者 [资深泡菜]
07-3-22 22:16
原文由 yuboya 发表
(十七)上海大剧院
海派新建筑。上海的“海派”含义是什么,我一直也没搞懂。


海派的含义就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