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士老街.茶馆.人物
5386
156
[98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7
64
![]() |
[97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7
63
![]() |
[96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7
62
![]() |
[95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7
61
![]() |
[94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6
60
![]() |
[93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6
59
![]() |
[92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6
58
![]() |
[91 楼] 多吉普楚
[资深泡菜]
10-7-30 18:05
柳兄的茶馆拍得精彩!
![]() ![]() ![]() 过来学习! |
[90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5
57
![]() |
[89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5
56
![]() |
[88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5
55
![]() |
[87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4
54
![]() |
[86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4
53
![]() |
[85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4
52
![]() |
[84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4
51
![]() |
[83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3
50
![]() |
[82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3
49
![]() |
[81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3
48
![]() |
[80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2
47
![]() |
[79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2
46
![]() |
[78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2
45
![]() |
[77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10-7-30 18:02
44
![]() |
[76 楼] 柳放
[陈年泡菜]
09-5-27 10:09
常州近代的茶馆,有文字的记载要数近月楼了,它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茶馆不断增加,比较有名的有南大街的大观园、北大街的得财源、鸿福楼、县直街的状元楼、西瀛里的鸿运楼、青山桥的一乐天、新丰街的福星楼、西仓桥的玉川茶馆、新桥边的新桥茶馆、城中惠明(民)茶馆、西门留芳路茶馆、东门的水门桥茶馆等等,不少于30余家。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等种种原因,不少被※※淹没消失了。然而它们却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影响和回味无穷的故事。
旧时建造茶馆,十分重视选址和造型。店方总想把茶馆建在风水好的地方,造型质朴古雅、布局格调新型和阶。以近月楼为例,它建于老西门大运河旁的花市街,两面环水,一面倚桥,楼是翘角亭阁式三面长窗,明亮通风。冬季上午洒满阳光,外面西北风堂内暖烘烘。夏季夜晚,楼上凉风习习,楼下河水清清,渔火点点,月亮倒映河中,别有一番情趣。当然也有一些茶馆简陋,不能一概而论。店主特别讲究招牌的用词,都要取一个吉祥如意的门面名称。比如“得财”、“鸿福”、“鸿运“、“福星”、“惠民”、“玉川”等一些福星高照,财源滚滚的名字。因此不少有钱人就形成一个不成习惯的习惯,即每当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开门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三店必到,即鸿运,鸿福,得财园三个茶馆一定要去;元宝茶(用两棵橄榄泡的茶)必饮,以图个吉利。这些茶馆每年也乘机捞取一点“外快”小费。这些茶客也乐意,大家图吉利。 旧时茶馆的茶客,有南北商贾,过往官差,近郊农民,也不乏老板,小K,公子哥儿,下野政客,地痞流氓……,总之是三教九流组成的鱼龙混杂的小世界。无论春夏秋冬,便有茶客来到,晚上一档“夜市”散场,已是月落星稀。平日茶友的话题,从人物※※,天文地理,奇闻轶事,无一不及。在白色恐怖时,“莫谈国事”,一般人士也对时政讳莫如深,但是它却是仁人志士秘密活动的好地方,也是探测社会风云的窗口。如北门青山桥的一乐天茶馆,西仓桥的玉川茶馆,在※※革命时期是党的地下工作者秘密联络的地点。 旧时的茶馆还往往和浴室混合一起,吃罢茶洗个澡回家,泡完茶馆泡浴室。这种旧时的茶文化持续近百年,也算是一段有趣的※※记忆和片段。 还有的茶馆里是文娱活动场所,大的茶馆演出锡剧、越剧等草台板戏,边吃茶边看戏,也招引茶客。有的茶馆评弹说书,一连几个月顾客盈门。记忆孩提时代常和小友们喜欢去茶馆听“岳传”和“水浒”之类的※※评话,虽泡不起茶,搭搭台角边,也听得津津有味。 至于用茶的品种,多数是老浓(即红茶)也因阶层不同用茶各异。品位高的生活条件好的用淡茶(即绿茶),多数是中档之类的毛尖或毛峰等茶,也有少数用苏州茉莉花茶、碧螺春及西湖龙井等。 旧时茶馆和餐饮结合在一块,小吃店往往开在茶馆旁边。常州闻名的麻糕点总是开在近茶馆不远的地方,一壶早茶二块麻糕便是乐意的早餐。这种风俗流行几十年,直到五、六十年代还是如此生活。 旧时茶馆工人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不仅费力大,工资低而且很不稳定,特别是挑水工人寒冬腊月,到运河里去挑水,码头台阶冻得站不住脚,可挑水工人还是穿一双草鞋(防滑)一步步上非常吃力,一步步下河边提心吊胆防滑跌。有二句民谚是反映他们这种生活的写照,一是“日放干双筷,夜困百脚凳“。是说茶馆工人一天忙到晚即使吃一餐饭,也要被打断多次,而晚上睡觉的床,却是用长凳拼起来的。另一是:“十坚汪洋,高低一丈,宜兴溧阳,终久不长“。是说茶馆工人靠水吃饭到头来是一场空。每逢端午、中秋、春节,他们就提心吊胆了,因为每当这个时期,老板要辞退职工了。 有着2500年※※的常州古城。茶馆史话仅仅是解放前近百年来的一段※※篇章,也是常州地方史志的一段小插曲。常州及周边地区的老百性喜饮红茶,八十年代曾以绿茶为主,但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又回到喜饮滇红、祁红。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茶文化深入宣传的影响,各式各样的茶馆越来越多,茶馆的芳名,茶馆的装璜千姿百态。茶馆的称呼,也多种多样。有茶楼、茶社、茶座、茶吧、歌舞茶厅,茶室等,成为茶馆的时尚称呼。这是时代掠影,也是茶文化在餐饮方面的写照和※※见证。从中看到茶馆文化※※的过去和现在,预示着茶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
[75 楼] 形色网缘
[资深泡菜]
09-1-9 17:20
拍摄过程中,我咨询了一下老茶馆的消费资费情况:不打牌的付0.7元,打牌的加1毛
整个茶馆大约50多人吧,平均算50人,大约35元的收入 茶店老板还要烧水,倒茶!(茶叶估计是自己带了,不然咋办)! 我在想,如果这样的茶楼想坚持下去,清朝的遗风,必须※※要适当给予扶持!不会哪天就可能悄无声息的关门了!! |
[74 楼] 车轮
[陈年泡菜]
09-1-8 23:09
有机会去丹阳找柳DX带路。哈哈。
|
[73 楼] 车轮
[陈年泡菜]
09-1-8 23:07
看来看去,茶馆就是中国人消费得起的大众社交场所,它得减少正是国人正常社交萎缩的写照吧!
|
[72 楼] xuylsh
[资深泡菜]
09-1-8 15:32
茶馆
![]() |
[71 楼] 形色网缘
[资深泡菜]
09-1-8 15:17
这个地方的老龄人非常多!!寿星村啊
![]() |
[70 楼] 形色网缘
[资深泡菜]
09-1-8 15:13
好照片太多了!!学习个够!!
![]() |
[69 楼] 形色网缘
[资深泡菜]
09-1-2 17:11
美丽极了!!!!!
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