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城市,在路上,远方的寂静
25608 1277
[49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4-4 23:20
近来的每个周末几乎总是阴天,今天下午难得见到瞬间的蓝天。
重回徐家汇天主教堂补拍这一张,还是不理想。
[48 楼] 色与狼 [泡菜]
08-3-31 23:13
今天的徐家汇地下商城显得格外热闹,貌似每一家店铺都在打折促销。
商场整体装修?
[47 楼] 色与狼 [泡菜]
08-3-31 23:11
是否在国内的每个城市都能够看到这样促销,淘宝的场景?
[46 楼] 色与狼 [泡菜]
08-3-31 23:09
画廊的销售处显得如此简朴和平民
[45 楼] 色与狼 [泡菜]
08-3-31 23:05
地铁商城里的画廊
[44 楼] 色与狼 [泡菜]
08-3-31 23:02
手机破解很好很强大哦,偶都没有那个本事,瀑布汗。
[43 楼] 色与狼 [泡菜]
08-3-31 22:56
房价那奔流的潮流让人疲惫
[42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1 22:47
贴错了

[雨林顶 编辑于 2008-03-31 22:53]
[41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1 22:26
原文由 richilo 发表
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照片不错。


多谢richilo资深鼓励,平民角度的随拍,当然亲切了

偶川行在这个城市里,一切都仿佛如此新鲜。
[40 楼] richilo [陈年泡菜]
08-3-31 00:19
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照片不错。
[39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1 00:00
徐家汇原本就是“汇”流之地,开埠之初,它是肇嘉浜、漕溪等河流的交汇处。时至如今,仍不失它的“汇”合本色: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了汇集南来北往的游客,圈状的几大商场“错落经营”,绵延的带状放射出精品街、酒吧街、美食街等等,成为上海人气最旺的传统商业区之一。

徐家汇地铁站有14个出入口,在这里汇集了众多的商家,电脑,电玩,衣服,字画等等。
目前所知的人民广场也有一个庞大的出入口系统和地下商城。

每个周末,徐家汇,人民广场,南京东路,陆家嘴,总是几个人流量很大的站点。周末人挤人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在上下班高峰期,不用出力,塞沙丁鱼般,被人挟持上车也是稀松平常之事了
[38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3:27
上海徐汇藏书楼
1847年,耶稣会修院从青浦横塘迁至徐家汇,传教士们开始搜集图书。现存徐家汇藏书楼的建筑是由南北两幢砖木结构楼房组成。四层的南楼又称神甫楼,始建于1867年,曾是耶稣会士饮食起居之所。两层坡顶的北楼又称藏经楼,建于1896年,是中西方文化结合与交融的产物:底楼仿清朝藏书阁———宁波天一阁布局,顶天立地的书架沿四周靠墙而立,上下共计12格,上9格较窄用来放书,下3格略宽用来放置报刊和大开本书籍,有特制踏脚凳和移动竹梯挂于顶格铁栅栏上。这里收藏中文书籍,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和丛书五部分列排放,收藏最多的是中国各省、府州、县地地方志。1930年,已收方志2531种。日军入侵时期,藏书楼的司铎仍不惜高价搜集方志,使藏量达到2700种,其中98种为孤本。最珍贵的是江苏镇江府志5卷手抄本,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元至顺年间(1330至1332年间)。另一特色是早期的刊物和报纸,包括在中国创刊最早、出版时间最长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以及中国近代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等。

    二楼仿西方古典藏书楼的布局,书架沿墙而设,半腰有木雕栏杆沿书架围起形成走廊。主要收※※文神学文献和汉学资料,藏书涉及20种语言,包括希伯来文、拉丁文、希腊文等,按梵蒂冈藏书楼分类法分为36大类286小类,有各国百科全书、语言类辞典和学术期刊等。比较珍贵的是1800年以前出版的西文珍本书籍,共1800种、2000册,最老的西文珍本为1515年威尼斯出版的《对伦巴底<名言集>的评语》。
[37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3:16
徐家汇天主教堂正对面那栋5层的小白楼,正是“上海老站”所在。建于1923年,过去是圣母院修女的修道处。
据《上海完全指南》上介绍:黑白老照片,留声机,老式打字机,水晶烟灰缸,这些都不构成上海老站的复古,最特殊的是店里面有整截的老火车车厢,这两节车厢不只是※※悠久而已,还因为曾经分别载过慈禧太后及宋美龄。。。。。。车厢的位置需要提前一周预订

如此高档之所,自然也不是我等穷人所能登堂入室之地了,只能隔着马路,远远地遥望一下罢了。
[36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2:36
教堂的围墙外有一株桃花,三月正是桃花肆意地盛开的季节。
在上海晃悠的这段日子里,
时不时惊叹于老建筑和高楼大厦之间的和谐相处,
见缝插针,精巧别致的公园,
闹中取静的各色咖啡屋,
街头巷尾的某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散落着一株桃花或一株梅花,绽放着。
[35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1:58
这些都是隔着铁门拍的,
[34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1:35
上面那张图,怎么感觉处理的脏不拉吉的,看来还是学艺不精啊。

徐汇区天主教堂进入院落的铁门就不允许拍照了,内部的比外面看起来漂亮多了,伟大的圣父圣母,为什么不让更多人能够通过照片一览这里优美的建筑那?

高耸的穹顶,十字架形的整体室内建筑,漂亮的彩窗玻璃,据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透过优美造型的彩窗照射近来的阳光,五彩斑斓,将整个教堂渲染的犹如仙境。

偶数次想掏出相机,偷偷拍两张,最后还是忍住了。有机会还是自己亲身体会体会吧,参观是免费的

对于没有几乎去欧洲的国内人来说,这里很值得来看看,静静地坐在祷告椅上,耳旁萦绕着若天籁之音的乐曲,人的心灵很容易得到净化

[雨林顶 编辑于 2008-03-30 21:39]
[33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1:18
图层蒙版终于知道如何使用了,惭愧惭愧。

感觉拍这个应该在晴朗天气的傍晚,然后多重曝光才好。

徐汇区天主教堂介绍
   
   乘坐地铁一号线在徐家汇下车,穿过热闹的地下上层,从三号口出来到地面广场,迎面就可以看到漂亮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十分著名的教堂,为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字为“圣母为天主之母之堂”。这座始建于1896年(光绪22年)的哥特式大教堂高五层,砖木结构,于1910年落成,奉圣依纳爵为主保,因此据说该教改也成为“圣依纳爵堂”。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据说有50米高。教堂内可同时容纳3000多名※※进行活动,当年曾誉为远东最壮观宏丽的天主堂,甚至有人称之为“上海梵蒂冈”。教堂在每周六和周日下午1点到4点半向教友开放,所以今天我们没有能进去看个究竟。
    天主教堂附近有个徐家汇藏书楼,此楼也就是徐家汇天主教堂的藏书楼。此处被称为“西方典籍的宝库,是法国天主教会士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近代图书馆”。藏书楼前的石碑上,就是这样刻着的。看在如此大名鼎鼎,且具有※※意义的份上,我和Elven毫不犹豫地进去一探究竟。藏书楼始建于1847年,而现存的徐家汇藏书楼包括两幢建筑:一幢始建于1867年,原为耶稣会总院所在地,为4层西式建筑,我们并没有去那边;与之相连的另一幢两层西式建筑建于1897年,我们所参观的就是这座楼。据说一楼为中文书库,仿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建造的;而二楼为西文书库,是仿造梵蒂冈藏书搂建造的。可是当我们进去之后,发现一楼并没有中文书库,而是正在举行一个免费参观的画展;而二楼则确确实实是西文书库。由于徐家汇天主教堂藏书楼在1956-1960年之间与亚洲文会图书馆、海光图书馆、尚贤堂等机构一起并入上海图书馆,所以在我们进入二楼西文书库阅览室时,被要求出示上海图书馆的阅览证或者借书证。我今天出门没有带包,所以也没有把借书证带在身上,所幸管理员并没有坚持,最终放我们进去了。这个阅览室中大多都是年代久远的西文书籍(收藏希腊文、法文、英文、德文版神学文献和汉学资料),大多都是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时出版,十分珍贵,比如1662 年出版的中文、拉丁文对照版的《中华箴言录》,全世界仅存3部。阅览室中放了10几张桌子,供读者阅览时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每张桌子上面都放着一盏非常具有西方古典风格的台灯,营造出一种别处绝对没有的气氛。相比较而言,徐家汇藏书楼比淮海中路上海图书馆要宁静许多,更有一种※※的厚重感。在阅览室进门后右边的角落里,放着一本巨大的相册,相册中有着许多的珍贵老照片,记录了徐家汇天主教堂及其藏书楼的※※。我这篇文章里面的许多资料,都是来源于这本相册上的文字说明。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法国巴黎省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南格禄等来上海,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在其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他们在徐家汇除了开办培养教士的神学院、修道院外,还创办了一些普通学校,推广教育。这些学校都是男女分校的,比如徐汇公学、启明女校、震旦学院。教授文科、科学以及语言类等学科。其中徐汇公学具有※※最悠久,创立于1950年,法文名为“圣依纳爵公学”。现在在原址上所建立的是徐汇中学。

[2008-03-30 21:37 补充如下]

注意:上面那段话是百度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的藏书楼 我只是站在门外远远的观望了一下。

[2008-03-30 22:02 补充如下]

纠正错误: 穿过热闹的地下“上层”  -》  穿过热闹的地下“商城”
[32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0:17
原文由 room1209 发表
好色!

请问楼主用啥器材?除了PS?


多谢大侠鼓励,PS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拉一个S形曲线,
呵呵,目前连渐变的使用都还没有掌握那,有点笨。

用的D80, 18-135的那个套头。
[31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0:11
准备开贴 徐汇区天主教堂, 今年是天主教上海教区开教400周年。
来上海也快4,5个月了,趁着还有一点陌生的感觉没有习以为常之前,多走走看看
可惜没相机那些周末天气都蛮好,买了相机后基本都是阴雨天气,郁闷啊。
[30 楼] room1209 [泡菜]
08-3-30 20:07
好色!

请问楼主用啥器材?除了PS?
[29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0:05
原文由 ejz 发表
很有风格的片子,随意中透着观察
这么好的片子,放在交流的确可惜了


多谢资深鼓励,如果没有自己的思维,估计和走肉差不多了,
不过偶这个就是随拍,也算是到此一游的旅游攻略吧。
适合在交流这样宽松的环境中自生自灭
[28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20:03
原文由 麻辣烫串串 发表

好吃麻辣烫一般不是饿了,是为了一餐可以吃到N多的品种,是一种"意识"


原来如此,看来我和这位妹妹(应该是妹妹吧,男人不会起这样的名字吧?!)不是生活理念层的。
我还在为喂饱自己的肚子而挣扎, 而妹妹已是喂饱之上的享受生活了
看来咱要继续+U+U。
[27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19:59
原文由 Cheval 发表
很有感觉,有自己的风格。


多谢Cheval资深鼓励,随拍的东西了,只当是到此一游,给没有来过上海或者将要来上海的大家一些片段参考,旅游攻略吧。
[26 楼] ejz [离任版主]
08-3-30 19:08
很有风格的片子,随意中透着观察
这么好的片子,放在交流的确可惜了
[25 楼] 麻辣烫串串 [受限泡菜]
08-3-30 15:34
原文由 雨林顶 发表

就是在这里吃饭的女士比较多一些,
偶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在女人堆里吃这个,还是要点脸皮厚的.
呵呵
没有感觉比华工西门堕落街上以及交大拖鞋门外的麻辣烫好吃。
......

好吃麻辣烫一般不是饿了,是为了一餐可以吃到N多的品种,是一种"意识"
[24 楼] Cheval [资深泡菜]
08-3-30 06:56
很有感觉,有自己的风格。
[23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40
原文由 长毛毛 发表
这帖子怎发到交流了?
应发人文版合适点吧.

真实的感觉,支持一下!


多谢大侠支持。

没有相机那段时间,习惯了在交流潜水学知识,呵呵。
这里的交流环境好,屋脊高人太多了,
而交流没有什么压力,
乐乐而已,
就是在上海到此一游的感受罢了
适合在交流
[22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27
插播一个静安公园的玉兰花

静安公园位于 静安寺对面,地铁二号线5号门出来就是。 静安寺附近老外比较多,好像静安寺中经常可以看到韩国人。

静安寺不错,虽然寺庙很小,但是里面的设施看起来很好的,有一尊用整原长6米,直径2.6米的香樟木雕刻而成的※※※菩萨像。

静安公园虽小,但是很别致。
[21 楼] 长毛毛 [资深泡菜]
08-3-30 01:23
这帖子怎发到交流了?
应发人文版合适点吧.

真实的感觉,支持一下!
[20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14
三层的小洋楼,在这片区域中算是不错的建筑
墙砖上的书法看起来貌似不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