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城市,在路上,远方的寂静
25608 1277
[19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12
阁楼,曾纪录和承载多少人的记忆
[18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10
虽然和苏州河对面的高楼大厦比起来简陋不少
不过这里的生活倒也祥和
[17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07
闸北区从电视上看应该是原来的棚户区
[16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06
甘肃路 附近是一个灯具批发市场,附近的小偷蛮多。
偶的手机和钱包差一点就和偶byebye了。
[15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30 01:04
继续闸北区的

来上海实际上还没有看到过苏州河上著名的“外白渡”桥,至于名字的来历如下。
据说:
   架设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铁桥。从大桥落成纪念铜牌上的英文桥名“GardenBridge”看,应称之为“公园桥”,然而为何要称之为外白渡桥呢?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150多年前,苏州河几乎没有一座桥,人来人往都靠摆渡船摆渡。苏州河上最早的渡口设在现今乍浦路的位置,因为是第一个渡口,俗称“头摆渡”。此后所设渡口,在头摆渡以西的,依次称作“二摆渡”、“三摆渡”;在头摆渡以东的叫做“外摆渡”。19世纪中叶,苏州河南北两岸辟设英美租界后,每天摆渡过江的人数和车辆日益增加,两岸间的交往非常不便。原先的几个摆渡口已远远不能适应租界殖民当局的需要,于是有一个名叫韦尔斯的英国人,出面组织“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约花费12,000元,于1856年在外摆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桥。这12,000元又分作125股,掌握在以韦尔斯为首的12个股东手中,由此,桥名在当时便称为韦尔斯桥。后因该桥的位置在外摆渡,上海人都习惯地称之为“外摆渡桥”。外摆渡桥的桥面阔约23英尺,长约450英尺,大船驶过时,桥中间可有一块活板高高吊起,桥上交通暂停,船过后又复为桥面,可谓匠心独具。

韦尔斯利用外摆渡桥,实实发了一笔大财。他声称上海道台准许他对大桥拥有25年专利权,凡过桥者都得付钱二文,车轿加倍。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过桥税”专门向中国人收,而外国人却常可免交,便都愤愤不平,※※要求取消过桥税,不然就宁可恢复摆渡船。1871年,韦尔斯曾着手修铁桥,以改变外摆渡桥头因上海市民抗税而一度冷落的局面。后因工程粗制滥造,造成部分桥柱、桥身陷落进苏州河内的事故方才作罢。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对收取过桥税的呼声愈发高涨,终于1873年8月,在外摆渡桥西约数十米处建造了一座长约100多米,宽约12米的木桥,定名为“公园桥”,以同近旁的外滩公园呼应。公园桥于该年9月中旬开始正式通行,人们过桥从此不必再付钱,于是大家就称之为“外白渡桥”(“白”为不付报酬之意)。同年10月,韦尔斯将外摆渡桥折价卖给工部局,不久即被拆除。

20世纪初,上海拟建有轨电车,原木桥不能铺设轨道,工部局在1906年将木桥拆除新建钢桥,次年建成并正式通行电车。这是上海第一座全部用钢材筑起的桥.其间,外白渡桥木桥也被拆掉,由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铁桥取而代之。原先外白渡桥的称呼,让给了这座巍峨高大的铁桥。桥名被呼唤了近百年,但其真正的名称“公园桥”却被人遗忘了。唯有大桥落成纪念铜牌,默默地陈列在上海市※※博物馆的陈列室里,它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苏州河上这座近代史中国内河上独一无二的巨大桥梁兴衰荣辱的※※。它横跨苏州河,为钢架结构下承式桥。桥有二孔,共长106.7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经多次改造,现载重为20吨。

因为近来上海市有关部门对“外白渡桥”进行修复,所以来这里还没有见过它的真面目。

在“外白渡桥”上游还有一座钢铁大桥
[14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3:27
说起麻辣烫,今天的晚饭是在远近闻名的“静安小亭”搞定的,这里的麻辣烫不是一般的火爆,排队买饭,排队找座位

不过说实话,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的,
就是在这里吃饭的女士比较多一些,
偶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在女人堆里吃这个,还是要点脸皮厚的.
呵呵
没有感觉比华工西门堕落街上以及交大拖鞋门外的麻辣烫好吃。
也许是那些在附近淘了一天衣服的妹妹们,饥肠辘辘的缘故吧??
[13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3:15
原文由 麻辣烫串串 发表
两个冬天用的睡袋?
说明你很富了.
很多人冬天只用得上一个睡袋.


呵呵,一个抓绒,一个棉睡袋,和起来100不到吧。

不过也许比这位先生要强,不过也不一定。。。
[12 楼] 麻辣烫串串 [受限泡菜]
08-3-29 22:48
两个冬天用的睡袋?
说明你很富了.
很多人冬天只用得上一个睡袋.
[11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2:44
北京东路342号, 南京路步行街往黄浦江方向

原为国华银行,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采用竖向构图,东南转角设主入口,拱券门高两层,顶部出檐为塔状。
[10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2:23
不知道是否有人会认为上海都是外滩那样的高楼大厦?这里一样有武汉的蜘蛛网电线。
[9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2:18
还有这样的门楼,红红火火,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福。
[8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2:15
to 我不是流氓:在上海

午夜在过街地道中,人际稀少,耳边仿佛又回荡起,
合着吉他,无人喝彩的那个低沉,嘶哑的嗓音。

《美丽的新世界》

喝醉了以后,还能想些什么,是醇醇的爱, 是飘飘的愁,
不要说你我,都无法挣脱, 只要闭上眼睛,你就会感动。
将一个天空,画上一道彩虹,有绿绿的树, 和暖暖的风,
给我一倍酒,我轻轻的说, 只要忘记曾经,你就能自由。
是谁将我的梦敲破,太阳下的河水它不停留。
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它在远方等着我,
那里有天真的孩子,还有姑娘的酒窝。
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将我慢慢带走,
海浪它总是一波波,不要停歇不回头。

这样的房子印象中室内经常是阴暗潮湿,整日不见阳光的,
不过现在它终于有机会一览阳光
[7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2:10
被主人抛弃的玩偶,
[6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2:06
对上海普通百姓生活的认知,之前来自“美丽新世界”中的些许片段,
[5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2:04
实际上住在老房子的他们比我富有多了,
实际上也许路上任何一个行人都比我富有,
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
我的全部身家只有这一台相机,
一台老旧的电脑,
一辆两个轮子尚能行走的自行车,
两个可以随时带走我全部身家的背包,
两个冬日里给我温暖的睡袋,
一些让我遮雨避风的衣服罢了。
而,
他们至少有房子,
有着触手可及※※带来的丰厚回报,
有着可盼的将来,
况且他们还是有车一族。
[4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1:21
在这片即将拆除的旧房子傍边,是一栋鹤立鸡群的高楼,仰视和君临天下的感觉一定不一样。
[3 楼] 我不是流氓 [禁言中]
08-3-29 21:09
LZ在哪里?
[2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0:58
在交流占个宝贵的一亩三分自留地,偶开始海漂了
[1 楼] 雨林顶 [资深泡菜]
08-3-29 20:52
民工,
代码民工,
普通的代码民工,
用平庸的思维,
用键盘和鼠标编写,
错综复杂的程序人生...

纪录,
平庸的纪录,
用平庸的思维,
用相机纪录,
酸甜苦辣的图片人生

游走,
穿堂走巷的游走,
用平庸的视角,
游走在贫穷和繁华之间

视觉,
乡里人的视觉,
睁开双眼,
审视,打量,
仰视着这个全新的花花世界

到此一游的流水账
所谓漂者,引用别人的话:
“漂嘛,就是脚不着地,就像游荡在半空中,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而且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随风逐流,漂到哪算哪,好像自己主载不了命运一样。”
“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漂着的人,北漂,广漂,深漂,海漂(上漂,沪漂),甚至美漂,日漂,韩漂,漂漂荡荡很是壮观啊!酸甜苦辣咸,也像是漂流瓶一样紧紧跟随着我们,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漂,找到自己的根,扎下来,抬头看那些后来的漂者,那时候漂荡的队伍应该更加壮大了,那该是怎样一种心情。”
仗剑走天涯
[雨林顶 编辑于 2010-10-23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