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瑟.亚当斯(Ansel Adams)摄影作品欣赏
124857
682
[263 楼] macg4tt
[陈年泡菜]
09-12-22 01:08
原文由 taca 在2009-12-21 12:45发表 兄弟你太执着。 艺术学习的是表述方法,没有学习过的会只关注表象——老杜不过是拆了一个尿盆放在了展厅里。音乐就更复杂了,普通人只是以是否好听来判断,至于哪几个小节是具象描写哪几个小节是虚拟,是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的。 至于亚当斯,风光在他的画面里为什么是和谐的?除了影调和清晰度到底是哪里美?被他剔除在画面之外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去到了亚当斯都没见过的壮观景物中,我们带着亚当斯没见过的优秀镜头与相机,更加细腻的胶片,以及等光线的足够耐心。可是到头来只混了一句——这帮是拍挂历糖水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却又是那么简单。 |
[262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2 00:03
原文由 photocrazy 在2009-12-21 20:03发表 亚当斯在寂静山谷中摆弄他的大幅相机的时候,卡帕等人已经在战火中摄影了。亚当斯的那套方法(主要是Zone System)对景观、静物摄影从绘画中脱离出来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但如果把这无限拔高,当作摄影作为一个整体的自证性的全部,那就是荒唐之极,譬如前面某位同学的言论。难不成布列松、卡帕、寇德卡在拍他们的纪实作品的时候,还得想一下什么点测光分区曝光? 大师终究是大师,安老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非给他顶个不属于他的帽子,那是对他老人家的侮辱。 |
[261 楼] kwdhd
[泡菜]
09-12-21 23:44
发点照片都能抬起杠来。。。。
|
[260 楼] Alco75
[资深泡菜]
09-12-21 23:12
非糖水片不等于社会问题片,扭曲人性片,诡异创意片-------。
经济爆发户=中国? 韦斯顿是亚当斯老师的说法不妥吧,误传可不好。亚当斯是高峰,但肯定不是珠穆朗玛。 |
[259 楼] 九州同
[资深泡菜]
09-12-21 23:06
原文由 photocrazy 在2009-12-21 22:41发表 咱们聊天啊。古人云:美不美看大腿,显然美是这个意义的。(算狡辩) 内容、形式不一定非要两分。需要有内容的也不一定非要内容。 台湾阿美族的吆喝唱非常非常好听,好像有外国人专门收录整理出了集子。这些唱没有词没有意义就是调子。 附加给照片太多其他属性不一定好。强加给亚当斯责任感我不知道是不是事实,但我不太信。 |
[258 楼] photocrazy
[资深泡菜]
09-12-21 22:41
原文由 九州同 在2009-12-21 21:18发表 呵呵,语言总是在不断演进的,语义也是不断丰富的,如果非要以古代的语义解今世的概念恐怕就要闹笑话了。莫非先生对身边的美女,非要先动嘴辨别一番!!! 我倒觉得糖水片这个感念颇好,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意思是“形式完美,内容空洞的照片”,算是对唯美摄影的一种带有贬义的概述,没什么不好。语言嘛,存在就是合理。 |
[257 楼] 照一路
[老坛泡菜]
09-12-21 21:39
原文由 biogon28 在2009-12-21 17:01发表 支持您的观点 |
[256 楼] 九州同
[资深泡菜]
09-12-21 21:18
原文由 photocrazy 在2009-12-21 20:03发表 听说中国古人只把美用于口感等。评论事物(非食物)不用美这个词。 感觉、感知、感受都是中性的词,是自我然后感染别人,撇开美就是厘清亚当斯与糖水的联系。 糖水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觉得是后※※语言好像是南方土地痞发明的。 较真是为了清晰,您说呢。 |
[255 楼] photocrazy
[资深泡菜]
09-12-21 20:03
原文由 九州同 在2009-12-21 16:57发表 这个话题太大了,深了就钻到哲学的领域,我等凡人还是避开为好。美学的英文好像出自希腊语,原意是“观察,感知,感受”。美学从学科上划,算哲学的领域吧,探讨美的本质,对美的判断和欣赏。就像所有的哲学命题都是无解的,美学也是一样,因为谁也没法给“美”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 唯美或是唯美主义运动,兴起与19世纪的英国,大意就是艺术的本质是满足人感官的愉悦,而非要承担某种社会使命。也就是说为了美而美。 落到亚当斯的摄影,显然他的美学思想是唯美的,他的作品不带有任何社会层面的东西,给人完全是一种感官上的愉悦,这点他师承了老师韦斯顿的思想。亚当斯对技术不厌其烦的追求也是为了找到实现唯美的目标。 |
[254 楼] biogon28
[禁言中]
09-12-21 17:01
原文由 fuweihua97921 在2009-12-21 16:55发表 艺术没有贵贱之分。 拍摄纪实的固然很高尚,但是风光摄影师也绝不是纯粹的卖弄技术。 亚当斯的照片,从美的角度来说,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而他的技术,那更是无可挑剔了,黑白风光摄影的最高峰。 像你这样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看谁都不像大师, 就你自己像。 |
[253 楼] 九州同
[资深泡菜]
09-12-21 16:57
原文由 photocrazy 在2009-12-21 14:48发表 我英语不行,得找英语好的给仔细说说什么是“美学”什么是“唯美”摄影美学又是咋回事。 我听说这个词是从日本直接过来的,中国没有美学这个概念。但遗憾的是日本人的美与我们文化中的美不是一码事。 日本经常有一些我们看来可笑的词,如手纸,大丈夫等等。当然我们也引进一些还行的词如“革命”就很形象地描述了....。 我这是道听途说,有劳哪位给查查。如果美学不成立,似乎那后面的推论就不成立。 |
[252 楼] fuweihua97921
[泡菜]
09-12-21 16:55
亚当斯只是个摄影师,艺术家都说不上,请勿把他吹成了神
|
[251 楼] 夏罗多吉
[资深泡菜]
09-12-21 15:48
看黑白风光,特别是亚当斯的风光,给人一种非常安静的,回归自然的感受。随着※※和自然的不断变迁,它永远安静的在那里。
和金庸的作品一样,亚当斯的作品永远是雅俗共赏。俗人看它俗得美,雅人看它优雅得美,自以为是的人瞧不起它,它静得象一面镜子。 很多人瞧不起糖水片,感觉好的作品就该有突出的社会问题、有扭曲的人性、有时代的变迁、有诡异的创意……这些都是中国这个经济暴发户带来文化暴发心态。我们的新闻、商品、信息、文化,全都想通过刻意渲染的夸张和突发事件,来满足高速运转社会的快餐口味。 说到意义,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尖锐。我们拍摄的美景,到我们老的时候,可能只留下手中的反转片了。真正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内心深处就热爱大自然的,不是那些拍摄高烟囱、垃圾山的图片,可能正是大家藐视的高档糖水片。或许好的自然风光作品就象妈妈给她的女儿买了对可爱的小白兔,让她从小就学会爱心;而反映社会现实的黑镜头,就象女儿做错事,被妈妈打手心。 我个人非常喜欢黑白的风光,它让人的心沉静,它属于我们匆忙的物质生活,以及愤世激俗的精神世界外的世外桃源。它那宁静的美,让我们的心停顿下来,却更能体会到世界的高速变迁和我们浮躁而混乱生活脚步。 这个社会已经不再相信善良和美,行善的代价越来越大。这一切,无不真实的在反映在摄影领域,追求美已经开始受到歧视。拍自己喜爱的大自然,让别人说去吧。 |
[250 楼] taca
[泡菜]
09-12-21 15:22
原文由 shadowleaves 在2009-12-21 14:51发表 哈哈哈!原来您说的跟ZS无关就是指这些跟学术流变毫无相关的阐述? 您早说啊,害我浪费半天唾沫. ![]() 没话说了.... |
[249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1 14:51
原文由 photocrazy 在2009-12-21 14:48发表 说的很有道理。 |
[248 楼] photocrazy
[资深泡菜]
09-12-21 14:48
亚当斯的美学是基于他对自然和音乐的热爱之上的,他原先的目标是当一名钢琴演奏家,而且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所以他的组品中具有古典音乐的严谨和机理。亚当斯从小身体不好,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父亲对他关爱至深,经常带他去野营,这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从其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亚当斯的摄影美学是沿着这两条筋脉发展起来的。
另外,亚当斯的作品所展现的富有宏伟气势的美国风光,迎合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口味,受到了追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在文化上确立自己的身份,从而脱离一味追随欧洲的风潮。此前,美国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但在心理上从抱有一种欧洲文化优越的感受。 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美国牢牢坐稳了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而亚当斯的风光作品被认为富有一种具有史诗性的美国式英雄主义气质,这正好迎合了那个时代的口味。 因此,亚当斯的名望与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和褒奖是分不开的,所以他能在生前就功成名就。但亚当斯的美学中缺乏一种人的精神,其技法的高超反而让他的作品看多了会有一种机械的感觉。 韦斯顿则不同,其作品中的唯美源自于他心灵深处的感触。他拍摄青椒的照片,给好友看后,很多人都怀疑他是否受到性压抑的折磨,否则怎么可能把青椒拍的如此性感。韦斯顿对朋友的质疑感到匪夷所思,他说自己在创作的时候,被青椒造型的美所吸引,作品不带有任何的暗示,完全是自己对美的一种本能反应。拍摄马桶时,情况也一样,韦斯顿把马桶擦的干干净净,然后不停的观察思考,寻找最佳的光影效果,一干就是几天,情绪高度紧张而激动。在他的眼里,马桶造型的美已经完全呈现在他的眼前,不带有任何情色的成份。从艺术成就看,我个人认为,韦斯顿要比亚当斯高一个层次,当然亚当斯也把韦斯顿视为自己的师长。 在唯美的摄影领域,另一个我看中的大师是mapplethorpe。他的作品很黄很暴力,但也唯美的到了极致,把他人格中的分裂与挣扎毫无隐藏的呈现出来。即使不去研究他的生平,光看一看他拍摄的花卉静物,你的心中很难不掀起一波涟漪。 |
[247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1 14:46
原文由 taca 在2009-12-21 14:25发表 呵呵,您以为把Zone去掉一个字他就不是Zone了?不是老A发明的他就不是了?你以为现在你不用胶片,点测个EV值你就不是在用ZS了?只看现象不知本质阿。 摄影的自证,请你谈谈,安老除了ZS,他还有什么别的贡献?你可别把韦斯顿的功劳也归在他头上阿。说道现在你没有说出一个字儿跟ZS无关的东西。 [shadowleaves 编辑于 2009-12-21 14:47] |
[246 楼] taca
[泡菜]
09-12-21 14:25
原文由 shadowleaves 在2009-12-21 13:50发表 哈哈哈!谁否认Zone System了? "画家可以用画笔来反映宽广的动态域,没有ZS的话胶片却做不到" ![]() 您是在逗我玩还是当真的?您知道啥叫动态区域吗?Zone System只是一个相对科学的方法而已,有没有ZS,胶片的物理特性都是一样的,当时不是唯一的方法,现在更不是了.※※上没有出现Zone也会有One的,只要摄影的人想追求这门手法在艺术史上的独立意义,类似的探索永远不会少. 20世纪以前,绘画史的流变基本是自身的,没有另一种艺术门类会影响其独立性.但摄影的※※从诞生之初就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互作用的,这点就造成了摄影史首先是一部"自证史",整个系统是有它种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立的意义的,然后才能理直气壮的存在. 不看到这些※※环境,只看到Zone System这类外在的技术问题,我一点没冤枉你. |
[245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1 13:50
原文由 taca 在2009-12-21 13:44发表 谁在脱离※※环境的前提下思考?谁在说这是个技术问题? ZS在那个时代出现的意义有谁敢否认么?画家可以用画笔来反映宽广的动态域,没有ZS的话胶片却做不到,做不到这一点谈什么具象化谈什么精确写实? 不要学唐吉坷德总是假想出敌人来。还是谈点ZS之外的东西吧,等着听您高论呢。AA除了ZS之外,还有什么别的重大贡献?其实是有的,等着您谈谈。 |
[244 楼] 欢乐英雄
[陈年泡菜]
09-12-21 13:50
大师,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
[243 楼] taca
[泡菜]
09-12-21 13:44
原文由 shadowleaves 在2009-12-21 13:24发表 问题没有难还是简单,只是为了让您在不脱离※※环境的前提下去思考.看上去都是技术问题,其实完全不是. |
[242 楼] 黑白张
[老坛泡菜]
09-12-21 13:37
收藏起来慢慢品味。
|
[241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1 13:24
原文由 taca 在2009-12-21 13:21发表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先不回答请你给大家解释一下 ![]() |
[240 楼] taca
[泡菜]
09-12-21 13:21
原文由 shadowleaves 在2009-12-21 13:15发表 那为啥要"压缩原场景的动态域使之最终能落到钡底纸的动态域之内"呢? |
[239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1 13:15
原文由 taca 在2009-12-21 13:00发表 这个很好理解吧,胶片的记录能力,print的表现能力,和人眼对实景的感受力有差异,所以必须压缩原场景的动态域使之最终能落到钡底纸的动态域之内。你这还是在谈ZS。谈点别的吧,您还看出来啥了? [shadowleaves 编辑于 2009-12-21 13:17] |
[238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1 13:13
原文由 Alco75 在2009-12-21 12:56发表 谁敢这么说? |
[237 楼] shadowleaves
[资深泡菜]
09-12-21 13:12
原文由 taca 在2009-12-21 12:45发表 您还看出啥来了,给俺们说说,洗耳恭听。 |
[236 楼] taca
[泡菜]
09-12-21 13:00
关键是当时为什么要搞出Zone System?
|
[235 楼] Alco75
[资深泡菜]
09-12-21 12:56
如果要说安老的ZONE SYSTEM是空中楼阁,误人子弟钱财,怕是要被砖头拍了。
|
[234 楼] taca
[泡菜]
09-12-21 12:45
原文由 shadowleaves 在2009-12-21 12:39发表 您看这文章就看出个Zone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