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照片重拍-----每日一图(已更新)
79241 1433
[446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5 10:36
这是拍摄于2009年的德华大学旧址,两照片相比变化不大,而且老建筑保存得十分完好,只有当年的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现在为济南铁路局等多家单位的办公用房。
[445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5 10:35
德华大学旧址·2009
[444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5 10:35
60、德华学堂
德国人在中国创建了两座大学,一座是现在赫赫有名的上海同济大学,而另一座因为※※的劫变仅如昙花一现,以至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冲刷,人们已经很少知道在青岛——百年之城,曾有过一座比“同济”※※更为悠久的现代大学。
1905年,德国开始执行将青岛建成模范殖民地的计划,投入巨资兴建各类基础设施。1907年,德国计划在青岛租借地创办一所高等学堂。1908年,中德两国代表,学部尚书张之洞,和汉堡大学汉学家奥托·佛兰克通过谈判,决定由两国※※在青岛合办德华大学。德国※※投资60万马克,中国※※投资4万马克。1909年9月12日,德华大学开学,10月25日补行开学典礼。第一任校长为德国地质学家、※※部官员格奥尔格·凯贝尔,中国方面委派的学堂稽察为学部员外郎蒋楷。
 德华大学包括预科、本科及中文科。本科设置了4个学系:法政科、工科、医科、农林科。1914年在校学生400余人。1914年,德华大学因日德战争爆发停办,学生转入上海同济学堂。
[443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4 08:59
胶济铁路的始发端·早期
胶济铁路东起青岛,北行绕过胶州湾,西抵济南,全长384.6公里,是山东省境内最早的铁路,也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为修筑这条铁路,德国当局1899年6月成立山东铁道公司,14家德国银行共集资5400万马克,其中德华银行为最大的股东,故该公司又称德华山东铁路公司。1899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开工,采取建成一段通车一段的方法。1901年4月8日通车至胶州;1902年6月1日通车至潍县;1903年4月12日通车至青州;1903年9月22日通车至张店;1904年6月1日,全线及张博支线同时通车,正线里程为441.4公里(含张博支线)。
[442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4 08:58
新照片拍摄位置在太平路、蒙阴路口。老火车站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车站乘载量加大。于 1991年、2007年先后经过两次大的改造,现在的火车站虽然样式一样,但不是原装的了。增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时,青岛火车站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并且向东移动了几十米。在原火车站北侧新修建了大型二层候车大楼,另在原站址南重新依原来风格建造了南楼。
[441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4 08:57
青岛火车站·2009
[440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4 08:56
59、青岛火车站
这张老照片是建成后的青岛火车站候车楼。火车站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主体为两层楼房,由耸立的钟塔楼和大坡面的车站大厅两部分组成,高大的半木构装饰山墙突出了一座厚实的钟塔,正居于亨利王子路(广西路)和霍恩措伦路(兰山路)的轴线上。为修筑这条铁路,德国当局1899年6月成立山东铁道公司,14家德国银行共集资5400万马克,其中德华银行为最大的股东。1899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开工,1904年6月1日,全线及张博支线同时通车,正线里程为441.4公里(含张博支线)。
[439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3 10:35
山东路矿公司西北面·2009
[438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3 10:34
山东路矿公司东南面·2009
[437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3 10:34
新照片拍摄于江苏路、太平路口。两照片相比变化较大,1、建筑物左侧太平路口处建了和右边对称机构的模式,2、南面的明廊全部封堵。现在为一居民楼。
[436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3 10:33
现在的山东路矿公司旧址·2009
[435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8-3 10:33
58、山东路矿公司
这世上世纪初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场景是位于太平路、江苏路口的山东路矿公司办公楼旧址,建于1899年。
1899年德国※※批准成立山东铁路公司,有德华银行等14家德国银行出资5400马克,修建胶济体路,在青岛成立了山东路矿公司,1913年兼并了山东矿务公司后改称山东路矿公司。胶济铁路1899年9月动工,1901年4月通车至胶州,1904年6月1日通车至济南,博山之线也全线通车。
[434 楼] maper [泡菜]
09-8-2 15:00
原文由 maper 发表

这附近有个半地下招待所,下次来就住这,30元一晚。
[433 楼] maper [泡菜]
09-8-2 14:56
原文由 cl9606 发表
青岛报业集团·2009
拆除了亨利王子饭店栋西楼后新建的青岛报业集团

这也是仿旧如新的建筑,如天津一样,但如何※※也不如旧的原装。
[432 楼] maper [泡菜]
09-8-2 14:51
原文由 cl9606 发表
交警办公用房

这附近有个半地下招待所,下次来就住这,30元一晚。
[431 楼] maper [泡菜]
09-8-2 14:47
原文由 cl9606 发表
圣言会建筑·2009

看来恢复的不错。青岛新市区与老市区分道扬镳是非常正确的,只是晚了一点。
[430 楼] maper [泡菜]
09-8-2 14:41
原文由 米老虎 发表
上周八大关扫的绣球花[/QUOT
这应该是朦胧美!
[429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30 09:41
青岛报业集团·2009
拆除了亨利王子饭店栋西楼后新建的青岛报业集团
[428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30 09:40
泛海名人酒店·2009
拆除了亨利王子饭店栋楼后新建的泛海名人酒店
[427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30 09:39
新照片拍摄于2009年,位置在栈桥入口处。两照片相比,除德华银行、亨利王子饭店中馆还在,亨利王子饭店东馆、西馆先后拆除分别建了泛海名人酒店和青岛报业集团大楼。
另外,照片右侧于上世纪80年代拆除老饭店后原址建了新的东方饭店(22层白色建筑)。由于市南区的前海一带被列入老城的保护区,因此这一带没有高层建筑。
[426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30 09:39
前海一线·2009
[425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30 09:39
57、前海一线
这是一张日占时期的明信片,拍摄时间大约在40年代初,照片中的场景是前海一线,照片从左至右的建筑分别是德华银行、亨利王子饭店的东、中西馆。
  亨利王子饭店始建于1899年,是青岛最早竣工的大型高级饭店建筑(解放后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办公大楼)。饭店建筑为砖石木结构,二层,正面双层外廊,正门分两层三拱券,立面纵向三段式处理,两段为"山"字型屋脊。东山墙上刻有一个中文"寿"字作为山花。整个建筑处理为当时欧洲流行的饭店建筑形式,该部分为亨利王子饭店东馆。
1905年在饭店后侧新建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解放后为市政协礼堂)。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立面以"拜占庭"格调的连续檐口为特色,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线脚,除勒脚外,墙面嵌少量石装饰。整座建筑居于饭店的中轴线上,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一层,砖混结构。大厅可容纳400-500余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改称青岛大饭店东馆,1938年成为日本桐※※※※※,抗战胜利后为※※※青岛市执行委员会办公楼。1911年,又在饭店西侧增建一旅馆部,称为亨利王子饭店中馆。石基粉墙外廊式三层楼房,除地下室外,一至三层各有8套单间。中轴对称,建筑为红瓦顶,窗台、勒角嵌花岗条石,底部以粗花岗石作拱形窗基底,※※突起曲线山花,山面有花草纹雕饰,由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现为栈桥王子饭店。
1911年,在中馆以西新建西馆,形成当时青岛最大的西餐馆,建筑面积2053平方米。设地下室,内设餐厅、浴场、茶室等,建筑三层,石、砖、木结构。顶部为红瓦蒙莎顶,立面三段式处理,具有德国建筑风貌,现拆除建了青岛报业集团。
[424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29 17:04
圣言会边门
[423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29 17:03
交警办公用房
[422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29 17:03
小教堂塔楼
[421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29 17:02
圣言会会馆山墙
[420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29 17:02
照片拍摄于圣弥爱尔大教堂广场,老建筑基本没有变化,保存十分完好,而且经过2008年的全面大修,两个塔楼已复原,面貌焕然一新。
[419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29 17:02
圣言会建筑·2009
[418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7-29 17:01
56、早期的天主教堂和圣言会会馆老照片拍摄的是圣言会建筑。德占青岛初期,总督府在今天的曲阜路、德县路之间的3万平方米的土地无偿划拨给天主教圣言会,特别重要的是这块土地位于欧洲人和※※区大鲍岛的接壤处,1899年-1902年在这里先后检建成了天主教堂和圣言会会馆。天主教神甫白明德设计了这两座建筑,吸纳了很多中国风格,采用黑砖、红瓦、部分清水墙面的设计,建筑带有两个尖顶塔楼,与欧陆建筑相一致,楼内设有一小教堂,可容纳300人、一印刷厂和教会若干办公室,院内有一处花园。
圣言会和圣心修道院之间的大片土地被闲置了35年之久,直到1934年建成圣弥爱尔大教堂后,这里的教堂作为明德学校的礼堂。解放后,圣言会会馆曾作为是宗教局、金鲁公寓,老天主教堂作为公安局市南交警大队的办公楼。
圣言会建筑·早期
[417 楼] bw9606 [泡菜]
09-7-24 00:19
萧红、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