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黑白放大还能走多久?
28131 397
[39 楼] 莫丝 [泡菜]
09-12-9 10:30
原文由 pcabs 在2009-12-08 20:59发表
制作成本?
最后结果分别?
简单方便?
类形?
行家以为?
或手工银盐和数据加做不沾边?


个人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玩的不是结果,是乐趣,有现代化捕鱼手段的今天,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钓鱼呢,恐怕没有几个人是冲着吃那几斤鱼去的吧。。。
对于摄影来说,如果只是为了要一个影像,或者完美的影像,那数码相机足够好了,银盐未必比的了,或者说,数码技术早晚会超越银盐,因为银盐的技术层面已经到头了,现在没有人再去关心如何升级银盐技术了,所有的在影像研究方面的学者恐怕都在研究数码技术如何更新,这就象油画颜料,国画颜料一样,多少年了貌似没有什么进步一样。但是传统黑白,最大的乐趣,冲过胶片,进过暗房做片子的人不言自明,没有接触过的人,恐怕是用言语没办法向他阐述其中的乐趣的。那么,做数字暗房的乐趣,我反正体会不到,所以并不会乐在其中,当然,一定是有就喜欢坐在电脑前调整画面的乐趣的,这个不能否认。
论成败,数码技术和传统银盐,到底谁高谁低,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只有※※会给一个公正的评判,有时间纠结这个,还不如干点能让自己乐和的事来的更实惠,呵呵
俺说的是玩,不是商业,商业令说。。。
[38 楼] 黑白张 [老坛泡菜]
09-12-9 09:41
随着制作成本的增加,可能传统放大会比以前减少。
[37 楼] pcabs [泡菜]
09-12-8 20:59
制作成本?
最后结果分别?
简单方便?
类形?
行家以为?
或手工银盐和数据加做不沾边?
[36 楼] 獨行者 [泡菜]
09-12-8 19:31
有的比喻和楼主的问题根本不沾边
[35 楼] pcabs [泡菜]
09-12-8 17:36
原文由 fotobug 在2009-12-08 14:10发表

这个比喻,不恰当。到北京流璃厂去转转,就会发现那里没有原子笔,敢要价的全是毛笔活


百货店以有快吃担担面3分钟就OK
不知道街边担担面还能走多久?
[34 楼] 天生倔驴 [资深泡菜]
09-12-8 14:24
黑白放大是黑白摄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不少玩黑白的不再放大片子,而是用扫描仪扫,这只是玩了一半的黑白。
[33 楼] fotobug [陈年泡菜]
09-12-8 14:10
原文由 pcabs 在2009-12-08 13:14发表
人人在用原子笔。
毛笔还能走多久?


这个比喻,不恰当。到北京流璃厂去转转,就会发现那里没有原子笔,敢要价的全是毛笔活
[32 楼] pcabs [泡菜]
09-12-8 13:14
人人在用原子笔。
毛笔还能走多久?
[31 楼] Madoff [泡菜]
09-12-8 10:57
原文由 黑羽 在2009-11-29 21:13发表
什么时候数码不再以模范传统作为目标了,传统就走到尽头了

关键的在这呢 各位 哈哈
[30 楼] 思力 [资深泡菜]
09-12-8 10:29
弄过传统暗房又玩数码输出的朋友都能知道传统暗房的生命会有多长
[29 楼] peteln28 [陈年泡菜]
09-12-8 09:46
原文由 fotobug 在2009-12-08 06:04发表
5D是拍不出大画幅的效果。135、中画幅、大画幅镜头的物理参数不同,成像特点也有差异,这点站在一个极端大家都有感性认识:DC拍不出135的韵味。。。

喷墨要想效果好,那费用不是不一般的高。

[fotobug 编辑于 2009-12-08 06:10]


版主有理,光一个透视已能令5D现形。
[28 楼] peteln28 [陈年泡菜]
09-12-8 09:43
原文由 shenshenshenshen 在2009-12-08 05:22发表
跟冯建国老师探讨过。他说:微喷的东西出不来相纸的 味道。尤其是特种相纸的 暖黑艳黑的 味道。喷打基本是冷死黑的 味道。重磅纸拿在手里绝对不是打印纸的 感觉。手工做的(起码是加有减光控制)可以以当画论价。喷的几乎就是印刷品。无限复制。单张价值就差很多了。再则:手工放的 东西没有绝对的 可复制性。每次放都有些区 ......


相纸的选择(比如说公元的纸基便比Agfa的薄纸暖得多)、显影液的配方(溴化物含量)等,对相片色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使是使用银盐,以碳面纸配低溴化物显影液,要做出所谓“冷死黑”(其实这种影调对若干题材挺有表现力的)同样易如反掌。

同样,喷墨纸的纸基也有暖冷、涂塑和不涂塑之分。影像部份更不用说了,端视操作者如何调教--当然,死物不懂说话,调得不好最好还是怪数码科技不济。

诉诸权威是好,但如果权威只懂得盲目地做二分比较,其观点还是不宜视为金科玉律......当然,我更希望是引述错误。

[peteln28 编辑于 2009-12-08 09:48]
[27 楼] 黑白张 [老坛泡菜]
09-12-8 09:14
原文由 fotobug 在2009-12-08 06:04发表
5D是拍不出大画幅的效果。135、中画幅、大画幅镜头的物理参数不同,成像特点也有差异,这点站在一个极端大家都有感性认识:DC拍不出135的韵味。。。

喷墨要想效果好,那费用不是不一般的高。

[fotobug 编辑于 2009-12-08 06:10]


版主说的有道理。
[26 楼] fotobug [陈年泡菜]
09-12-8 06:04
5D是拍不出大画幅的效果。135、中画幅、大画幅镜头的物理参数不同,成像特点也有差异,这点站在一个极端大家都有感性认识:DC拍不出135的韵味。。。

喷墨要想效果好,那费用不是不一般的高。

[fotobug 编辑于 2009-12-08 06:10]
[25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09-12-8 05:22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24 楼] 非常主流 [泡菜]
09-12-7 17:20
原文由 风吹过下雨天 在2009-12-07 14:23发表
相信可以走很远,手工的东西比流水线的有玩味,手工的永远比数码的更长久

黑白胶卷是手工的吗?
胶片相机是手工的吗?
相纸是手工的吗?
要真的手工,
出门买点毛笔自己画最好,玩儿什么摄影哦~~
[23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09-12-7 17:04
数码是趋势,毫无疑问。 有看到一个帖子,数码黑白的宽容度现在已经超过了传统胶片。
[22 楼] netgypsy [泡菜]
09-12-7 16:57
只要有人喜欢就能走多远,毕竟使用的设备、材料都不算复杂,甚至就算没有现成的药卖还可以自己配制。反而担心的是黑白底片。
[21 楼] peteln28 [陈年泡菜]
09-12-7 16:55
原文由 莫丝 在2009-11-29 22:00发表
个人觉得,传统暗房的魅力不在于结果的好坏,比如照片质量的优劣,而在于那种控制影像,享受影像的感觉,数字微喷确实已经很成功了,可是,它与传统黑白的关系不应该是互相排斥的,这是两条路,传统是传统,数字是数字,无所谓谁强谁弱吧,这就好比传统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等艺术形式,与数字微喷这样的艺术形式放在一 ......


讲得好。

可是知易行难,至少从这个帖可见,脱离客观事实(无视高阶数码黑白的画质、数码暗房同样需要花功夫等)在心态上对数码排斥的大有人在。

至于楼主的问题,从影像科技的发展史可见,某项产品的成败,主流消费者(即“只贪求便捷的消费者”)的取向有决定性作用,画质的作用反而微乎其微。想多玩几年银盐黑白,得做点什么来挽留他们。
[20 楼] 聪明豆 [泡菜]
09-12-7 16:43
太肤浅不过了,也只有LZ所说的中国摄影师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行家?给人笑话吧,在国外,根本就没有人这样去比试过,因为都很清楚这是两样不同的东西,也没有必要去比或者存在所谓什么差距,难道就要看5块钱的电子手表还是5万手工制作谁准吗?
[19 楼] KELL [中画幅相机版主]
09-12-7 16:38
很久很久。。。
[18 楼] lwz55555 [泡菜]
09-12-7 16:31
原文由 大雅视野 在2009-11-28 15:06发表
一个在加拿大的中国摄影师用佳能5D做出了让行家都以为是大画幅拍摄的片子,制作成本、制作程序都比传统手工放大低和简单,传统黑白放大还能走多久?

行家都以为是大画幅拍摄的片子??????????
[17 楼] iliad [老坛泡菜]
09-12-7 16:30
前些日子在看BBC的摄影史话,记得里面有这么一段
大约一个评论家还是收藏家翻一本画册说:如果就凭这本画册,我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复制品(原文是pretty good),但是我仍然需要底片(the nagtive),假的就是假的(fake is fake).

如果目的只是要一张很好看的图片,进电脑PS的效果可以秒杀一切。
[16 楼] 风吹过下雨天 [泡菜]
09-12-7 14:23
相信可以走很远,手工的东西比流水线的有玩味,手工的永远比数码的更长久
[15 楼] 山野村夫 [资深泡菜]
09-12-6 17:04
原文由 黑白小站 在2009-12-06 14:04发表
也许以后数码微喷的东西“效果”超过数码。这里指一些硬指标。但传统的优势不单是结果的比较。更多的是“玩”的乐趣!是自己那种创造力的体现。这些在数码上得到的要少些。

可能一个人可以花2小时摆弄他的几个放大头,但可能没人会花上2小时来摆弄他的几个存储卡。


在理儿!
[14 楼] 黑白小站 [泡菜]
09-12-6 14:04
也许以后数码微喷的东西“效果”超过数码。这里指一些硬指标。但传统的优势不单是结果的比较。更多的是“玩”的乐趣!是自己那种创造力的体现。这些在数码上得到的要少些。

可能一个人可以花2小时摆弄他的几个放大头,但可能没人会花上2小时来摆弄他的几个存储卡。
[13 楼] 黑白张 [老坛泡菜]
09-11-30 08:59
原文由 莫丝 在2009-11-29 22:00发表
个人觉得,传统暗房的魅力不在于结果的好坏,比如照片质量的优劣,而在于那种控制影像,享受影像的感觉,数字微喷确实已经很成功了,可是,它与传统黑白的关系不应该是互相排斥的,这是两条路,传统是传统,数字是数字,无所谓谁强谁弱吧,这就好比传统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等艺术形式,与数字微喷这样的艺术形式放在一 ......


说的有道理。
[12 楼] 清河 [资深泡菜]
09-11-29 22:16
手工放大,每张都不同的.数码的可以批量生产.
[11 楼] 莫丝 [泡菜]
09-11-29 22:00
个人觉得,传统暗房的魅力不在于结果的好坏,比如照片质量的优劣,而在于那种控制影像,享受影像的感觉,数字微喷确实已经很成功了,可是,它与传统黑白的关系不应该是互相排斥的,这是两条路,传统是传统,数字是数字,无所谓谁强谁弱吧,这就好比传统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等艺术形式,与数字微喷这样的艺术形式放在一起比较,没有什么可比性吧,一家之言哈
[10 楼] 黑羽 [老坛泡菜]
09-11-29 21:13
什么时候数码不再以模范传统作为目标了,传统就走到尽头了

btw,暗房里的那种感觉可不是数码暗房可以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