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北环被三明治了,两根靠谱的防撞钢梁还真的起作用了
10267
108
[50 楼] 子言
[资深泡菜]
10-4-12 23:04
原文由 zldr 在2010-04-12 21:40发表 你作科普的动机相当良好,可对象物理基础知识与分析具体事情的能力达不到一定水平,那是对牛弹琴。现都讲※※,你也得允许某些人停留在某个认知层面。这也是人权之一。 不要提傻这个字眼,这是贬意词,而且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认为人家傻,反过来人家也认为你傻。 |
[49 楼] zldr
[资深泡菜]
10-4-12 21:40
原文由 unsc 在2010-04-12 20:03发表 你的前提有问题啊。 其实,真正死人的事故,多数情况下是类似于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如大货车,障碍物,隔离墩,翻到沟里什么的。 你所说两个小车相碰导致的死亡,不是致死车祸的主流,因为在高速上都是同向的,城里速度慢,相对速度往往达不到致死的程度。 刚性强的车(97年前的车,刚性都强),碰上第一类情况,肯定吃亏,死亡的几率大点。 全世界的碰撞实验室都选择一个标准障碍物,难道那些人都是傻子? 若他们不是傻子,那傻子会是谁呢? |
[48 楼] bear8
[陈年泡菜]
10-4-12 21:33
lz应该感谢的是你的车的设计年份是最新的。
中间的车换台普桑试试…… |
[47 楼] flyingfei
[资深泡菜]
10-4-12 21:14
小小猜一下,
一听见楼主说防撞梁, 日粉们就会跳出来说:开车安全主要靠自己注意安全, 说的就像开车注意之后,骑单车上高速也没问题那样 |
[46 楼] jpg0122
[老坛泡菜]
10-4-12 21:02
|
[45 楼] dodothink
[泡菜]
10-4-12 20:51
呵呵,谢谢大家的关注。
我在深圳开车一年的体会:驾驶再小心,要想没事故也得靠人品积累。昨天报纸上说深圳※※※※已经有150万辆了,密度全国第一。 |
[44 楼] unsc
[陈年泡菜]
10-4-12 20:03
碰撞实验------把日本车比作鸡蛋深入分析
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碰锅台,你会发现所有的鸡蛋都碎了,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但若拿两个鸡蛋对碰,结果是两个鸡蛋都一边损坏一半吗?错!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无损!原因在于:当结构开始溃败时,刚度会急剧降低。 让我们仔细看一下鸡蛋碰撞的过程吧。 1、两个鸡蛋开始碰撞一瞬间,结构都是完好的,刚性都是最大。 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其中一个刚性较弱的结构开始溃败。 3、不幸发生了,溃败的鸡蛋结构刚度急剧降低。于是,开始溃败就意味着它永远溃败,于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溃败的一只鸡蛋吸走了。 同理,汽车之间的碰撞也是如此。 1、开始,两车的结构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刚性对刚性。 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刚性较弱的A车的结构开始溃败,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区开始工作。 3、不幸再次发生,因为结构变形,A车的结构刚度反而更急剧降低,于是开始不停的“变形、吸能”。 4、在A车的吸能区溃缩到刚性的驾驶仓结构之前,B车的主要结构保持刚性,吸能区不工作。 结论:A、B两车对碰,其中一个刚度较低的,吸能区结构将先溃败并导致刚度降低,最终将承受所有形变,并吸收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这就是两车碰撞时,往往一车的结构几乎完好无损,另一车已经是稀哩哗啦拖去大修! 回到最近一个一直很热的话题:钢板的厚度对安全性有影响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钢板薄20%不是意味着安全性下降20%或者损失增大20%,而是意味着你的吸能区将先对手而工作,并将持续工作到被更硬的东西顶住(可能是你的驾驶舱),并承担几乎全部的碰撞形变损失! 因此,在车与车的碰撞中,输家通吃。所以一个拿汽车的刚度开玩笑的车厂,它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而普通消费者难以在碰撞实验中看到不同车型之间的碰撞,因为哪怕就弱那么一点,结果就是零和一的区别。 碰撞烈度的等级划分: 一、轻微碰撞。两车的车灯都碎了。解释:强度高的车灯先碰碎了强度低的车灯,但是在继续的过程中,被后面强度更高的金属杠撞碎。所以在碰撞的瞬间,还是只有一个破碎。 二、中等碰撞。B车防撞杠有轻微痕迹,A车严重变形。解释:塑胶防撞杠弹性大,所以实际上两车的吸能区的前杠直接隔着杠相抵。强度高的那个吸能区不变形,强度低的那个吸能区变形后,导致较严重的损坏。 三、猛烈碰撞。两车的吸能区都溃败了。解释: 1、刚度低的A车吸能区先溃败退缩,一直到被刚性很强的驾驶舱结构抵住。 2、如果还有碰撞能量,B车车头吸能区不敌A车驾驶舱,也开始溃败吸能。 3、最后如果还有碰撞能量,两车驾驶仓结构直接碰撞。 应该可以看出,刚度高的B车驾驶员在缓冲两次后才发生驾驶舱的直接碰撞,你希望是在哪个车里面?结构的完整性是刚度的最重要保证。而往往越复杂的结构一旦开始溃散,刚性消失的越快。 维护生命安全的核心概念 其实在两车相撞时,你自己才是最大的杀手,或者说是你自己的惯性将你撞散的,这时你所受的加速度和你自身体重是最重要的安全权衡指标。例如:2个同样大小的球体,一个是石球另一个是木球,在迎面相撞碰时,除了产生的热量外,全部动能作用到木求和石球上,涉及质量因素,结果如下:木球被反弹,如不考虑方向,反弹速度大于原先木球前进速度,但小于两球的相对速度,石球则保持原来运动方向,速度小于原石球自身速度,并逐渐静止。 由此可见,两个物体相撞,质量大的物体更能够保持自有的惯性,也就是:质量小的被反弹,质量大的会减速,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在车体碰撞时危害最大的惯性撞击,其危害与本人的体重和当时的撞击加速度有关。从上例可以看出,大车(重车)的乘坐人员的撞击加速度远远低小车(轻车)。 撞车与撞墙的区别 车辆行驶在路上是绝对速度,而两车相撞的瞬间是相对速度。汽车碰撞试验做的是绝对速度,即大家的碰撞加速度都视为相同(都撞静止的墙)。而实际上由于车体钢板强度,车体自身重量的原因,在实际碰撞时,两车的加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同一个乘坐人员(质量相同)坐在两种不同的车内的受力不同,F=ma这个公式大家都知道。在吸能变形的过程中,钢板强度大质量重的车后变形,充分保证了原车的惯性,可以将质量轻的车当成一个弹簧,重车此时如同撞在弹簧上。轻车的完全变形后,重车开始变形吸能,从原理上似乎两车同样向对做的是弹性碰撞。 其实不然,由于轻车的能量在碰撞的过程中迅速消耗,也就是我们说的惯性小,当重车还在吸能变形中,轻车的碰撞残能已经不能够使得重车的缓冲区继续变形了,此时产生了质的变化——重车的残能量将轻车反推,使得轻车作了短暂的后退运动,也就是轻车被反弹了。此时,对于重车而言还是保持一定速度,相当于继续顶在一个弹簧上继续泻能,直到两车完全静止。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轻车车体的加速度远远大于重车(被反弹了),这就意味着同样质量的乘员,轻车上的乘员的自身惯性撞击力要远远大于重车。 这就使碰撞试验和实际撞车的不同,碰撞试验时两车从初速度到停止完全相同,因此只要谁的缓冲区做得好就能得到高分,这是日本车的长处;但在实际撞车时,重车总的停止时间远远大于轻车并且是逐渐减速,而轻车在碰撞中途就已经完全停止并作反向运动,所以从两车的运动轨迹来看,重车的撞击加速度(实际上是反向加速度)要远远小于轻车,这就是误区。 总结: 1、车碰车,更硬的车更安全(人的缓冲那是安全带和气囊的事)。吸能?从车头到驾驶员几米?最多只有1米的缓冲变形空间,几十公里的时速,1米的变形空间那能缓冲多少减速度? 2、如果车的硬度都一样,那么车重的会把车轻的“撞开”,重量比越大轻车受到的冲击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致公认的欧美车比日本车安全但在碰撞试验里又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的原因,你看看美国的老太太都开着通用的皮卡,就知道为什么了……。 |
[43 楼] 沙漠之箭
[资深泡菜]
10-4-12 19:51
目前,最先进实用的吸能缓冲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里航天员座椅所使用的胀环缓冲机构(载人航天器着陆时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置之一),体积小、重量轻、效果极好。
用相同原理重新经过简化设计后,成本可以是航天员座椅中同类型胀环缓冲机构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零头(航天员座椅里用的那个当然是超级昂贵了),可以全面普及应用到汽车防撞吸能设计领域内,可以极大地减少和减轻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伤害,同时还可以极大地减少和减轻车辆关键部件的损坏程度。 缓冲吸能机构就是缓冲吸能机构。 如果把车辆本身结构当作“缓冲吸能机构”是一种愚蠢的或别有用心的设计形式。愚蠢,是因为没有用更好、更经济、更安全的办法;别有用心,是可以扩大车辆维修收益。就这么回事。 [沙漠之箭 编辑于 2010-04-12 19:54] |
[42 楼] olala
[资深泡菜]
10-4-12 19:50
晕~~~和我好多年前出的一次事故如出一辙,而且也是北三环(北京的北三环哈
![]() ![]() 我的车前后刮花点漆,后杠皮的塑料卡子坏了一个,4S店拆检后内部无碍,前杠皮喷漆,因为卡子坏了所以换了个后杠皮 前面的蓝鸟被我二传手顶了以后,后备箱底板(钢,但很软)挫裂变形,两个后尾灯报废,4S店里修了6k多 后面的富康,大灯,前杠,水箱都废了,机器盖子顶折了,敲不回来了,街边店修了5k多 最后的夏利不详 |
[41 楼] 12只熊
[泡菜]
10-4-12 19:38
原文由 沙漠之箭 在2010-04-12 19:34发表 日系厂商把不撞防撞钢梁、只装塑料软性装饰杠说成为“保护行人设计”、“吸能设计”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谎言谬论,是偷工减料、减少成本的遮羞布。 -----偏偏就有很多喜欢显摆的日粉高潮“吸能” 速度快的情况下,塑料壳电动自行车也能撞死人 |
[40 楼] 沙漠之箭
[资深泡菜]
10-4-12 19:34
同意楼主的说法,前后防撞钢梁对于安全性还是很重要的。
日系厂商把不撞防撞钢梁、只装塑料软性装饰杠说成为“保护行人设计”、“吸能设计”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谎言谬论,是偷工减料、减少成本的遮羞布。 装了防撞钢梁后,再留出一些空隙安装塑料软性装饰杠,同样可以达到与只装塑料软性装饰杠完全相同的保护行人的作用,而且,塑料软性装饰杠缓冲保护行人只在一定的车速下才有效;超过一定的车速,无论什么塑料保险杠都起不到减轻伤害的作用。 至于吸能,装上防撞钢梁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设计安装其它类型的、更加重要的、效果更好的吸能缓冲机构。 一句话,完全取决于成本和设计理念。 |
[39 楼] dodothink
[泡菜]
10-4-12 19:31
原文由 redhat 在2010-04-12 18:51发表 交警一个个问,无异议,交警写事故报告,大家签字确认,如果事故各方有明显异议,统统扣车,去交警大队处理,那个就是正常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现场能处理的叫“简易程序”。 北环这么重要的路口一定是有监控的,瞎说也没用。 |
[38 楼] liaoch之二
[禁言中]
10-4-12 19:21
原文由 糊涂终结者 在2010-04-12 17:44发表 不能这么说,我上次那个连环追尾,开始大家都说自己刹住了,是后面的车撞的自己,最后把责任推给最后的那台车,而最后那台车的哥们说他没买保险,没钱赔,大家都傻眼,连忙串供,说是自己撞了前车,后车撞了自己,十分搞笑。 /showthread.php?threadid=687038 |
[37 楼] 玉米玉米
[泡菜]
10-4-12 19:17
富康的刹车确实很差,特别是开了空调以后衰减明显!!
|
[36 楼] redhat
[禁言中]
10-4-12 18:51
楼主,请教一个问题。在你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才能证明是因为后车推你才撞了前面的蓝鸟? 万一你后面的富康赖你自己撞的前车怎么办?
|
[35 楼] 糊涂终结者
[禁言中]
10-4-12 17:44
原文由 szcyd 在2010-04-12 16:18发表 这个道理很简单啊!因为是第三辆的富康追尾造成第二辆车与第一辆车接触的,所以由第三辆车负责全赔啊...... |
[34 楼] 糊涂终结者
[禁言中]
10-4-12 17:39
原文由 100macro 在2010-04-12 11:50发表 你错了!防撞钢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作用,看看这里吧: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9612176&extra=&showthread=&page=1 |
[33 楼] dodothink
[泡菜]
10-4-12 17:18
原文由 szcyd 在2010-04-12 16:18发表 你看看他把我顶出去多远,没他顶我,我能撞上蓝鸟么? |
[32 楼] skywalker1991
[资深泡菜]
10-4-12 16:33
原文由 szcyd 在2010-04-12 16:18发表 显然的事。除非你能证明第二辆车撞第一辆车和第三辆车追尾第二辆车无关。 |
[31 楼] danaus
[陈年泡菜]
10-4-12 16:32
原文由 szcyd 在2010-04-12 16:18发表 。。。。。。。 |
[30 楼] danaus
[陈年泡菜]
10-4-12 16:31
原文由 龘 在2010-04-12 00:43发表 是啊,我找过半天,最后打电话问人才找到 ![]() 看事故车速不高。富康吃亏多主要是因为车头低,加上可能突然急刹导致车头更低 |
[29 楼] sandoz
[资深泡菜]
10-4-12 16:26
支持大众神车。
|
[28 楼] 催化剂
[资深泡菜]
10-4-12 16:24
LZ运气好,前面是出了名软PG蓝鸟,后面是出过事故,连保险杠都没装的富康。
|
[27 楼] szcyd
[泡菜]
10-4-12 16:18
第三辆车全责?
请问这个责任的界定,不是后车赔前车的吗?为什么第三辆的富康要把第一辆的蓝鸟也负责了呢? |
[26 楼] airstream
[资深泡菜]
10-4-12 15:10
楼主标题党啊!还以为是纽北呢。。。
|
[25 楼] dryin
[泡菜]
10-4-12 14:56
看那富康的样子貌似以前也追过尾有修过的痕迹。
看来是追尾惯犯。 |
[24 楼] fotobug
[陈年泡菜]
10-4-12 13:48
这个富康不是第一次了,不好以此评判富康的总体水平,
不过,明锐确实表现优异,加10分 ![]() |
[23 楼] 弄个马甲上来
[资深泡菜]
10-4-12 13:31
原文由 zldr 在2010-04-12 13:05发表 有的肯定比没有的强,这个没有任何疑问。 |
[22 楼] dodothink
[泡菜]
10-4-12 13:28
谢谢大家关注。
车还是有两根比较结实的防撞梁比较靠谱,上次看浙江台小强实验室,我想如果屁股是秃的车,这种事故还是无法全身而退的,车身后门整整型肯定是必须的了。 |
[21 楼] rajiao
[陈年泡菜]
10-4-12 13:18
原文由 zldr 在2010-04-12 13:05发表 汽车反正真的遇到危及生命的碰撞都没有意义,外壳直接都用塑料得了,保险杠还要他干啥啊,安全带气囊也都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