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贴:135相机刚发明的时候有没有人嫌它的胶片面积太小呢?
4409
65
[39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6-4 10:13
原文由 freshchen 在2010-06-04 07:10发表 Canon多少年前就开始出EF-S镜头,你看它高素质低成本了么? |
[38 楼] jc90454
[资深泡菜]
10-6-4 09:57
原文由 ecloud 在2010-06-03 22:03发表 你拉倒吧,美国民间主流是反战,中国连矿难都能拍成※※片 PS:朝鲜战争谁打赢了? |
[37 楼] yyzqyy
[泡菜]
10-6-4 08:39
传感器技术再有重大突破的话,未来APS-c规格的也会达到让你满意的效果
我觉得,在相机领域,电子技术的发展空间要比光学技术的发展空间要大很多 电子技术发展了,超越银盐胶片,也是很有可能的 |
[36 楼] freshchen
[泡菜]
10-6-4 06:10
APS-C的死穴在于光学取景器,毕竟现在无法用自动来取代手动,手动对焦的弱点限制了它和全幅的竞争,至于说透视关系大家慢慢会适应或者说遗忘.
还有就是镜头卡口,不改变法兰距,镜头的素质和成本不会有根本的提升,虽然我不懂镜头的设计,但从感觉上来说如果减小法兰距,更容易生产出来高素质低成本的镜头,APS-C的像幅应该不需要现在的法兰距. |
[35 楼] 东部小区
[禁言中]
10-6-4 00:43
原文由 静山高足 在2010-06-03 20:29发表 这就是文字上的误导。谁搞得懂全幅大还是中幅大呢?把文字搞乱了,也就专家了。 |
[34 楼] airstream
[资深泡菜]
10-6-4 00:39
原文由 静山高足 在2010-06-03 20:44发表 可是记得我看过一张当时的照片,画面里有很多摄影记者,他们大多数都是拿着120相机,而且那一组图的画面质量都非常好,所以我认为当时那边的记者很多人都在用120。 |
[33 楼] ecloud
[禁言中]
10-6-3 22:03
原文由 freshchen 在2010-06-03 21:54发表 打败仗的“真实”不会招人喜欢,无论在中国美国都是一样 |
[32 楼] freshchen
[泡菜]
10-6-3 21:56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6-03 20:26发表 打住:只说大小,不说门派 |
[31 楼] freshchen
[泡菜]
10-6-3 21:54
原文由 airstream 在2010-06-03 19:24发表 朝鲜战争的照片远没有海湾战争的照片更生动、更真实、、、 |
[30 楼] freshchen
[泡菜]
10-6-3 21:53
原文由 老顽童 在2010-06-03 17:57发表 看不明白您是反话还是正话了 我想可能现在APS-C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全幅还是摄影爱好者的梦想. 如果APS-C能够利用自己底小的特点,在机身和镜头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也许它会有极强的生命力,最终使爱好者不在YY全幅. 数码时代对比胶片时代: APS-C就是135 全幅就是120 中幅(645D)就是大画幅(硬底那种) |
[29 楼] jasonhang
[泡菜]
10-6-3 21:26
貌似是当时的电影胶片改制过来的吧,为了解决便携摄影的问题。兴许那时候的135就和现在的手机、DC差不多。便携且低价的解决方法。
之后胶片制造技术提高后渐成主流,个人推测。 |
[28 楼] szzm555
[泡菜]
10-6-3 21:11
当然会嫌它的胶片面积太小,135的优势是体积相对轻巧,卖点不同
|
[27 楼] 静山高足
[资深泡菜]
10-6-3 20:44
原文由 airstream 在2010-06-03 19:24发表 错 基本都用135的 无论是在中国采访※※※的斯沫特莱还是斯诺亦或是美国的诸多二战摄影师还是后来采访越战牺牲的卡帕 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135相机 莱卡 尼康也是因此出名的 |
[26 楼] freedom123
[泡菜]
10-6-3 20:34
这玩意拍一张RDPIII反转夜景,拿在手上得让人泪流满面。。。
大底就像女人的丁字裤,色男们没有不爱的。 问题是,能否付得起携带性、成本等各方面的代价。 ![]() |
[25 楼] 静山高足
[资深泡菜]
10-6-3 20:29
原文由 gnuoynus 在2010-06-03 17:30发表 这是因为很多新人还以为全幅比中幅大得多 |
[24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6-3 20:26
原文由 围观五毛党II 在2010-06-03 20:49发表 用着残缺不全的APS镜头群为FF攒钱的尼粉和佳粉,还真都没P粉舒坦。 貌似P官方的说法是“没有FF的计划”,跟N当初的官方说法“FF没有必要”可是还差着一大截 ![]() |
[23 楼] capss
[资深泡菜]
10-6-3 20:25
原文由 freshchen 在2010-06-03 16:55发表 ※※十年的資料不容易見了 但據說當年Leica初上市時 是被很多人批評底片太小 尤其是蔡司 因此隔年還發布新的120機 並沒有立刻跟著去生產135 |
[21 楼] airstream
[资深泡菜]
10-6-3 19:24
我看朝鲜战争时的照片,美帝的记者大多都是拿120的,拍出来是真清楚啊。。。
|
[20 楼] PentaNewK
[泡菜]
10-6-3 19:23
现在有些人被器材厂家忽悠的着魔了,就像当年□□□□功一样,认为只要是全幅了,就能得永生了,自我感觉极好
|
[19 楼] 核桃老人
[泡菜]
10-6-3 19:23
别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嫌小的肯定没嫌贵的多。
|
[17 楼] frankaswift
[资深泡菜]
10-6-3 19:09
其实135规格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小底片”规格——相对于120等。
135规格是德国的莱卡首先引入并标准化的。德语中,没有所谓的“135规格”,其正规名称是Kleinbild,缩写为KB,翻译过来就是“小画幅”。 为什么当年要引入这个小画幅规格呢?因为莱卡做了一个计算。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底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多少线对(具体数据记不清了),人眼观看整张照片时的舒适视角为多少度,而人眼的角分辨力是0.1分。这样,135规格下,刚好能够满足人眼在舒适视角时观看照片时对分辨率的要求。因而是“足够用”的。 对于新闻、人文、纪实等题材的摄影,器材的小巧轻便是首要考虑因素,135规格相比120有极大的优势。 换句话来说,其实摄影器材的发展就是满足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只要够用即可。所以,如果现在APS-C,M4/3乃至手机等满足一定用户群对观赏照片的分辨率需求,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
[16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6-3 18:42
原文由 吟平 在2010-06-03 18:20发表 你说对了,所以嫌手机和DC底片小的人只占人类中比较少的部分 |
[15 楼] eazo
[泡菜]
10-6-3 18:01
有这种论调的都不是拿相机来拍照的主,而是有拿薪水的销售人员或者市场营销人员。无忌上现在很多。
![]() |
[14 楼] 老顽童
[陈年泡菜]
10-6-3 17:57
没有人嫌它小,因为嫌它小的,不会买它,照旧用120相机,或者更大的。
或者换个说法:大多数人嫌它小,照旧用120相机。 ![]() ![]() ![]() [老顽童 编辑于 2010-06-03 17:59] |
[13 楼] gstwin
[资深泡菜]
10-6-3 17:53
原文由 家冷感冒常在 在2010-06-03 17:45发表 主要还是135系统的路径依赖,各个焦段代表的意义和成像特点大家太习惯了,要乘系数就觉得不爽 |
[12 楼] 家冷感冒常在
[泡菜]
10-6-3 17:45
原文由 gnuoynus 在2010-06-03 17:30发表 主要是个"全"字作怪, CMOS尺寸达不到"全"的标准,就觉得是残缺货,亏了. 要提高胶片时候老镜头的市场价格,把全幅推上神坛是个好办法. 全幅只是商业炒作概念,并非技术最佳的尺寸.技术上最佳的尺寸,目前应该还没有定论吧? |
[11 楼] aoliaoli
[资深泡菜]
10-6-3 17:44
原文由 freshchen 在2010-06-03 17:01发表 因为胶片时代看个原片都得放大镜, 不像现在随便拍点啥都直接电脑上100%显示 所以底大底小的只不要放大, 屁也看不出来 ![]() |
[10 楼] 草花
[资深泡菜]
10-6-3 17:39
原文由 ecloud 在2010-06-03 17:17发表 APS还是大了,所以才有的M4/3. |
[9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6-3 17:32
小邮票
|
[8 楼] gnuoynus
[泡菜]
10-6-3 17:30
有意思,现在都吼着要全幅,吼着要120的好像还少。貌似忘了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