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纪行拾遗
11761 228
[20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5 12:38
个人很喜欢下面这张片子,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一种感觉吧,一种孤独的感觉
[19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5 11:07
沙漠是个严酷的地方,电影里面,沙漠里的人都是很多天不洗澡,脏脏的衣服都出了油,如果在这里看到皮细柔嫩的美女骑着骆驼,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哈哈
来看沙漠里的美女啊
[18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5 11:04
原文由 小母熊 在2010-06-25 10:50发表
欣赏完毕,我也想去。


晕~~~~~~~~~我的片片才刚开始,您这就欣赏完毕啦?
[17 楼] 小母熊 [泡菜]
10-6-25 10:50
欣赏完毕,我也想去。
[16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5 10:30
敦煌鸣沙山山体高达数十米,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是中国三大鸣沙山之一,其他两个在新疆和宁夏。敦煌鸣沙山以月牙泉著名。鸣沙山常有沙尘天气,在鸣沙山拍照是要冒着镜头进沙的危险的,不过这次还是拍了不少片子。

本来还想自己爬上去,后来还是骑骆驼上山,后来十分庆幸自己的正确选择,因为后面一小段沙坡已经让人快崩溃了,呵呵,先来看一张片片。
[15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6:11
莫高窟的片子不多,但是莫高窟本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厚的※※沉淀,精美的艺术壁画,传奇的宗教故事,无论哪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还有莫高窟的讲解员也不得不大加赞扬一把,谈吐品味,气质高雅,知识渊博,那是相当的专业。

离开了莫高窟,回宾馆睡觉休息,避过中午的太阳,下午的下一个目标:鸣沙山。
[14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6:06
[13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6:06
[12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5:59
[11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5:43
[10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4:49
[9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2:37
[8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12:08
莫高窟是不允许在里面拍照的,只能在围墙外拍,所得几张,权作留念。
[7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4 09:40
敦煌的第一站自当为莫高窟,关于莫高窟,同样还是引用百度知道来简单阐述----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到了莫高窟,在感叹先祖们智慧的同时,留下来更多的是给后世子孙的惊醒,就不多说了,让我们来看看莫高窟的被掠夺史,知耻方能后勇。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6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3 23:07
列车接近敦煌,据说这里到了风口,出现了很多风车,敦煌附近,风和太阳是上天赐予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今,人们已经渐渐学会驾驭这种没有污染的能源,而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5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3 22:44
在母亲河匆匆停留,不得不继续踏上西行的列车,这一站目的地是敦煌,酣睡一夜,第二天早上很早就醒来了,洗脸刷牙,之后太阳刚刚升起,透过列车的窗户,外面已经是千里戈壁,一望无垠,如同心情一般敞亮。拿出相机期待能记录一些沿线的景色,结果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居然是:拓荒者。早晨的阳光热情的洒在大地上,这些拓荒者们连同阳光,给了这戈壁一线生机。
[4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3 15:52
从兰州机场到市区,有足足80多公里,实在是远啊,一路无话,约莫一个时辰,车子停到了大名鼎鼎的中山桥边,下车走路边涂防晒霜(自己寒一个先),喝水,短暂的修整然后过桥找地方吃饭,酒足饭饱,复到桥边,占个位子喝一杯兰州的酸奶,清凉爽口,从桥这边抬眼望去,中山桥横跨黄河,对岸就是白塔山。关于中山桥的来由,草民就不胡诌了,还是引用百度知道的一段文字来的准确精炼:

百度知道-----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我能做的就是上两幅图,虽然很平常,但是作为游记拾遗还是必不可少的。
[3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3 13:49
这次在飞机上拍摄,总共按下10来次快门,最后能看的也就二三张,除去高原音符之外,还有两张鸟瞰黄河的勉强凑合,黄河本是清的,黄土给了她黄色的血液,她流淌在苍茫大地生生不息,也流淌在亿万华夏人的血脉中,给了我们黄色的皮肤,没有人能够看到她而不心生感慨,甚至内牛满面。
[2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2 23:22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本是菜鸟一个,从入D90到今天也就半年时间,这不草民的“D90+1685从零开始”一文还在尼康DSL版干挺着呢。因此上对于摄影的认识和理解那是相当很皮毛,所以总是喜欢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很不着调的PS。就说这张音符的片子吧,其实当时天空并不是很通透,所以后期还是略微拉了一下曲线提高对比,然而在拉曲线的时候一不小心的一个过度操作,竟然造就了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效果。在那不到0.2秒的一瞬间,我竟然发现<黄土高原音符>变成了<黄土高原的色彩>,恩,弄不好,我下辈子还能是个艺术家,哈哈哈。我很欣慰:)
[1 楼] 冷枪 [资深泡菜]
10-6-22 23:09
前言---此行计划以及路线设计全部是朋友搞定,我仅仅是扛着行囊还有相机蹭游。所以在这里首先感谢同行做功课的哥们们。感谢您,感谢您的全家还有八辈儿祖宗~~~:-)

废话少说,我们切入正题。
话说公元2010年6月13号,清晨8点,我等一行五人,从上海出发,开始为期8天的甘肃青海之旅。坐的是飞机,从虹桥出发,两个时辰左右,来到兰州上空,透过舷窗望下去,但见一片黄黄的山丘,似乎是一毛不生,让我这个生长在西安的人都不得不感慨万分,盗用一首名歌的一句来表“这就是黄土高~~~~~~~奥~~~奥~~~原”。一句歌词还未唱完,忽然间两道绿色映入眼帘,甚是壮观,原以为是眼花,可仔细一看,竟然是真真的绿色,非常相当很漂亮,请各位看官原谅我词汇的匮乏,在当时一瞬间,我不得不用很多个形容词一起来表达当时的视觉感受,经过后期仔细斟酌,可以概括的说,那绝对是黄土高原上的两道音符---生命的音符。

恩,我觉得还是得先上图为妙:)
[2010-06-28 22:46 补充如下]

呵呵友情置顶:
[2010-07-16 13:40 补充如下]

武越洋作品:
[2010-08-03 15:47 补充如下]

墨林作品:
[2010-08-03 15:56 补充如下]

墨林作品:
[2010-08-06 13:51 补充如下]

墨林作品:
[2010-08-10 09:30 补充如下]

dayifei作品:
[2010-08-12 13:16 补充如下]

魏特曼作品:
[2010-08-12 13:24 补充如下]

墨林作品:
[2010-08-16 15:23 补充如下]

树影风声803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