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眼就温暖
7925 215
[127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55
他们的堂兄,还是个十几岁的中学生,个头不高,会开运煤的三轮。而且,让韩培坐在旁边,把李义考抱在怀里,然后很老练的掉头,开着满满一车煤砖走了。。。

13.
[126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50
12.小哥俩黑着手互搂。还对着大街放水。用路边阴沟里的水洗手。用擦车布擦手。很是一副不羁。
[125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45
11.
[124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41
10.
[123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39
9.
[122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36
李义考喜欢模仿小表哥,却很吃力。

8.
[121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33
7.
[120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31
6.休息一下。
[119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29
5.
[118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26
4.
[117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21
3.
[116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19
2.
[115 楼] zanskar [泡菜]
10-11-21 18:15
西江。南贵村东组。支巷的一排铺头中,有一家是羊排村某李姓人家开的蜂窝煤铺。
这天,李家的几个堂表亲兄弟在装煤,是两个大的领着两个小的。
两个小的中,白衣服的叫李义考,是最小的;灰衣服的叫韩培,长一岁左右。就此敲了一组镜头。

1.
[114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7 11:18
6.
[113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7 11:17
5.
[112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7 11:15
4.
[111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7 11:14


[2010-10-27 11:30 补充如下]

重复的怎么删掉。呵呵
[110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7 11:13
3.
[109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7 11:12
2.
[108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7 11:11
< 胡杨人家的嘎桑阿切 >

额济纳。从一道桥徒行到七道桥是一段不远的距离,18公里。

在六道桥–七道桥之间,如果不是为了要拍那队入圈狂奔的羊群,便不会认识嫌俺们挡了路冲着大吼大叫的蒙古族老人贡嘎,也不会被请到他家里去做客。

贡嘎快七十了,跟小儿子住在一起。他有个刚满三岁的小孙女,叫嘎桑阿切,学说话学得很晚,只会少许蒙古语,汉语干脆一点儿也不会讲。每天只知道上窜下跳,玩土,还有戏弄他们家的骆驼。

1.
[107 楼] 南方兄 [资深泡菜]
10-10-25 21:11
对比强烈,非常值震撼!
[106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2 10:51
熟悉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泰米尔老区的人们,应该都知道往泰山旅馆的那条大巷子,也就是从靠近泰山斜对面的小巷口进去,有个叫“黄河”的拉面馆,藏青色的幌子已经陈旧。

刚去的那个中午,※※老母亲裹着头巾,忙进忙出,后厨里有个年轻小伙子一直在揉面,还有个小孩子大概一岁多,不会说话,拖着一个扫把满屋子晃。
原来这是一家来自青海的祖孙三代,来到泰米尔已经六年多了。
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后厨忙的是小儿子,大儿子跑外了,满地跑的是小孙子,而孩子的妈妈是尼泊尔人。
那你们回去过吗。我问。
回去过两次,从※※走的,在※※转几天。※※老妈妈说。
习惯吗。
还行,这里比西宁好赚些。

这时进来一个女人过来抱起孩子,那女人很不起眼,皮肤暗沉,头上裹着纱丽。
尼泊尔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不知那孩子妈妈是不是也信。

※※※※※与印度教派一直冲突不断。撇开种族和信仰问题,单是生活习惯就完全不同。比如饮食上前者不吃猪肉,后者不允许碰牛肉。那么一旦印度※※※※※※※结合会有什么说法,如何协调等等。
这些问题我有些好奇,但不好意思开口。也许是自己想太多。也许跟※※※※※通婚差不多呢。

情感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包容。

回加都有三餐是在这家拉面馆吃的。早饭的稀粥很大一碗,花卷也够大(至少是上海的一倍半。而且还撒有西北特有的姜黄粉,那是故乡熟识的颜色与味道)。拌拉条也是在西北才能吃到的那种。价格一点不贵,跟西部的中小城镇差不多。
很多中国人来这里吃饭。当然也有尼泊尔当地人。因为店面本来就小,要经常等位置。份量足,味儿地道,价钱合理,恐怕是吸引众多人等来此吃饭的重要原因。再有,就是思乡情结,做饭的吃饭的都逃不掉。食物便成为最佳寄托。

我第二天吃早饭时,给这位※※老太太和她的混血孙子拍了两张照片。老太太看着照片高兴道,一直忙馆子,好久没照啦,还是孩子百天时照过哩。
[105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52
再一张。
[104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51
午夜的单耳环。
拍于上海旅游节上。
[103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49
蓝毗尼小镇的印度男孩子。喜欢问我们要花生吃。
[102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44
带你去踢足球。拍于雨后的香港西贡海边。
[101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42
哥哥在“教训”弟弟。弟弟则冲着我的镜头,嘴巴里还piapia的。
[100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40
阿拉善巴音镇的南梁下,是当地“※※”的聚居地。走访巴音※※寺时,一对正在玩CS的小哥俩儿突然窜了出来。
[99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28
乌力吉停靠时,到巴音时,大伙都忍不住掐一掐小弥勒。
[98 楼] zanskar [泡菜]
10-10-20 15:26
孩子和母亲都是当地人。坐惯了长途车。静悄悄当中,该吃吃,该乐乐,该好奇好奇,还时不时在晃荡的车厢过道里不顺畅的走上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