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3849
162
[44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43
山口
![]() |
[43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42
简陋的悬索桥
![]() |
[42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41
又一张火车图
![]() |
[41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41
放牧人家
![]() |
[40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40
tianluhuoche
![]() |
[39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9
......
![]() |
[38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9
传说中的旗云
![]() |
[37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7
7月29日,早上睡到了自然醒,天空晴朗,温度依然比较低,但冷空气吸到肺里,不太感觉凉,倒有点沁人心脾,感觉神清目明,两位高反影友精神也明显好转。吃过早饭后8点整上路,目的地纳木错。
出那曲城不远就又碰到了限速检查站,领卡上路,第一站当雄县。那曲距当雄138公里,公路穿行在草原之上,云影斑驳间,牦牛和绵羊悠闲地吃着草,不时有弯弯的小河显露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不远处雪峰连绵,青藏铁路时左时右地伴行着青藏公路,不时有火车像一条绿色长龙呼啸而过(其实,在青藏高原上远观火车,贴切的感受是火车像一条长长的青虫在地上爬)。仔细观察铁路发现,每隔一段距离或有桥涵处必有人值守看护,看护点比较好的建有板房,简单的就是一个帐篷。由于美景不断,一路上走的时间没停的时间长,限速的事儿当然不用考虑了,最大的收获是拍到了壮观的雪山旗云。正午到了当雄县※※所在地当曲卡镇(海拔4200米),在县城边上一家“青海饭店”每人吃了一碗肉丝面作为午餐,面的味道可以,但量小价高。 看地图去纳木错的岔路口应该就在当雄县城,但穿城而过也没发现路口,继续前行20公里仍然没看到路标,感觉不对劲,停车问路,被告知路口就在县城内,返回县城又问路人才确认路口。看到路口让大家大跌眼镜,纳木错※※第一圣湖,路口竟然没有任何标志,就像县城的一条普通街道路口,不禁感叹,比起那些风景不怎么样却敢标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的景点来说,当雄人真是够低调的。 当雄距纳木错扎西半岛70多公里,依然严格限速。开始的一段公路坡度不大、弯道不多,路两旁依然是水草丰美的草原景象,期间看到了我所见过的最简陋的悬索桥。行程过半之后,公路开始盘旋上升,坡陡弯急路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由于是在背阴坡,看窗外给人一种压抑的阴暗感,公路旁深涧中一条湍急的小河,不时溅起着雪白的浪花。走着走着,忽然豁然开朗,那根拉山口到了!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风很大,几乎可以推着人走,这里已经可以俯瞰圣湖一角。虽然风景秀丽,但却暗藏杀机,高原反应最严重的袭击已经悄然到来,两位高反影友的脸色开始凝重和严肃起来。 纳木错是※※第二大咸水湖(青海湖第一),※※三大圣湖之首,面积1920平方公里(禹州市为14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 下山口后公路就伸进了广阔的湖滨草原中,绕湖行驶十几公里后到了扎西半岛景区门口,景区门票120元,所有证件无效。进景区先找宾馆住下,所谓的宾馆其实就是板房,四人间每个床位40元,无卫生间,除了灯泡以外,唯一的电器就是电褥子。安顿好后还不到下午5点,这里要到晚上9点太阳才会落下地平线,此时还是艳阳高照,决定先休息一会。6点半,我和另一位高反症状轻的影友按耐不住美景诱惑的心情,决定起床出去拍片,而另外两位无论怎么鼓励也起不来了。 宾馆离湖边不远,决定先到湖边看看,未到湖边就被两个要钱的藏族小孩拦住了去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6、7岁、7、8岁的样子,不远处有个藏族妇女观望着这边,看样子应该是他们的母亲。给一元小孩不要,就给了那位藏族妇女10元,但我们刚走开,两个小孩就又不依不饶地跟了上来,拉住衣服死缠烂打,生气加无奈,一个给了10元,一个给了20元了事。 纳木错湖水呈宝蓝色,愈远颜色愈深,站在湖边感觉远处的水平面高过脚下,湖水要漫过来的样子。湖边角度太低,拍了两张纪念照后决定上山。扎西半岛其实就是伸进湖里的一座山,比湖面高300米左右,开始坡陡处有一段台阶,随后就是沿着山梁小道前行。一步两喘地往上走,刚走完台阶路,电话响了,是宾馆的影友打的,声音非常虚弱,告诉我他们两个实在是受不了了,今天晚上必须离开。心情复杂中登上了山顶,一方面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担心,一方面又为失去明天早上拍纳湖日出的机会而遗憾。到了山顶后,风非常猛烈,比那根拉山口还要大一个级别,云很快地移动着,湖面被吹出一道道深沟,本来应该伏在山坡上的经幡,此时像是拉满的弓悬在半空。空气从面前一掠而过,吸气的感觉很像在压力大的水龙头上喝水,不用力就吸不到。站是站不住了,只有坐下来,将三脚架收缩成最低,抱在怀里拍摄。 晚上9点半,我们两个恋恋不舍地下了山,到宾馆见到两位影友,一个表示说简直生不如死!一个说“为了拍片少活十年,不值,走,马上走”。两个酷爱摄影的人,平时可以说是死要面子的男子汉,能说出这些话,说明情况已经有些紧急了。迅速收拾东西,给服务员打过招呼后驾车离去(宾馆1分钱也不退),其间,给两天前已到※※的驴友打了电话,预定了房间。从纳木错到※※230公里,海拔从最高5190米直降到3650米,可想其间道路的盘旋和曲折。我们两个一个开车,一个提前看路预警,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车子行进中,两位高反影友坐在后面,紧闭双眼,未曾主动发声,每次询问情况时,仅以哼声代替回答。事后一位影友说,曾经几次睁开过眼,但都未看到车灯的亮光。我猜测,更严重的另一位影友,当时应该是在休克的边沿徘徊。 终于进了※※市区,看时间已经是7月30日零点30分,打开车窗,感觉空气暖乎乎的,两位高反影友逐渐有了精神。对于他们俩,这段历程绝对可以算作胜利大逃亡。 |
[36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6
naqujiejing
![]() |
[35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5
qiangtangcaoyuan
![]() |
[34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5
进入※※
![]() |
[33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4
tanggulashankoufujinfengguang
![]() |
[32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3
.............
![]() |
[31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2
..............
![]() |
[30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2
全体团员
![]() |
[29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1
7月28日,行程的第五天,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天,今天通过了此行最高点,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早上接近9点大家才陆续起床,虽然都没休息好,但经过一夜的煎熬适应,高原反应严重者的症状有些许减轻,但看起来仍然非常虚弱。(事实证明,服用红景天和吸氧只是略微减轻高反症状,大多数人只有下到海拔较低的地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反问题。也有特殊的,一名高反严重的影友(老道)经过一周的适应后,返程途中,症状未再显现)。 太阳非常刺眼,但温度非常低,估计也就2、3度,虽然把此行带的所有衣服都裹在了身上,还是感觉冷。招待所门口有家当地人开的饭店,早餐吃了味道鲜美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感觉非常舒服,几名高反严重者却无福消受,一口也难以下咽。由于4名影友2名有高反,5名驴友4名有高反,前面还要过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经过慎重讨论,两台车乘坐人员作了调整,5名驴友乘一台车,直奔※※(海拔3600米),中间不作停留,4名影友乘一台车,发现美景随时停车拍摄(两名有高反的影友表示说,无论如何难受,拍片是第一位的,豁出去了!),到※※前拟在那曲市和纳木错各住一晚。 买了几只氧气袋后,十点整启程,为安全起见,决定唐古拉山镇到唐古拉山口之间两台车结伴行驶,中间不作停留。天空非常晴朗,行进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高原,公路两旁是无尽的绿色的旷野,天蓝的有些不真实,远一点的白云看起来几乎要贴在地面上,车子穿过白云投在公路上的阴影时,甚至可以感受到温度的下降。美景不断在窗外闪过,作为一名影友,看到了而不能拍,简直就是折磨,但为了团队,只有牺牲了。期间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了路边一个场面很大的※※节日物资交易大会,跑几十公里几乎不见行人,忽然间看到彩旗招展、经幡猎猎,牦牛成群,人山人海的场面,甚是震撼。 正午12点时,远处唐古拉山巨大的山体蜿蜒显现,冰川像一条曼舞的哈达覆盖在山顶上,神圣感、庄严感、豪迈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又经过50分钟的行进,唐古拉山口到了!巨大的冰川雪峰就在车的左侧,像一张从天而降的画布悬在旁边,仿佛触手可及。大家迅速下车留影,然后两台车正式分开,4名影友目送5名驴友乘坐的卡帕奇消失在地平线上。 为弥补遗憾,我们决定掉头返回一段,补拍错过的美景,走走停停,上车下车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期间我最大的感受除了美景的陶醉和震撼就是空气不够用,呼吸起来比较费劲,每屏住呼吸按一次快门就要一阵大口的喘气。上坡时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喘一阵,但仍然没有其他症状,脚下也没有像他们说的踩在棉花上的感觉。重返唐古拉山口时,两位有高反的影友症状明显加重,其中一位出现了暂时的失明,脸色发青,另一位头疼欲裂,弯腰抱头。高反症状不明显的另一位影友,平时爱搞极限运动的我们这台车的车主,也出现了头皮发麻、局部※※般的感觉。不敢再留恋了,驾车迅速离去,十几公里后GPS显示海拔4900米,几位的高反症状有所缓解。 唐古拉山口是青藏线上青海和※※的分界点,过了山口就进入了※※那曲羌塘草原,云量渐渐大了起来,天空暗了很多,没了光线,也失去了摄影的兴趣,中间短暂地停了几次车,很快到了安多县。安多县城很小,没几分钟就穿城而过。需要提醒后来者的是,过了安多青藏线就要限速行驶了,限速的措施不像内地一样雷达测速摄像拍照,而是采用过站登记的全程限速措施,起点站发一张限速卡,登记车牌和时间,并写上应该什么时间到下一站,每提前一分钟到达罚款100元。遵章守纪,车速明显慢多了,晚上8点车子晃晃悠悠进了那曲市区(地级市,海拔4500米),问了几家宾馆,价格如出一辙,均是标准间150元,最后住在了九州宾馆,这是出行5天来,入住最早的一次。 |
[28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30
提示:您的信息已经发布到论坛,谢谢! 但刷新后却什么也没有
![]() |
[27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27
.............
![]() |
[26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26
............
![]() |
[25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22
..........
![]() |
[24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22
...............
![]() |
[23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21
............
![]() |
[22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21
..............
![]() |
[21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20
.............
![]() |
[20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19
.........
![]() |
[19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17
7月27日早上8点半离开都兰县城,没有人表示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大家都把老乡说的“脑袋像被打了闷棍”的说法当成了笑话(事后证明,高兴的太早了)。行驶一个多小时,过了戈壁绿洲香日德镇后,下了一个山坡,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109国道(青藏线)变成了一支射向西方的利箭,变成了极其平坦的柴达木盆地上的一条黑线,道路太直了,从这里到格尔木200多公里左右,方向盘应该不会转够一圈。路况也非常好,同样的时速120公里比在高速路上感觉慢多了,道路两旁无边无际的黄沙夹碎石,上面生长着时而稀疏时而茂密的骆驼刺和沙柳。在道路的左侧,作为柴达木盆地南沿的布尔汗布达山时远时近,有时完全消失。
中午12点半到达靠昆仑山雪水滋养的戈壁绿洲格尔木市,这里也刚刚经历了一场非常罕见的洪水,街边沙袋还在、淤泥犹存。在格尔木一家像样的饭店腐败了一顿,又保养了一下车,为应对高原反应,买了一些红景天和氧气罐,三点钟正式上路。出格尔木市没多远,就看到了青藏铁路,以后一直到※※,青藏公路都是和青藏铁路相依相伴。过格尔木后,行进的方向开始由西转向南。公路旁的格尔木河比黄河还要黄,简直就是流动的泥浆,河道下切很深,显示水土流失很严重。格尔木市海拔只有2800米,一个多小时后GPS显示海拔已经达到4000米,又走了半个小时,当看到青藏线上第一列火车的时候,雪峰也映入了眼帘,昆仑山到了!18点半大家站上了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 看宣传牌提示,过了昆仑山口,就进入了传说中的可可西里,看着杰桑.索南达杰烈士的墓碑,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起了藏羚羊,祈祷着有缘能够见到。过山口走了十几分钟,前面天空一阵乌云翻滚,还没来得及细看,汽车已经一头撞进了雨墙,雨量完全是大暴雨级的,也达到了雨刷无用的境地,在天际光线的映衬下,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雨点非常闪亮地炸开着雨花。一会儿,雨点变成了冰雹,比花生豆还大的冰粒砸得汽车噼噼啪啪地响,公路上冰雹满地乱蹦,只几分钟,路旁的草地已经发白,汽车仪表显示车外温度迅速从十几度降到了5°C。大家正在惊恐之中,转瞬间已是艳阳高照,看看时间马上到19点了,大家惊奇于太阳竟然离地平线还有如此之高。19点10分,大家如约如愿地见到了藏羚羊,虽然很远、很小,需要通过400毫米的镜头才能看清,心情依然非常激动。在激动的同时我们车上5人中已经有3人开始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头疼、胸闷、恶心,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联系另外一台车,被告知4个人中有3人有了比较严重的症状,剩了一个症状不明显的在开车。晚上9点跨过了楚玛河,此时天色仍然很亮,10点整翻过了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口,这是进藏,第一次海拔超过5000米,此时两台车上已经有4个人下车呕吐。11点到了格尔木市一名战士建议的住宿地唐古拉山镇(沱沱河沿)。唐古拉山镇距格尔木市区425公里,是长江源头沱沱河与青藏线的交汇点,海拔4530米,常住人口约600人,是方圆几百公里最大的居民点(这个镇辖区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接近三分之一河南省的大小)。 几个所谓的一层平房式的宾馆全部爆满,最后住在了条件非常简陋,但服务态度尚好的邮政招待所,3人间每个床位40元。下车时我看到了几位高原反应者的惨状,最重的两位,完全可以用奄奄一息来形容,不搀着已经走不成路了。事后才知,由于缺少植被,这里的含氧量比海拔更高的地方还要低,大家几乎一夜未眠。我是9个人中高原反应最不明显的一个,没有任何头疼、头晕、恶心、耳鸣的症状,不睡觉时,增加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也没觉得缺氧,但睡觉时稍微一迷糊,呼吸一减弱,就被憋醒。 延伸阅读: 杰桑.索南达杰(1954年-1994年),藏族人,曾担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于1992年创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西部工委 ),开展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保育的工作。1994年1月18日,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身亡。1996年5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索南达杰“环保卫士”的称号。 [张伟红 编辑于 2010-09-30 18:19] |
[18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15
......
![]() |
[17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14
............
![]() |
[16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13
.............
![]() |
[15 楼] 张伟红
[泡菜]
10-9-30 18: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