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室 -- 暗房絮语
114616
2500
[1481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9 18:00
拍的时候滤镜因数算错,欠曝一档,冲洗又N-1,雪上加霜。
![]() |
[1480 楼] zxytreo
[泡菜]
12-11-5 20:48
僵尸 发表于 2012-11-5 10:47 您不说我根本不会想到不同相纸需要蓝绿光调整 技术至上的强帖 记笔记了 |
[1479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5 19:32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478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5 10:47
zxytreo 发表于 2012-11-4 19:47 这个IT8也有一个,是扫描仪F1带的,以前用8000ED时非常想整一个IT8,现在到手一年就看了一眼没再打开过,很少扫彩色的,其实黑白的也不扫 ![]() 21灰阶密度片有一条,这家公司的,买曝光定时器时厂家送的 http://www.stouffer.net/TransPage.htm PART NO T2115 还没用它放过相,手上没反射密度仪。两个月前倒是拍了一个,100多美刀,以前几千美刀的东东,重,还在朋友那里睡大觉,等合适的机会。。。。觉得用这个21灰阶做试条有点像数码打印给纸张做ICC的意思,不同的放大纸所对应的反差要调整的蓝绿灯光比例会有点出入,做好了这个蓝绿比例测试可以在RC纸上做好样张再换FB纸完成作品。。。。 |
[1477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5 10:31
DARKROOM有提到VMI加厚剂,婶可能感兴趣的东东。
|
[1476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5 10:25
我死也不上片 发表于 2012-11-5 09:22 过程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过程。 |
[1475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5 10:14
我死也不上片 发表于 2012-11-5 08:51 怎么觉得有点《废都》的味儿啊;玩的东西检讨的彻底了得入空门面壁的,玩就行了;俺检讨的结果是应当出掉所有器材,这不是俺玩的东东。 手上有本《当代摄影名家暗房技巧》,有尤金.史密斯、杰利.尤斯曼等等很多名家的暗房采访笔录,书英文名字叫《darkroom》,ELEANOR LEWIS编著。俺手上这本是影印本,当年看见此书,毫不犹豫找街面上的店用尽可能最好的方式复印的。尤金说BERNIE HOFFMAN,会把一卷底片剪开来,这部分显影时间多一点,那部分少一点。。。。尤金说自己会在显影八分钟时在暗淡的绿色灯下看底片,通常有一种碳色呈现时他就满意了(看到这句话俺就知道俺要买一本英文原著,YY的更过瘾一些,在亚马逊找了,有,DARKROOM2,还没下手,因为朋友给忘球买了,不急)。 手捞还是值得尝试的,看那四张片子摆在哪里,俺就知道有需要俺会去手捞的。 常年手直接接触药液的话,头两三年手不会过敏,以后会的。忘了那本书看的了,目前俺只在海波去除时手捞出来,因为放十张纸进去,泡十分钟,想起来晃晃盘子,到点得上手捞,纸多每个指头缝夹一张捞的快,好歹滴一会再水洗;海波去除成分应当跟海水接近。硒调制俺是带手套的,但是看见蒋赞荣直接裸手接触1+10的硒调制液,也没想法了。 |
[1474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5 09:22
再最后胡说八道一句就再不说了。 这两天得了本小书,讲设计的,里面有一小段提到摄影术刚发明的时候,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是怎么评价的,我摘录一小段: “实际上,我们并不是自觉的以艺术为目的的摄影家。我们单单是对摄影的可能性感兴趣。而且我们看到,这里的可能性比已经存在的可能性更多。例如:新视点的发现,如从上往下的鸟瞰视野或从下往上的蠕虫视野,或X光摄影,宇宙摄影恒星摄影等等发现,这一切让我们非常感兴趣,我们不假思索的拿起照相机就开始拍摄了…… 这段话是1920年前后说的,是德国包豪斯的一个在读学生。放到现在,也是应情应景,这说明他的这种感觉,其实才应该是我们的起点,结果照相这个技术让柯达发展了一百年,因为他的失职和贪婪,我们其实一直在拿着各种半成品残次品不合格商品,跟着柯达一起忙活着怎么到达照相术的“起点”,问题是我们还得给丫钱。柯达最大的发明就是发明了一种商品,可以永远无条件的不接受退货。柯达用来蒙骗我们的,其中有一招,就是制造摄影大师和技术口诀。 说完了,睡觉去啦 …… |
[1473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5 09:09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472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5 08:51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2-11-5 03:32 很有意思的一种状态,玩暗房貌似有一个问题,要过程还是要结果,其实仔细再一想,根本就只有一个答案,哪里会有结果,几代人兢兢业业尚且过眼云烟,何况现在早已经被边缘了。所以,没必要再去恪守什么,沿袭的那些道理已经证明他们不好使了,伤感也不过是伤感自己付出的那些时间和理想,说白了就是我们都被柯达骗了,柯达被美国骗了,美国被石油骗了。现在再玩,不妨就扔掉些老规矩老传统,犯错是一种放松,也算是找补回一点乐趣,我真的觉得现在这个时代还按照老法去操作暗房,实在有点前无道理后无根据了。当然,像我这种不懂老规矩瞎弄那应该另说,但是考虑最终结果都是个瞎弄,也就情有可原了。明明摆在眼前的就是一个末世,何必还要去给自己找个规矩靠着呢,我这小暗房拾掇出来也就半年多点不到一年,你说我能懂什么,但是我从头就没打算循序渐进,第一天玩给自己订的要求就是拼命放片不怕犯错不怕毒药什么难玩什么谁厉害就跟谁叫板,嗨嘛。 我这两天是闷在家里两种后期一起弄,天天除了对着只狗,就没人说话,有时候干着干着就想发泄一下,就跑这来跟你们胡说八道,要是哪句不中听触动四婶了,您念我年少无知口无遮拦,千万别自己个伤怀了,你这一触景生情,我这剪的片子都每段每段一般儿长了,这怎么交活呀?我胡说八道僵尸是肯定不在乎的,他也年轻嘛,就是怕你多想。 |
[1471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5 03:32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470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22:36
四婶家今晚来人儿了
![]() |
[1469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21:24
僵尸 发表于 2012-11-4 12:51 相同滤镜下的各种捞,仅供参考。其实严格说滤镜应该在m75到m85之间,也就是左右一拧,因为我经常放的过程中手欠要拧一下,而且很准就是10格,我把m75定为4号滤镜。我还放过一张m150的,跟这张m85的几乎看不出差别,所以这张85的就更有价值。 说到价值,除了废纸就是伤手,没皮疹,但是手心一直干干的。 勿评品质,勿论水准,仅供参考。 ![]() |
[1468 楼] zxytreo
[泡菜]
12-11-4 19:51
|
[1467 楼] zxytreo
[泡菜]
12-11-4 19:47
我死也不上片 发表于 2012-11-4 00:03 哈哈哈 没您说的那么高深哦 我只是想知道2号纸到底多少灰阶,因为以前放的片子老觉得黑不下去,看了祖师爷的论摄影,冯老师的书、兰德的书回归理论发现最终还是要以落到相纸上为准,所以测试下2号纸,因为手上有2号定号纸。 这草席舒服的哦 ![]() gt-x970带一张标准打印的灰卡照片,和半透明的色卡可以直接塞进放大机放大或者放在观片箱上对着拍看底片灰阶,之前那张就是直接把半透明色卡塞进放大机放大的来的 ![]() |
[1466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18:58
在B&H买了一盒foma页片,终于拿到了,咋冲,毫无头绪,婶咋也不来了?给个提示啊,是不是这种颗粒比较有性格的胶片用高锐度的方子好点?婶………………
![]() |
[1465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18:44
僵尸 发表于 2012-11-4 12:51 哈哈,这些道理我都懂,而且我非常认可适度的曝光和精准的冲洗是决定一张照片质量的关键,其他都相对次要。但是我有严重的选择强迫症,只要还有一种可能进到我脑子里,立马就凌乱,表现在拍摄上就是举着测光表想好了设置,去拧镜头的时候就是无法停在想好的那个数字上,或者读秒算好的15秒,很容易一横心就等到30秒或者8秒的时候就按了。没这种病的人体会不到这种痛苦,我那一筐的底片有限的几张还算适度的曝光我觉得恰恰都是错误的决定最后给改对了。只有一个办法能治我这病,就是让我亲眼看见底片显影。所以,我只能把心思多用在放大上了。巨蟹座,怀疑一切,除非亲眼看见。 ![]() |
[1464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15:30
|
[1463 楼] bobo1912
[资深泡菜]
12-11-4 13:38
原文由 僵尸 在 2012-11-04 12:36 发表 僵尸兄的说法倒是和书本一致,也就是先想方设法搞定底片,放相尽可能常规化。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
[1462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4 13:04
个人感觉阿斗对区域系统了解很透彻,我们不过是步其后尘罢了。连州第一届展览还是第二届时见过他的作品,今年在大理也见过,期间见过的不记得了。。。
|
[1461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4 13:00
|
[1460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4 12:51
借用不死的例子说两句,F11,1秒的EV是7,俺习惯用EV测光,相信这一片区域的EV值大部分是7,应当有比7低一点的EV,俺习惯会用这个低一点的值曝光底片,置于三区,美能达的1度点测持续按着会连续读数,扫瞄一遍场景基本就知道怎么拍怎么冲了,扫瞄完成时停留在要设置相机的三区读数上,觉得不用太过于纠结三区四区的,每个人的判断不一样的。放大时彩色放大头无级调节反差能帮很大的忙。
放大是个乐子,条件允许不玩的话心得有多痒 ![]() |
[1459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4 12:36
不死的思维凌晨最活跃,让俺对反差的理解又深入了,感觉有绘画功底。
区域系统副作用或者说局限吗,俺的理解是别的艺术手法诸如手捞LITH等等会体会不到。 还是那张F11,1秒那张,放大时过暴手捞硒调制在纸上搞定三区七区是个办法,假如f16拍,N+1冲洗,放大时正常曝光正常冲洗在纸上体现出三区七区,这两种放大结果对比的话,影调的不同出入不知道大不? 假如F22拍的话,N+3冲洗是一种办法,N冲的话放大时最大号数纸加大反差试试,底片上两个EV在相纸上还真不知道能不能拉开反差。。。过暴手捞不失为好办法。 底片不是很理想放大时是要八般武器齐上的。 |
[1458 楼] bobo1912
[资深泡菜]
12-11-4 10:03
原文由 我死也不上片 在 2012-11-04 06:02 发表 哎呀,实在是对不起啊,还让你破例发了照片。你即从理论的高度讲了道理,又从实践的角度教了方法,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真是难能可贵。 ![]() 是我太纠结区域的问题了。每次看到乐谱啊,演奏啊之类的表述,都以为是乐谱决定整体调子,演奏只是局部微调。看来抓紧时间引进放大机才是正道。 其实很多事物都存在由浅入深的过程,就像打字一样,当你下意识的打出“我”的时候,我还再找W在键盘上哪个位置。今后难免还会提一些此类问题。 另外,你谈到区域的副作用,能否再详细说说? 本帖最后由 bobo1912 于 2012-11-4 10:07 编辑 |
[1457 楼] 王老二67
[资深泡菜]
12-11-4 09:26
我死也不上片 发表于 2012-11-4 06:59 我自认苯,脑子轉不過来,看半天不知道是指冲片还是放片。 |
[1456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06:59
唉,睡不着,看到你这么纠结区域,我实在于心难安。 ![]() 借你这个纠结我就再延伸几句,其实区域曝光系统,亚当斯自己很清楚它的副作用,我为什么说我一直十分想见阿斗,当初的确他灭了区域的神话,但是,说亚当斯蒙骗了世人,实在冤枉了这个老头。 亚当斯曾经做过乐师,他有一句被后人不断引用的话“底片是乐谱,放大是演奏”,但是,几乎无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不信你去翻翻,每次有人引用这句话,都是接几句什么思想啊,艺术啊之类的空谈,这句话看起来实在是个很普通小学生水平的比喻,但亚当斯在弥留之际曾经很深意地忘了我一眼,他是希望我把这个谜底有朝一日转告世人。 一个乐师在演奏的时候,从它看到琴谱到乐声奏响,乐师是不会去识别每一个符号的,它不在意这个蝌蚪是1还是2,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看到这个位置的蝌蚪,就把手指按在对应的位置上。明白了吗,因为他看的太多奏的太多,这就好比你用拼音打字,你心理想“我”,你会自然撬动两根无名指,而并不是去想“w-o“,然后再去对应键盘位置。 所以,亚当斯说”底片是乐谱,放大是演奏“的意思是,使劲去放片吧,直到你看见底片就自然反射出接下来的一切动作,让我的区域系统尽快见鬼去吧。 我去睡觉了…… ![]() |
[1455 楼] 堂前燕
[资深泡菜]
12-11-4 06:08
我给楼下的买早点去
|
[1454 楼] 堂前燕
[资深泡菜]
12-11-4 06:04
这么探讨问题好
|
[1453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06:02
咦,你这个人很有意思,我破例发了两张片又费那么多口舌,你却由衷的夸奖僵尸?他讲的明白只是这一张片子的操作原理,你看你接着问的“换个方式”,就说明你并没明白,何来他“讲的透彻”一说? 我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我就当你是跟楼主客气,所幸今儿就给你聊聊明白。我这遇到低反差的拍摄采取过曝,可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应急,我是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为了让你易于接受,我们就暂时用photoshop来举例。摄影的艺术书里的观点跟我一样那是巧合,我看到那也是觉得自古英雄所见略同果然条条大路可到罗马。 为什么说来自photoshop呢,很简单,如果你玩过ps调片,打开一张反差低颜色闷的照片,你首先想怎么调?我相信你知道,但我按你不知道处理,索性一并说给你了。这个时候,正常想到的都是首先调一下曲线(曲线就不多讲了,言多必失),怎么调呢,打开曲线,在那个现有的斜线下方略往上找一点按住右移或略微下压,固定住,然后再到右上找一点按住略微上抬或左移,然后,你会发现原本发闷的片子变得明亮通透反差分明了,这个调整曲线的动作,简单说就是把照片的暗部压的暗一点,把亮部提的亮一点,这就是我说的分离。ps的这个曲线的祖宗恰恰就是胶片的hd曲线,古往今来压暗暗部提亮亮部是对付反差低的最有效的手段,胶片拍摄也一样,遇到反差低的条件,想弄出正常反差的片子,你很难绕过压暗暗部提亮亮部这一手段,那么你既然以后要压暗暗部,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你就必须给暗部留出可以更暗的空间,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暗部至于3区,那么一旦你后期为了拉开反差你可能面临把3区压向2区的选择,那样会发生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在这个基础上,你觉得用过曝的方式拍摄低反差场景是不是一个深思熟虑老成持重万无一失快捷而又保障的拍摄方式?你必须得回答这个问题。 嘎嘎,我说的够透彻了吗?你懂了吗? ![]() |
[1452 楼] bobo1912
[资深泡菜]
12-11-4 02:00
原文由 僵尸 在 2012-11-03 22:20 发表 僵尸兄讲的透彻,一下子明白很多。可不可以换个方式,按F22,欠曝,放大时按亮部曝光,冲相纸时再来搞定暗部?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