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4 00:03
zxytreo 发表于 2012-11-3 22:31  各位老大好,小弟潜水学习此帖数月,也学到各位经验无数,受益匪浅。 自己放片也有近2年,也没少走弯路,能看到各位分享经验很是感激。
最近得空用gt-x970带的灰卡做了测试,3个都是2号纸,有RC光面,稠面纸,也有公元FB纸,请见图,感觉这些2号纸普遍宽容度在8档。常规的3~7区可以表现外,纯白高光放8区,最黑部和次黑部可以落到1~2区。
右上角那张有轻微灰雾了 哈哈,来了个较真儿的。看样你比我厉害,我不敢装了,我听着。虽然我觉得那128区常规情况下不可能考虑在创作范围内,但我一看到这个阶度表我就滔滔江水五体投地。当年差点买一个,后来想半天不知道咋用,再后来某天我没片放手痒自己做了一个,天天放在底板上也从来没用过。这位,一出手就仨。 哥,我真心喜欢你底下那草席子。
|
[1450 楼] zxytreo
[泡菜]
12-11-3 22:31
各位老大好,小弟潜水学习此帖数月,也学到各位经验无数,受益匪浅。 自己放片也有近2年,也没少走弯路,能看到各位分享经验很是感激。 最近得空用gt-x970带的灰卡做了测试,3个都是2号纸,有RC光面,稠面纸,也有公元FB纸,请见图,感觉这些2号纸普遍宽容度在8档。常规的3~7区可以表现外,纯白高光放8区,最黑部和次黑部可以落到1~2区。 右上角那张有轻微灰雾了
|
[1449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2:25
我死也不上片 发表于 2012-11-3 22:03  我在装模做样给人讲课,你揭我老底,神秘感身份感荡然无存。唉。 好了孩子,回去买本《摄影的艺术》看吧,我刚讲的都在里边了…… 哈哈,这本书有几个地方俺没看明白,改天发上来求解。。
|
[1448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22:23
僵尸 发表于 2012-11-3 22:05  底片三七都有,放大时用可变反差纸修正是不是好一些?探讨。 底片是我的最短板,因我对底片实在有敬畏之心,它是唯一的,有了就有了,没有没机会重来,所以,稍欠点把握,我就宁可标准冲洗,生怕一旦加减出问题,一毁毁一锅。但我经常为了一张底片修改整卷的标准冲洗时间或改变显影液,可供选择的显影液也不多,不是没条件换,而是没把握。
|
[1447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2:20
我死也不数码 发表于 2012-11-3 20:34  再说这张,测光表显示,在1秒速度下,背景的泥土是f11 鹅卵石的亮部是f22,不信?我当时也特么不信,以为测光表坏了,但这是真的,我当时沉着冷静的一思考,过暴吧,一共就俩档还玩个p区域啊,直接按f11暴的光,底片冲洗是hc-110 E液,放大彩色滤镜设置是M85,接近4号滤镜吧,自配显影液,过暴,快捞,然后为了再分离后面的泥土和鹅卵石的层次,硒调色4分钟。看,分离的还好嘛。 老玩家了  相差两个EV这末拍是个好办法。俺拍,会用F16曝光,N+2或者N+1冲洗。不过F16跟您的肯定不一样,因为感光度会做调整,为了冲洗需要。 放大时过暴手捞办法对付这个真好,是好办法,过暴三区搞定,手捞搞定七区。矽调色还是为了三区亮丽清爽,一气呵成,YY着都舒服。。。。
|
[1446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22:15
僵尸 发表于 2012-11-3 21:36  印相纸放大或者印相,曝光太久了,没办法俺都是全光不带放大头。。。你们印相时间大概得多久? 光圈f11 8秒钟 但是这并不是合适的时间,只是为了快捷方便,总的来说有点过,因为印相都是为了做相版,所以盯着显的差不多了就捞出来赶紧弄干,不在乎层次了反差了神马的,看清为准。问题是居然有的底片还显不全,你说我这底片是有多么的不规范。
|
[1445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2:05
bobo1912 发表于 2012-11-3 17:45  前几日的提问得到了僵尸,四婶和不上片的解答,这里一并感谢。 说实话,我的底片冲洗还不算过关,想上放大机,但心里没底。只好先把理论的东西搞明白。 这两天一直在想,3区可以在拍照时候控制,7区只要不过就可以了,8到7有必要,然而有必要把6推到7吗?比如阴雨天的气氛。是不是只有3区,没有7区的放大灰的难看? 不敢轻易下手放大机,只好多请教了。 底片三七都有,放大时用可变反差纸修正是不是好一些?探讨。
|
[1444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22:03
僵尸 发表于 2012-11-3 21:43  这个摄影的艺术这本讲的较清楚。取胶片的直线部分了,趾部不要了。
Trix趾部很好玩的,有时看它的很薄的底片放出来的片子,彭湃的很。。 我在装模做样给人讲课,你揭我老底,神秘感身份感荡然无存。唉。 好了孩子,回去买本《摄影的艺术》看吧,我刚讲的都在里边了……
|
[1443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22:00
僵尸 发表于 2012-11-3 21:43  这个摄影的艺术这本讲的较清楚。取胶片的直线部分了,趾部不要了。
Trix趾部很好玩的,有时看它的很薄的底片放出来的片子,彭湃的很。。 还有专玩趾部的说? 那多提心吊胆啊。估计显影的时候怎么也得多往前拱半分钟哈哈,图个心理安慰,改天斗胆试试。杯了个催的,最不喜欢玩柯达的东西,心理排斥,最终却总逃不出他的魔爪难道? 说实话,我至今没拍过一张柯达的黑白底片。
|
[1442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1:55
我死也不上片 发表于 2012-11-3 18:55  我一直认为,喜欢拍这种小情境的人,必有一具放浪的形骸,却常怀一颗闷骚的心。 偶尔哈
|
[1441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1:52
我死也不数码 发表于 2012-11-3 20:16  好吧,好人做到底,下面这张片子,这么茂密的树林,又是阴天(当时拍的时候有个老爷们非过来围观兼聊天,他以前是※※的电影放映员,拍完这张开始滴雨点),光比之小可想而知,当时拍摄时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茅屋的屋顶与树林分离开,我想到了王老二,但是我没有他的加光技术,我想到了四婶,但好像没有一种药物能指哪打哪,我想我只有靠自己,于是我选择了过暴。 我至今也没想出办法如何分离,好在他们都在,各自很清晰,或许60岁以后我会拿它放出一张完美的相片。也就是从这张片,我开始琢磨黑白滤镜的。借机会问一下,有人有办法能很好的分离这张的屋顶和树林吗,在后期。 用铅笔修底片,王兄有这个功夫的。现在想来以前常见的 ※※※物黑白像,底片绝对修整过。。。
|
[1440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1:43
我死也不上片 发表于 2012-11-3 19:30  晕,难道我没讲清楚,我不明白什么叫按暗(亮)部曝光,这种说法哪流传下来的,透着少根筋哈哈。我注重景物的暗部在最终片子上的表现,这是不是应该算按暗部曝光。我的意思是遇到光比很小的时候我不会去考虑景物的亮部,只在测准景物暗部以后选择过曝,比如直接就按景物的最暗部的测光读数曝光,等于最后片子上没有了暗部,全部在5区以上,而这时候景物的亮部可能已经到了片子的8区甚至9区,但我不介意。虽然实际操作跟把6区往高了推是一个动作,但思考方式不同嘛。这么说老兄能明白了吧。what the fuck zone system,哈哈.
再不理解我可上片了啊,你忍心害我吗你。 这个摄影的艺术这本讲的较清楚。取胶片的直线部分了,趾部不要了。 Trix趾部很好玩的,有时看它的很薄的底片放出来的片子,彭湃的很。。
|
[1439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1:36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2-11-2 19:14  那玩意适合放大反差大的 底片。俺曾经拿它放过ADOX-135的底片。看着还可以。上海10*12的印相纸就是这玩意。理论上需要底片反差够----高密度要够----厚点。。。。 印相纸放大或者印相,曝光太久了,没办法俺都是全光不带放大头。。。你们印相时间大概得多久?
|
[1438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1:30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2-11-2 19:00  一个高高的压缩罐子,放几张就收药。24小时内再启用的 时候取上边,底子不要,变色大了也不要。适当加点浓缩液。弥补药力损失。还可以再用的哈。俺最近半年也没放完50张一盒纸。。您一晚上那个就干那么多。。。俺晕呀。倒是为了摸索航空片特性,照了近100张45底片。那个片基薄。滚转半截掉下架子的 都有十来张。损失巨大呀。。。 结论可用,比国产的 强。。。 黑白这些年,除了国货,也很少整薄卤剂的玩意。日后人家停产3X,HP5的玩意,就出TMX。咋办?所以要好好补补课呀。。 昨天放了17张,解冻的纸用完了,懒得再解冻等待,七点就收了。烧纸练手,这一关得过,也好玩。。。 PAD回复,说两句就得上传,一进入屏保节电模式,码的字全没。。。航空片在广州见过,貌似反差大,是薄,是比国货强。以前俺用100TMX,HC110伺候,老觉得反差不够。。。
|
[1437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1:22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2-11-2 18:13  不动印放反差的调节。凭标准21节或柯达印象标。在相纸上直接印放出来(用镜头)。两头都有,比较好。就算是2#反差了 哈。当年看一个大师就教人整这个,十分枯燥呀。还美名其曰是相纸的 节调练习。说这个的 最高层次是加减一号反差以后做的 东西您看不大出来分别。 俺觉得,这个熟练了 ,才是做八爪鱼的 基础哈 。 婶的理解实践都到位!拍到二号底片再二号直放出来俺现在这一关快过去了,再熟练熟练。有时一天放大二十张45底片,就是想熟练这个。
|
[1436 楼] 僵尸
[陈年泡菜]
12-11-3 21:19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2-11-2 18:16  看来先生很爱放小篇幅的 呀。。。 婶客气,小篇幅的练手节约些,偶有合适的片子也能放相册里面。能挂墙的太少,能有几张适合大张放大挂墙就很开心了。
|
[1435 楼] 我死也不数码
[泡菜]
12-11-3 20:34
再说这张,测光表显示,在1秒速度下,背景的泥土是f11 鹅卵石的亮部是f22,不信?我当时也特么不信,以为测光表坏了,但这是真的,我当时沉着冷静的一思考,过暴吧,一共就俩档还玩个p区域啊,直接按f11暴的光,底片冲洗是hc-110 E液,放大彩色滤镜设置是M85,接近4号滤镜吧,自配显影液,过暴,快捞,然后为了再分离后面的泥土和鹅卵石的层次,硒调色4分钟。看,分离的还好嘛。
|
[1434 楼] 我死也不数码
[泡菜]
12-11-3 20:16
好吧,好人做到底,下面这张片子,这么茂密的树林,又是阴天(当时拍的时候有个老爷们非过来围观兼聊天,他以前是 ※※的电影放映员,拍完这张开始滴雨点),光比之小可想而知,当时拍摄时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茅屋的屋顶与树林分离开,我想到了王老二,但是我没有他的加光技术,我想到了四婶,但好像没有一种药物能指哪打哪,我想我只有靠自己,于是我选择了过暴。 我至今也没想出办法如何分离,好在他们都在,各自很清晰,或许60岁以后我会拿它放出一张完美的相片。也就是从这张片,我开始琢磨黑白滤镜的。借机会问一下,有人有办法能很好的分离这张的屋顶和树林吗,在后期。
|
[1433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19:30
bobo1912 发表于 2012-11-3 18:33  老兄的方法是否可以理论为在低反差时按亮部曝光,标准显影,然后后期再调整? 晕,难道我没讲清楚,我不明白什么叫按暗(亮)部曝光,这种说法哪流传下来的,透着少根筋哈哈。我注重景物的暗部在最终片子上的表现,这是不是应该算按暗部曝光。我的意思是遇到光比很小的时候我不会去考虑景物的亮部,只在测准景物暗部以后选择过曝,比如直接就按景物的最暗部的测光读数曝光,等于最后片子上没有了暗部,全部在5区以上,而这时候景物的亮部可能已经到了片子的8区甚至9区,但我不介意。虽然实际操作跟把6区往高了推是一个动作,但思考方式不同嘛。这么说老兄能明白了吧。what the fuck zone system,哈哈. 再不理解我可上片了啊,你忍心害我吗你。
|
[1432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18:59
四婶,听说D76泡完再加一个硼砂浴,片子会又细又锐,点解?
|
[1431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18:55
僵尸 发表于 2012-11-2 15:46  第四张,顺眼些了,加光的手法得改善,手得跳狐步,手笨,估计不好练 我一直认为,喜欢拍这种小情境的人,必有一具放浪的形骸,却常怀一颗闷骚的心。
|
[1430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18:52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2-11-2 18:13  不动印放反差的调节。凭标准21节或柯达印象标。在相纸上直接印放出来(用镜头)。两头都有,比较好。就算是2#反差了 哈。当年看一个大师就教人整这个,十分枯燥呀。还美名其曰是相纸的 节调练习。说这个的 最高层次是加减一号反差以后做的 东西您看不大出来分别。 俺觉得,这个熟练了 ,才是做八爪鱼的 基础哈 。 经过不断实践目前得到的认知是,符合2号相纸反差的底片,拿来放大的话,省纸。 最近练手捞片这纸烧的贼心疼。三张出一张都是成就,好在过程好玩极了。
|
[1429 楼] bobo1912
[资深泡菜]
12-11-3 18:33
原文由 我死也不上片 在 2012-11-03 18:23 发表
夏天傍晚在一个树木比较多的地方经常就会在3到4个区以内拍摄,遇到这种情况我的思路一般不是考虑亮部是不是推上去,而是更多考虑相邻的事物如果灰... 老兄的方法是否可以理论为在低反差时按亮部曝光,标准显影,然后后期再调整?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
[1428 楼] 我死也不上片
[泡菜]
12-11-3 18:23
bobo1912 发表于 2012-11-3 17:45  前几日的提问得到了僵尸,四婶和不上片的解答,这里一并感谢。 说实话,我的底片冲洗还不算过关,想上放大机,但心里没底。只好先把理论的东西搞明白。 这两天一直在想,3区可以在拍照时候控制,7区只要不过就可以了,8到7有必要,然而有必要把6推到7吗?比如阴雨天的气氛。是不是只有3区,没有7区的放大灰的难看? 不敢轻易下手放大机,只好多请教了。 夏天傍晚在一个树木比较多的地方经常就会在3到4个区以内拍摄,遇到这种情况我的思路一般不是考虑亮部是不是推上去,而是更多考虑相邻的事物如果灰度极其接近那么后期是否有办法做出清晰的分离,尤其是针对低分区也就是所谓的暗部,一般最常规的办法是过曝,甚至强过曝,以保证后期暗部有足够的分离余地,至于亮部嘛,自动落到9区也不是神马大问题。 个见 不供参考 哈哈。
|
[1427 楼] bobo1912
[资深泡菜]
12-11-3 17:45
前几日的提问得到了僵尸,四婶和不上片的解答,这里一并感谢。 说实话,我的底片冲洗还不算过关,想上放大机,但心里没底。只好先把理论的东西搞明白。 这两天一直在想,3区可以在拍照时候控制,7区只要不过就可以了,8到7有必要,然而有必要把6推到7吗?比如阴雨天的气氛。是不是只有3区,没有7区的放大灰的难看? 不敢轻易下手放大机,只好多请教了。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
[1426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2 19:14
|
[1425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2 19:08
|
[1424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2 19:00
|
[1423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2 18:16
|
[1422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11-2 1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