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asy行色记录贴 - 金秋藏行记(新书连载结束,帖子转型)*****
9258 224
[136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1-26 21:56
    和土生土长的鸽子相比,土生土长的※※就没那么悠闲了。环绕布达拉宫是一圈长长的转经筒,我逆时针绕着它走了一大圈,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看见的所有人都是跟我反方向行进的。这让我多少有点紧张,不知道是不是绕着布达拉宫按规矩非得顺时针来。好在※※们都在专心致志地拨弄着那些转来转去的黄色圆桶,对我的兴趣不大。也许因为不是周末的关系,转经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走起路来一步一摇,跟那些广场上的鸽子倒是相映成趣。
[135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1-25 23:13
    尽管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广场上还是人流如织,一半看上去就是※※,一半是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民,加上少数外国人民。居然还看见一队拍婚纱的,在广场鸽的免费拱卫之下摆着pose。广场上的鸽子很多,肆无忌惮地到处乱窜拉屎。
[134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1-25 22:45
    好吧,此处略去10000字……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经过长途跋涉,哥终于精疲力竭但是安全地到达了高原明珠日光城※※。在经历了出站被查身份证、坐出租车去市区被宰、一夜在恶心的伴随下基本无眠等等诸多磨难之后,第二天午餐吃完一碗滚烫的牛肉面,哥终于又活蹦乱跳了!
    队伍晚上才集合,于是下午的工作就变成了逛街。一个人背着相机走在※※热辣辣的阳光下面,那种在骨子里蛰伏了很久的撒野的习性又开始复苏了。虽然走快了还有些喘,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向着布达拉宫奔去。旅馆靠近市中心,走到布达拉宫广场只要二十分钟。可是我没想到的是,布达拉宫门口的那条人行道居然还要安检……看来我还真是没去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133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1-24 22:38
    下午五点多,车到※※前的最后一站那曲,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这是一个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县城。说是县城,从火车张高高的月台向下望去,我只看见一片稀稀落落的帐篷。或许车站离市区实在太远,而距离荒野却要近许多。距离天黑还有很长的时间,太阳却已经有点西斜。车站上寒风刺骨,所有的人都缩着脖子,抖抖瑟瑟地把脑袋伸出车门外张望。我披上羽绒背心,迅速地窜出车外逛了一圈,却又马上被逼人的寒气赶了回来。呕吐的欲望更强烈,车上的厕所却关闭了。忍着看了看厕所门口的时刻表,还有四个多小时,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132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1-24 22:32
    旅程渐渐地变得有些像是煎熬。窗外的景色很单调,一片土黄色的大地,两侧或近或远是同样土黄色,或者顶上戴着白帽子的山。天气倒是变化多端,前十分钟还是艳阳漫天,后十分钟车就开进了一片茫茫的雪里。有时候你会看见牛群或是羊群从车窗里一闪而过,隔着玻璃,有些模糊。车厢里渐渐地恢复了常态。有人爬上床睡觉,有人开始打牌,有人打开行李箱拿出下一餐的泡面,剩下的如我,就仅仅是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大地发呆。
青藏高原,这就是传说中的青藏高原。神秘的雪域,世界屋脊,让无数人悠然神往的地方。
[131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1-23 23:02
    第二天一早醒来,车早已过格尔木,行驶在白茫茫的青藏高原上。看了一下手腕上的登山手表,海拔已经俨然是4200米以上。窗外距离铁轨不远处就是皑皑的雪山。我并不是第一次上高原,也不是第一次看见雪山,但在火车的车窗里看雪山还真是第一次。之前在网上查功课的时候,就知道这段铁路全程最高点是唐古拉山口,但这个听上去很牛的地方究竟在哪儿,我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好吧,不管它在哪儿,反正哥是翻过了。
    彼时,车厢的喇叭里不失时机地开始放《天路》。韩红大婶高亢而抑扬顿挫的声音伴随着方便面和脚臭的气味在车厢里回荡。有人开始对着车窗边的供氧口吸氧气,也不知道是因为高原反应还是被熏的。在车厢里已经足足呆了将近40个小时,即便窗外的景色再诱人,恐怕也很难让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了。一个念头不断地缠绕在我心头……
    你奶奶的,怎么还没到?
[130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1-23 21:49
金秋藏行记之一

   回来那么多天了,照片也整理的差不多了。总想写点什么,却又总是难以下笔。十几天的旅程不算长,但让人感觉恍如隔世。※※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吸引你花了俗世间的大把银子去寻找那种脱离俗世的感觉。我不敢说真的找到了那种感觉,因为旅程中每次往外掏银子的过程总在提醒我:你丫装什么装?
   这次去选的是火车,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便宜,第二个是可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我一向觉得火车比飞机更让人产生长途旅行的感觉。坐火车旅行,最好带上一本中国地图册,车每到一站,看看站牌,再打开地图找找这地方在哪儿,前面会到哪儿,车已经翻过了几座山,几条河,别有一番乐趣。相形之下,飞机就要乏味许多。上去睡一觉下来就到,即便不睡觉,窗外也大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当然了,长途火车也有折磨人的地方。尤其是这次,五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到后来坐得想吐。不光是想吐,而且是真吐了:价高质次的盒饭外加高原反应的双重折磨,不吐不行。不过这是后来的事情了,至少在兰州的时候我还是活蹦乱跳的。对于生活在东南沿海的人而言,兰州已经是大西北了,让人联想到沙漠。不过对当时的我来说,这才刚刚是漫漫的五十个小时中的第二十四个小时。行百里者半九十,还差得远。
[129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30 23:18
海子山上的草甸苔原 16 mm,f/8,1/60 秒,ISO 200

 这张照片拍摄于海子山,它的荒凉与壮观我们刚才已经体验过了,现在来看看一些小尺度的细节。
从这个角度看去,虽然放眼望去一片荒凉,其实这个地方还是蕴藏着勃勃的生机,水塘中到处是
一蓬蓬苔藓般的耐旱植物以及芦苇一般的水草。
拍摄这样的照片不需要太多技巧,主要考虑的是构图和光线。注意避免逆光让天空过曝,另外要
寻找一些类似图中的大石块这样能够压住整个画面的东西。一般拍摄这种低矮的植物有两种常见
的手法,第一是使用望远甚至微距镜头来拍特写,把背景虚化;第二是用广角镜头凑近了拍,交
代一下整体小环境。本图属于后一种,对于表现高原的整体环境来说更为合适一些。
[128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30 23:17
亚丁秋林 16 mm,f/8,1/25 秒,ISO 250

除了地形、地貌,植物也是凸显高原风光的重要元素。这张照片拍摄于亚丁山道上,当时正是
十一月初,一年中树叶最漂亮的季节。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松叶将游人包围在其中,如同畅游在金色的海洋。
拍摄这样的画面,主要的忌讳在于过乱,因此画面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是一棵树,
也可以是一根枝杈,或者任何其他足以支撑整个构图的东西。在本图中,最前方的一棵树成了这
样一种重心的所在,它同时成了一个画框,将视线更好地围拢到画面的中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超广角仰望拍摄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图中这样向中间聚拢的斜线效果。在选取角度时要注意
斜线方向的平衡,不要让画面有向一边倒的感觉。
[127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26 21:12
下图则应用了另一种对比方法,也就是人和自然环境的对比。一个旅行者站在高高的巨石堆上,
遥望着远方的山脉。由于使用了中望远镜头,视角相对较平,人和石堆的比例非常容易就能看出来,
而远处的山脉则交代了大环境。在这里用人的小来反衬自然的大,然而人虽然小,却站在画面的
顶端,因此人的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是巨大的,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
正如前面所说的,在这样辽阔的场景下一般用广角镜头会比较难控制,因此这张照片使用
了望远镜头,把远处的山坡拉到了比较清晰的位置,同时也让它们能有足够的大小把画面
撑满。和这巨大的山体相比,平地上的牦牛如同蝼蚁一般渺小,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画
面右侧山坡上的沟谷周围还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片白色的羊群和黑色的牦牛群,在这个距离上,
它们简直就像针尖一般微不足道。
[126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26 21:07
如何让你的照片更“高原化”
除了单纯的山水,地形、地貌、植被等都是很好的拍摄主题。
海子山地貌(a)16 mm,f/4,1/320 秒,ISO 200
海子山地貌(b)90 mm,f/9,1/200 秒,ISO 200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至稻城县之间的省道旁。这里平均海拔4000 多米,
乱石嶙峋、寒风刺骨,是一处杳无人烟的荒凉世界。海子山是第四纪古冰盖活动所留下的遗迹,面积达3000 多平方公里,
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岗岩碎石和星罗棋布的小型湖泊,目之所及除了稀疏的草甸几乎连任何活的东西都没有。
这样一处蛮荒的所在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它也是高原风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你站在经历了成千上万年风化而
变得棱角浑圆的巨石堆上眺望这片苍茫大地的时候,如何把这种感觉体现在照片上呢?这里我使用了对比的方法。上
图的近景是一个玛尼堆,不知道是哪年哪月哪一个虔诚的信徒堆放在这片乱石岗上的。由于使用了超广角近距离拍摄,
透视关系变得很夸张,它的体积被夸大了,而望向远方的视角也十分开阔。玛尼堆就像一个盘腿而坐的老僧,默默地面
对着这片无垠的荒野,沉思不语。由于对焦距离很近,又使用了相对较大的光圈,远景变得稍微有些虚,进一步和眼前
清晰的近景形成反差,突出了荒原的辽阔与空旷。

[125 楼] suogelaqi [泡菜]
12-10-22 21:52
suogelaqi 发表于 2012-10-22 20:56
今天书到了,大概翻了下,p135配图下面的字反了,绿叶和红叶!


错了 是153页 汗
[124 楼] suogelaqi [泡菜]
12-10-22 20:56
今天书到了,大概翻了下,p135配图下面的字反了,绿叶和红叶!
[123 楼] 农夫熊猫 [泡菜]
12-10-19 13:19
这个图文并茂的教程要学习一下
[122 楼] sun2080 [泡菜]
12-10-19 01:40
书上的图没论坛上的大,
[121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18 22:47
最近在※※,一直没时间来更新帖子,回来之后会坚持把这一章更新完。
[120 楼] mycontax [陈年泡菜]
12-10-17 21:38
不错,买一本回来学习下。
[119 楼] day2000 [资深泡菜]
12-10-12 07:48
准备买一本向大侠学习!帮顶!
[118 楼] sun2080 [泡菜]
12-10-10 21:43
支持楼主,买了一本回来学习
[117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6 15:48
九寨秋色(a) 200 mm,f/10,1/160 秒,ISO 400
九寨秋色(b) 30 mm,f/5.6,1/25 秒,ISO 100

这两张照片都拍摄于九寨沟,尽管视角完
全不同,却都利用了色彩的对比。上图的树叶
色彩斑斓,从嫩黄到翠绿再到棕红,十分夺目,
和水中的倒影上下相对,再加上水底蓝得发紫
的纹理相衬,更显得绚烂多姿。下图中仅仅以
亮红的树叶和青蓝色的水体作对比,靠色彩的
反差来表现浓浓的高原秋色。
[116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6 15:44
水乡荔波 16 mm,f/22,4 秒,ISO 100

除了山之外,高原的水和平原相比也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色彩和透明度上。
由于高原地区一般人迹罕至,生态环境优良,而水中游富含各种矿物质,因此水体往往清澈而带有
靓丽的色彩,和平原地区浊流滚滚的江河比起来要精致得多。

这张照片拍摄于贵州省荔波的小七孔,从湖水蓝绿的色彩就能看出,水中的矿物含量非常高,
因此千万不要被清透的水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捧起来喝——那样绝对会拉肚子。
拍摄这样的高原水色,要尽可能地利用周围的色彩来进行对比,比如黄色的胡杨林或是红色的泰加
林等,让树叶的艳丽和湖水的深沉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秋天是拍摄大多数高原景色最好的季节,
不仅树叶的色彩绚丽,而且水质也尤为清澈。
[115 楼] pcarter [泡菜]
12-10-5 16:48
终于上架了,恭喜!一定买本回来看看。
[114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5 14:13
因为本书已于最近经正式上架,根据和出版社的约定,连载会继续到这一章结束。
为避免广告之嫌,链接就不贴了。
[113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5 14:04
观山者 16 mm,f/8,1/320 秒,ISO 100

平原地区,像这种太阳直接位于画面里的取景方式在很多时候是比较危险的,因为空气的透度不够高,散射现象
较严重,太阳和太阳周围的天空很容易变成一大团光晕,从而让整个画面的上半部都变成死
白的一片。而在高原地区就完全不同,因为空气的散射很弱,太阳就会变成一个很干脆的白
色光球,对周围的天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就如同这张照片中的样子。太阳周围的放射状光
芒是小光圈拍摄形成的一种效果,在本图中它们使阳光显得热力十足。
我们前面说的高原山景的特点在这里也适用——上方雪山尽管十分遥远,却异常清晰,
在这张照片中,左边的那个人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雪山和云海所组成的广袤无垠的天
地间,他的出现把人与自然这个主题凸显了出来,让画面真正体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气息。

最后说一下,眩光在这类照片中出现几乎是没法避免的,因为正对太阳所形成的强烈光线会让镜
头内部的镜片之间形成复杂的反射。但适度的眩光在这里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因为它进一步烘
托了阳光的强烈。
[112 楼] imeasy [禁言中]
12-10-5 14:00
卓玛拉错 16 mm,f/8,1/30 秒,ISO 200

这张照片拍摄于亚丁保护区的卓玛拉错边。卓玛拉错也叫珍珠海,位于仙乃日山峰的脚
下,是观赏这座神山的最佳位置。在这里,平静的水面能够让仙乃日伟岸而耀眼的身姿形
成完美的倒影,因此采用对称构图方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从这张照片上可以很容易判断
出阳光是从右边照射过来的。当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日头明显偏西了。当我到达湖边的卓玛拉错
的时候,立刻意识到没有多少时间了。因为一旦太阳被右侧的山峰挡住,那么红松林鲜亮的色彩就
会完全湮没在阴影里。由于场景的光比很高,在测光的时候需要很小心。另外,由于采用完全对
称的构图方式,因此水平线一定要保持水平。从图上可以看到,空气非常清澈,因此尽管距仙乃
日较远,但画面还是分毫毕现。
[111 楼] 睡魔 [资深泡菜]
12-9-29 23:14
mark
[110 楼] 居有容 [泡菜]
12-9-29 23:04
恭喜出书,学习
[109 楼] 齐速 [资深泡菜]
12-9-29 22:54
学习
[108 楼] imeasy [禁言中]
12-9-29 22:37
给高原山水不一样的拍法

高原有几个很显著的特点,空气稀薄、日照强烈、高山、特别是雪山很多。
前面关于山的一节曾经说过平原山景的特点:山峰越是近,颜色就越深,也就越清晰,随着距
离的增加,山体变得越来越模糊,色彩也越来越淡。由于空气的原因,高原的山峰景色完全相反:
往往远处的雪山非常的清晰,而近处的山峰却相对而言暗淡许多。
贡嘎山 200 mm,f/8,15 秒,ISO 100

这张照片形象地印证了刚才的结论。它拍摄于川藏线上的某一个位置,当时天色已经很晚,太
阳几乎下山。当我们的车开到一个拐弯处的时候,发现贡嘎山的肩头从前方露了出来。因为距离
很远,我用了200 mm 的望远镜头。当时的光线实在太暗,以至于我不得不使用三脚架来完成长
达15 秒的曝光。
从图中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和近处灰不溜秋的山坡比起来,遥远的贡嘎山要显眼的多,无论是它
伟岸的身形还是洁白的色泽都让山体呼之欲出。
[107 楼] imeasy [禁言中]
12-9-29 22:21
第五章 高原

高原是一类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观,尽管它也是以山水为主,但和中原地区所能见到的山水有很
大的不同。另外,高原的拍摄环境也比较特殊,因此值得特别说明。

TIPS 高原旅行

中国的高原面积很大,青藏、云贵、黄土和内蒙古四大高原的总面积占整个国土的一半
以上。因此严格地说,高原在中国应该比平原更常见。不过由于很多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
人口稀少,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高原,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难得一去的地方。
关于高原的旅行注意事项有很多,哪些与摄影相关呢?
首先,在高原拍摄一定要轻装上阵,尤其在3000m 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更是如此。因为缺氧
的关系,在这些地方你的活动能力比起在平原上要大大下降,因此为了不让自己走几步路就
气喘吁吁痛苦不堪,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带一点器材。
其次,高原地区日照十分强烈,最好能够带一块偏振镜或者中灰密度镜,在许多时候都
会有用(比如拍摄蓝天或者白天用慢门)。
第三点,高原昼夜温差较大,在自身注意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器材对温度的反应。在低
温状态下相机的电池消耗很快,很可能比你在温暖的地方拍摄续航能力下降很多,因此最好
时不时地把电池揣到怀里暖和一下。另外,如果从寒冷的室外一下子跑到温暖的室内,镜头
上容易起雾,会在大约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无法拍摄,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最后,高原的旅行都非常艰苦,不仅需要长途跋涉,而且还要面对高原反应的考验,所
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身体状态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