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asy行色记录贴 - 金秋藏行记(新书连载结束,帖子转型)*****
9258 224
[46 楼] imeasy [禁言中]
12-7-2 23:06
远上寒山石径斜 16 mm,f/5.6,1/25 秒,ISO 1250

这张照片是爬山的时候比较容易拍到的景象,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两边遮天蔽日的高大树木,
在这种植被繁茂的山间穿行时,往往都不太容易看见高大的山体。照片是在四川的青城山上拍摄的,
这里的树木都长得高耸入云,山道上光线幽暗,除了此起彼伏的蝉鸣和微风吹过树叶的轻吟之外,
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声音。由于场景非常宏大,又环绕在我的周围,因此使用了超广角镜


类似这样的环境原本是比较单调的,因为绿色是唯一的主色调,而树木的形态也千篇一律,昏暗
的光线下更是没有太多可以突出的东西。因此在这种山道上拍摄,关键是要打破单调的色彩和环
境。这张照片中,通过两个元素做到了这点:第一是庙宇红色的墙壁。红色和绿色是对比色,在
一片暗绿色的密林里,一道曲折的红色围墙能够有效地从环境中凸显出来。除了颜色之外,它的
形态也非常理想,和山道的形状契合得天衣无缝。这道围墙的出现让画面增添了许多活泼的味道;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山道上的两个行人。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讨论过人在风景照中的两个作用,
而这张照片中这两个作用都非常明显——不仅仅为画面加上了活动的生气,也通过大小的对比反
衬出了大山的空幽。需要注意的是人的位置,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的话容易喧宾夺主,
破坏画面整体的平衡感,从而丧失标识大小的作用,而太远的话就会因为太小而不容易被分辨出来。
[45 楼] imeasy [禁言中]
12-7-2 23:02
黄山 16 mm,f/8,1/800 秒,ISO 200

同样处于山中,有时候你也会有机会往下看。
在黄山的前山往下走的时候,偶尔望见了这两
棵松树,以及远处的云海。在这个角度你能够
俯视从脚下一直到几千米以外的广阔景色,因
此使用超广角记录下了这样一个场景。


在这类拍摄群山景色的照片里,天空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要注意曝光问题。如果天空太过明
亮就会让前景的山峰变成一片漆黑。这两张照片其实使用了曝光合成的方式,是由三张照片
混合起来的,具体的方法后面会探讨。
[44 楼] imeasy [禁言中]
12-7-2 22:59
身在此山中
大多数的山除了远看,还可以攀登。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当你置身于群
山的环抱中时,所看到的景象和远远地遥望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爬山的时候,仍然不要忘记留心
周围的景色。不过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注意安全。很多山道都比较危险,在拍摄的时候一定
要选择安全的地方落脚,并且站稳脚跟。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这永远是登山旅行的第一要务。
黄山 16 mm,f/8,1/500 秒,ISO 200

被群山包围是什么样的感觉?这张照片就想要告诉你这
个。当你扬起头环视四周的时候,巍然耸立的山峰就像一群
围观的巨人,而你成了他们脚下的一只蚂蚁。每当这时候,
你总会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似乎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当我
走在黄山西海大峡谷悬空的栈道上时,内心涌起的正是这样
一种感觉。为了表达出仰望群峰的那种感受,超广角镜头是
十分必要的。在选择角度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让山峰尽量
显得远近结合,错落有致。
[43 楼] imeasy [禁言中]
12-7-1 22:05
黄山水墨 180 mm,f/10,1/640 秒,ISO 200

这是一张照片还是一幅水墨画?
当我站在黄山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上望着眼前
广阔无垠的云海和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山峰时,
就像在欣赏一幅水墨画。而我举起相机按下快
门的过程,无非是把这幅水墨画给翻拍下来罢
了。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
话对于摄影来说,更是了不起的真理。


对于这样一幅场景,使用望远镜头是很自然的想法。因为前后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景
象天然就具有很强烈的层次感,而望远镜头的特性恰好可以突出这种层次。拍摄的时候要注意,
前后的山峰不仅在位置上有层次关系,在色彩上也有差异。山峰越近,颜色就越深,也越清晰;
而越远的山峰色彩就越淡,清晰度也会下降。曝光的时候不妨让最前面的山峰成为剪影,
因为它正面的细节并不重要,我需要的只是它的上轮廓线而已。后期可以适当加一些反差,让云雾的颜色和山峰拉开。
[42 楼] imeasy [禁言中]
12-7-1 21:55
远山夕照 200 mm,f/8,1/200 秒,ISO 100

这张照片拍摄的并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群
山,而是山的一部分。在画面上,山与其说是
拍摄主体,不如说是背景。这张照片拍摄于神
农架附近的大九湖,是群山中间的一处平坦宽
阔的坝子。当时这个地方才开发不久,坝子上
只有一个村子,里面有一些简陋的农家旅舍,
算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我是下午三点左右
到达的,就在上午天空还是阴沉沉的一片,穿
过神农架林区的时候还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
雨。上了坝子之后,天公作美,天气忽然晴朗
起来,不一会儿居然露出了太阳。由于前几天
都在下雨,空气非常湿润,因此在阳光的照射
下大地吸收的水汽如同桑拿一样蒸腾起来,形
成了大片大片的云雾。当太阳快要落到山坡背
后的时候,我远远地望见了在近光笼罩下的这
片湖水和后方层层叠叠的树木山峦,于是捏下
了这张照片。


由于拍摄目标非常远,大约有四五百米,因此我使用了200 mm 的望远镜头。长焦距强烈
地压缩了空间,让整个画面看上去非常的平坦,最远处的山犹如一张画布,前面的云层、
山包、树林和湖水如同被画笔一层层地覆盖到上面。这张照片从构图上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基本上只要天空留下一条窄边,剩下的部分采用三分构图就可以了。但这种逆光的场景测
光需要小心一些,如果采用全区侧光,则需要适当加上1 挡左右的正向补偿,以免地上的树
林由于曝光不足而丢失层次感。如果使用点测光,则可以对准云层上方的高光位置。在逆光
拍摄时,除非只想表达剪影,否则保持不同对象之间的层次清晰是很重要的,尤其像这样的
风景,因为本身色调比较单一,所以必须让山脚下的树林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否则就会显
得非常沉闷。

本帖最后由 imeasy 于 2012-7-1 22:04 编辑

[41 楼] ahu09129 [泡菜]
12-7-1 00:15
imeasy 发表于 2012-6-29 11:50
化工

已出版了吗 给个书号 嘿
[40 楼] 自独 [资深泡菜]
12-6-30 12:27
学习中。。。
[39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9 22:35
主体管理咋还没下来呢..着效率阿 本帖最后由 imeasy 于 2012-6-29 22:35 编辑

[38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9 22:33
山在城中 90 mm,f/11,1/100 秒,ISO 250

这张照片拍摄于丽江市区的一条主干道上,
远方的山就是著名的玉龙雪山。当时正是行程
的最后一天早上,我们离开旅馆准备坐车回昆
明。走到马路边上我不经意地一回头,就看见
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景象:一座雪山如同华盖一
般盘踞在整座城市的上方。我立刻意识到这是
一个难得的拍摄机会,于是迅速地举起了相机。
但我马上发现站在人行道上的拍摄角度并不合
适,前面的遮挡太多,画面布局也不理想。由
于前面就是街道,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中心透
视的构图,于是冒险穿过车流直接站到了马路
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上。果然,这个位置与我所
期望的效果完全符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按下
了快门。


玉龙雪山距离丽江城大约有20 多公里,但由于它山体高大雄伟,并且拍摄时使用中望远镜
头削弱了透视效果,画面上的雪山看上去近在咫尺,就像坐落在道路的尽头一样。画面下半
部分的房屋、道路和汽车属于现代世界,而中间的雪山却是远古而蛮荒的所在,加上漂浮在
前面的云层,让山体若隐若现,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增添了神秘气氛。这一近一远,文明世
界和远古荒野的对比正是我拍摄这张照片的目的所在。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天色比较阴沉,
因此画面顶端的云层过于厚重而缺少层次变化,看上去有些沉闷了。
[37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9 22:30
PART 2 临时抱佛脚篇

第三章 山水

经过了前一章理论部分的“折磨”以后,让我们进入实践出真知的操作环节。
山水是出门旅行所能遇到的最常见的一类场景,凡是值得旅游的地方大多是山清水秀。中国土
地辽阔,从江南水乡到北国风光,值得一看的山水不计其数。而走出国门的话,大千世界更是美不
胜收。基于这个原因,我把这一节放在本章的最前面。

远看山有色

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高山仰止,顶天立地。当你面对雄伟高山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举
起相机想要把这种摄人心魄的感觉留下来。当然,山有许多种风格,黄山的险峻奇巧是一种风格;
张家界的剑拔弩张是一种风格;雪山的冰清玉洁又是另一种风格。即使是同一座山,从不同的距离
欣赏时,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拍摄的方法自然也有所差异。当你欣赏一座山的时候,总是由远
及近,自下而上,因此我们不妨就从远山开始。
山水间的小镇 35 mm,f/8,1/500 秒,ISO 100
这张照片是在阳朔拍摄的。人说桂林山水甲
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确实是名不虚传的。
阳朔的山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秀气。
山不高,却很挺拔,一座座尖尖的直插半空。
所有的山都从地面上直接向上长出来,周围几
乎没有任何过渡,远远看去就好像泥地里长出
的一根根竹笋。镇上白色的房屋点缀在在黛青
色的峰群中间,显得格外错落有致。当时我正
在阳朔的街头闲逛,炎热的天气,烈日当空。
在走过一座小桥的时候一转头就看见了这样一
幅景象。当时相机就挂在脖子上,于是举起来
掐下了这张照片。


我使用的焦距是35 mm,但由于当时使用的是一台APS-C 画幅的数码单反,所以等效视角相当
于52 mm的标准镜头。一般来说,远山的特点在于层次感,所谓峰峦叠嶂,说的就是一座座山峰
层层叠叠的景象。因此拍摄远山比较适合使用焦距长一些的镜头,而不太适合使用广角镜头。不
过这张照片由于前景中还有水和船,所要包括的东西比较多,所以50 mm左右的标头视角比较合
适。另外,像这样隔着一条河拍对面的群山,一般可以考虑把河这一边的景物包含进画面中,这
样河岸、河道和对岸的山就能把画面分割成近中远三个大块。对于天空的处理要看云层的状况:
像这样晴朗的天空加上立体感很强的白云,可以多留一些画面给它们,如果是万里无云或者阴天,
天空没有什么层次感,那就只需要留下窄窄的一条,以免产生大片的单调区域。 本帖最后由 imeasy 于 2012-6-29 22:31 编辑

[36 楼] 民谣 [资深泡菜]
12-6-29 17:44
有日子没见了,这事要恭喜下的!
[35 楼] TJA徒步者 [泡菜]
12-6-29 13:00
恭喜LZ, 期待更多分享,好贴收藏!
[34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9 11:50
ahu09129 发表于 2012-6-29 11:17
是在哪社出版 到时我订些 嘿


化工
[33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9 11:27
和月一字生 发表于 2012-6-29 11:09
正果正果,赶紧前排就坐听讲!


tiger627 发表于 2012-6-29 11:07
祝贺一下,现如今无利不起早……但楼主却守得住寂寞,潜心立说


虎目寸光 发表于 2012-6-29 10:52
恭喜,修成正果哈


各位老友过来捧场,感激不尽啊
说实话出书也是想要挣点小钱的,只不过内容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罢了。
[32 楼] ahu09129 [泡菜]
12-6-29 11:17
是在哪社出版 到时我订些 嘿
[31 楼] 和月一字生 [资深泡菜]
12-6-29 11:09
正果正果,赶紧前排就坐听讲!
[30 楼] tiger627 [陈年泡菜]
12-6-29 11:07
祝贺一下,现如今无利不起早……但楼主却守得住寂寞,潜心立说
[29 楼] 虎目寸光 [陈年泡菜]
12-6-29 10:52
恭喜,修成正果哈
[28 楼] zsir [资深泡菜]
12-6-29 10:42
收藏,学习!
[27 楼] zsir [资深泡菜]
12-6-29 10:42
好片,学习。
[26 楼] aweibb [资深泡菜]
12-6-28 22:28
好贴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25 楼] 健利宝 [陈年泡菜]
12-6-28 22:20
好帖好书,收藏了。
[24 楼] 寒江水 [泡菜]
12-6-28 21:56
等着学习
[23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8 21:39
构图也有捷径偏门

现在我要展示的,是一些构图技巧。这些技巧和具体的构图方式没有关系,却能够帮助你更好
地表现拍摄场景并让照片更具吸引力。
构图,无论方式如何变化,技巧如何运用,最终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你所要表达的
东西。这句话看似很泛,却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前提是当你在按下快门的时候很清楚地知道自己
到底要什么。这一刻在你的心中,必须有一个拍摄效果的假想图。当然,最终拍到的照片和你心目
中所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甚至大相径庭,但这恰恰是你可以总结并提高自己的机会。

框架构图法
框架构图法是基本的构图技巧之一,它非常简单,却很有效果。
在构图时寻找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把画面上的重点区域环绕起来,从而让观众的视线能够更
加集中到这些对象上。有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框架,比如玻璃窗、篱笆、拱门,甚至人的躯体。只
要合理运用框架,画面的重点就会自然地凸显出来。
漂浮球里的孩子
漂浮球中间的空洞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框架,把两个女孩儿的脸围绕起来,让观众的注
意力更好地集中在她们的脸上。


引导线构图法
引导线构图法是另一类常用的构图技巧,和框架构图法的目的相似,也是为了让观众的注意
力集中到特定的对象上,但区别在于它并不直接把对象环绕起来,而是构造一些线条,从画面的
边缘出发指向重点关注的对象,从而让视线顺着这些线条集中到对象上。同框架构图法的原理相似,
引导线构图法也可以是任何画面中可以利用的元素,比如墙壁、道路、树枝,等等。
花丛小道

这幅照片上的道路很明显起到了引导线的作用,让观众的实现顺着它移动到远处的那个人的背影上。尽管背影占的画面比
例很小,却是画面上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没有它,画面将缺少生气。


人在画面中的作用
最后说说风景照片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要适时地让画面中出现人的身影。这样做的目的
有两个,第一个前面已经说了,能够让画面增添生气;第二个,是通过人来对比场景中其他对象的
大小。这一点在拍摄宏大壮丽的场面时尤为重要。
地下宫殿
这张照片拍摄于以色列一个地下宫殿, 是古代国王和他的骑士们召开秘密会议的地方。如果没有旁边的那个游
人作衬托, 你很难看出这些圆柱子究竟有多高大。

[22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8 21:24
对称构图法
这种构图方法将画面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适合表现那些庄重而均衡的对象。
九寨沟
此图采用了对称构图法,树林和它们在湖水中的倒影构成了画面的平衡。

1:9 构图法
这种构图法把画面分成比例悬殊的两部分,1:9 只是一个近似说法,事实上也可能是1:8 或
者1:7。这种构图法主要是让画面的两部分起到互相衬托的作用,其中占比例较小的那一部分往
往是用来做对比的。
凤凰
在这里水面只是用来做衬托的, 因此只留下很窄的一小段,但却绝不能省略。

斜线构图法
也叫对角线构图法,是将画面斜向分成两部分。这种构图方式比较夸张,活泼而富有张力,尤
其在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很常用。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严格按照对角线来分割画面,而要稍微有
所偏转,避免画面显得呆板。
上海南京路

超广角结合斜线构图营造出夸张的透视效果。

开放式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比较随意,不遵循特定的规则,也没有什么限制,主要用来表现随意的气氛,例
如生活场景等。然而,开放式并不等于没有规则,在构造画面时仍旧要将兴趣点突出,做到形散而
神不散。
耶路撒冷街景
这张照片可以算得上是开放式构图,随意的画面布局加上慢速快门所带来的动态
模糊,表现出繁忙而闲散的街头景象。


本帖最后由 imeasy 于 2012-6-28 21:29 编辑

[21 楼] 听山风 [资深泡菜]
12-6-28 21:15
[color=Red]恭喜恭喜,大喜事啊![/color]
[20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8 21:10
Part 1,有备无患篇
第二章,你必须知道的基本概念
构图经典技法


无论拍摄什么样的题材,构图总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绘画是加法的艺术,而摄影是减法的
艺术”,这话一点都没有错。任何绘画总是从一张空白的画布或白纸开始,把各种对象添加到画面
中去,最终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而摄影恰好相反,因为在拍摄之前整个场景就已经在那里了,而
摄影师的工作恰恰是决定要把哪些东西排除在画面之外,而让留下的东西成为一幅照片。尽管摄影
的构图过程和绘画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常用的构图模式还是比较相近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最常见
的构图法则。

三分构图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构图法,也是一切构图法的基础。其特点是将画面分成(横向或纵向)三等
分,并把关键对象放置在等分线附近。这种构图方式适合许多常见的场景,平稳而不失活泼。
婺源
此图采用典型的三分构图法,画面下方的油菜花和上方的民居恰好将画面分成2/3 和1/3 两部分。
[19 楼] mountaintina [泡菜]
12-6-28 21:10
看书学习
[18 楼] 米老虎 [资深泡菜]
12-6-28 20:59
支持,期待连载
[17 楼] imeasy [禁言中]
12-6-28 20:55
今天开始正式连载。前面一些基本概念的东西在无忌就不需要贴出来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前言过后,就从第一章的后半段开始吧。

==========================我是猥琐的分割线============================

前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不再是“一小撮”人的高端奢侈享受,
随着单反相机价位下调、功能改进,就连数码摄影的菜鸟也不满足
于卡片机了。以前只图相机好看不好看的MM们纷纷开始问有心为她们摄
影的男士:“会修片吗?用的什么镜头?”然而,单反相机确实不是人人都
可以掌握的工具,你可以说自己已经摆脱了菜鸟的帽子,开始追求更高层
次的视觉需求,但是距离高级摄影技法所能呈现的效果,你要走的路简直
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在单反之路上,除了“烧”钱买器材以外,你一定购买了许多跟现在
这本书的内容、题材都非常相似的教学类图书,并且按图索骥、按步骤、
按参数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大多数情况下,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实际的
效果和书里的样片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埋怨相机吧,或者埋怨镜头和
自己的钱包——确实,有时候,单反相机本身的性能,会带来技术所不能
弥补的效果。但是……技术进步也是单反摄影里最为关键的一环,绝大多
数情况下,教学类书籍没骗人,摄影师和你用了一款机器、一组参数,是
他的技巧和经验,以及后期的技术支持,让照片看起来与众不同。

更烦人的一点是,现在工作忙碌生活紧张,没有功夫天天钻研单反的使
用技巧,年假偏偏只有几天,带着MM出去玩,赶飞机赶火车还要聊天,
真正到了景点开始拍摄的时候:亲爱的读者,你还记得晴天应该用的参数吗?
你还想得起来景深和人物位置的关系吗?你是不是记得修改曝光模式,又能
不能把MM放在构图里最合适的位置呢?

大概,也许,好像,有可能……这些模棱两可的词汇总给人懊丧感,
旅游结束之后,只想换机身、换镜头、换度假地点,甚至,换个更好看的
MM。

其实,究其终极原因,你找到了献佛的花束,却没有抱对佛脚。
对于忙碌的都市人来说,临时抱佛脚一点儿都不可耻,甚至应该推崇
鼓励。没有人愿意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先上培训班再出去度假,也不会有
人乐意花掉宝贵的年假只是和摄影师出去学艺——我不要成为大师,我也
不用成为大师,我只是需要好照片。

本书可以为你提供这样的捷径,当然,仅限于本书的内容,旅游摄影。
你不用花去好几周的时间研究这本书,甚至,你可以不看第一部分和第三
部分的理论知识,直接从第二部分找寻拍摄的秘密:按照景点和表现方法
的不同,根据你的目的地,你可以直接翻到相关章节进行阅读,碰到不懂
的专业词汇再去第一部分查询理解。即使你已经带着满满几张卡的不知道
效果的照片回来,也可以立刻翻阅第三部分,从后期修饰里找到自信和乐趣。
这不是一本让你变成大师的书,甚至,它不会让你变成高级摄影师。
但是,别失望,你只是需要好照片来记录旅行的欢乐和MM的身影,以及
这段美好的记忆,因此,它足够真实、足够脚踏实地,正因为它的“不骗人”,
亲爱的读者,你不应该放下它。

本书的阅读建议:
1 如果你拿到本书的时候,已经订好了明天去某地的机票:迅速找到
第二部分中和你要去的地点相同或者类似的章节,仔细阅读,并且牢记相
关的技巧、参数。

2 如果你拿到本书的时候,决定下周去某地:迅速通读第二部分,掌
握技巧和捷径,不求甚解。

3 如果你拿到本书的时候,决定要和心爱的他/ 她出去旅游:通读第
二部分之后,详细了解一下关于人物摄影的章节,并且拿别人练练手。

4 如果你拿到本书的时候,已经从旅游地点回来了:翻开第三部分吧,
从这次的经验教训开始,从拯救那些可能变得更好的照片开始,为下一次
出门旅游做准备。

5 如果你立志拍得更好并且时间足够、耐心充沛:请从第一页开始,
仔细阅读,多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