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Planet---我摄影,我快乐】Road Trip 走上海---上海老建筑文化之旅
6701
595
[482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24
松江镇玉树路西侧,云间第一桥
云间第一桥在松江区松江镇中山西路玉树路西,初名安龙桥,因横跨古浦塘又称跨塘桥,初建于宋代,系木结构大桥,南北向。北桥在明代某年端阳节相传一次龙舟节,观众挤于桥上,因超重而坍塌。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王衡在旧址上重建石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从此,改名“云间第一桥”,即现在的三孔大桥。该桥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曾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桥,高8米,宽5米,长30米。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桥面及阶栏杆则用花岗石。1986年,因年久失修,桥拱变形,部分石料在修葺时换成花岗岩石。东面桥拱上有同治年间镌刻的一条“云间第一桥”额,桥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之句。桥顶和桥薄墩十分纤秀。500余年来,该桥保留着原由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极为可贵,更体现出江南古桥的特色。1985年,云间第一桥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
[481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24
|
[480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23
|
[479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22
|
[478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21
|
[477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20
|
[476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20
|
[475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9
|
[474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8
|
[473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7
松江镇中山西路266号,杜氏雕花楼
为当地名绅杜岭梅的住宅,据杜氏后裔回忆,此楼建造于清代嘉庆年间。1998年该楼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四棣三进庭院式建筑,其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均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松江地区绝无仅有的古代建筑雕刻之精品,梁柱式结构系统,为一组较完整的清式中型民宅院落。第三棣是整个院落的主建筑--“雕花楼”,这是杜氏为其女儿结婚所造的新楼。其结构为砖墙立柱、穿斗式木构架,榫卯组合,圆木柱承重;屋顶为硬山式马头山墙,小青瓦白粉墙,色调素雅,典型的江南水乡民间古宅。其独特之处就是雕刻艺术。特别是一对木雕双龙抢珠,造型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堪称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品。 |
[472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7
|
[471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6
|
[470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5
松江镇中山东路小学内,唐经幢
松江唐经幢全称唐陀罗尼经幢 ,座落在松江区松江镇中山东路小学内,此处原是宋代华亭县石幢巷,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所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它是国内现有的唐代经幢中较大的一座,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雕刻建筑,也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珍品。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正式批准修复经幢,1964年11月竣工,使唐经幢重新出现今天的雄伟姿态,巍然屹立在通波塘畔中山小学内的空地上。经幢总高9.30米,现存21级,树立在八角形以侧砖砌成带坡状的地面上。各极分别以托座、束腰、圆柱、华盖、腰檐等形式叠成姿态优美的经幢,每节大部分作八角形。 |
[469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3
|
[468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2
|
[467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10
|
[466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9
|
[465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8
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东林禅寺
乃※※名迹,原名观音堂。元至大初年(1308年),由僧人妙因所建。元皇庆二年(1313年),西林寺智僧来开山,改额为东林禅寺。20世纪50年代初,有和尚6人,寺内尚存大殿一座。1987年,东林禅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由金山区人民※※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修缮,同年11月竣工。对该寺院维修加固后,大殿恢复清代建筑特色--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一字脊,垂脊与角脊处置兽吻。朝南,面阔五间带轩廊,建筑面积348平方米。抬梁式构架,榫卯组合,砖木结构,外貌雄伟庄严。现为上海地区佛教建筑中单体体量最大的古建筑。 |
[464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7
|
[463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6
|
[462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6
|
[461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4
|
[460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3
|
[459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2
|
[458 楼] andyhewitt
[泡菜]
15-1-20 22:02
兰溪路399号,真如寺
古刹真如寺位于普陀区兰溪路399号。始建于唐代,原在大场镇,原名真如院,又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宋嘉定年间僧永安在官场(今大场附近)改建后名真如院,元延佑七年(1320年),僧妙心移建至桃浦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及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两次重修。太平天国及※※※※时期,几经战火,配殿及附属建筑大多被毁,仅存长、宽各20米的正殿(大雄宝殿)一座。解放后,正殿独存,殿内释迦牟尼佛像和寺前原韦驮殿的铜弥勒佛尚在。1950年10月,市※※曾拨款维修正殿佛像,并将钢弥勒佛设栏保护。1959年5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重修,正殿仍恢复元代单檐式样。“※※※※※”中,殿内檀木释迦牟尼等佛像和铜弥勒佛被毁,许多珍贵碑刻文物被砸。1979年,真如寺进行维修,正殿内额枋底部仍保留“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江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建筑物极少,除真如寺外,仅有苏州三清殿,吴县轩辕宫和金华天宁寺三处。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黄土和铁渣分层夯筑而成,阔1.8米,长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连,为古建筑所罕见,是宋元建筑的重要特征。 |
[457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2:04
|
[456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2:03
|
[455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2:03
|
[454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2:02
|
[453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