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Planet---我摄影,我快乐】Road Trip 走上海---上海老建筑文化之旅
6701 595
[452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2:00
[451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2:00
[450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8
青浦区白鹤青龙村,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旧青浦镇)。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观音阁及大钟一口,今俱废,仅存碑刻两块: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和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
  青龙塔原是七级八面,砖木结构,后被兵火破坏,现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残高30多米。寺塔于宋康定、庆历年重修理工。元大德三年(1299)、致和元年(1308年)、至正三年(1343年),青浦籍书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子任贤德、孙任士质三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邑人朱明镜修塔。清顺治五年(1648年),僧百遇复新之。清康熙帝南下巡江南时还赐名吉云禅寺塔。青龙塔年久失修,楼梯尽毁,腰檐无存,塔身倾斜,岌岌可危。1956年,塔顶的铜葫芦被台风吹落,上铸有“明崇祯十七年”字样,现收藏在青浦区博物馆。
[448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6
[447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6
青浦区金泽镇南市,颐浩禅寺
  始建于宋景元年(1260年),相传原为南宋宰相吕颐浩故宅为寺名而得名,旧名草庵,又名永安庵。后吕氏故宅归旧族费辅之所有,改建经堂,命僧人道崇主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奉旨升院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建大雄宝殿边门、两庑,初具规模。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扩建大山门、鸳鸯楼、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水火神庙香乳堂、文昌祠、凌云阁、微笑堂、天香亭、贝多林、圆通殿、梅雪轩、宜静院,另辟金鲫池和石假山等二十余处殿阁楼院。寺内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有唐吴道子画、元赵孟頫书《金刚经》及其所画的“不断云”等手迹、石刻。※※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四,寺大部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1958年拆移,仅存“颐浩禅寺记”碑一方,古银杏树撒按株,“不断云”石刻断石14块,殿宇柱脚16块及少许假山石等。颐浩禅寺不断云石有多块青石组成,原址在大雄宝殿前荷花池石栏上,有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手迹。全长40余米,石身三面镌刻云朵而得名。建于元朝(1290~1300年间),距今七百余年,又因云朵不同,故又称不同云,现存20余米。颐浩禅寺于1992年修复后,建造石碑坊一座,重建了观音殿、山门、殿堂、寮房等寺宇建筑。
[446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5
[445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4
[444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4
[443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3
[442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2
[441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2
青浦镇公园路112号,曲水园
  青浦曲水园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是上海地区五个古园林之一。曲水园位于青浦镇东。傍环城河,原是城隍庙的附属园林(邑庙园林),建有有觉堂、得月轩、歌薰楼、迎晖阁,后又增建岸舫、夕阳红半楼、凝和堂。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任青浦知县期内,园林又拓展荷花池、叠假山、筑曲水长堤,建涌翠亭、濯锦矶、喜雨桥、迎曦亭、恍对飞来、花神祠,取名为“灵园”。清嘉庆三年(1798年)江苏学使刘云房,应知县杨东屏之邀,在园中吟诗宴饮,见园临大盈浦,园内池水迂回,取“曲水流殇”之意,易名曲水。园分中、东、西三部分,西有“夕阳红半楼”等古建筑群,中有“百年假山”架二荷池,东有“绿波长廊”通诸景。全园以凝和堂为中心,一轴三堂,园中有园。园内以水取胜,以古树著名,古典雅致。凝和堂堂中匾额,初为清代李鸿章所书;曲水园以幽雅著称,建筑保持园林特色,厅堂都为青瓦墙,青砖构成门,皆是拱门、圆门或长方门。布局精致含蓄并于轴线,具有园林艺术个性。
[440 楼] andyhewitt007 [泡菜]
14-12-28 21:51
[439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8
[438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7
[437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6
[436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6
青浦区青浦镇南端,万寿塔
  于青浦镇南,俗称南门塔,是上海地区年龄最小的—古塔。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塔为方形,七级四面,砖木结构,此塔与佛教无关。塔成之后,附近又建殿、堂、庑等,占地30余亩,称万寿塔院。院有三殿,气势雄伟。1778年,塔遭雷击,损坏较重。嘉庆五年(1800年)塔院右建青溪书院,延王昶主讲。光绪九年(1883年),有一铜匠上塔偷锡,于熔锡时失火,木结构大部焚毁,今塔项、腰檐俱无。1959年列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塔基临河筑石驳岸,四周建龙背花窗围墙。1993年,又对塔身予以维修加固。
[435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5
[434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4
[433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3
[432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8 21:43
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村,报国寺
  有一座瑰丽宏伟的寺庙巍然耸立在碧波荡漾的淀山湖畔,那就是上海玉佛寺下院--报国寺。报国寺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过,至今庙内仍保存着崇祯年间的一块石碑。因祀三国名将关羽,故名“关王庙”。至四十年代末期,仅存东、西两殿。殿内有石碑两块,大铜钟一口,钟上有大姆指大小的一尊金弥陀,金弥陀金光闪烁,价值连城,后被人窃去,铜钟也在1958年被毁,至此,关王庙大部分遭损,香火日趋衰落。但是,关王庙盛况人们并没有忘却,庙后的一株古银杏就是※※的见证。这株古银杏树围6米,高36.5米,东西冠径达17米,经有关部门鉴定,此树树龄已达1055年,约为五代时所植,是上海地区最古、最大的一株银杏。它好似一柄巨伞,耸立在淀山湖畔,一直是淀山湖上往来船只的天然航标,如今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前去寺庙进香的信男善女庇荫,也供游人观赏。80年代初,宗教活动恢复,关王庙得以重新修葺,被辟为佛教活动场所,并对外开放。关王庙修缮后,香火日盛,常有僧人和居士住持,已修复的庙宇及新建的四大间念佛堂仍不敷应用。1989年,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发愿,将关王庙加以修缮扩建,作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取名报国寺。
[430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34
[429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33
[428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33
[427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32
宁国禅寺(华泾路858号)
宁国禅寺是上海地区古老的寺院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原址华泾镇北杨村张行浪东侧。相传建于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由乌泥泾首富张百五发起建寺,由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公元 1166年)请得寺额,与龙华寺南北相对。
[426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31
[424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30
[423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29
[422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29
[421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28
唐镇
露德圣母堂
  由法国传教士鄂劳司铎筹建,仿哥特式建筑风格,正厅8间,加两翼可容纳2000余人.是上海郊县最宏伟壮观的教堂之一.它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教皇庇护十世对来此朝圣与"告解"、"领主"者颁赐"全大赦",唐镇天主堂因而成为上海教区继佘山圣母大堂之后的第二个朝圣地,每年5月,※※来堂朝圣者甚众.露德圣母堂是记念露德(位于法国南部的一个约有4千人的小城镇)圣母苏比魯.伯纳德而建的.因此,在露德圣母堂区内,还建有圣母山.无论从名气,规模以及建筑看,浦东唐镇露德圣母堂完全可算是天主教在上海的最大教堂(之一).而且,因为天主教中国教区枢机主教(即红衣大主教)就是露德圣母堂的主持,使这座教堂在中国的宗教史上更充满坎坷.这位主教的名字叫龚品梅.凡是对中国天主教稍有了解的人不会不知道龚品梅其人:他于1955年因反革命罪逮捕,随后,也因为他,中国自主诞生了"天主教三自※※委员会".改革开放后,龚品梅被释放去美国,转去梵帝冈,前几天刚去世的教皇保罗二世在1980年代,封他为天主教中国区枢机主教(即红衣大主教).但是,唐镇天主堂(露德圣母堂)也因他而从1955年起默默无闻,后来还被改成乡办翻沙厂.直到1988年才把厂搬走.
[420 楼] andyhewitt [泡菜]
14-12-23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