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7-11 23:32
冠鱼狗 Crested Kingfisher 佛法僧目 > 鱼狗科 > 鱼狗属 CORACIIFORMES > Cerylidae > Megaceryle lugubris 描述:体型非常大(41厘米)的鱼狗。冠羽发达,上体青黑并多具白色横斑和点斑, 蓬起的冠羽也如是。大块的白斑由颊区延至颈侧,下有黑色髭纹。下体白色,具黑色的胸部斑纹,两胁具皮黄色横斑。雄鸟翼线白色,雌鸟黄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飞行时作尖厉刺耳的aeek叫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北部山麓地带,印度 ※※北部,中国的南部及东部。 分布状况:M. l.guttulata为偶见留鸟,于华中、华东及华南的整个地区,包括海南岛,高可至海拔2000米。M. l. lugubris为中国东北辽宁的不罕见鸟种。 习性:常光顾流速快、多砾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栖于大块岩石。飞行慢而有力且不盘飞。 俗名: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7-11 23:33 编辑
|
[879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7-8 17:51
蓝矶鸫 Blue Rock-Thrush 雀形目 > 鹟科 > 矶鸫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Monticola solitarius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青石灰色矶鸫。雄鸟暗蓝灰色,具淡黑及近白色的鳞状斑纹。腹部及尾下深栗或于亚种pandoo为蓝色。与雄性栗腹矶鸫的区别在无黑色脸罩,上体蓝色较暗。雌鸟上体灰色沾蓝,下体皮黄而密布黑色鳞状斑纹。亚成鸟似雌鸟但上体具黑白色鳞状斑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恬静的呱呱叫声及粗喘的高叫声,以及短促甜美的笛音鸣声。 分布范围:分布广泛,为留鸟及候鸟,见于欧亚大陆、中国、菲律宾、东南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一般常见,尤其在中国东部。亚种longirostris繁殖于西 ※※南部;pandoo分 布于新疆西北部、 ※※南部、四川、甘肃南部、宁夏、陕西南部、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地区,迷鸟于台湾及海南岛;philippensis繁殖于东北至山东、河北及河南;迁徙时经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及台湾。 习性:常栖于突出位置如岩石、房屋柱子及死树,冲向地面捕捉昆虫。 俗名:矶东? 蓝矶东? 麻石青 水嘴 潭?吉? 母鸟
|
[878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7-7 13:50
黄腹花蜜鸟 Olive-backed Sunbird 雀形目 > 太阳鸟科 > 花蜜鸟属 PASSERIFORMES > Nectariniidae > Nectarinia jugularis 描述:体小(10厘米)的花蜜鸟。腹部灰白。雄鸟颏及胸金属黑紫色,有绯红及灰色胸带,具艳橙黄色丝质羽的肩斑,上体橄榄绿色,繁殖期后金属紫色缩小至喉中心的狭窄条纹。雌鸟无黑色,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通常具浅黄色的眉纹。 虹膜-深褐;嘴及脚-黑色。 叫声:有韵律的啾啾叫声cheep, cheep, chee weet及以一清晰颤音结尾的短调。 分布范围:安达曼群岛及尼科巴群岛、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rhizophorae不常见于云南南部及广西的低地,但甚常见于海南岛,尤其在沿海的灌丛。 习性:性吵嚷,结小群在花期的树上或矮丛间跳来跳去。雄鸟有时来回相互追逐。常光顾林园、沿海灌丛及红树林。
|
[877 楼] 霉雨
[泡菜]
14-7-6 17:30
|
[876 楼] 乐佛
[资深泡菜]
14-7-3 15:00
跨越四海 发表于 2014-7-3 13:10  勺嘴鹬 Spoon-billed Sandpiper 鹳形目 > 丘鹬科 > 勺嘴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pygmeus
描述:体小(15厘米)的灰褐色滨鹬。腿短,上体具纵纹,白色眉纹显著。特征性的勺形嘴在野外不易辨别。冬季极似红胸滨鹬,但体羽灰色较浓,额及胸较白。夏季上体及上胸均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起飞时作尖细的preep preep声,也发出尖厉的wheet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至缅甸、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迷鸟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罕见的冬候鸟及过境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沿海、台湾、新疆西部及※※南部。一些鸟在福建及广东沿海越冬。 习性:喜沙滩,取食时嘴几乎垂直向下,以一种极具特色的两边"吸尘"的方式动作 红头勺子,太棒了!
|
[875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7-3 13:10
勺嘴鹬 Spoon-billed Sandpiper 鹳形目 > 丘鹬科 > 勺嘴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pygmeus 描述:体小(15厘米)的灰褐色滨鹬。腿短,上体具纵纹,白色眉纹显著。特征性的勺形嘴在野外不易辨别。冬季极似红胸滨鹬,但体羽灰色较浓,额及胸较白。夏季上体及上胸均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起飞时作尖细的preep preep声,也发出尖厉的wheet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至缅甸、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迷鸟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罕见的冬候鸟及过境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沿海、台湾、新疆西部及 ※※南部。一些鸟在福建及广东沿海越冬。 习性:喜沙滩,取食时嘴几乎垂直向下,以一种极具特色的两边"吸尘"的方式动作
|
[874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7-2 19:22
褐冠山雀 Grey-crested Tit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Parus dichrous 描述:体小(12厘米)而色淡的山雀。冠羽显著,体羽无黑色或黄色但具皮黄色与白色的半颈环。上体暗灰;下体随亚种不同从皮黄色至黄褐色有变化。亚种dichrous 具偏白的下髭纹,灰褐色的喉与黄褐色胸及深灰色上体成对比;wellsi的下体皮黄色较浅,喉及胸不成对比;dichroides似wellsi,头顶及冠羽灰色比上体其余部位浅。 虹膜-红褐;嘴-近黑;脚-蓝灰。 叫声:多种叫声包括快速的ti-ti-ti-ti;尖细的sip-pi-pi,哀怨的pee-di及告警叫声cheea, cheea。鸣声包括颤音及其他叫声的音符。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海拔2480~4000米的针叶林,于 ※※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dichrous),四川北部及西部和云南北部及西部(wellsi),并陕西南部的秦岭、甘肃南部、青海南部及东部和四川极北部(dichroides)。 习性:惧生而安静,成对或成小群活动。
|
[873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7-1 19:34
小嘴乌鸦 Carrion Crow 雀形目 > 鸦科 > 鸦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Corvus corone 描述:体大(50厘米)的黑色鸦。与秃鼻乌鸦的区别在嘴基部被黑色羽,与大嘴乌鸦的区别在额弓较低,嘴虽强劲但形显细??br>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发出粗哑的嘎嘎叫声kraa。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非洲东北部及日本。 分布状况:亚种orientalis繁殖于中国华中及华北,有些鸟冬季南迁至中国华南及东南越冬。亚种sharpii迁徙时见于中国西北部。 习性:喜结大群栖息,但不像秃鼻乌鸦那样结群营巢。取食于矮草地及农耕地,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但喜吃尸体,常在道路上吃被车辆压死的动物。一般不像秃鼻乌鸦那样栖于城市。 俗名:细嘴乌鸦
|
[872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30 20:40
鳞头树莺 Asian Stubtai 雀形目 > 莺科 > 树莺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Urosphena squameiceps 描述:体小(10厘米)而尾极短的树莺。具明显的深色贯眼纹和浅色的眉纹;上体纯褐;下体近白,两胁及臀皮黄色;顶冠具鳞状斑纹。外形看似矮胖,翼宽且嘴尖细。与其他树莺的区别在于尾短。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粉红。 叫声:高音的似虫鸣声see-see-see-see-see-see-see-see-see-see,收尾声更响亮。也有 chip-chip-chip的低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越冬于东南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的东南部),经华中、华东至东南、华南及台湾越冬。 习性:单独或成对活动。在繁殖区藏隐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针叶林及落叶林多覆盖的地面或近地面处,在越冬区见于较开阔的多灌丛环境,高可至海拔2100米。
|
[871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9 14:15
一黔首 发表于 2014-6-27 23:19  学无止镜 发表于 2014-6-28 11:34  都是高精尖的佳作大片!赏心悦目! 感谢关注和鼓励  美洲金鸻 美洲金斑鸻 即 美洲金鸻 。 美洲金鸻(学名:Pluvialis dominica)属中型涉禽。冬羽上体满布褐色、白色和金黄色杂斑;夏羽额白色,向后与眼上方宽阔的白斑汇合。嘴峰长度与头等长,端部稍微隆起。鼻孔线形,位于鼻沟内,鼻沟约等于嘴长的2/3。翅尖形。后趾细小或缺如。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 拍摄于 夏威夷
|
[870 楼] 学无止镜
[资深泡菜]
14-6-28 11:34
都是高精尖的佳作大片!赏心悦目! 
|
[869 楼] 一黔首
[泡菜]
14-6-27 23:19
 跨越四海 发表于 2014-6-15 13:45  白尾海雕 White-tailed Sea Eagle 鹳形目 > 鹰科 > 海雕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Haliaeetus albicilla
描述:体大(85厘米)的褐色海雕雕。特征为头及胸浅褐,嘴黄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飞羽与深栗色的翼下成对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飞行似鹫。与玉带海雕雕的区别在尾全白。幼鸟胸具矛尖状羽但不成翎颌如玉带海雕雕。体羽褐色,不同年龄具不规则锈色或白色点斑。 虹膜-黄色;嘴及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的吠声klee klee-klee-klee,似小狗或黑啄木鸟叫声。 分布范围:格陵兰、欧洲、亚洲北部、中国及日本至印度。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亚种为不常见季候鸟,见于华中及华东的多种栖息环境如河边、湖泊周围及沿海。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周围,可能在中国东北的其他地区还有繁殖。有越冬在贵州草海、南西北部及江西鄱阳湖的记录,近年来北京附近每年有少量越冬个体出现。 习性:显得懒散,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飞行时振翅甚缓慢。高空翱翔时两翼弯曲略向上扬。
俗名:白尾雕 白尾雕 黑鹰 黄嘴雕 洁白雕 尾鹫 扎戈力 芝麻雕
|
[868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7 10:23
灰道 发表于 2014-6-27 09:47  好萌啊,超喜欢。 小萌给灰道老师 请安
|
[867 楼] 灰道
[资深泡菜]
14-6-27 09:47
跨越四海 发表于 2014-6-26 21:53  柴犬 种群分布 编辑柴犬的名字发源于日本※※高地,在文献上,为昭和初期的日本狗保存会的会刊「日本狗」所采用。「柴」是「打柴人」的时候的「柴」,指小型的杂木。由于柴犬能巧妙地穿过杂木帮助打猎,而且红褐色的毛色与枯萎的柴相似,故名。亦有人认为古语的「柴」,是把信州的柴村作为起源的意思。
据说其祖先的血统中有松狮的血脉,也传是由中国松鼠犬和日本土产纪州犬交配而来的,于大约2000年前,由中国传入日本。柴犬主要分布在日本长野( 信州柴),山阴阴(石州柴),岐阜(美浓柴),群马(十石柴)这些地区。 另外一种特别的柴犬叫山阴柴犬,它们的产地是日本山阴地方(鸟取县、岛根县等),濒临灭绝类珍稀柴犬系,山阴柴犬还和普通柴犬有本质差别,一般说来山阴柴犬的外型要比一般柴犬瘦,腿也较长。山阴柴犬看似土狗一般,但最出名的就是它们换季时一些会长出灰色的绒毛。 ※※上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导致了这类品种一度濒临灭绝,但是日本有山阴柴犬育成会正在努力的保存这类稀有的柴※※种,因为山阴柴犬发情期也比较长,而且一胎只能有2到3只小柴犬出现的缘故,所以在增加它们数量的时候就变得十分棘手。 好萌啊,超喜欢。
|
[866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6 22:05
狼青 狼青,新中国成立后成为 ※※分布比较广泛的一种犬种,尤其在北方更是常见。狼青是选用优良狼种犬杂交选育而成(亲系来源于侵华日军遗留的凶残军用狼青和 ※※※遗留的德国狼犬)。具有典型狼种犬的体貌特征,尾长,三角眼,眼睛为黄褐色或深褐色,身体外形匀称,体质结实,运动灵活,毛色现有铁青,青白、草黄。 ※※有北方狼青和昆明狼青两个亚种。 性格特征 编辑 狼青的特点是性情凶狠,易驯化,科目扎实,灵敏度高,攻击性非常强,警觉性高,抗击打能力强。一经挑斗即向挑战者进攻,决不退后,适用于企业,仓库,别墅,度假村,家庭的守护。狗的一个品种,形状像狼,性凶猛,嗅觉敏锐。多饲养来帮助打猎或牧羊。
|
[865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6 21:53
柴犬 种群分布 编辑柴犬的名字发源于日本 ※※高地,在文献上,为昭和初期的日本狗保存会的会刊「日本狗」所采用。「柴」是「打柴人」的时候的「柴」,指小型的杂木。由于柴犬能巧妙地穿过杂木帮助打猎,而且红褐色的毛色与枯萎的柴相似,故名。亦有人认为古语的「柴」,是把信州的柴村作为起源的意思。 据说其祖先的血统中有松狮的血脉,也传是由中国松鼠犬和日本土产纪州犬交配而来的,于大约2000年前,由中国传入日本。柴犬主要分布在日本长野( 信州柴),山阴阴(石州柴),岐阜(美浓柴),群马(十石柴)这些地区。 另外一种特别的柴犬叫山阴柴犬,它们的产地是日本山阴地方(鸟取县、岛根县等),濒临灭绝类珍稀柴犬系,山阴柴犬还和普通柴犬有本质差别,一般说来山阴柴犬的外型要比一般柴犬瘦,腿也较长。山阴柴犬看似土狗一般,但最出名的就是它们换季时一些会长出灰色的绒毛。 ※※上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导致了这类品种一度濒临灭绝,但是日本有山阴柴犬育成会正在努力的保存这类稀有的柴 ※※种,因为山阴柴犬发情期也比较长,而且一胎只能有2到3只小柴犬出现的缘故,所以在增加它们数量的时候就变得十分棘手。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6-26 21:56 编辑
|
[864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6 18:30
白腰鹊鸲 White-rumped Shama 雀形目 > 鹟科 > 鹊鸲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Copsychus malabaricus 描述:体型略大(27厘米)而尾长的黑白色及赤褐色鹊鸲。雄鸟:头、颈及背黑色而具蓝色光泽,两翼及 ※※尾羽暗黑,腰及外侧尾羽白,腹部橙褐。雌鸟似雄鸟但黑色为灰色所代。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浅肉色。 叫声:叫声为chur-chi-churr及粗哑的责骂声。鸣声饱满复杂又悦耳,包括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西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罕见于高可至海拔1500米的热带森林。留鸟于 ※※东南部(indicus)、云南西南部及南部(interpositus)和海南岛(minor)。因常被捉作笼鸟数量已变得稀少。 习性:性惧生,藏匿于密林及灌丛。晨昏时于低栖处发出嘹亮鸣声,两翼下悬,尾高举。在地面跳动或作短距离飞行,降落时长尾抽动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
[863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4 17:30
黄胸鹀 Yellow-breasted Bunting 雀形目 > 燕雀科 > 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Emberiza aureola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鲜亮的鹀。繁殖期雄鸟顶冠及颈背栗色,脸及喉黑,黄色的领环与黄色的胸腹部间隔有栗色胸带,翼角有显著的白色横纹。亚种ornata额部多黑色,且比指名亚种色深。非繁殖期的雄鸟色彩淡许多,颏及喉黄色,仅耳羽黑而具杂斑。雌鸟及亚成鸟顶纹浅沙色,两侧有深色的侧冠纹,几乎无下颊纹,形长的眉味浅淡皮黄色。所有亚种均具特征性白色肩纹或斑块,以及狭窄的白色翼斑,翼上白色斑块飞行时明显可见。 虹膜-深栗褐;嘴-上嘴灰色,下嘴粉褐;脚-淡褐。 叫声:于突出的栖处鸣唱,鸣声为 djiiii-djiiii weee-weee ziii-ziii,较圃鹀缓慢而音高,且变调多为上升音调。叫声为短促而响亮的金属音tic。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及达斡尔(? Dauria)至中国东北;越冬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亚种ornata 繁殖于中国东北。两者迁徙均纵贯中国而至中国极南部、台湾及海南岛越冬。大量的鸟被捕捉并作为一种称为"禾花雀"的食品而出售。 习性:栖于大面积的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冬季结成大群并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
[862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3 21:25
海南柳莺 Hainan Leaf Warbler 雀形目 > 莺科 > 柳莺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Phylloscopus hainanus 描述:体型略小(10.5厘米)的极黄的柳莺。上体绿色,下背黄绿,下体黄,眉纹及顶纹黄色。通常可见两道翼斑。下嘴粉红。外侧及倒数第二枚尾羽具大片白色以及浅色的侧冠纹有别于相似的白斑尾柳莺、黑眉柳莺和山柳莺。 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粉红;脚-橙褐。 叫声:鸣声包括高短而多变的短句,似白斑尾柳莺。叫声似部分鸣声如pitsitsui, pitsitsui或pitsi-pitsu。 分布范围:海南岛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地方性常见留鸟于海南岛西部。 习性:栖居于海拔600米以上的森林,多在灌丛及次生植被,活跃于中上层。有时加入混合鸟群。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6-23 21:26 编辑
|
[861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0 13:26
冬冬1221 发表于 2014-6-19 20:21  四海专家  忽悠我 山噪鹛 Plain Laughingthrush 雀形目 > 莺科 > 噪鹛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davidi 描述:中等体型(29厘米)的偏灰色噪鹛。指名亚种:上体全灰褐,下体较淡,具明显的浅色眉纹,颏近黑。亚种concolor的灰色较重,整体褐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下弯,亮黄色,嘴端偏绿;脚-浅褐。 叫声:鸣声为响亮而快速重复的一连串短促音,前有细弱的嘶嘶声,接较低弱声wiau wa-WIKWIKWIK woitwoitwoitwoit。雄雌两性联络或告警时均发出一连串的wiau声。(据C. Robson)。 分布范围:中国北方及华中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偶见于海拔1600~3300米的山区。从黑龙江西部至湖北往西至青海东部(davidi);甘肃-青海边境的祁连山(experrectus)祁连山南部和青海东南部的阿 ※※卿山脉、四川的岷山及邛崃山(concolor)。 习性:同其他噪鹛,喜棘丛及灌丛。
|
[860 楼] 冬冬1221
[资深泡菜]
14-6-19 20:21
跨越四海 发表于 2014-6-15 13:45  白尾海雕 White-tailed Sea Eagle 鹳形目 > 鹰科 > 海雕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Haliaeetus albicilla
描述:体大(85厘米)的褐色海雕雕。特征为头及胸浅褐,嘴黄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飞羽与深栗色的翼下成对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飞行似鹫。与玉带海雕雕的区别在尾全白。幼鸟胸具矛尖状羽但不成翎颌如玉带海雕雕。体羽褐色,不同年龄具不规则锈色或白色点斑。 虹膜-黄色;嘴及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的吠声klee klee-klee-klee,似小狗或黑啄木鸟叫声。 分布范围:格陵兰、欧洲、亚洲北部、中国及日本至印度。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亚种为不常见季候鸟,见于华中及华东的多种栖息环境如河边、湖泊周围及沿海。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周围,可能在中国东北的其他地区还有繁殖。有越冬在贵州草海、南西北部及江西鄱阳湖的记录,近年来北京附近每年有少量越冬个体出现。 习性:显得懒散,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飞行时振翅甚缓慢。高空翱翔时两翼弯曲略向上扬。
俗名:白尾雕 白尾雕 黑鹰 黄嘴雕 洁白雕 尾鹫 扎戈力 芝麻雕 四海专家
|
[859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9 19:34
普通秋沙鸭 Common Merganser 雁形目 > 鸭科 > 秋沙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Mergus merganser 描述:体型略大(68厘米)的食鱼鸭。细长的嘴具钩。繁殖期雄鸟头及背部绿黑,与光洁的乳白色胸部及下体成对比。飞行时翼白而外侧三极飞羽黑色。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上体深灰,下体浅灰,头棕褐色而颏白。体羽具蓬松的副羽,较中华秋沙鸭的为短但比体型较小的为厚。飞行时次级飞羽及覆羽全白,并无红胸秋沙鸭那种黑斑。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相当安静。雄鸟求偶时发出假嗓的uig-a叫声,雌鸟有几种粗哑叫声。 分布范围:北半球。 分布状况:相当常见留鸟和季节性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及东北,冬季迁徙至中国黄河以南大部地区越冬。迷鸟至台湾。见于青藏高原湖泊中的亚种comatus为作垂直迁移的留鸟,一些个体在中国西南部越冬。 习性:喜结群活动于湖泊及湍急河流。潜水捕食鱼类。 俗名:黑头尖嘴鸭(雄) 棕头尖嘴鸭(雌)
|
[858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7 23:00
白腰雪雀 White-rumped Snowfinch 雀形目 > 麻雀科 > 雪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yrgilauda taczanowskii 描述:体型略大(17厘米)的灰色雪雀。上背具浓密的杂斑,眼先黑色。雄雌同色。成鸟较其他雪雀色淡,腰具特征性的白色大块斑。幼鸟多沙褐色,腰无白色。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或黄色,嘴端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高而洪亮的duid duid声。鸣声为短促响亮的duid ai duid, duid。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及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海拔3800~4900米。留鸟于 ※※、青海东部及甘肃西南部祁连山及阿 ※※卿山并四川的北部及西部岷山。 习性:栖于多裸岩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及沼泽边缘。炫耀飞行似百灵,以及在地面作"敲击"求偶炫耀。结小群栖于鼠兔群集处,栖息、营巢均使用鼠兔洞。冬季成大群。着陆时尾摇摆不停。甚惧生。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6-17 23:00 编辑
|
[857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6 01:07
水雉 Pheasant-tailed Jacana 鹳形目 > 雉鸻科 > 水雉属 CICONIIFORMES > Jacanidae >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描述:体型略大(33厘米)、尾特长的深褐色及白色水雉。飞行时白色翼明显。非繁殖羽头顶、背及胸上横斑灰褐色;颏、前颈、眉、喉及腹部白色;两翼近白。黑色的贯眼纹下延至颈侧,下枕部金黄色。初级飞羽羽尖特长,形状奇特。 虹膜-黄色;嘴-黄色/灰蓝(繁殖期);脚-棕灰/偏蓝(繁殖期)。 叫声:告警时发出响亮的鼻音喵喵声。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南迁至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以往为常见的季候鸟。现因缺少宁静的栖息生境已相当罕见。繁殖于中国北纬32°以南包括台湾、海南岛及 ※※东南部的所有地区。部分鸟在台湾及海南越冬。 习性:常在小型池塘及湖泊的浮游植物如睡莲及荷花的叶片上行走。挑挑拣拣地找食,间或短距离跃飞到新的取食点。 俗名:狄咕
|
[856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5 13:45
白尾海雕 White-tailed Sea Eagle 鹳形目 > 鹰科 > 海雕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Haliaeetus albicilla 描述:体大(85厘米)的褐色海雕雕。特征为头及胸浅褐,嘴黄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飞羽与深栗色的翼下成对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飞行似鹫。与玉带海雕雕的区别在尾全白。幼鸟胸具矛尖状羽但不成翎颌如玉带海雕雕。体羽褐色,不同年龄具不规则锈色或白色点斑。 虹膜-黄色;嘴及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的吠声klee klee-klee-klee,似小狗或黑啄木鸟叫声。 分布范围:格陵兰、欧洲、亚洲北部、中国及日本至印度。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亚种为不常见季候鸟,见于华中及华东的多种栖息环境如河边、湖泊周围及沿海。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周围,可能在中国东北的其他地区还有繁殖。有越冬在贵州草海、南西北部及江西鄱阳湖的记录,近年来北京附近每年有少量越冬个体出现。 习性:显得懒散,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飞行时振翅甚缓慢。高空翱翔时两翼弯曲略向上扬。 俗名:白尾雕 白尾雕 黑鹰 黄嘴雕 洁白雕 尾鹫 扎戈力 芝麻雕
|
[855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5 13:42
|
[854 楼] 霉雨
[泡菜]
14-6-14 19:45
|
[853 楼] XIAO鸡嘴
[泡菜]
14-6-14 07:54
进来膜拜
|
[852 楼] XIAO鸡嘴
[泡菜]
14-6-14 07:53
进来学习
|
[851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3 19:54
pluto3 发表于 2014-6-12 20:26  纵纹腹小鸮,远了点,傍晚7点。 妈呀 这个哪里搞的啊  让我拍张8点的也行啊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6-13 19: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