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跨越四海 聆听鸟语 自然生态摄影之旅
77124
966
[850 楼] qjh1972
[泡菜]
14-6-13 18:17
|
[849 楼] pluto3
[泡菜]
14-6-12 20:26
纵纹腹小鸮,远了点,傍晚7点。
![]() |
[848 楼] huaidongdong
[陈年泡菜]
14-6-11 14:47
我也来抖一抖。
![]() ![]() |
[847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1 00:56
![]() 黑枕王鹟 黑枕王鹟(学名:Hypothymis azurea)小型鸟类,体长14~16厘米。雄鸟除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外,通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几全为青蓝色,头顶天蓝色,额基黑色,枕有一黑色块斑,胸具一半月形黑色胸带。雌鸟头颈暗青蓝色,背灰蓝褐色,枕无黑斑,胸亦无黑色环带,其余似雄鸟。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中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 性活泼好奇,栖于低地林及次生林。模仿其联络叫声易引出此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多栖于森林较低层,尤喜近溪流的浓密灌丛。鸣声为清脆的pwee~pwee~pwee声,联络叫声为粗哑的chee,chweet声。 ![]() |
[846 楼] 学无止镜
[资深泡菜]
14-6-10 11:27
|
[845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0 11:01
北蝗莺 Middendorff's Warbler
雀形目 > 莺科 > 蝗莺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Locustella ochotensis 描述:体型略大(16厘米)的橄榄褐色莺。两胁皮黄褐色,腹部近白。亚成鸟胸及两胁具纵纹。与小蝗莺的区别在上体无纵纹,与史氏蝗莺的区别在上体褐色较重,下体色淡,较深色的眼纹和较短的嘴。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粉色。 叫声:尖厉的摩擦音viche…viche…viche。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中国南方、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报道为罕见过境鸟,于中国东部沿海、台湾及广东。 习性:喜草地或芦苇丛。 ![]() |
[844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9 17:44
黄腹扇尾鹟 Yellow-bellied Fantail
雀形目 > 鸦科 > 扇尾鹟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Rhipidura hypoxantha 描述:体小(12厘米)的扇尾鹟。额、眉纹及下体黄色,眼罩宽,雄鸟黑色,雌鸟深绿色。扇形的尾甚长,尾端白色而有别于黑脸鹟莺。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甜润的高颤音或单个高音鸣叫。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及印度※※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南部及东南部、四川南部和云南海拔800~3700米的丘陵及高山林。 习性:性活泼多动,扇形尾不停张开或上翘 ![]() |
[843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9 09:49
|
[842 楼] 冬冬1221
[资深泡菜]
14-6-8 21:19
大师也开帖了
![]() ![]() |
[841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8 20:48
蓝胸佛法僧 European Roller
佛法僧目 > 佛法僧科 > 佛法僧属 CORACIIFORMES > Coraciidae > Coracias garrulus 描述:体型略大(30厘米)的佛法僧。头、下体及前翼为明快的天蓝色,飞羽黑,上背、背及三级飞羽粉棕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暗黄色。 叫声:为粗哑的chack-ack声,重音在第一音节,声如Jackdaw或喜鹊。也作松鸦般的rrak-rrak, rrak-rehhh声。 分布范围:欧洲至中亚,迁徙至非洲和印度。 分布状况:罕见。亚种semenowi迁徙时在新疆西北部和西部以及西※※部有过记录。在新疆可能有其繁殖。 习性:于栖木上俯冲下来捕食昆虫。炫耀飞行如麦鸡般上下翻飞。 ![]() |
[840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8 20:40
|
[839 楼] 学无止镜
[资深泡菜]
14-6-7 21:30
张张精品,学习了!
![]() ![]() 顶张蓝胸佛法僧。 本帖最后由 学无止镜 于 2014-6-7 21:31 编辑 ![]() |
[838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7 18:03
漂鹬 Wandering Tattler
鹳形目 > 丘鹬科 > 漂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Heteroscelus incanus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灰色鹬。腿暗淡黄色,嘴细直。冬羽全灰,眉纹、颏、喉、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甚似灰尾鹬,但嘴较短且灰,翼下色深,翼伸出尾后较长。最好以声音区分。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暗淡黄色。 叫声:一连串快速而清晰的哨音pew, tu, tu, tu, tu, tu,音调不变。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及美国西北部。南下越冬从美国西部沿海至菲律宾、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 分布状况:在中国罕见。偶见于台湾越冬。可能常被忽略并误认为是灰尾鹬。 习性:栖于海滩但更喜多岩海岸。进食时晃动身体,头不停地点动。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6-7 18:05 编辑 ![]() |
[837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6 09:41
褐岩鹨 Brown Accentor
雀形目 > 麻雀科 > 岩鹨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runella fulvescens 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的褐色具暗黑色纵纹的岩鹨。白色的眉纹粗显,下体白色,胸及两胁沾粉色。不同地理亚种在色调上有异,色最淡的亚种见于昆仑山。 虹膜-浅褐;嘴-近黑;脚-浅红褐。 叫声:鸣声为短促的低音颤鸣;告警时作微弱的嘟声;叫声似鹀的类的颤音ziet, ziet, ziet。 分布范围:中亚、阿富汗、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北及北方、青藏高原、西伯利亚南部及俄罗斯外贝加尔。 分布状况:亚种fulvescens见于中国西北及西※※部;dresseri从新疆罗布泊、青海至甘肃南部;dahurica于极东北东至内蒙古的额尔古纳河;nanschanica于宁夏、甘肃南部、四川至※※南部及东南部(有时分成三个亚种nanschanica,khamensis及sushkini)。通常为罕见或不常见,亚种dahurica可甚常见于适宜的栖息生境。 习性:喜开阔有灌丛至几乎无植被的高山山坡及碎石带。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6-6 09:45 编辑 ![]() |
[836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5 08:25
绒额? Velvet-fron雀形目 > ?科 > ?属
PASSERIFORMES > Sittidae > Sitta frontalis 描述:色彩鲜艳而体小(12厘米)的?。嘴红色,前额天鹅绒黑色,头后、背及尾紫罗兰色,初级飞羽具亮蓝色闪辉。雄鸟眼后具一道黑色眉纹。下体偏粉色,颏近白。幼鸟色暗而嘴近黑。 虹膜-黄色,眼周裸露皮肤偏红;嘴-红色而端黑;脚-红褐。 叫声:尖而持久的chip-chip声或唧唧尖叫。飞行时发出seep-seep-seep的叫声。鸣声为快速卷舌音sit。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至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东南部、云南南部及西部、广西、贵州。越来越常见于广东南部(鼎湖山)及香港,或为逃逸之笼鸟已成群体。 习性: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于森林的树干和树枝上,常从树顶至底部。 注:记录于海南岛的亚种S. f. chiengfengensis应属淡紫?S. solangiaeted Nuthatch ![]() |
[835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4 08:25
灰卷尾 Ashy Drongo
雀形目 > 鸦科 > 卷尾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Dicrurus leucophaeus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灰色卷尾。脸偏白,尾长而深开叉。各亚种色度不同。亚种leucogenis色较浅,hopwoodi较其他亚种色深,salangensis眼先黑色,hopwoodi 脸无浅色块。 虹膜-橙红;嘴-灰黑;脚-黑色。 叫声:清晰嘹亮的鸣声huur-uur-cheluu或wee-peet, wee-peet。另有咪咪叫声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据称有时在夜里作叫。 分布范围:阿富汗至中国、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及季候鸟,分布在海拔600~2500米的丘陵和山区开阔林地及林缘,但在云南可高至近4000米。亚种leucogenis从吉林及黑龙江南部至华东至东南;salangensis在华中及华南,越冬于海南岛;hopwoodi在西南及※※南部;innexus为留鸟于海南岛。 习性:成对活动,立于林间空地的裸露树枝或藤条,捕食过往昆虫,攀高捕捉飞蛾或俯冲捕捉飞行中的猎物。 ![]() |
[834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3 21:33
东方角鸮 Oriental Scops Owl
鸮形目 > 鸱鸮科 > 角鸮属 STRIGIFORMES > Strigidae > Otus sunia 描述:体小(19厘米)而褐色斑驳的角鸮。眼黄色,胸满布黑色条纹。分灰色型及棕色型。与领角鸮区别在于型小,眼色较浅且无浅色颈圈;与黄嘴角鸮及White-fronted Scops鸮的区别在于胸具黑色条纹,体小而灰色重。较纵纹角鸮色深而型小,条纹于下体多而上体少。 虹膜-橙黄色;嘴-角质灰色;脚-偏灰。 叫声:粗喉音的toik-toitoink或toik toik tatoink声,重音在最后一节。 分布范围: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次大陆、东亚、日本、中国、东南亚及菲律宾;有些至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亚种stictonotus为中国东北及华东长江以南的留鸟;指名亚种在※※东南部;malayanus在华南、西南及东南包括海南岛和台湾;japonensis偶见于台湾。 习性:于林缘、林中空地及次生植丛的小矮树上捕食。 注:有著者将其作为红角鸮 O. scops的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 |
[833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2 11:27
[白腿]小隼 Pied Falconet
鹳形目 > 隼科 > 小隼属 CICONIIFORMES > Falconidae > 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描述:体型微小(15厘米)的黑白色隼。上体黑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点斑。下体白色,脸侧及耳覆羽黑色,耳覆羽周围具白色线条或块斑。幼鸟脸散见红色。 虹膜-深褐;嘴-偏灰;脚-灰色。 叫声:高而生硬的哭叫声shiew及快速重复的kli-kli-kli-kli声。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印度※※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不常见于中国有林覆盖的低地至海拔1500米的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 习性:喜林缘或开阔原野,包括稻田,常立于无遮掩的树枝上。突然冲出捕食蜻蜓及其他昆虫,有时大胆袭击小鸟及其他猎物。在树洞营巢 ![]() |
[832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6-1 20:34
白鹇 Silver Pheasant
鸡形目 > 雉科 > 鹇属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Lophura nycthemera 描述:雄鸟:体大(94~110厘米)的蓝黑色雉类。尾长而白,背白,头顶黑,长冠羽黑色,※※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脸颊裸皮鲜红色。与黑鹇区别在于尾更长更白,腿红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下体具褐色细纹或杂白色或皮黄色,具暗色冠羽及红色脸颊裸皮。与黑鹇雌鸟的区别为脚粉红色,外侧尾羽黑色、白色或浅栗色而非暗褐色。各亚种间,尤其是雌鸟的体羽细微处有别。指名亚种的雌鸟下体为淡褐色;亚种fokiensis的雌鸟下体褐色,外侧尾羽有明显的黑白色蠹斑;rufipes的雌鸟冠羽无黑色羽尖;whiteheadi雌鸟上背黑色具白色矛纹,下体黑色带白色点斑;occidentalis雌鸟外侧尾羽具深重的黑白色蠹斑;亚种omeiensis的雄鸟尾羽内翈具黑色条纹。 虹膜-褐色;嘴-黄色;脚-鲜红色。 叫声:通常少叫。告警时发出刺耳的ji-go, ji-go声或尖厉哨音。求偶期雄鸟发出轻柔的lu, lu, lu, lu…叫声。进食时常轻叫。 分布范围:中国南部、海南岛及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见于中国南部及东南部大部地区中等海拔高度的常绿林。竹林及灌丛。亚种fokiensis在福建及广东东部;指名亚种在广西;whiteheadi在海南岛;rongjiangensis在贵州;omeiensis在四川南部;beaulieui 在云南南部及东南部;occidentalis在云南怒江以西;rufipes在云南西南部至怒江以东;jonesi在西双版纳怒江和澜沧江之间南接 rufipes。一些著者并不认同所有这些亚种。 习性:结小群活动。常在取食的猴类和鸠鸽类下拣食无花果。栖于开阔林地及次生常绿林,高可至海拔2000米。 注:在与黑鹇重叠分布的区域内有杂交。 ![]() |
[831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31 13:27
松鸦 Eurasian Jay
雀形目 > 鸦科 > 松鸦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Garrulus glandarius 描述:体小(35厘米)的偏粉色鸦。特征为翼上具黑色及蓝色镶嵌图案,腰白。髭纹黑色,两翼黑色具白色块斑。飞行时两翼显得宽圆。飞行沉重,振翼无规律。 虹膜-浅褐;嘴-灰色;脚-肉棕色。 叫声:粗哑短促的ksher叫声或哀怨的咪咪叫。 分布范围:欧洲、西北非、喜马拉雅山脉、中东至日本、东南亚。 分布状况:分布广泛并甚常见于中国华北、华中及华东的多数地区。许多亚种在中国有分布 -- brandtii在阿尔泰山及中国东北的腹地;bambergi在中国东北的西部及东部地区;pekingensis于河北地区;kansuensis于青海(扎多)及甘肃西部;interstinctus于※※东南部;leucotis于云南南部;sinensis于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的多数地区;taivanus于海南岛。 习性:性喧闹,喜落叶林地及森林。以果实、鸟卵、尸体及橡树子为食。主动围攻猛禽。 ![]() |
[830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30 20:12
丝光椋鸟 Silky stanling
雀形目 > 椋鸟科 > 椋鸟属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us sericeus 描述:体型略大(24厘米)的灰色及黑白色椋鸟。嘴红色,两翼及尾辉黑,飞行时初级飞羽的白斑明显,头具近白色丝状羽,上体余部灰色。 虹膜-黑色;嘴-红色,嘴端黑色;脚-暗橘黄。 叫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中国、越南、菲律宾。 分布状况:留鸟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冬季分散至越南北部及菲律宾。于农田及果园并不罕见,高可至海拔800米。 习性:迁徙时成大群。 ![]() |
[829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29 15:32
山斑鸠 Oriental Turtle Dove
鸽形目 > 鸠鸽科 > 斑鸠属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描述:中等体型(32厘米)的偏粉色斑鸠。与珠颈斑鸠区别在于颈侧有带明显黑白色条纹的块状斑。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偏粉色,脚红色。与灰斑鸠区别在体型较大。 虹膜-黄色;嘴-灰色;脚-粉红。 叫声:叫声为悦耳的kroo kroo-kroo kroo。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北方鸟南下越冬。 分布状况:常见且分布广泛。亚种meena在中国西部及西北部为留鸟;指名亚种为※※南部至中国东北部大多数地区的留鸟或夏季繁殖鸟;orii为台湾的留鸟;Agricola见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春季成大群途经中国南部。于喜马拉雅山脉分布至高海拔。 习性:成对活动,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及寺院周围,取食于地面。 俗名:斑鸠 东方斑鸠 花翼 花翼 金背斑鸠 绿斑鸠 麒麟斑 麒麟鸠 山鸽子 雉鸠 棕背斑鸠 ![]() |
[828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29 09:10
蓝喉蜂虎 Blue-throated Bee-eater
佛法僧目 > 蜂虎科 > 蜂虎属 CORACIIFORMES > Meropidae > Merops viridis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包括延长的※※尾羽)的偏蓝色蜂虎。成鸟:头顶及上背巧克力色,过眼线黑色,翼蓝绿色,腰及长尾浅蓝,下体浅绿,以蓝喉为特征。亚成鸟尾羽无延长,头及上背绿色。 虹膜-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脚-灰色或褐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kerik-kerik-kerik的快速颤音。 分布范围:中国南部、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夏季繁殖于中国湖北及长江以南的不常见鸟。在海南岛为留鸟。 习性:喜近海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繁殖期群鸟聚于多沙地带。较蓝喉蜂虎少飞行或滑翔,宁呆在栖木上等待过往昆虫。偶从水面或地面拾食昆虫。 本帖最后由 跨越四海 于 2014-5-29 09:13 编辑 ![]() |
[827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29 09:06
|
[826 楼] pluto3
[泡菜]
14-5-27 19:50
|
[825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27 18:15
|
[824 楼] pluto3
[泡菜]
14-5-27 17:34
看样子喜欢鸟多一些
![]() ![]() |
[823 楼] pluto3
[泡菜]
14-5-27 17:33
赤腹鹰·
![]() |
[822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27 06:02
画眉 Hwamei
雀形目 > 莺科 > 噪鹛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canorus 描述:体型略小(22厘米)的棕褐色鹛。特征为白色的眼圈在眼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顶冠及颈背有偏黑色纵纹。台湾亚种taewanus无白色眉纹,灰色较多且纵纹浓重。海南亚种owstoni具白色眼纹,但下体较淡,较亚种canorus下体多橄榄色。 虹膜-黄色;嘴-偏黄;脚-偏黄。 叫声:鸣声为悦耳活泼而清晰的哨音,令爱鸟者备加赞美。 分布范围:中国华中及东南、台湾、海南岛和印度※※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中、华南及东南的灌丛及次生林,高可至海拔1800米。 习性:甚惧生,于腐叶间穿行找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 注:大陆的亚种canorus已在台湾立足,部分鸟与亚种taewanus出现混交 俗名:金画眉 ![]() |
[821 楼] 跨越四海
[资深泡菜]
14-5-26 21:17
山噪鹛 Plain Laughingthrush
雀形目 > 莺科 > 噪鹛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davidi 描述:中等体型(29厘米)的偏灰色噪鹛。指名亚种:上体全灰褐,下体较淡,具明显的浅色眉纹,颏近黑。亚种concolor的灰色较重,整体褐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下弯,亮黄色,嘴端偏绿;脚-浅褐。 叫声:鸣声为响亮而快速重复的一连串短促音,前有细弱的嘶嘶声,接较低弱声wiau wa-WIKWIKWIK woitwoitwoitwoit。雄雌两性联络或告警时均发出一连串的wiau声。(据C. Robson)。 分布范围:中国北方及华中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偶见于海拔1600~3300米的山区。从黑龙江西部至湖北往西至青海东部(davidi);甘肃-青海边境的祁连山(experrectus)祁连山南部和青海东南部的阿※※卿山脉、四川的岷山及邛崃山(concolor)。 习性:同其他噪鹛,喜棘丛及灌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