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黑白胶片测试专题
8085
162
[1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25 10:17
昨天对上海GP3和柯达TRIX320进行了感光度测试,有了一些自己的初步结果,看看有无实际意义。
测试依据:以拍摄处于一区的灰板,显影后测定胶片相对密度,密度应在0.9-。012之间。所以测试就假定几种感光度设置,符合密度要求的底片,其对应的假定感光度就是胶片的实际感光度。(参考书:《进阶黑白摄影》台湾 蒋载荣) 显影液HC110,按《摄影的艺术》一书里推荐的比例配置显影药水。显影温度20°C,因仅显影1区来测试,显影时间不需要太严格,标准显影时间随后继续测试。 GP3测试结论:实际感光度月为25。 本帖最后由 神采依然 于 2015-3-25 10:25 编辑 ![]() |
[163 楼] 温
[泡菜]
15-9-25 23:45
|
[162 楼] 温
[泡菜]
15-9-25 23:26
Nikkor sw 90mm f8
![]() |
[161 楼] 温
[泡菜]
15-9-25 23:24
温 发表于 2015-5-26 15:02 计划好了做测试,一直抽不出时间,直到昨晚才把个人ISO测试部分做完,给大家汇报一下: 底片:上海GP3 4X5散片 显影液:用改进的D76D配方,把8克硼砂换成8克偏硼酸钠 显影方式:不锈钢吊架 显影温度:20摄氏度 显影时间:一共9分钟 搅拌:第一个分钟搅拌半分钟静置半分钟,然后每30秒搅拌10秒 用两个镜头各做了一组,第一个Nikkor sw 90mm f8, 快门光圈有1/3档,分别按ISO100/80/64/50曝光 第二个Fujinon W 210mm f/5.6,快门光圈是1/2档,分别按ISO100/70/50曝光(本想还测一个ISO35的,但剪开的底片条很容易从片夹里滑出来,废了一个) 这两组都是按ISO50曝光的那条全白和I区的密度差是0.1,其他几条都不到0.1,因此在我的个人条件下,GP3应该按ISO50使用。 GP3的其他一些特性分析: 测密度使用的是加了放大头的点测光表(用法见/thread-1371045-1-1-1.html),由于是指针式表,会有一定的误差。以Fujinon W 210mm f/5.6镜头按ISO50拍摄的测试条看,全白/I区/II区/V区/VIII区/IX区/全黑的EV值分别是:12.6/12.3/12/10.2/9/8.6/7.3,换算成密度是0/0.1/0.2/0.7/1.1/1.2/1.6,可见GP3的最高密度可以到1.6,也就是直到12区的部分,在放大时使用加光,还是能表现出纹理,必要时还是可以用的,再高就记录不下来了。 感觉测试中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拍摄试条时一定要对无穷远处对焦,不能对拍摄的墙或灰板对焦,否则必须考虑皮腔因数。 本帖最后由 温 于 2015-9-25 23:48 编辑 ![]() |
[160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8-13 13:18
|
[159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8-13 11:14
|
[158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8-13 11:13
|
[157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7-17 17:46
SEKONIC 已经给出了这个对照表,理论上可以实现你的想法,但是实际操作会因照相机快门误差和镜头光孔面积误差使得你的 H-D 用途有限。你的横坐标肯定是以 Log2=0.3 为基本单位,而你的相机的曝光量误差导致级间的跨度不是0.3,也许是0.2也许是0.4,具体误差是多少谁也不知道,但是你点密度点时你是按标准坐标 Log2=0.3 点的,这就会出现密度与曝光错位,错位的结果是曲线不圆滑,有的地方凸起有的地方凹陷,如果关键点 Hm 和 Hn 不准就没法准确的计算 ISO 感光度,另外计算柯达的 CI 或 伊尔福的 G-Bar 也是如此。 用 H-D 确定感光度、CI 或 G-Bar 等对设备要求太高,那是专业冲洗的事,业余条件下我们能做到的而且是必须做到的只有严格按厂家推荐的方法冲洗胶片,其它见柯达O3文件。 另外国外网站有个用拍灰板的方法,简单易行,但我觉得不对,它的核心是五区Δ=0.7。这个方法忽视了 ISO 的另一个约束,就是当 Δ=0.8 时特性曲线的 G-Bar=0.62,五区Δ=0.7 的方法得不到这个值。 网站不显示平均梯度符号,现在用 G-Bar 代替。 本帖最后由 晓巴 于 2015-7-17 17:50 编辑 |
[156 楼] 柳岸晨风
[泡菜]
15-7-16 18:37
请教晓巴,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将测光表的数据(ISO、光圈、快门)转换成曝光量(lux-s)?还是在琢磨如何用拍灰板的方法画出H-D曲线的横坐标
|
[155 楼] 柳岸晨风
[泡菜]
15-7-14 15:38
晓巴 发表于 2015-7-14 10:52 谢谢晓巴很有耐心的解读。上无忌的好处是可以读到大家不同的观点。 |
[154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7-14 10:52
下面链接,介绍得很全面,连数码相机的 ISO 都介绍了。最后的参考文件第15、16、17是 ISO film speed 的 ISO.ORG 的链接,ISO.ORG 是付费阅读,你看左边的标题内容即可,这些内容有汉子版的书介绍,但很分散,得自己花时间去找。 其实 ISO 不复杂,那张 ISO 6:1993 图基本就全面表达了。我认为最好的教材是厂家的资料,柯达、伊尔福的资料都是顺应 ISO 的,绝不会违背 ISO 的,包括中国的国标(GB),这里柯达的文件最丰富。 用官方的 film speed 还是用私人的这里有兴趣问题也有观念问题,有的人只喜欢亚当斯的作品非亚当斯不可那么就去研究亚当斯的方法,特别是亚当斯的后期,1.25的反差(密度范围)是针对他的后期的方法的;有的人需要通用性很好的方法那么就去研究 ISO 和柯达、伊尔福等知名厂家的方法。各取所需。 https://en.※※※※※※※※※.org/wiki/Film_speed#ASA |
[153 楼] 柳岸晨风
[泡菜]
15-7-13 21:24
|
[15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5-7-13 15:51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7-13 13:08 4shen 这几句话很到位,感光度只是一个数值,还要结合冲卷的药剂,以及个人的后期暗房的放大机、相纸和药剂的综合使用,至于在实际拍摄时,该如何处理现场光比和个人对影调的要求,还是要靠个人的感觉,并不是固定不变地教条使用,如果都可以机械地重复使用以前的经验,亚当斯就得喝西北风了, |
[151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5-7-13 13:45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50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5-7-13 13:08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49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5-7-13 12:55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48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7-13 11:27
|
[147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7-13 11:16
|
[146 楼] ypw7845
[泡菜]
15-7-12 18:16
楼主的测试从头看到尾,感觉完全乱了,不知道说啥好。
|
[145 楼] ypw7845
[泡菜]
15-7-12 18:1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7-12 09:19 深箱和盆显本来就是玩大画幅冲洗的正道。 不过,既然四神要上课,能否谈到慢些,仔细些! |
[14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7-12 09:19
柳岸晨风 发表于 2015-7-11 14:41 |
[143 楼] 柳岸晨风
[泡菜]
15-7-11 14:41
|
[142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5-7-11 14:31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41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5-7-11 14:29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40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7-11 12:44
|
[139 楼] 柳岸晨风
[泡菜]
15-7-11 12:22
|
[13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6-28 22:01
没4挡光比不拍上海。尽量用XTOL。雷电露招呼。
|
[137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5-6-28 21:30
|
[136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6-28 19:35
|
[135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5-6-26 21:34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