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黑白胶片测试专题
8085
162
[104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4-7 00:15
今晚又做了一些GP3的测试,设定一次光圈快门,连拍三张1区的测试片;再设置一次八区的光圈快门,连拍3张八区测试片。每个区的测试片快门和光圈除机械因素外保证完全一致,这样做是保证测试客观准确。GP3按感光度25进行测光,用同一批调制的HC110工作液分别做7分、7分半、8分钟的显影测试,每次显影是两张底片:一张1区的和1张八区的。之前做过6分、6分半、7分的显影测试)。测试目的:一是检验1区的底片密度是否因显影时间不同而变化较大;二是确定GP3的个人标准显影时间。目前底片已冲出来,正在水洗和准备晾干,明天应该有点数据出来。
|
[103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4-5 23:49
胶片的倒易律失效就是非线性现象,这是所有玩胶片的人都能体会得到的。在非线性区密度变化0.01也许会引起线性区几十倍于它的变化。
所谓 “ EI ” 就是将测光表对现场拍摄场景的测光结果做评价和补偿曝光,很简单的东西,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别让老外的名词给整晕了,它不是固定值,也许你遇到的不同场景使用的 EI 不一样,是随拍摄场景变化的,在影楼里才有可能是是固定值。 本帖最后由 晓巴 于 2015-4-5 23:52 编辑 |
[102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4-5 21:46
前几天南方南风回南天,镜头一拿出来就结雾,这几天又是清明时节,测试中断了几天。
现在正在广西的大明山,明天拍点满山的杜鹃,回去继续测试工作。 未完待续...... |
[10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4-4 14:14
|
[100 楼] ypw7845
[泡菜]
15-4-3 15:09
|
[99 楼] ypw7845
[泡菜]
15-4-3 15:06
|
[98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4-2 09:47
|
[97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4-2 09:24
|
[96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4-2 08:45
|
[9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4-1 22:18
|
[94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5-4-1 21:06
|
[9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4-1 20:53
|
[92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5-4-1 20:44
|
[9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4-1 20:17
|
[9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4-1 20:13
下决心不 暗房的主们,
还是好好抠吃黑白正冲吧。 折腾负冲底片没道理。亚当四那套,是服务于暗房系统直接 放大用 的。 不放大,没必要学这套都。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4-1 20:15 编辑 |
[89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4-1 11:30
|
[88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4-1 10:17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4-1 01:21 你说的很对,包括“温”说的对 I 区的显影不用精确,这都对。正是因为非线性区的这种【非线性】所以不能用它决定线性区的性能。 我们对摄影的所有概念所有实践都是基于线性的。感光度、密度范围,包括操作相机设定光圈、快门,等等,等等,大家接触的所有摄影器材和摄影的概念都是基于线性的,都是等比例变化的。非线性区是另外一个世界,没有非线性的相机,如果有的话光圈、快门的刻度一定跟我们现在的相机不一样,非线性的曝光级的概念跟线性的也一定不一样,不然就不叫非线性了。然而你用线性的概念设计对非线性区的测量方法进而用对非线性区的测量结果否定线性区的参数,逻辑混乱。这不怪你依然,你是按书测量的。问题在书,是亚当斯错了还是蒋载荣错了我们不知道。 简单地说,日常拍摄按暗部曝光没问题,测量非线性区给线性区下结论无效。除非有非线性的测量方法和设备(包括用非线性光圈快门刻度的相机拍照)并且有对非线性区测量参数与线性区参数的对照表。线性的 v 非线性的一定要区分清楚区别对待。ASA、DIN、ISO 都是基于线性的概念测量的。 人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提高,只知道密度范围的摄影早已成了不完整的东西,从70年代美国的专业冲洗店就已开始使用新的概念新的测量方法控制他们的冲洗服务了,美国也对相关测量设备制定了标准。现在看亚当斯的东西仅是传统技艺中的一元,当做一种传统技艺玩才对,就如同对待干板、湿版等等一样,不是黑白银盐乳剂摄影的全部,只不过它依旧用银盐乳剂感光材料而已,大画幅摄影不是非亚当斯不可。 本帖最后由 晓巴 于 2015-4-1 10:29 编辑 |
[87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4-1 01:21
|
[86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4-1 01:04
|
[85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4-1 01:00
温 发表于 2015-3-31 10:52 |
[84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4-1 00:58
标准显影时间的确定是以8区相对密度(即扣除本底密度)在1.15-1.25(聚光型放大机),1.25-1.35(漫射型放大机)之间,我自己因还没有放大机,所以取1.25。如果自己已经有放大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值,所以这些确实是个人的曝光系统而已,呵呵。
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高光,后一句就是指通过显影控制高光区域。 测定1区密度的显影时间没多大影响。因为1区在2分钟左右就已经完全显影了,再加显影时间也基本没有变化了,所以5分也好,8分钟也好都没关系。回头我再做1区显影2分钟和显影7分钟的密度测定和对比。 本帖最后由 神采依然 于 2015-4-1 01:18 编辑 |
[8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31 21:43
|
[82 楼] 温
[泡菜]
15-3-31 20:50
|
[8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31 20:33
|
[8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31 20:26
|
[79 楼] 温
[泡菜]
15-3-31 20:18
|
[78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3-31 13:34
|
[77 楼] 温
[泡菜]
15-3-31 10:52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3-31 07:53 我用D76冲GP3 4x5,自制密度仪测的本底+灰雾(B+F)密度在0.12左右,参见/thread-1371045-1-1-1.html |
[76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1 07:54
|
[75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1 0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