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31 00:28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3-31 00:04  这里说的密度是相对密度,测定出来的密度值都要减去本底的密度。目前测定的上海胶片、Tri-x 320 胶片本底密度都是0,07。 不大可能吧
|
[73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3-31 00:27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03-30 16:05请告知美国B&H网站全称,谢谢![/quote
百度一下 本帖由 iPad 2 (WiFi) 客户端发布
|
[72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1 00:05
紫飞鱼918 发表于 2015-3-31 00:00  柯达Tri-x 320可以在美国B&H网站订购,FP4是中速片,HP5是高速片 请告知美国B&H网站全称,谢谢!
|
[71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1 00:0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30 22:14  TMAX 100.hp5 的本底密度一样吗?你找到这两种已经冲洗的胶卷。用密度一在边缘空白出捏一下看看数值差多少。 这里说的密度是相对密度,测定出来的密度值都要减去本底的密度。目前测定的上海胶片、Tri-x 320 胶片本底密度都是0,07。
|
[70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3-31 00:00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3-30 21:33  最近也想玩12F,柯达Tri-x 320页片供应有问题,不知道12F的FP4和HP5Plus各有什么特点? 柯达Tri-x 320可以在美国B&H网站订购,FP4是中速片,HP5是高速片
|
[6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30 22:18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3-30 21:33  最近也想玩12F,柯达Tri-x 320页片供应有问题,不知道12F的FP4和HP5Plus各有什么特点? 一样来一卷120。试验一下不就知道了嘛。 别的不说。宽容度差两挡呢。 当然不是狗屁3能比拟的哈。所以说,用狗屁3进黑白门比较的 毁人哈。。。你会发现,一些恶略手段在洋玩意上不好使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3-30 22:21 编辑
|
[6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30 22:14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3-30 21:36  这个测试的最基本点就是以I区密度约为0.1(0.09-0.12)确定EI,大家都认同吧 TMAX 100.hp5 的本底密度一样吗?你找到这两种已经冲洗的胶卷。用密度一在边缘空白出捏一下看看数值差多少。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3-30 22:15 编辑
|
[67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0 21:45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28 21:29  正经大幅书籍,要看那本 广告摄影技术教程。。 刘先生的。 胶片处理,最少要看 暗房百科 进阶的 就是磕打红宝书。。。现代摄影加工 《广告摄影教程》已有;《暗房百科》和《现代摄影加工》马上找一下。
|
[66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0 21:41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3-25 10:17  昨天对上海GP3和柯达TRIX320进行了感光度测试,有了一些自己的初步结果,看看有无实际意义。 测试依据:以拍摄处于一区的灰板,显影后测定胶片相对密度,密度应在0.9-。012之间。所以测试就假定几种感光度设置,符合密度要求的底片,其对应的假定感光度就是胶片的实际感光度。(参考书:《进阶黑白摄影》台湾 蒋载荣) 显影液HC110,按《摄影的艺术》一书里推荐的比例配置显影药水。显影温度20°C,因仅显影1区来测试,显影时间不需要太严格,标准显影时间随后继续测试。 GP3测试结论:实际感光度月为25。 自己更正一下:“测试依据:以拍摄处于一区的灰板,显影后测定胶片相对密度,密度应在0.9-。012之间”应为“测试依据:以拍摄处于一区的影像,显影后测定胶片相对密度,密度应在0.09-0.12之间。”
|
[65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0 21:36
晓巴 发表于 2015-3-28 23:38  发现个有趣的事,只要一沾 ZONE SYSTEM, 个人的 EI 就成关注的焦点,各有各的说法,都有道理。
黑白影像三大要素:1.曝光指数;2.密度范围;3.特性曲线的斜率。看看 ZONE SYSTEM 能做到什么?
1.曝光指数,用了 ZONE SYSTEM 后曝光指数成了迷,所以有个最好的解释就是“个人系统的曝光指数”,即:因人而异。 2.密度范围,这个似乎没有争议。 3.特性曲线的斜率,无人提及。
我看过的几本书里全部引用了描述影调复制过程的四个象限图,可见这张图已被公认。在这张图里的底片成像那个象限里可见底片在低密度区和高密度的损失,中密度区损失很小,甚至有作者认为这个区域是完美的复制,损失可以忽略。而 ZONE SYSTEM 恰恰用低密度区确定 EI,在被公认为有损失的区域里确定 EI,这件事合理么?
再看看 ISO 如何确定曝光指数的。ISO 是用影调复制过程损失最小的区域(即:中部)确定曝光指数的,并且用密度范围和特性曲线的斜率加以限制,对胶片的感光度的标定必须达到规定的密度范围,必须达到规定的特性曲线的斜率。对比 ZONE SYSTEM 确定曝光指数的方法哪个合理?
按暗部曝光就一定按暗部确定曝光指数么?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非线性失真区域定性能有谱么 ... 这个测试的最基本点就是以I区密度约为0.1(0.09-0.12)确定EI,大家都认同吧 本帖最后由 神采依然 于 2015-3-30 21:41 编辑
|
[64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0 21:33
紫飞鱼918 发表于 2015-3-29 14:17  正如我说过的,之前好多朋友都说HC110冲HP5好,但是我自己做了测试,发现不好,改用D76才可以。 最近也想玩12F,柯达Tri-x 320页片供应有问题,不知道12F的FP4和HP5Plus各有什么特点?
|
[63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0 21:29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3-28 19:59  感觉用XTOL冲上海片效果很好,准备用雷电露来冲冲上海片,不懂有什么区别? 老哥讲讲您的经验吧 现在也开始玩盘冲了 看来我也得弄弄XTOL来测试一下
|
[62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0 21:27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3-28 10:55  依然兄辛苦了,搞更复杂的测试。 根据我这几年使用上海片的经验,按ISO50曝光比较合适。 到时候拿25和50同时拍一张,到你处用同样的条件光放出来看看。
|
[61 楼] 神采依然
[泡菜]
15-3-30 21:23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28 19:49  110暗部要加挡暴光的。XTOL不用,奇怪吧 110暗部要加档曝光,那不就是按EI25曝光了吗?呵呵,我目前只用110,所以测试出来感光度25,吻合实际使用吧? 本帖最后由 神采依然 于 2015-3-30 21:24 编辑
|
[60 楼] 景色迷人
[泡菜]
15-3-29 15:35
曾经也想花些功夫测试一下上海GP3的真实感度,但苦于没有整块的时间和精力。此贴很好,学习,收藏。
|
[59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3-29 14:17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03-29 04:35谢谢飞鱼兄提醒。 正如我说过的,之前好多朋友都说HC110冲HP5好,但是我自己做了测试,发现不好,改用D76才可以。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58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5-3-29 12:36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28 21:25  怎么说呢,不知道您用过普通乐凯120夏天中午太阳底下照相不。雷电露这个时候就是保障药了哈。俺当年刚上屋脊的饿时候,雷电露有三个帖子在谈。现如今就剩个 110了。。。屋脊黑白是退步多了哈 。俺都不跟黑白板块混了。。。净是数码转黑白了。。 其实雷电露自己配才是节省的 ,成品药不经用哈。 盆冲按觉得不如吊挂冲。110其实可以用在吊挂上的,家补充液就可以。d72都可以当深箱吊挂补充液的,玩暗房的很可有福哈。用医用吊挂系统。
45罐子手颠倒,满贯就等于是 小深箱了 哈。 感谢老哥的经验。
|
[57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5-3-29 12:35
紫飞鱼918 发表于 2015-3-28 21:44  其实用会长药冲什么片,最好自己测试一下,道听途说的不一定靠谱。 谢谢飞鱼兄提醒。
|
[56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3-29 02:46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03-28 13:50俺们身边兄弟用1216机器。上海底片,就雷电露,效果相当那个好。... 自个高兴就好,本来这东西就是玩,图的就是爽快 本帖由 iPad 2 (WiFi) 客户端发布
|
[55 楼] 晓巴
[资深泡菜]
15-3-28 23:38
发现个有趣的事,只要一沾 ZONE SYSTEM, 个人的 EI 就成关注的焦点,各有各的说法,都有道理。
黑白影像三大要素:1.曝光指数;2.密度范围;3.特性曲线的斜率。看看 ZONE SYSTEM 能做到什么?
1.曝光指数,用了 ZONE SYSTEM 后曝光指数成了迷,所以有个最好的解释就是“个人系统的曝光指数”,即:因人而异。 2.密度范围,这个似乎没有争议。 3.特性曲线的斜率,无人提及。
我看过的几本书里全部引用了描述影调复制过程的四个象限图,可见这张图已被公认。在这张图里的底片成像那个象限里可见底片在低密度区和高密度的损失,中密度区损失很小,甚至有作者认为这个区域是完美的复制,损失可以忽略。而 ZONE SYSTEM 恰恰用低密度区确定 EI,在被公认为有损失的区域里确定 EI,这件事合理么?
再看看 ISO 如何确定曝光指数的。ISO 是用影调复制过程损失最小的区域(即:中部)确定曝光指数的,并且用密度范围和特性曲线的斜率加以限制,对胶片的感光度的标定必须达到规定的密度范围,必须达到规定的特性曲线的斜率。对比 ZONE SYSTEM 确定曝光指数的方法哪个合理?
按暗部曝光就一定按暗部确定曝光指数么?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非线性失真区域定性能有谱么?
|
[5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28 21:50
紫飞鱼918 发表于 2015-3-28 21:44  其实用会长药冲什么片,最好自己测试一下,道听途说的不一定靠谱。 俺们身边兄弟用1216机器。上海底片,就雷电露,效果相当那个好。
|
[53 楼] 紫飞鱼918
[资深泡菜]
15-3-28 21:44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03-28 11:59感觉用XTOL冲上海片效果很好,准备用雷电露来冲冲上海片,不懂有什么区别? 老哥讲讲您的经验吧 现在也开始玩盘冲了 ... 其实用会长药冲什么片,最好自己测试一下,道听途说的不一定靠谱。 本帖由 iPad 2 (WiFi) 客户端发布
|
[52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28 21:29
紫飞鱼918 发表于 2015-3-26 09:01  去买一本蒋载容《大画幅摄影的奥秘》 正经大幅书籍,要看那本 广告摄影技术教程。。 刘先生的。 胶片处理,最少要看 暗房百科进阶的 就是磕打红宝书。。。 现代摄影加工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3-28 21:32 编辑
|
[5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28 21:25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3-28 19:59  感觉用XTOL冲上海片效果很好,准备用雷电露来冲冲上海片,不懂有什么区别? 老哥讲讲您的经验吧 现在也开始玩盘冲了 怎么说呢,不知道您用过普通乐凯120夏天中午太阳底下照相不。雷电露这个时候就是保障药了哈。俺当年刚上屋脊的饿时候,雷电露有三个帖子在谈。现如今就剩个 110了。。。屋脊黑白是退步多了哈 。俺都不跟黑白板块混了。。。净是数码转黑白了。。 其实雷电露自己配才是节省的 ,成品药不经用哈。 盆冲按觉得不如吊挂冲。110其实可以用在吊挂上的,家补充液就可以。d72都可以当深箱吊挂补充液的,玩暗房的很可有福哈。用医用吊挂系统。 45罐子手颠倒,满贯就等于是 小深箱了 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3-28 21:40 编辑
|
[50 楼] gmhit
[资深泡菜]
15-3-28 21:04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3-28 10:57  这本书我翻了一下就没有购买的欲望,都是些入门的知识。 在京东买书没法翻着看,如果翻着看了,我也不会买,呵呵。
|
[49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5-3-28 19:59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28 19:49  110暗部要加挡暴光的。XTOL不用,奇怪吧 感觉用XTOL冲上海片效果很好,准备用雷电露来冲冲上海片,不懂有什么区别? 老哥讲讲您的经验吧 现在也开始玩盘冲了
|
[4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28 19:50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3-28 10:57  这本书我翻了一下就没有购买的欲望,都是些入门的知识。 摄影书籍,基本都暴利哈。
|
[4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3-28 19:49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5-3-28 10:55  依然兄辛苦了,搞更复杂的测试。 根据我这几年使用上海片的经验,按ISO50曝光比较合适。 110暗部要加挡暴光的。XTOL不用,奇怪吧
|
[46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5-3-28 10:57
lanceleecn 发表于 2015-3-27 10:53  这本书就是个暴利,人邮和蒋合作来骗钱的, 印的那么大字,书也搞那么大,绝大部分内容网上都有,书的最后还整了半本作者自己拍的图,搞的不伦不类, 即不是传授知识,的也不是画册,卖的比画册还贵,而且传说中的那三部曲中的东西,他还都还藏着,你还得买他那三部曲。看完这本之后,我已经不想买了这个作者的任何书了,直接国外直邮几本外语。 这本书我翻了一下就没有购买的欲望,都是些入门的知识。
|
[45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5-3-28 10:55
依然兄辛苦了,搞更复杂的测试。 根据我这几年使用上海片的经验,按ISO50曝光比较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