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英伦(一)伦敦
102619 2169
[31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9 12:46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75
      《圣母玛利亚》,木雕,约制作于1520年,德国纽伦堡日耳曼国家博物馆(the Germanisches National museum) 。
      可能因为形象有别于其他,而被收藏。
[31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2:22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74
[30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2:10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73
      浮雕是沿柱子作带状向上环绕的连续画面,共计绕柱23周总长度超过200米,刻画了2500个不同人物形象,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战争的经过,差不多象一部史诗一样记录了这一段※※。攻城的士兵和守卫者的殊死博斗,水中战船上用力划浆的场面,抓获战俘的情景,胜利者吹起号角的画面等等,表现得细腻而真实。
[30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2:08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72
[30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2:06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71
[30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2:04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70
      《图拉真的罗马柱(TRAJAN’S COLUMN ROME)》
      巨大的大理石雕刻的图拉真纪念柱,是公元110-113年间竖立的。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阿波罗多拉(Apollodorus of Damascus)建造,用来纪念罗马※※图拉真的战功,在圆柱的周围雕出了图拉真※※公元101-102年和105-106年战胜达契亚人(the Dacian-相当于现在的罗马尼亚)的经过。巨柱耸立在图拉真广场,使用帕罗斯岛的大理石,底部直径3.83米,包括基座总高38米,内部中空有185级螺旋楼梯直通柱顶。
[30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2:00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9
      到此,这一展室结束,进入仿真展厅下一展室。
[30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0:58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8
      公元前900年左右,在※※※半岛的西南部今天的也门一带,有个萨巴族的王国,在希伯来语里,称它为示巴王国。而主宰这个国家的君主示巴女王与所罗门王会见的一段※※,是《旧约圣经》中著名的故事。
      这十个故事的图片是从大图裁下来的,不很清楚,只是将内容表现出来,希望以后能补上大图。
[30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0:40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7
      大卫前面已有介绍,这里描述与腓力士人战斗的情景。
[30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0:36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6
      约书亚继摩西成为以色列人的※※,带领以色列人离开旷野进入应许之地,那丰富的迦南美地。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人在许多战争中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占领了以色列地区一带土地,是流奶与蜜之地。
[30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0:25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5
      摩西(希伯来语:מֹשֶׁה‎)是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史学界认为他是犹太教的创始者。在犹太教、※※※※※※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
      据《圣经》记载,他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PALESTINE),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6-2-18 20:33 编辑

[30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20:20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4
      玛丽亚在和约瑟(也称作圣约瑟夫)订婚后、还没有结婚前,天使长加百列向玛丽亚显现,告知她从圣灵怀孕,将要生一个名叫耶稣的男孩,被称为圣者、上帝的儿子和“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约瑟因为尚未和玛丽亚圆房,于是打算暗中解除婚约而不公开羞辱她,不料在梦中遇见天使长加百列,确认了玛丽亚的信息,约瑟决定顺服。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6-2-18 20:23 编辑

[29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27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3

      雅各及以扫是以撒的双胞胎儿子,两个孩子在母亲的腹内就相争,继而雅各骗取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祝福。雅各因而生命受到威胁,于是他便离开家庭迁居到亲属的家,最后重回迦南与兄弟和好。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6-2-18 14:50 编辑

[29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25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2
      在人类遭遇洪水之后,挪亚的家族便繁衍到各地,其中有个名叫亚伯兰的闪族人,被神看中,要他替天在世上行道。耶和华(即神)让亚伯兰离开闪族往南迁移。他受神的指示,扶老携幼,辗转迁徙到迦南的幔利橡树地定居,其时亚伯兰已75岁。神令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并应许他会赐他很多儿子和很多子孙。神并使他家业大兴。后来得了一子,取名以撒,爱之如掌上明珠。一天,耶和华呼叫亚伯拉罕,命他将爱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耶和华。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神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也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告诉他这是上帝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从此,神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
      亚伯拉罕甘愿把儿子以撒献给上帝,是对上帝信心和顺服的榜样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6-2-18 14:39 编辑

[29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24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1
      “诺亚方舟”大家都清楚。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6-2-18 14:33 编辑

[29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24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60
      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先后生下的一对兄弟。兄长是该隐,大成了农夫,小儿子是亚伯,成了牧人。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了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的羊献上,但是上帝比较青睐弟弟亚伯的供品,没有接受该隐的,该隐于是痛恨并且妒忌他的弟弟,最后把亚伯杀了。就这样,该隐成了人类※※上第一个杀人犯。但他并没有悔改,他认为有问题都是因为亚伯,没有亚伯的话,神会接受自己的祭品的。上帝明白了一切,问该隐,你的兄弟亚伯在哪里?希望他能悔过,可是他隐藏了罪,说他不知道!撒谎是比犯罪更不好的,于是上帝指出了该隐的罪,让该隐成为流离飘荡的人,就是逃亡者。逃亡者要过孤独的流浪生活,而且总被罪折磨。这是神极大的咒诅。上帝还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让该隐承受比死亡还可怕的痛苦。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6-2-18 14:32 编辑

[29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23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9
      现在让我们欣赏大门上的十个圣经故事。
[29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16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8
      《天堂的大门(The Gates of Paradise)》,制作于1425 – 1452年。
      作者: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1378-1455)意大利佛罗伦萨雕塑家,是一位体现从哥特式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的人物,是文艺复兴前期雕塑艺术的奠基人。
      1425年,吉贝尔蒂开始创作佛罗伦萨洗礼堂的第三座大门浮雕,共用了27年才告完成,这就是《天堂之门》。大门共有两扇,每扇门上的浮雕作品都分为五块,采用圣经旧约传说中的十组故事为题材。虽然表现的内容仍然是宗教故事,但却具有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艺术语言。在浮雕作品中,吉贝尔蒂成功地借鉴了绘画的艺术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个人物形象,利用透视的手段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的环境和深度,近处的人物最大,远处的较小,直到最远方融入背景,造成了很强的景深感。镀金的表面则使整个浮雕洋溢着一种黄金色的空气和轻雾的感觉。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对这组浮雕作品赞赏不已,也是他给予了作品以《天堂之门》的名称。
      这件复制品约制作于1867年。

[29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11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7
      《枫丹白露的仙女(The Nymph of Fontainebleau Commissioned)》,青铜,制作于1542年,法国巴黎卢浮宫。
      作者: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画家、雕塑家。
这个青铜半月形装饰原是为枫丹白露皇宫的入口设计的,这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复制品。狩猎主题是枫丹白露的象征,而牡鹿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又译作法兰西斯一世 Francois Ⅰ 1494-1547)的纹章标识。枫丹白露的仙女一直没有安装。后来被弗朗索瓦的儿子亨利二世(HenriⅡ)给了他的情妇,现今在卢浮宫。

[29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8 14:08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6
      《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壁画,绘制于1510 – 1512年,意大利梵蒂冈教皇尤利乌斯二世(JuliusⅡ)寓所。
      作者:拉斐尔(Raphael 1483 - 1520)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这也许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壁画是梵蒂冈教皇寓所装修的一部分。
雅典学院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兴办的。拉斐尔在这幅巨型壁画中,描绘了当时这个学院里的哲学家、 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进行学术探讨的热烈场面。画面※※边走边议的是柏拉图和他的※※亚里斯多德,他们在激烈 地争论着。虽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在他兴办雅典学院时已不在人世了,但画家为了表现哲理的继承性,还是 在左边的一组人物中画出了苏格拉底。而右边的则是天文学家托勒密,弯着腰在画几何图形的则是阿基米德,在他 们的后面,戴着暗色无檐帽的是画家本人。左边的下方是以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核心的一组人物,还有一个※※※ 教学者叫阿维洛依。在台阶上坐着沉思的是赫拉克利特,离他不远躺着第奥根……这样众多的人物、宏伟的场面、 各种不同的形象性格,各种交错纵横的内在联系,拉斐尔竟能以严谨的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层层深入的圆拱门古典建 筑为背景的构图,表现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足见画家的艺匠才智,非同凡响。
      这幅几乎全尺寸复制品,是1755年为伦敦诺森伯兰画廊(The Gallery in Northumberland House, London)所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仿作。作者也非同小可,安东·拉斐尔·门斯(Anton Raphael Mengs 1728-1779),18世纪德国画家,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旗帜,德累斯顿艺术学院创始人,主要活跃于罗马、马德里和萨克森。
很可惜,这幅复制画的说明没拍全,资料从网上获得。
[29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7 12:49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5
      《摩西(Moses)》,大理石,制作于1513-1542年,意大利罗马圣彼得镣铐教堂(Church of San Pietro in Vincoli)
      作者:米开朗基罗(1475 - 1564)
      米开朗基罗雕刻的摩西雕像和奴隶雕像都是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Pope JuliusⅡ)的坟墓制作的。虽然奴隶的雕像始终没有完成,但在米开朗基罗开始工作近三十年后终于完成了摩西的雕像。给人印象深刻头上有角的摩西雕像(“旧约全书”中先知的特征)手握着神授十诫的石板。这个雕像,也包括这件复制品自16世纪以来一直引人注目。
[29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7 12:46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4
      《垂死的奴隶(The Dying Slave)》,大理石,制作于1513年,法国巴黎卢浮宫。
      作者:米开朗基罗(1475 - 1564)
      年轻的奴隶试图挣脱捆在胸前的绑带,虽双目紧闭呈垂死状,但面部表情安详,视乎对胜利的遐想而略含微笑。表现出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解脱的渴望。

[28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7 12:44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3
      《反抗的奴隶(The Rebellious Slave)》,大理石,制作于1513年,法国巴黎卢浮宫。
      作者:米开朗基罗(1475 - 1564)
      米开朗基罗在教皇尤里乌斯二世(Pope JuliusⅡ)的坟墓雕刻了六个奴隶的形象。但这个规模宏大的工程最终被缩减。米开朗基罗将其中的两个奴隶塑像给了一个流放到法国的佛罗伦萨人,后者将他们送给了法国国王。1794年,《反抗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被法国※※收购。他们被安置在卢浮宫,这对在意大利之外欣赏和了解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是很重要的。
      《反抗的奴隶》,塑造一位强健有力的裸体青年奴隶侧转着身体,胸腰间被一条象征性的绳索缚住,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他的头高昂着,紧闭着嘴唇,眼睛圆睁着,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突出的肩肌和隆起的胸肌蕴蓄着极大的力量,但又不能施展,只得举头祈望解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

[28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7 12:41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2
      《洛伦佐·德·美第奇,乌尔比诺公爵(Lorenzo de’ Medici, Duke of Urbino)》,大理石,制作于公元1520-153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洛伦佐大教堂(Church of San Lorenzo)的美第奇小教堂(Medici chapel)。
      作者:米开朗基罗(1475 - 1564)。
      本雕塑人物是佛罗伦萨统治者“伟大的洛伦佐”的孙子和教皇利奥十世(LeoⅩ)的侄子。
[28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7 12:37
esv 发表于 2016-2-16 23:00
好图好文。电脑看

      谢谢你的欣赏!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1
      《洛伦佐·德·美第奇,乌尔比诺公爵(Lorenzo de’ Medici, Duke of Urbino)》,大理石,制作于公元1520-153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洛伦佐大教堂(Church of San Lorenzo)的美第奇小教堂(Medici chapel)。
      作者:米开朗基罗(1475 - 1564)。
      1520年,米开朗基罗受托斯卡纳大公美第奇(Medici Grand dukes of Tuscany)之托,设计一个家族陵墓。他创造了每一座坟墓逝去人物的塑像。本雕塑人物是佛罗伦萨统治者“伟大的洛伦佐”的一个儿子,显示为一个古典的罗马将军。在19世纪,Orenzio Lelli公司复制了许多米开朗基罗在美第奇小教堂的作品。

[286 楼] esv [泡菜]
16-2-16 23:00
好图好文。电脑看
本帖由 [url="https://itunes.apple.com/cn/app/wu-ji-lun-tan/id516883320?mt=8"]无忌论坛V3.1.0[/url] iPhone6 iOS9.2.1 客户端发布
[28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6 22:57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50
      《大卫(David)》,大理石,制作于公元1501 – 150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作者: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复制了大大小小数百万件。这个真人大小复制品是托斯卡纳大公利奥波德二世(The Grand Duke Leopold Ⅱ of Tuscany.)送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托斯卡纳位于意大利中部,首府佛罗伦萨。这是一个友好的赠品,因为大公拒绝出口伦敦国家美术馆希望购买的一幅油画,而代之赠送这件雕塑。作品是用钢筋加固的几百块部件组成的模具铸造生产的。
     米开朗基罗从一整块大理石雕刻了他的“大卫”。大卫,杀死带兵进攻以色列的腓力士将军—巨人歌利亚的勇士,是佛罗伦萨※※※公民自由的象征。它被共和※※和统治佛罗伦萨的强大的美第奇(Medici)家族,有效所推崇。直到1873年这尊雕像一直伫立在维奇奥宫(Palazzo Vecchio)外。而大理石复制品取代它不久,“大卫”又站在那里,直至今天。

[28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6 22:50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49
      《旗杆座》,青铜制品,制造于1505年,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克广场。
      作者:亚历山德罗.莱奥帕蒂(Alessandro Leopardi 1450-约1523),青铜翻铸师。
      博物馆在1683年40英镑的大价钱,买了两套旗杆座的复制品。原始记录记载它是按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总督宫殿外实物制作的。复制品上没有复制铭文,当然旗杆座上装饰的有特色的神话人物、圣马克有翼飞狮和总督头像等博物馆认为对艺术家和设计师有用的内容不能缺少。  
[28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6 22:46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48
      《菲利波.德乔墓(Tomb of Filippo Decio)》,大理石,建于1534-1535年,意大利比萨公墓。
      作者:(Stagio Stagi 1496 - 1563),意大利雕刻家、建筑师。
      Stagio Stagi在比萨成功地经营了一个工场,专门从事生产大理石纪念碑和教堂装具,包括圣水坛和神龛。这件石膏仿制件再现了他为著名律师菲利波.德乔设计的大理石陵墓。铭文记录了律师的业绩,他在佛罗伦萨、锡耶纳、帕多瓦和帕维亚,以及在法国的大学工作中从没有训斥过任何人。显然菲利波.德乔是用在佛罗伦萨期间挣来的收入支付了这座纪念碑的费用以及可观的酬金。

[28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6-2-16 22:39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047
      《红衣主教阿斯卡尼奥·斯福尔扎墓(Tomb of Cardinal Ascanio Storza)》,大理石,建于1505-1509年,意大利罗马人民圣母教堂(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 Popolo)。
      作者:安德烈.桑索维诺(Andrea Sansovino 1467-1529),意大利建筑师和雕刻家,其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由初期走向盛期的过渡,后来改从师姓为雅各布·桑索维诺。[1] 。
      19世纪,南伦敦水晶宫也广泛收集大量的复制品。1936年该建筑毁于一场灾难性的火灾,但一些石膏复制品被抢救出来,呈现给V&A博物馆,其中包括这一座。这座大理石陵墓由教皇尤利乌斯二世(Julius Ⅱ)竖立以纪念他以前的反对者阿斯卡尼奥·斯福尔扎。死者是米兰公爵的弟弟,他与尤利乌斯二世在教会和米兰的政权上有冲突,斯福尔扎家族控制米兰有100年之久。主教长眠的姿态颇为新颖,与所雕刻的凯旋门正相适应。